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旅游成为城市居民喜欢的热点旅游项目。本文对辽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辽宁;乡村旅游;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5-028-02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域内,利用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农家生活等资源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开发设计,为城市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近年来,乡村旅游由于具有较强的游客参与性和服务价格低廉等特点,成为城市居民喜欢的热点旅游项目。辽宁省作为工业大省,城市化水平高,拥有旺盛的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搞好乡村旅游开发不仅利于繁荣辽宁乡村经济,而且对于树立辽宁旅游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1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辽宁省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农村景观类型多样,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随着我国乡村旅游迅速的发展,辽宁出现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的乡村旅游地与乡村旅游区。比如,辽宁省的大连石河现代农业园区、沈阳农业博览园、大连金科生态园艺场、本溪市绿色生态园、风城大梨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等,均获批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到目前为止,辽宁对外开放的主要农业观光旅游景点类型多样,涵盖了“农园观光型”、“农业生态观光型”、“农业科技型”和“参与体验型”等。据统计,沈阳、大连、鞍山等主要城市周边的生态旅游成为游人的首选。丹东的天桥沟、凤凰山等旅游区接待大批游人。尤以“吃农家饭、赏农家景、做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农家乐”旅游备受城里人欢迎。抚顺各大休闲山庄、旅游农庄和渔塘垂钓场所,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鞍山农家旅游接待6.59万人次。本溪的“农家乐”旅游,黄金周期间接待游人8万多人次。
总体来看,辽宁乡村旅游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但整体发展处于探索的起步阶段,从产品、服务、从业人员素质等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等市场需求。
2辽宁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2.1旅游基础设施落后
农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是比较偏僻的农村或乡镇,因为缺乏规划,许多景区没有相关配套的设施设备。有些景区道路凹凸不平,狭窄难行,可进入性非常差;有些景区村户面貌落后,屋内摆设陈旧,卫生及住宿条件让人望而生畏。
这就要求在开发农业旅游项目时,必须考虑基础设施的问题,要适应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又追求环境质量的需求,加快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生态旅游产品。
2.2专业人才匮乏,经营管理不规范
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乡村居民,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又因多未受专业培训,旅游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质量较低,经营过程简单粗放,而作为主管部门的旅游管理部门也普遍缺乏专家型的管理人才,现有管理者对乡村旅游理论掌握不够,实践研究不足,往往凭经验办事,缺乏对乡村旅游经营特点和规律的深层认识,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2.3对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深度不够,农业旅游产品单一辽宁目前开发的农业旅游资源仅局限于观光型产品,
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缺乏高层次的互动性和参与型的农业旅游产品,使得游客的滞留天数少,重游率低,对农业旅游市场的扩大构成极大威胁。
2.4乡村旅游对环境的破坏
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干扰了当地村民的生活。而且许多游客本身素质不高,他们的某些行为比如说铺张浪费,影响当地居民的思想形态。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带来了许多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大量的汽车尾气,使原来清新的空气变得污浊不堪;餐馆、旅馆等生活锅炉排放的废气都在影响着空气的质量;游客的增加也必然带来排泄物的增加,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对乡村土质与水质的污染。
3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分析
3.1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要将辽宁乡村旅游办得使游客进得来、住得下;玩的愉快、走的高兴,必须在政府部门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加大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充分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重点进行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接待户的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使更多的旅游者体验到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3.2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乡村旅游的投资经营主体是农民,要使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避免出现一些景区常见的村民为争客源而强行拉客、兜售等破坏景区秩序和旅游环境的现象,就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从业人员及村民的教育和培训。首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职业道德、民俗文化、旅游接待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技能和水平;其次还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促进乡村旅游的科学化经营、规范化服务方面发展。
3.3挖掘文化内涵,开发产品特色
特色是旅游产品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所在。因此,辽宁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必须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一是要突出辽宁乡村自然景观的优势,引导游客领略独特的田园风光,满足游客旅游审美的需求。二是要突出体现地方民族特色,挖掘农村特有的民风民俗,增强乡村旅游产品的“乡村性”。三增加特色文化产品,结合本地人文资源,挖掘独特的文化素材,提高文化品味,增强游客的参与性。
3.4保护资源,保护文物古迹,保护传统文化
发展乡村旅游要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力度、要教育村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禁止在规划区内开山采石和发展有污染环境的工业企业,禁止农民修建与原有建筑不协调的建筑物。乡村旅游规划区的古建筑和旅游景观,许多是不能再生的,因此,我们要注意保护。民俗、民间节庆活动是乡村旅游最大看点和卖点,失去了民俗风情就失去了市场。不能片面认为民间歌舞、技艺、婚丧嫁娶是乡下人的民俗文化,正是因为它具有类别的独特性才深深的吸引了都市游客。
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而我们辽宁的乡村旅游更要经营出我们自己的特色。只有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具有特色的东西,才能兴盛不衰。我们有理由相信辽宁的乡村旅游将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曹学文:.乡村旅游产品的三大文化特性[N]中国旅游报,2007.3.2
2辽宁统计年鉴编辑委员会: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3赵承华.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7(1).
4张彩霞.关于发展辽宁省农业旅游的思考[J].区域经济,2006.9
5徐正林.乡村旅游产品营销策略[N]中国旅游报,2007,2,12.
6李晓红.乡村旅游问题及对策研究.法制与社会,
2007(1).
7黄元春.浅谈我国乡村旅游.区域经济,2007(2).
关键词:辽宁;乡村旅游;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5-028-02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域内,利用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农家生活等资源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开发设计,为城市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近年来,乡村旅游由于具有较强的游客参与性和服务价格低廉等特点,成为城市居民喜欢的热点旅游项目。辽宁省作为工业大省,城市化水平高,拥有旺盛的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搞好乡村旅游开发不仅利于繁荣辽宁乡村经济,而且对于树立辽宁旅游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1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辽宁省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农村景观类型多样,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随着我国乡村旅游迅速的发展,辽宁出现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的乡村旅游地与乡村旅游区。比如,辽宁省的大连石河现代农业园区、沈阳农业博览园、大连金科生态园艺场、本溪市绿色生态园、风城大梨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等,均获批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到目前为止,辽宁对外开放的主要农业观光旅游景点类型多样,涵盖了“农园观光型”、“农业生态观光型”、“农业科技型”和“参与体验型”等。据统计,沈阳、大连、鞍山等主要城市周边的生态旅游成为游人的首选。丹东的天桥沟、凤凰山等旅游区接待大批游人。尤以“吃农家饭、赏农家景、做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农家乐”旅游备受城里人欢迎。抚顺各大休闲山庄、旅游农庄和渔塘垂钓场所,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鞍山农家旅游接待6.59万人次。本溪的“农家乐”旅游,黄金周期间接待游人8万多人次。
总体来看,辽宁乡村旅游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但整体发展处于探索的起步阶段,从产品、服务、从业人员素质等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等市场需求。
2辽宁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2.1旅游基础设施落后
农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是比较偏僻的农村或乡镇,因为缺乏规划,许多景区没有相关配套的设施设备。有些景区道路凹凸不平,狭窄难行,可进入性非常差;有些景区村户面貌落后,屋内摆设陈旧,卫生及住宿条件让人望而生畏。
这就要求在开发农业旅游项目时,必须考虑基础设施的问题,要适应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又追求环境质量的需求,加快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生态旅游产品。
2.2专业人才匮乏,经营管理不规范
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乡村居民,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又因多未受专业培训,旅游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质量较低,经营过程简单粗放,而作为主管部门的旅游管理部门也普遍缺乏专家型的管理人才,现有管理者对乡村旅游理论掌握不够,实践研究不足,往往凭经验办事,缺乏对乡村旅游经营特点和规律的深层认识,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2.3对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深度不够,农业旅游产品单一辽宁目前开发的农业旅游资源仅局限于观光型产品,
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缺乏高层次的互动性和参与型的农业旅游产品,使得游客的滞留天数少,重游率低,对农业旅游市场的扩大构成极大威胁。
2.4乡村旅游对环境的破坏
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干扰了当地村民的生活。而且许多游客本身素质不高,他们的某些行为比如说铺张浪费,影响当地居民的思想形态。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带来了许多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大量的汽车尾气,使原来清新的空气变得污浊不堪;餐馆、旅馆等生活锅炉排放的废气都在影响着空气的质量;游客的增加也必然带来排泄物的增加,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对乡村土质与水质的污染。
3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分析
3.1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要将辽宁乡村旅游办得使游客进得来、住得下;玩的愉快、走的高兴,必须在政府部门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加大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充分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重点进行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接待户的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使更多的旅游者体验到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3.2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乡村旅游的投资经营主体是农民,要使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避免出现一些景区常见的村民为争客源而强行拉客、兜售等破坏景区秩序和旅游环境的现象,就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从业人员及村民的教育和培训。首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职业道德、民俗文化、旅游接待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技能和水平;其次还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促进乡村旅游的科学化经营、规范化服务方面发展。
3.3挖掘文化内涵,开发产品特色
特色是旅游产品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所在。因此,辽宁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必须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一是要突出辽宁乡村自然景观的优势,引导游客领略独特的田园风光,满足游客旅游审美的需求。二是要突出体现地方民族特色,挖掘农村特有的民风民俗,增强乡村旅游产品的“乡村性”。三增加特色文化产品,结合本地人文资源,挖掘独特的文化素材,提高文化品味,增强游客的参与性。
3.4保护资源,保护文物古迹,保护传统文化
发展乡村旅游要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力度、要教育村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禁止在规划区内开山采石和发展有污染环境的工业企业,禁止农民修建与原有建筑不协调的建筑物。乡村旅游规划区的古建筑和旅游景观,许多是不能再生的,因此,我们要注意保护。民俗、民间节庆活动是乡村旅游最大看点和卖点,失去了民俗风情就失去了市场。不能片面认为民间歌舞、技艺、婚丧嫁娶是乡下人的民俗文化,正是因为它具有类别的独特性才深深的吸引了都市游客。
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而我们辽宁的乡村旅游更要经营出我们自己的特色。只有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具有特色的东西,才能兴盛不衰。我们有理由相信辽宁的乡村旅游将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曹学文:.乡村旅游产品的三大文化特性[N]中国旅游报,2007.3.2
2辽宁统计年鉴编辑委员会: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3赵承华.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7(1).
4张彩霞.关于发展辽宁省农业旅游的思考[J].区域经济,2006.9
5徐正林.乡村旅游产品营销策略[N]中国旅游报,2007,2,12.
6李晓红.乡村旅游问题及对策研究.法制与社会,
2007(1).
7黄元春.浅谈我国乡村旅游.区域经济,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