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刘长玉,男,助理研究员,甘肃政法学院副主席。
摘要:创建环境友好型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校园环境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项基本国策要落实到每个单位。
关键词:创建;环境友好;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5-033-02
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1创建环境友好型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建环境友好型校园是学校实现管理育人的有效途径,是环境育人的必备条件。也是学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力举措和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发展环保产业,加大环保投入,重点加大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居住环境,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目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展是硬道理,是富国富民的根本途经,但是发展的过程中,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并不可能自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虽然不是势不两立,但经济发展确实造成了生态环境失衡。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科学发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党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环境建设,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伟业,我校的环境目标是创建“绿色大学”。
2创建环境友好型校园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有利于实现环境育人的管理目标,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四是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使师生员工心情平静、舒畅,消除工作学习的疲劳与紧张,陶冶师生员工的思想情操。五是有利于培养师生员工文明、有序、礼貌的行为规范,有助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六是有利于学校的学风建设,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合格人才。
3创建环境友好型校园的基本构想
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摇篮。要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环保观念强的人才,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教学部门应把环境教育纳入到教学内容
按照《甘肃政法学院关于创建绿色大学实施意见》,学生的课程安排,要有环境教育的内容,教材和教学大纲应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法学类、公安类、计算机类等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应在学生选修课中选择一门有关与环境知识的课程。各二级学院应举办高水平的环保讲座,真正把环境教育融入在各个教育环节。
3.2整治校园。加大绿地覆盖面积
我校经历了2001年的跨越式发展,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投入大,见效快,相继建成了“和谐广场”和“喷泉广场”,使绿地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50‰,校园整个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0‰左右。两个广场的建设,标志着学校的绿化、美化上了档次。雕塑、长廊、喷泉、各种装饰灯、树木、花卉、草坪浑然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应该看到,尽管我校的绿地面积有较快的增长,占地率有所提高,但这与创建“绿色大学”的标准要求还有差距。绿地面积的扩大,在校园地面上挖潜已经是不可能了,只能向空间发展,一是精心培育五月地茎装饰“和谐广场”的两大长廊,建成两条绿色长龙。二是用“爬山虎”美化操场围栏,把操场围栏建成绿色篱笆,校园的绿化工作向空间发展是建设“绿色大学”努力的方向。
3.3净化校园空气,防治大气污染
2003年学校投入600多万元,新建一座680平方米的地下锅炉房,安装了五台天然气锅炉。2004年投入120多万元,完成了食堂、干训部的天然气改造。结束了学校的用煤时代,净化了校园空气,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同时也为兰州市的环境保护和防治大气污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4积极引导学生,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
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长期以来,人们在建设美好家园的同时,往往从环境中大量索取,却很少给予回报,缺乏环境与人类协调发展的意识,最终导致一系列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严重。为了增强学生环保知识,不断强化环境保护观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环保实践活动。
3.4.1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功能。学校团学组织是学校各种实践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作用,是搞好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我校大学生环境协会,要坚持“立足校园,支持环保,面向社会,回馈自然”的理念,吸收一大批关心热爱环保事业的积极分子,围绕校内的环保工作,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1)聘请校内外专家,举办生态环境讲座,从理论的高度,提高学生的认识。(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园内的环境管理,组建校园环境护卫队,保护草坪,防止学生践踏,监督检查学生的行为规范,保持校内的干净整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3)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特别是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为甘肃的环境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4)积极参加每年的植树节活动,完成义务植树任务。(5)充分利用橱窗和宣传栏,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强化学生的环保理念,为创建“绿色大学”作出积极的贡献。大学生参加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不但能进一步强化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而且将来是社会上环保知识的宣传员和播种机,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后续力量。
3.4.2充分利用学校的知识资源,大力开展环境理论研究。近几年来,我校的部分教师,对于环境与法制、环境与经济建设、环境与社会、环境与西部大开发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发表了很多论文,提升了理论研究水平。但是学生的理论研究较弱,这方面的问题应引起广大教师的关切,结合专业课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研究,创作出更多的理论研究成果。
建设环境友好型校园,是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校园建设的迫切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下最大决心,用最大力量把这项战略任务切实抓好、抓出成效来。
刘长玉,男,助理研究员,甘肃政法学院副主席。
摘要:创建环境友好型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校园环境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项基本国策要落实到每个单位。
关键词:创建;环境友好;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5-033-02
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1创建环境友好型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建环境友好型校园是学校实现管理育人的有效途径,是环境育人的必备条件。也是学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力举措和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发展环保产业,加大环保投入,重点加大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居住环境,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目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展是硬道理,是富国富民的根本途经,但是发展的过程中,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并不可能自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虽然不是势不两立,但经济发展确实造成了生态环境失衡。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科学发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党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环境建设,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伟业,我校的环境目标是创建“绿色大学”。
2创建环境友好型校园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有利于实现环境育人的管理目标,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四是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使师生员工心情平静、舒畅,消除工作学习的疲劳与紧张,陶冶师生员工的思想情操。五是有利于培养师生员工文明、有序、礼貌的行为规范,有助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六是有利于学校的学风建设,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合格人才。
3创建环境友好型校园的基本构想
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摇篮。要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环保观念强的人才,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教学部门应把环境教育纳入到教学内容
按照《甘肃政法学院关于创建绿色大学实施意见》,学生的课程安排,要有环境教育的内容,教材和教学大纲应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法学类、公安类、计算机类等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应在学生选修课中选择一门有关与环境知识的课程。各二级学院应举办高水平的环保讲座,真正把环境教育融入在各个教育环节。
3.2整治校园。加大绿地覆盖面积
我校经历了2001年的跨越式发展,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投入大,见效快,相继建成了“和谐广场”和“喷泉广场”,使绿地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50‰,校园整个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0‰左右。两个广场的建设,标志着学校的绿化、美化上了档次。雕塑、长廊、喷泉、各种装饰灯、树木、花卉、草坪浑然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应该看到,尽管我校的绿地面积有较快的增长,占地率有所提高,但这与创建“绿色大学”的标准要求还有差距。绿地面积的扩大,在校园地面上挖潜已经是不可能了,只能向空间发展,一是精心培育五月地茎装饰“和谐广场”的两大长廊,建成两条绿色长龙。二是用“爬山虎”美化操场围栏,把操场围栏建成绿色篱笆,校园的绿化工作向空间发展是建设“绿色大学”努力的方向。
3.3净化校园空气,防治大气污染
2003年学校投入600多万元,新建一座680平方米的地下锅炉房,安装了五台天然气锅炉。2004年投入120多万元,完成了食堂、干训部的天然气改造。结束了学校的用煤时代,净化了校园空气,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同时也为兰州市的环境保护和防治大气污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4积极引导学生,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
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长期以来,人们在建设美好家园的同时,往往从环境中大量索取,却很少给予回报,缺乏环境与人类协调发展的意识,最终导致一系列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严重。为了增强学生环保知识,不断强化环境保护观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环保实践活动。
3.4.1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功能。学校团学组织是学校各种实践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作用,是搞好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我校大学生环境协会,要坚持“立足校园,支持环保,面向社会,回馈自然”的理念,吸收一大批关心热爱环保事业的积极分子,围绕校内的环保工作,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1)聘请校内外专家,举办生态环境讲座,从理论的高度,提高学生的认识。(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园内的环境管理,组建校园环境护卫队,保护草坪,防止学生践踏,监督检查学生的行为规范,保持校内的干净整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3)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特别是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为甘肃的环境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4)积极参加每年的植树节活动,完成义务植树任务。(5)充分利用橱窗和宣传栏,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强化学生的环保理念,为创建“绿色大学”作出积极的贡献。大学生参加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不但能进一步强化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而且将来是社会上环保知识的宣传员和播种机,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后续力量。
3.4.2充分利用学校的知识资源,大力开展环境理论研究。近几年来,我校的部分教师,对于环境与法制、环境与经济建设、环境与社会、环境与西部大开发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发表了很多论文,提升了理论研究水平。但是学生的理论研究较弱,这方面的问题应引起广大教师的关切,结合专业课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研究,创作出更多的理论研究成果。
建设环境友好型校园,是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校园建设的迫切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下最大决心,用最大力量把这项战略任务切实抓好、抓出成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