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日本饮食史这一背景说起,以由微观到宏观论述了饮食在社会中的人文内涵,重点论述了日本美食剧中围绕“人”所传达的种种情怀。本文从日本饮食文化说起,对日本美食剧的文化基础追根溯源,系统地展现日本美食剧的历史和现状。本文主要围绕“人”这一主题,论述了人与食物、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日本美食剧是如何通过食物传达出这样的内涵和精神。
关键词:日本;美食;人
一、日本饮食文化及其对日本美食剧的影响
饮食文化是什么?同文化一样,饮食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在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物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而狭义的饮食文化是指人类在饮食生活中创造的非物质文化,如饮食风俗、饮食思想、饮食行为等。
日本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演变是文化交流的产物,是日本文化体系确立的产物。在古代,日本饮食文化受中国的影响很深,曾引进众多“华食”。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在日本迅速发展,其饮食文化中又充实进了欧美“洋食”的成分。到了20世纪,日本则将“华食”、“洋食”与大和民族的“和食”巧妙融合,形成了卓尔不群的“东洋料理”。丰富的日本料理体现了和食的包容性这一突出特征,也为电视剧的拍摄提供了基础素材。《孤独的美食家》的美食选择最初只在东京地区,后来随着剧情发展,选择美食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并且在第四季第二集加入了台湾下午茶、韩国料理等菜品,体现了日本料理的包容性的同時,也展现了日美食剧选材的包容性。
日本料理的特色是生、凉、油脂少、分量少、种类多、颜色鲜艳,而且非常讲究食器的择取,既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便是日本料理的审美性,主要表现在日本菜的摆拼。摆出的菜有主、有次、有点缀,给人以视觉上的艺术享受,观众对外观的认同对美食剧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日料以精致量少著称,也给《孤独的美食家》中主人公五郎每顿饭会点多种菜品提供了合理解释。
另外要特别说明的是,前些年日本美食剧主角是符合传统认知的女性角色,近两年美食剧主角突破传统,以男性作为剧中主角:在《深夜食堂》中是眼角有刀疤的大叔,《孤独的美食家》主角是穿正式西装的不苟言笑的商人。这种突破传统的创新既提高了收视率,也体现出日本文化的进步。
二、日本美食剧围绕“人”的主题表达
(一)人与食物——对食物的尊重
《深夜食堂》中人物吃饭前多会双手合十,念一句“我要开动了”,然后再开始吃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统呢?我最喜欢的解释是——“感谢你命延我命”,表达一种对事物的感恩之情。
如果说和别人吃饭是与别人交往,那么自己一个人吃饭是与食物交往,也就是说,只有一个人,吃的才是美食。这种观点也正是《孤独的美食家》所表达的。虽然片名中有“孤独”二字,可是片中却从未传达出孤独之感。因为所谓“孤独”只能说明主人公每次是独自用餐的形式,可是主人公内心从未有过孤独,因为每次用餐的过程都是与食物打交道的过程,当你正视眼前琳琅满目的食物时,你的内心便已经是充实的了。
同样,当你重视眼前的食物时,家常小菜也是一道令人意犹未尽的美味。《孤独的美食家》中点菜是重要剧情。在第三集主人公五郎纠结是点牛排盖饭还是鲍鱼盖饭时是这样说的——“没想到陆上美食和海中珍馐齐齐登场,这下可真的不得了”,对食物的重视之感可谓扑面而来。用餐更是《孤独的美食家》剧情的重中之重。无论每次主人公五郎点的菜品再多,开动前都会有每道菜的特写和煽动人心的介绍。例如“南蛮风味腌啧西太公鱼”是“美味让人眉开眼笑,一口大小,生长在芦湖的让人又爱又恨的小家伙”,语言诙谐,引人胃口大开。
剧中无时无刻对食物的尊重都在告诉我们——重要的不仅是食物本身,还有该以何种姿态享用美食。
(二)人与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可以用符号代替,例如他是戴墨镜的黑帮老大,她是容易陷入恋情的脱衣舞娘,她们是恨嫁的老姑娘……可是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来到深夜食堂,他们都只是普通的食客了,点自己内心需要的食物,而食堂外的发生的事,似乎在食客们的闲聊中变得不在那么难以忘怀……
从工作、家庭、社交等种种场合里脱身出来的人们,走进夜幕,也就等于重新走进了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与孤独中咀嚼熟悉的食物。《深夜食堂》第三集的“乌贼烧芋头”是一道特别的菜。因为女主喜欢这道菜只是因为自己喜欢,她在剧中最终没有与任何人牵扯在一起,坚持的做她自己,就像这道菜一样,不勉强,不将就,只坚持“合得来”的味道。
人无论好坏,对于食物的诚实是真实的,食物是纯粹自己的寄托。
(三)人与他人——情感的寄托与交流
食物不仅仅有果腹的基本功能,往往还肩负着心意传承的功能。在《深夜食堂》中,每一集都是以一道菜命名,同时,几乎每道菜都可以在前面加一个与他人有关的定语。例如第一集“炸肉饼”,是“亡夫喜欢吃的炸肉饼”;第六集“包菜卷”,是“小时候妈妈做过的包菜卷”……每一道菜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的方式,每一道菜背后都有一个温情脉脉的故事。
以菜做切入点,用菜讲故事。《深夜食堂》第五集的“春雨沙拉”便是一个典型例子。春雨沙拉是女主暗恋的男生喜欢的食物,春雨沙拉代表了女主多年的爱恋。故事结尾男主与他人喜结连理,本身不喜欢春雨沙拉的女主终于点了其他的菜品,从这段暗恋无果的感情中解脱出来。情感是一个故事的灵魂,食物是情感表达的出口,这便是美食的美妙之处。
(四)人与社会——食物的选择以外在环境作为基础
这里的外在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客观基础。不同地域的人们因为获取生活生活资料的方式、难易程度及气候因素等的不同,自然会产生并积累不同的饮食习俗。
《孤独的美食家》每一集开始都会点名这集故事发生的地点,例如第一集是“东京都,清濑市”;每集的标题都是以“地点+食物”的形式来命名,第一集便是“东京都清濑市松山的辣味豆芽炒肉”。不同的地方便会有不同特色的美食,这便是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2、社会环境。人类的生物性与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依照自己的方式进行食物制作和烹饪,由此创造出属于人类独特的饮食产生和制作技艺;并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形成文化体系。
社会环境可以是地区的发展程度。《孤独的美食家》第二集,主人公五郎,来到了经济发达的“中央区银座”,也只有在银座这样的地区,五郎可以连续吃到台湾的下午茶和韩国的正餐。这集的银座之行被主人公五郎戏称为“亚洲一日小旅行”。
社会环境可以是人物所处的阶层。《深夜食堂》第四集,女主佳纯每次点的食物都是红姜天妇罗。因为出生在大阪单亲家庭的女主,小时候最常吃到的只能是这种穷人的食物。红姜天妇罗即代表了女主所处的社会阶层。
总之,食物被地域特征所局限,同时,食物又代表了地域特色。而人物便是食物与地域联系与磨合的桥梁。
在日本美食剧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食物被放到了值得尊重的地位,每次的用餐都是一次与食物打交道的美好过程,也只有真正尊重食物的人才能品尝到真正的美味;二是食物之美味不仅在于食材,其中蕴含的“心意”更为重要,吃的是眼前的饭,品的却是记忆里的味道。
美味与人情双管齐下,相信日本的美食剧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 彭兆荣:《饮食人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 原田信男:《日本料理的社会史——和食与日本文化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 隗静秋:《中外饮食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年版
[4] 赵红裙:《世界饮食文化》,时事出版社2006年版
关键词:日本;美食;人
一、日本饮食文化及其对日本美食剧的影响
饮食文化是什么?同文化一样,饮食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在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物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而狭义的饮食文化是指人类在饮食生活中创造的非物质文化,如饮食风俗、饮食思想、饮食行为等。
日本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演变是文化交流的产物,是日本文化体系确立的产物。在古代,日本饮食文化受中国的影响很深,曾引进众多“华食”。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在日本迅速发展,其饮食文化中又充实进了欧美“洋食”的成分。到了20世纪,日本则将“华食”、“洋食”与大和民族的“和食”巧妙融合,形成了卓尔不群的“东洋料理”。丰富的日本料理体现了和食的包容性这一突出特征,也为电视剧的拍摄提供了基础素材。《孤独的美食家》的美食选择最初只在东京地区,后来随着剧情发展,选择美食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并且在第四季第二集加入了台湾下午茶、韩国料理等菜品,体现了日本料理的包容性的同時,也展现了日美食剧选材的包容性。
日本料理的特色是生、凉、油脂少、分量少、种类多、颜色鲜艳,而且非常讲究食器的择取,既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便是日本料理的审美性,主要表现在日本菜的摆拼。摆出的菜有主、有次、有点缀,给人以视觉上的艺术享受,观众对外观的认同对美食剧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日料以精致量少著称,也给《孤独的美食家》中主人公五郎每顿饭会点多种菜品提供了合理解释。
另外要特别说明的是,前些年日本美食剧主角是符合传统认知的女性角色,近两年美食剧主角突破传统,以男性作为剧中主角:在《深夜食堂》中是眼角有刀疤的大叔,《孤独的美食家》主角是穿正式西装的不苟言笑的商人。这种突破传统的创新既提高了收视率,也体现出日本文化的进步。
二、日本美食剧围绕“人”的主题表达
(一)人与食物——对食物的尊重
《深夜食堂》中人物吃饭前多会双手合十,念一句“我要开动了”,然后再开始吃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统呢?我最喜欢的解释是——“感谢你命延我命”,表达一种对事物的感恩之情。
如果说和别人吃饭是与别人交往,那么自己一个人吃饭是与食物交往,也就是说,只有一个人,吃的才是美食。这种观点也正是《孤独的美食家》所表达的。虽然片名中有“孤独”二字,可是片中却从未传达出孤独之感。因为所谓“孤独”只能说明主人公每次是独自用餐的形式,可是主人公内心从未有过孤独,因为每次用餐的过程都是与食物打交道的过程,当你正视眼前琳琅满目的食物时,你的内心便已经是充实的了。
同样,当你重视眼前的食物时,家常小菜也是一道令人意犹未尽的美味。《孤独的美食家》中点菜是重要剧情。在第三集主人公五郎纠结是点牛排盖饭还是鲍鱼盖饭时是这样说的——“没想到陆上美食和海中珍馐齐齐登场,这下可真的不得了”,对食物的重视之感可谓扑面而来。用餐更是《孤独的美食家》剧情的重中之重。无论每次主人公五郎点的菜品再多,开动前都会有每道菜的特写和煽动人心的介绍。例如“南蛮风味腌啧西太公鱼”是“美味让人眉开眼笑,一口大小,生长在芦湖的让人又爱又恨的小家伙”,语言诙谐,引人胃口大开。
剧中无时无刻对食物的尊重都在告诉我们——重要的不仅是食物本身,还有该以何种姿态享用美食。
(二)人与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可以用符号代替,例如他是戴墨镜的黑帮老大,她是容易陷入恋情的脱衣舞娘,她们是恨嫁的老姑娘……可是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来到深夜食堂,他们都只是普通的食客了,点自己内心需要的食物,而食堂外的发生的事,似乎在食客们的闲聊中变得不在那么难以忘怀……
从工作、家庭、社交等种种场合里脱身出来的人们,走进夜幕,也就等于重新走进了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与孤独中咀嚼熟悉的食物。《深夜食堂》第三集的“乌贼烧芋头”是一道特别的菜。因为女主喜欢这道菜只是因为自己喜欢,她在剧中最终没有与任何人牵扯在一起,坚持的做她自己,就像这道菜一样,不勉强,不将就,只坚持“合得来”的味道。
人无论好坏,对于食物的诚实是真实的,食物是纯粹自己的寄托。
(三)人与他人——情感的寄托与交流
食物不仅仅有果腹的基本功能,往往还肩负着心意传承的功能。在《深夜食堂》中,每一集都是以一道菜命名,同时,几乎每道菜都可以在前面加一个与他人有关的定语。例如第一集“炸肉饼”,是“亡夫喜欢吃的炸肉饼”;第六集“包菜卷”,是“小时候妈妈做过的包菜卷”……每一道菜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的方式,每一道菜背后都有一个温情脉脉的故事。
以菜做切入点,用菜讲故事。《深夜食堂》第五集的“春雨沙拉”便是一个典型例子。春雨沙拉是女主暗恋的男生喜欢的食物,春雨沙拉代表了女主多年的爱恋。故事结尾男主与他人喜结连理,本身不喜欢春雨沙拉的女主终于点了其他的菜品,从这段暗恋无果的感情中解脱出来。情感是一个故事的灵魂,食物是情感表达的出口,这便是美食的美妙之处。
(四)人与社会——食物的选择以外在环境作为基础
这里的外在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客观基础。不同地域的人们因为获取生活生活资料的方式、难易程度及气候因素等的不同,自然会产生并积累不同的饮食习俗。
《孤独的美食家》每一集开始都会点名这集故事发生的地点,例如第一集是“东京都,清濑市”;每集的标题都是以“地点+食物”的形式来命名,第一集便是“东京都清濑市松山的辣味豆芽炒肉”。不同的地方便会有不同特色的美食,这便是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2、社会环境。人类的生物性与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依照自己的方式进行食物制作和烹饪,由此创造出属于人类独特的饮食产生和制作技艺;并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形成文化体系。
社会环境可以是地区的发展程度。《孤独的美食家》第二集,主人公五郎,来到了经济发达的“中央区银座”,也只有在银座这样的地区,五郎可以连续吃到台湾的下午茶和韩国的正餐。这集的银座之行被主人公五郎戏称为“亚洲一日小旅行”。
社会环境可以是人物所处的阶层。《深夜食堂》第四集,女主佳纯每次点的食物都是红姜天妇罗。因为出生在大阪单亲家庭的女主,小时候最常吃到的只能是这种穷人的食物。红姜天妇罗即代表了女主所处的社会阶层。
总之,食物被地域特征所局限,同时,食物又代表了地域特色。而人物便是食物与地域联系与磨合的桥梁。
在日本美食剧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食物被放到了值得尊重的地位,每次的用餐都是一次与食物打交道的美好过程,也只有真正尊重食物的人才能品尝到真正的美味;二是食物之美味不仅在于食材,其中蕴含的“心意”更为重要,吃的是眼前的饭,品的却是记忆里的味道。
美味与人情双管齐下,相信日本的美食剧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 彭兆荣:《饮食人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 原田信男:《日本料理的社会史——和食与日本文化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 隗静秋:《中外饮食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年版
[4] 赵红裙:《世界饮食文化》,时事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