怎样分析物理问题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m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解答物理问题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而分析问题是解题的关键步骤,因为只有通过全面细致的分析,才能明确编题者的意图,才能尽快地找到解题的思路,从而正确无误地解决问题,可以这样说,如果问题分析清楚了,那么也就等于问题已解决了一半,本文来谈谈怎样分析物理问题。
  关键词:分析;物理问题;物理教学
  
  一、分析研究对象,确定解题目标
  
  物理问题总是有“物”有“理”,“物”、“理”渗透我们分析物理问题,就是要揭示“物”中之“理”,明察“理”中之“物”,因此,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选定研究对象,是第一重要的步骤,在力学问题中,哪个物体或哪几个物体所组成的系统是研究对象;热学问题中,哪部分气体是研究对象;电学问题中,哪部分电路或哪一闭合电路是研究对象;电磁感应问题中,哪一段导体或哪一部分线圈是研究对象;等等,都必须通过分析作出适当的选择,选定了研究对象,也就明确了解题的目标,然后抓住研究对象加以进一步分析,就可以逐步地解决问题
  
  二、挖掘隐含条件。清除解题障碍
  
  物理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有的是直接、明确地告诉我们的,而有的是间接的、隐含着的,我们把后一种条件叫做隐含条件,如果不把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就会因条件不足而陷入“山穷水尽”的困境,使解题一筹莫展,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寻觅隐含条件,清除解题障碍,才能走上“柳暗花明”的坦途,
  
  三、分析临界状态。抓住解题关键
  
  在物理问题中,如果物体从一种形式的运动转变为另—种形式的运动,或从—种物理现象转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那么一定存在着两种运动形式或两种物理现象的分界点,也可称为联接点,一般称为临界点,在临界点时,物体处于这样—个特殊状态:它既有前一种运动形式或物理觏象的特点,又具有后一种运动形式或物理现象的特点,起着承前启后的转折作用,我们就称为临界状态,我们知道物理状态的变化总是从量的渐变到质的突变,而临界状态正是发生突变的关键所在,并且总通过某—个或几个物理量的变化表现出来,我们在解这一类习题时,必须通过贫析找出临界状态,抓住某个承前启后的物理量,这样也前抓住了解题的关键。
  
  四、分析物理过程,理顺解题思路
  
  我们将物理现象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物理过程,一个物理过程,往往是由几个阶段组成的,各个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各自的特点,遵循各自的物理规律,正确地分析物理过程,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景,才能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分析物理过程要抓住三点:1 阶段性一弄清一个物理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2 联系性一找出各个阶段之间是由什么物理量联系起来的;3 规律性一明确每个阶段遵循什么物理规律。
  通过这样从整体到局部的分析,就能将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为较为简单的几个阶段,然后再运用综合的方法,根据各阶段的内在联系,从局部到整体,掌握全过程,由此可知,分析和综合是不能隔裂开来的,且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
  
  五、总结解题方法。增强解题能力
  
  解题能力只能在解题过程中获得并提高,有的同学习题做了不少,解题能力却不强,这与对解题方法缺乏分析、总结有一定的关系。
  我们知道,许多物理问题由于选择的研究对象不同,运用的物理规律和数学工具不同,分析问题的思路不同,也就有几种不同的解法,在解题时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对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增强解题能力,都是很有裨益的,不少同学多有过这样的体会:滥做多题不如精做一题;一题多解胜过多题一解,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地追求多解,而应该对各种解法加以分析、比较,明确各种解法的优缺点,从而选取最简捷、最巧妙的解法。
  
  六、分析解题结果,扩大解题收获
  
  解答物理问题,不能以得出结果为最终目的,有时得出的结果有片面的,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必须对解题结果进行分析,辨别它的真实性或合理性,确定答案的取值范围,力求答案合理全面,正确无误。
  人类的认识史告诉我们,一个问题的解决,并不是研究问题的结束,而是探索新问题的起点,通过对解题结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个问题更重要,”在前人已有答案的地方发现问题,这是一条成功的经验。所以,通过对解题结果的分析,能扩大解题的收获。
其他文献
推荐语:静静地写着自己的文字时,笔尖流泻而下的是真情,是实感。成年人是如此,学生亦是如此。面对学生写作的随笔,作为语文老师,该以怎样的情感去阅读,又当以怎样的笔触去评论,是一种艺术,也是一份责任。《随笔评语写作艺术浅探》的作者从自身多年的随笔阅读经历出发,基于学生写作随笔及阅读老师随笔评语的心理,从基本原则到具体方法,作出自己的探讨。只要我们语文老师心中有爱,能沉得下心去感悟学生文字,扶持他们的成
摘要:问题情境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作者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抓住问题情境的“三性”特点,提升教学效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效能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教师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