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育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q2004_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初中生写作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愿写、乐写、善写、会写,自由、畅快、无拘无束地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张扬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主体; 写作兴趣; 自主写作; 写作技巧; 作文视野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实施主体性写作教学策略,始终把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引领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变单纯传授写作技能为着重培养主体意识与挖掘主体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唤醒“主体”意识,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勤学苦练的最佳动力,它是可以培养的。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将学生对作文的反感、惧怕转化为兴趣、爱好,使学生由怕写变为爱写。为达到这一目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关注的内容。
  学生一旦对作文有了稳定而浓厚的情感,就不会视作文如重负,而会乐此不疲。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因为一篇精彩的作文得到老师的夸奖,从此就对作文产生了浓烈的兴趣,甚至终生从事写作。有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说:“我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还在作文竞赛中得了奖,写作文是我最大的乐趣……”。反之,学生如果在习作过程中,老是经受着失败和挫折的苦恼,或者感受的只能是平平淡淡,那么他在心理上就会一直处于压抑自卑的状态,因而渴望作文水平提高的心理必然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教师应在习作教学中创设条件,让其获得成功体验。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在写作文上入了门,上了路,写作水平真的提高了,在写作文的过程中的得到了好处,那么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就会很高,就会以写作为乐趣。
  二、确立“主体”地位,引导自主写作
  新课标强调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而“自主写作”是一种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它能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个性和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必须以此为教学准绳,发展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原先的命题作文定了框框,提了要求,有统一的思路,教师好教。但学生好写吗?其实不然。他们如同被规定了跑道,大家只能在狭窄的“道”上“行走”,学生的需要、思考,要么被忽略,要么被摒弃,他们怎能写出富有个性、流露出真情实感的作文?试想,如果我们把命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一定会大大提高。作为教师,不要怕没有一个具体的题目,学生会天马行空、偏离主题。我们应相信,让学生参与命题,使题目成为他们思想、感悟交流、碰撞后的精髓,这种精髓是独特的、唯一的,没有重复,没有抄袭,写出的作文定是如万花筒般五彩斑斓、精彩纷呈。
  学生需要更多的心灵表白,需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所以,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写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写作的主体性。除了必要的命题作文外,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模式,如日记、周记、随想、心得等.在我班,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日记本或随笔本,我让他们给自己的本子取名字,有“心灵的牧场”,有“心的世界,大的舞台”,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孩子们兴致盎然地、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感受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都可自由地、不受限制地抒写、记载。这种开放的习作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是挥洒自如的习作舞台,写作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三、规范“主体”行为,提高写作技巧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思维缺乏灵气,满足于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毫无个性,动不动就讲些套话、空话、废话。除了因为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生活单调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缺少思考的习惯和方法。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启发学生运用发散型思维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规范学生写作行为,以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提高写作技巧。在教《庖丁解牛》一课时,我让学生以《读〈庖丁解牛〉有感》为题,写篇读后感。在指导时,针对学生抓不准“感点”、“读”和“感”脱节的弱点,着重启发他们找“感点”。我让学生从四个方面入手找“感点”:第一,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内涵,确立“感点”;第二,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如:“道”),把握“感点”;第三,透过材料的现象,开掘蕴涵的本质;第四,站在时代的高度,确立“新”感点。通过积极思考,学生确立的“感点”有:掌握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认真实践,才能掌握规律;胸有全局,才能得心应手;利用规律,才能不断进步;从庖丁与良庖、族庖的区别中,看发掘与培养人才的重要性等等。可见,教师在启发学生思维,规范学生的写作,提高学生写作技能都是大有作为的。
  四、挖掘“主体”潜能,开拓作文视野
  1.面向社会,面向生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是文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丰富的生活,有强烈的表达动机,才有可能写好作文。作文要反映社会,反映生活,就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世界,能主动地去感悟生活的美。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的手段很多,如参观访问、走亲访友、旅游野餐、观看影片、逛书店、上市场……到处有生活,到处可以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开展健康充实、时时向上的常规性活动,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想,丰富了情思,增长了知识,充实了积累,澄澈的文思自然滔滔地流出了笔端。
  2.扩大阅读面,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文字就是间接阅读生活,整个中学阶段应提倡多读多积累,在阅读时全方位口味思考体会文字。除了有限的几册课文之外,报纸、杂志、课外读物都应涉猎。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选择内容健康、行文流畅、可读性强的作品向学生介绍。提倡每天有半小时至一小时课外阅读,节假日及寒暑假则视情况适量增加。当阅读不再是沉重负担,而是愉悦的享受,是每天必备的精神食粮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突飞猛进,不仅可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而且写作热情也会高涨,潜能得到发挥,写作能力也会大大提高,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初中生的写作主体性,充分挖掘写作主体的潜力,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才能培养出写作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文章妙手。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4-02
其他文献
语文实践活动课是由活动课演变而来,它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扩展和延伸,是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导思想,以充分而有特色地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活动为载体,以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及时信息为内容,以学生自我活动探究、自我操作体验为基本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创新为原则,以实现知识综合应用、技能综合训练为价值取向的主体性教学形式。  一、语文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特点  1.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才能达到高效,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创设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课堂导语设计的有效性  导语的设计是否有效,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成功的导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教师在设计导
期刊
古代汉语中的文言虚词数量较少,常见的约二百多个;但是,它在古代诗文中出现频率很高。如《醉翁亭记》,全文仅402字,其中虚词就有113字(“而”字出现25次,“志”字出现18次,“也”字21次,“之”字16次,还有“于”、“乎”、“其”、“不”等虚词共出现33次)。这些虚词对表达语意、语气,词句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文章的情趣都有重要作用,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学习古代诗文时,不仅要着重学习常用实词,同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倡导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并贯穿音乐教学的始末,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整个人类都变得充满爱心,这也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  关键词:音乐教学; 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音乐教师非常注重情感教育。但由于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一致,挖掘的深浅也就不一致,特别是情感教育切入点的不同,其教育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
期刊
摘 要: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把学生视为“知识接收器”,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无情感。学生很难从中寻得趣味,更谈不上以学为乐。新课程强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引导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并获得愉快的享受,美的陶冶。  关键词:学生; 课堂; 快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可见,孔子是主张乐学的。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却“遗忘”了这一传统,许多教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知道
期刊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论述都说明了情感的作用。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其有意义的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课堂是儿童心智情感充分发挥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阅读能
期刊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和灵魂,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课改和发展学生潜力的需要。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创始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针对小学生求知欲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对于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口语交际教学这些语文教学板块而言,阅读教学所占的课时比例是最大的,这就导致了阅读教学所承载的教学任务是最繁重的,也是让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何为阅读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得到能力的培养,最终全面提升个人的整体语文素养。
期刊
摘 要:中学历史教学在现代教育的大嬗变中,应重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强化创新意识的渗透,加强思想教育的传播,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创新人格与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与高尚的思想情操,使学生富于创新的实践活动得以成熟和发展。在历史教学中,我想浅谈以下创新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历史; 教育; 创新; 爱国主义  当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市区的各个角落,落到了每一所学校,同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