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如何正确对待课堂提问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k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程理念下,我们要对课堂提问进行审视和反思,课堂提问的主动权是老师还是学生,还是主动权的不断变化,值得我们深思,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浅谈几点看法。
  一、传统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是形式主义严重。很多人认为“提问”就是启发式,于是“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一堂课几乎是老师问,学生答,教师再讲。提问的学生越多,学生回答的越响亮、顺利,似乎就是“好课”,表面上学生思维活跃,其实学生的回答永远跑不出老师的手心。老师提问“以我为主,一呼百应”,通常带着设计好了的提问来到课堂。教师是单向的提问者,永远是主动的一方。他是权威,是知识的占有者,很多评课老师也沉醉于表面,认为这个教师教的好,教的活,其实没有深入本质。
  二是学生没有主动权。多年来,教师把本来就少的可怜的机会给予了少数优等生,大多数学生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原因是“差生”回答的問题往往偏离教师为其预设的“轨道”,耽误教师的时间,而优等生回答则是顺着老师为其竖起的梯子往上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
  三是没留够思考空间。有些教师虽然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但时间不多,学生考虑得不深,没有形成学生的见解。有些教师是照顾优等生的发问,忽略“差生”的发问。不少教师的心底总喜欢一出口就“举手如林”“对答如流”,课堂上常听到教师这样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回答错了,老师不批评,不举手要批评。有些教师甚至提问后立即指名回答,大多数学生成为“旁观者”。有的学生在回答教师提问时,有时并不是发表对有关问题的个人真实的看法,而是揣摩教师希望我怎样回答,怎么回答到老师的“点子”上,学生回答的问题,时常不是自己经过思考而长生的困惑。
  四是提问的层次浅薄。教师或学生提问的问题多是封闭性的,涉及知识点比较单一,指向性较为明确,思维空间比较狭窄,学生不经思考或稍作思考就能顺利回答,它的答案是明确的、单一的、固定的。这种提问,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和相对较低的层次,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都是不利的。
  二、新时代课堂提问的思考
  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能力、教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基于以上理念,课堂提问的主动权应交给学生,要善于通过特定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质疑问难,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沟通、讨论来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而不能局限于师与生、生与师或生与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应是学生对知识、对思维的发问,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观点的发问,才能在健康中发展。为此,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教师有良好的提问心态。要使课堂提问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能以人师自居,重审你的角色,你是否创造了有利于学生发问的环境气氛,你不能给学生有距离感,你是否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教师要做到“问题面前人人平等”,尊重每个学生人格。亲切的言语、平和的态度和支持的目光对学生回答问题是一个鼓励和肯定,能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从而消除对回答问题的恐惧心理,达到在课堂上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主要是组织学生发现问题,与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2、课堂提问应是开放性的。课堂提问应尽量避免或少提答案明确、单一、固定的问题。应设计有创意性的问题,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使学生产生标新立异的行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天地。加之开放性的问题多是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有争议的问题能使学生彼此的观点进行批判、澄清、互相融合和相互促进,从而共同发展。
  3、课堂提问的评价重点是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努力发现提问中的闪光点,消除学生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不要仅看学生对答如流,重要是看学生的愿望在提问中得到发展,学生能力在提问中是否得到发展,对学生的个别见解、独到见解要大力发扬、鼓励,注重个性化,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深入思考提问,不能满足于“形式”,应鼓励、纵容学生猜想、猜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让学生闪现真理的火花,奉献创新精神,达到健康活泼发展的目的。
  任兰才,山东嘉祥县大张楼镇任店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总体上积极、健康、向上。但是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表现出复杂性、自我矛盾性和低层次性问题,个别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偏差严重。研究其成因和发展,可以因势利导,使大学生在健康、向上的积极氛围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009-02    当今时代,国际
那是一个夜晚,山风在小山坳里吹着,风扫叶落,一个个黑影缓慢而又安静的沉入土地。行人踏过,听得见破碎的声响。远处,烟气夹着哀乐弥漫开来,人声嘈杂,庄稼人的脸在火光的映照
今日看书,忽见两句谚语: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于是不免想起自己身边的事和曾经读过的文章。  某日,接孩子放学,见到了一张炸鸡块宣传册,小孩子闹着要去吃,遂带他去。店不大,人很稀少,要了九元钱的炸鸡块,然后坐下等待。服务员要求买单,于是递上一张十元后,继续坐下等待。无聊当中还和孩子一起逗一个两岁的小家伙玩耍,不大会,东西做好了。然而欲走时,忽想起店家还差我一元钱,于是讨要。令我吃惊的是,服
期刊
熬夜犹如一首歌瑶,越是跌宕起伏,越发刻骨铭心;熬夜犹如一夜月景,越是朦朦胧胧,越发令人神往。月冷星稀我不安分地坐在窗前,脑海中一直回忆着老师布置的作业——观察月亮在一
天空中星辰点缀的夜是那么的美丽寂静,蔷薇花的芬芳牵引着我的思绪,棋盘上激烈的战斗让我久久不能入眠。今夜,我将与棋为伴,与父为敌,一决高下,但,现在的我已经满面汗珠,战而
湖北省课改推进多年,教师教学理念更新了,文本的内容拓宽了,学习的形式丰富了……这些变化令人振奋。但反思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相信每位教师都不得不承认,我们虽然花了大量的精力,但现代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一学期下来,学生课内读不懂课文,课外更不爱主动花时间在拓展阅读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出力不讨好”的局面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四点原因:  1.主体缺失,阅读教学缺乏主动。很多语文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
期刊
主持人:高考作为衡量学生苦读12年是否有成效的手段之一,历年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每年有关高考的一切话题总是能引起人们热议,其中,持续几年争执不休并且正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学术界和教育界研究和争论的热点。本文简述了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跨世纪高等教育发挥自身社会功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历程中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等教育 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