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讨论中国20世纪社会变迁的艺术图像时,关山月的创作总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的例子在传统的中国画家中并不多见。关山月是一位勤奋而幸运的面家,他师出名门,艺途一帆风顺,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孜孜不倦地用面笔描绘和记录之时代的变迁,面对着20世纪中国画现代化问题和社会的剧烈变动,关山月如何以他独特的方式回应这一切?他的人生际遇中有哪些重要的人物和事件?通过观察术家的生活和创作图像,我们也许可以描绘这位岭南派大家的艺术历程。
战争岁月
1935年,关泽霈与李淑真(40年代改名李小平,后又改名为李秋璜)结婚。他在中山大学冒名顶替同学旁听高剑父讲课,高师发现后免费招他入春睡画院学画,并为其改艺名为“关山月”。春睡画院是由高剑父先生在民国初年创办的私人学堂,是“岭南画派的摇篮”,孕育了不少存画坛上卓有成就的弟子,例如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和方人定等。
1938年广州沦陷之后,关山月逃难住在澳门普济禅院,随高剑父继续学画。这个时期他主要作品为宣传抗日的抗战画,以及逃难流浪时的写生画。1940年他在澳门濠江中学开办了第一个“抗战画展”,展出的作品有《从城市撤退》(1939年)、《三灶岛外所见》(1939年)、《渔民之劫》(1939年)、《游击队之家》(1939年)等。这些作品描绘了被敌机惨炸的破渔船、流离失散的人群、战场的烈火硝烟,“作品极具艺术性、思想性和战斗性”,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好评如潮。后来得叶浅予、张光字邀请,抗战画展移到香港展出,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关山月想不到自己的第一次画展便一鸣惊人,那时他才28岁。他在20世纪90年代重游澳门旧地时说:“濠江是我艺海航程的起点,也是我初出茅庐面世之窗。”可见此次画展在关山月艺术生涯中影响之大。
西部写生
1940年至1947年之间,关山月和妻子李秋璜跟随逃难的人流到达中国大后方,经历了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长途写生,他辗转韶关、桂林、贵阳、昆明、重庆、成都、西安、兰州、青海,走遍了大西南和大西北。北国雄强辽阔,源源不断的绘画素材和创作灵感,使得关山月在此时形成了雄健刚阳的艺术取向,并使其悟发了“古人师谁”的创作态度。归来之后,关山月将大量的西北写生和敦煌临画整理完毕,于1944年在重庆举行“西北纪游画展”。这是关山月艺术生涯中第二次产生巨大影响的画展,作品笔力雄厚而不失秀逸,气象壮阔又意境苍凉。
建设新中国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密锣紧鼓地开展,文艺界也加入到新社会的建设大潮中。1950年,关山月任华南人民文艺学院教授。当时全国响应“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精神,文艺应为人民服务,各大专院校师生都参加土改。关山月带学生到广东沿海、农村参加土地改革体验生活、改造思想,他在1950-1953年之间极少创作活动。直到1953年,由于华南文芝学院美术部与武昌艺专、广西艺专合并,成立中南美专,关山月先生调到武汉工作,任副校长:1956年,中南美专将绘画系中国画专业组建为彩墨画系,关山月任系主任,负责人物画教学,并先后到朝鲜、波兰写生。
1958年广州美术学院成立之时,关山月回到广州,担仟副院长和中国画系主任之职。11月,国家委派前往欧洲主持“中国近百年绘画展览”。画展存法国、莫斯科、荷兰、比利时、瑞士等地展出,当画展在瑞士的展期将要结束之际,接到通知让他立即回国,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的十大建筑之一——北京人民大会堂作画,遂于1959年4月底结束欧洲之行归国。
5月初,关山月与傅抱石为人民大会堂共同制作了宽9米、高5.5米的《江山如此多娇》,此画为他赢得了家喻户晓的巨大声誉。
此后,关山月多次担任为政府重要机构绘制大幅作品任务。如:1977年4月,接受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创作任务,与广东美术界的黎雄才、蔡迪支、陈洞庭、陈金章、梁世雄、陈章绩、林丰俗等画家到南昌、韶山、庐山、井冈山、娄山关、遵义、延安等地进行写生创作,其后创作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悬挂于毛主席纪念堂。1980年为中国军事博物馆作大画《迎客松》。1981年9月,应邀为新加坡中国银行创作大画《江南塞北天边雁》。1989年为迎接国庆40周年,应邀作大画《大地回春》悬挂存北京天安门城楼中央大厅。1987年8月,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大召开而创作巨幅国画《同香赞》,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1995年为全国政协礼堂作大画《黄河颂》等。
丹青自存人未老
上世纪70年代末期r关山月参与了广东画院复院的筹备工作,1977年12月,兼任广东画院副院长,1985年被广东省委任命为广东画院院长,他为广东美术的发展、新人才的培养投入了所有的精力。
亲历目睹祖国的巨大变化,年近古稀的关山月表现出强盛的创作欲望,他多次带领广东画院创作人员出外采风,先后到广东鼎湖山、南昆山,四川峨眉山、海南岛写生创作,并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中国澳门访问、讲学、举办画展。而且,他仍然从事着巨幅宏制的山水和梅花创作,甚至给自己定下了绘制“祖国大地”组画的目标,如:《长河颂》(1981年)、《碧浪涌南天》(1983年)、《松竹梅组画》(1986年)、《云龙卧海疆》(1992年)、《南海萌绿洲》(1992年)、《白浪涌绿波》(1993年)、《张家界》(1998年)等。
艺术家总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来表现思想的。关山月出身于革新画派,经历大半个世纪,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笔墨要与时并进”、“艺术来源生活”,个人经历、社会现实、生活实践往往坚定了他的艺术方向,其艺术思想通过画幅抒发出来,这也是决定了他的画不是“聊以自娱”的闲情雅兴,而是富有时代脉搏声息的作品。
战争岁月
1935年,关泽霈与李淑真(40年代改名李小平,后又改名为李秋璜)结婚。他在中山大学冒名顶替同学旁听高剑父讲课,高师发现后免费招他入春睡画院学画,并为其改艺名为“关山月”。春睡画院是由高剑父先生在民国初年创办的私人学堂,是“岭南画派的摇篮”,孕育了不少存画坛上卓有成就的弟子,例如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和方人定等。
1938年广州沦陷之后,关山月逃难住在澳门普济禅院,随高剑父继续学画。这个时期他主要作品为宣传抗日的抗战画,以及逃难流浪时的写生画。1940年他在澳门濠江中学开办了第一个“抗战画展”,展出的作品有《从城市撤退》(1939年)、《三灶岛外所见》(1939年)、《渔民之劫》(1939年)、《游击队之家》(1939年)等。这些作品描绘了被敌机惨炸的破渔船、流离失散的人群、战场的烈火硝烟,“作品极具艺术性、思想性和战斗性”,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好评如潮。后来得叶浅予、张光字邀请,抗战画展移到香港展出,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关山月想不到自己的第一次画展便一鸣惊人,那时他才28岁。他在20世纪90年代重游澳门旧地时说:“濠江是我艺海航程的起点,也是我初出茅庐面世之窗。”可见此次画展在关山月艺术生涯中影响之大。
西部写生
1940年至1947年之间,关山月和妻子李秋璜跟随逃难的人流到达中国大后方,经历了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长途写生,他辗转韶关、桂林、贵阳、昆明、重庆、成都、西安、兰州、青海,走遍了大西南和大西北。北国雄强辽阔,源源不断的绘画素材和创作灵感,使得关山月在此时形成了雄健刚阳的艺术取向,并使其悟发了“古人师谁”的创作态度。归来之后,关山月将大量的西北写生和敦煌临画整理完毕,于1944年在重庆举行“西北纪游画展”。这是关山月艺术生涯中第二次产生巨大影响的画展,作品笔力雄厚而不失秀逸,气象壮阔又意境苍凉。
建设新中国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密锣紧鼓地开展,文艺界也加入到新社会的建设大潮中。1950年,关山月任华南人民文艺学院教授。当时全国响应“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精神,文艺应为人民服务,各大专院校师生都参加土改。关山月带学生到广东沿海、农村参加土地改革体验生活、改造思想,他在1950-1953年之间极少创作活动。直到1953年,由于华南文芝学院美术部与武昌艺专、广西艺专合并,成立中南美专,关山月先生调到武汉工作,任副校长:1956年,中南美专将绘画系中国画专业组建为彩墨画系,关山月任系主任,负责人物画教学,并先后到朝鲜、波兰写生。
1958年广州美术学院成立之时,关山月回到广州,担仟副院长和中国画系主任之职。11月,国家委派前往欧洲主持“中国近百年绘画展览”。画展存法国、莫斯科、荷兰、比利时、瑞士等地展出,当画展在瑞士的展期将要结束之际,接到通知让他立即回国,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的十大建筑之一——北京人民大会堂作画,遂于1959年4月底结束欧洲之行归国。
5月初,关山月与傅抱石为人民大会堂共同制作了宽9米、高5.5米的《江山如此多娇》,此画为他赢得了家喻户晓的巨大声誉。
此后,关山月多次担任为政府重要机构绘制大幅作品任务。如:1977年4月,接受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创作任务,与广东美术界的黎雄才、蔡迪支、陈洞庭、陈金章、梁世雄、陈章绩、林丰俗等画家到南昌、韶山、庐山、井冈山、娄山关、遵义、延安等地进行写生创作,其后创作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悬挂于毛主席纪念堂。1980年为中国军事博物馆作大画《迎客松》。1981年9月,应邀为新加坡中国银行创作大画《江南塞北天边雁》。1989年为迎接国庆40周年,应邀作大画《大地回春》悬挂存北京天安门城楼中央大厅。1987年8月,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大召开而创作巨幅国画《同香赞》,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1995年为全国政协礼堂作大画《黄河颂》等。
丹青自存人未老
上世纪70年代末期r关山月参与了广东画院复院的筹备工作,1977年12月,兼任广东画院副院长,1985年被广东省委任命为广东画院院长,他为广东美术的发展、新人才的培养投入了所有的精力。
亲历目睹祖国的巨大变化,年近古稀的关山月表现出强盛的创作欲望,他多次带领广东画院创作人员出外采风,先后到广东鼎湖山、南昆山,四川峨眉山、海南岛写生创作,并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中国澳门访问、讲学、举办画展。而且,他仍然从事着巨幅宏制的山水和梅花创作,甚至给自己定下了绘制“祖国大地”组画的目标,如:《长河颂》(1981年)、《碧浪涌南天》(1983年)、《松竹梅组画》(1986年)、《云龙卧海疆》(1992年)、《南海萌绿洲》(1992年)、《白浪涌绿波》(1993年)、《张家界》(1998年)等。
艺术家总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来表现思想的。关山月出身于革新画派,经历大半个世纪,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笔墨要与时并进”、“艺术来源生活”,个人经历、社会现实、生活实践往往坚定了他的艺术方向,其艺术思想通过画幅抒发出来,这也是决定了他的画不是“聊以自娱”的闲情雅兴,而是富有时代脉搏声息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