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以静制动的策略解中考题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keBabyY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产生变化,变化检测能力。”近年各地的中考题中,越来越多考查学生能力的动态题目不断涌现,甚至成为中考压轴题。动态型问题的解决几乎涉及初中数学的全部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动态理解和深刻把握。对于动态型问题的解决,首先要深入理解运动图形所在的条件与环境,然后化“动”为“静”,采用以静制动的策略,分析找出题中各种图形的结合点,再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认真、迅速、准确的解答。
  例1:(南通)如图,在矩形ABCD中,AB=m(m是大于0的常数),BC=8,E为线段BC上的动点(不与B、C重合)。连结DE,作EF⊥DE,EF与射线BA交于点F,设CE=x,BF=y。(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若m=8,求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3)若y=■,要使ΔDEF为等腰三角形,m的值应为多少?
  分析:本题是单动点型。通过图形某静止状态,分析出点E在BC上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ΔBEF与ΔDEC相似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抓住这一不变的关系,点E的运动也就不是障碍了。
  解:(1)在矩形ABCD中,∠B=∠C=90°,∴在Rt△BFE中,∠1+∠BFE=90°,又∵EF⊥DE,∴∠1+∠2=90°,∴∠2=∠BFE,∴Rt△BFE∽Rt△CED,∴■=■,即 ■=■,∴y=■。
  (2)当m=8时,y=■=-■(x-4)2+2,∴当x=4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2。
  (3)由y=■及y=■,得x2-8x+12=0,∴ x1=2,x2=6。∵△DEF中,∠FED是直角,∴要使△DEF是等腰三角形,则只能是EF=ED,此时,Rt△BFE≌Rt△CED,∴当EC=2时,m=CD=BE=6;当EC=6时,m=CD=BE=2,即m的值应为6或2时,△DEF是等腰三角形。
  例2:(常州)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8,AD=6,点P、Q分别是AB边和CD边上的动点,点P从点A向点B运动,点Q从点C向点D运动,且保持AP=CQ,设AP=x。(1)当PQ∥AD时,求x的值;(2)当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与BC边相交时,求x的取值范围;(3)当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与BC边相交时,设交点为E,连结EP、EQ,设ΔEPQ的面积为S,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S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是双动点型。虽有两个动点,但一样可以在“动”中求“静”,画出某一状态下静止的图形,分析运动中的“变量”与“不变量”,进而解决问题。
  解:(1)当时PQ∥AD,x=4。
  (2)PQ的垂直平分线与BC交于点E,如图2,连结EP、EQ,则EP=EQ,设BE=y,∴(8-x)2+y2=(6-y)2+x2,得y=■,∵0≤y ≤6,∴■≤x≤■。
  (3)SΔBPE=■BE·BP=■·■·(8-x)=■,
  SΔECQ=■CE·CQ=■(6-■)·x=■,∵AP=CQ,S梯形BPQC=■S矩形ABCD=24 S=S梯形BPQC-SΔBPE-SΔECQ=24-■-■,整理得,S=■=■(x-4)2+12(■≤x≤■)。当 x=4时,S有最小值12;当x= ■或x=■时,S有最大值■,12≤x≤■)。
  例3:(无锡)如图3,已知点A(6■,0),B(0,6),经过A、B的直线l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下作匀速平移运动,与此同时,点P从点B出发,在直线l上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直线 l向右下方作匀速运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 t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的坐标;(2)过O作OC⊥AB于C,过C作CD⊥x轴于点D,问: t为何值时,以P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直线OC相切?并说明此时⊙P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
  分析:本题是双动型,動点在动直线上运动,相对有一定难度,在解题时注意分析“主动”与“被动”,并探索“运动”中的“静止状态”,抓住“静”的瞬间,使一般情形转化为特殊问题,设出一个变量,并把相关的量用这个自变量的表达式表达出来,再依据几何、代数知识解决问题。
  解:(1)作PH⊥OB于H(如图①),∵OB=6,OA=6,∴∠OAB=30°,∵设直线l在运动时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PB′=t,∠B′PH=30°,∴B′H=■t,HP=■t;∴OH=6-t-■t=6-■t,∴P(■t,6-■t)。
  (2)⊙P在左侧与直线OC相切时(如图②),∵OB′=6-t,∠B′OC=30°,∴B′C=■(6-t)=3- ■t,∴PC=3-■t-t=3-■t,由3-■t=1,得t= ■s,此时⊙P与直线CD相交;
  ⊙P在右侧与直线OC相切时(如图③),PC=t-■(6-t)=■t-3,由■t-3=1,得t=■s,此时⊙P与直线CD相交。综上,当t=■s或t=■s时,⊙P与直线OC相切,⊙P与直线CD相交。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中,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为了让学生认识我省的民歌经典,我决定用清唱《上去高山望平川》作为这节课的开场白,于是,我哼唱着“花儿”走进了音乐教室。这使学生始料不及,都用异样的神情注视着我。  我的“花儿”结束之后,学生自发地为我鼓掌。我示意感谢同学们的掌声,掌声结束之后
期刊
摘要: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本文笔者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专业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大量扩招,许多行业的不景气,致使高校毕业生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指
期刊
摘要:在班集体中,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性格、品行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难免出现少数学习成绩或品行暂时落后的学生,成为后进生。后进生对班集体存在着不良的影响和危害,因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无论对学生群体或个体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转化 爱 后进生 尊重 赏识    每个学生原本就是怀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他们都有求知、上进的心,他们都渴望充实自己。但由于他们个体之间的差异,一部分学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掌握追求美的方法,形成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鉴赏、表现乃至创造美的文章、美的社会、美的自然、美的人生。  关键词:感性美 情感美 语言美 形象美 主题美 自然美    语文课本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于一炉,使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的风貌,十分和谐地融汇在语
期刊
反思一:数学应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传统教材过分强调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而对数学概念与结论的来龙去脉和数学的应用不够重视。很多教师不愿在概念的引入及数学结论的形式与发现过程等内容上花时间,以致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脱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薄弱。  2.对数学应用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近几年高考中对应用题的考查不突出,教师对应用题教学的标准把握不透,教科
期刊
《石榴》是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被苏教版、语文版等多家选作初中教材。作者“纵情抒写,无拘无束,似不讲究锤炼,正如万斛泉源,奔涌而出,似滔滔不绝,亦能止于所当止,那潇洒之态表现了作者的富赡才情。”(黄修己先生语)但对于刚涉及散文的初中生来说,想很好地理解这篇散文,难度是很大的。很多学生读后却并不知先生所云。因此,这“石榴”也就变成了生涩的石榴了。  记得我第一次吃石榴的時候也闹出了笑话:那是70年代末期
期刊
在2011届高三生物的复习过程中,生物备课组依据“3+理科综合”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生物科部分,结合我校高中生物学教学及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取得了较理想的复习效果。在市质检、省质检与外校对比中取得了较优秀的成绩。我们制定的复习计划和采取的复习方法,处处都体现了“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  一、脚踏实地地夯实基础 
期刊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很多中学教师都采用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问题教学法关键是如何设置问题。问题一般依据教材设置,依据学生知识水平设置。  然而
期刊
摘要:当代青少年要想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  关键词:学习 实践 修身内省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借助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当代青少年要想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顺利发展的“四有”新人,就必须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这是中学思想品德学科对青少年
期刊
“复习课难教,复习课难上”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的心声。在讲授复习课时,教师往往没有了新课的激情,学生也不如听新课那么感兴趣。他们觉着“这些我都会了,没有必要再听了”。如何才能打破复习课“老师不愿意講,学生不乐意听”的僵局?怎么才能上好复习课?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三点体会。  一、教学设计要生动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应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愿望为目的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动力的强制性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