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造想象,指在阅读的时候,把文章中用语言文字描述的生活、情景,变成读者头脑中活生生的画面。再造想象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阅读能力。
古诗具有篇幅短词句凝炼、蕴涵丰富等特点。古诗中诗人或绘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言志,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游历出一篇篇感人的故事。同时,古诗中又蕴涵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学生如果能把诗人描述的生活情景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感悟出诗的意境,就会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在自然的欣赏和体会中,更深入地理解诗的内容,把“诗”变成“画”。
把“诗”变成“画”,必须在深入了解全诗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并协同融合,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可以从3方面引导学生把“诗”变“画”。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指导学生依据对诗句的解释,体会意境,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反复诵读,发掘诗人的思想感情,把“诗”变成“画”,以《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为例,过程如下:
一、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词。“篱落疏疏一径深”一句,抓住“深”,一个“深”字点出了小路的弯弯曲曲,向远处伸展,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并引导学生想象,小路上空气怎样?假如你走在这条小路上,心情会怎样?“树头花落未成阴”,抓住“未成阴”,“阴”指树阴,“未成阴”,还没有形成树阴。抓住“未成阴”提问:由树木“未成阴”知道这是什么季节?“未成阴”的树又是什么样子?让学生先闭上眼睛想象,然后把所想象到的画面用简笔画画下来,教师将其中画得较好的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在屏幕上,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词意、句意。“儿童急走追黄蝶”句,抓住“急”和“走”,“走”的意思是“跑”,“急走”,意思是“奔跑”。启发学生想象,儿童“急走”在什么地方?他们的表情怎样?暮春季节,他们会穿着什么衣服?急走时,他们互相说着什么?他们怎样追黄蝶的?这样引导学生想象出天真烂漫的獐在田野里追逐蝴蝶的情景。“飞入黄花无处寻”句,抓住“寻“字,提问:儿童怎样寻找蝴蝶的?寻找不到蝴蝶时,心情怎样……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画面,此时学生对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都有了较深切的了解,这样通过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引导学生想象,就可以初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
二、指导学生依据诗句解释,体会意境。可运用多种形式(如投影、挂图、相关录像),指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展开想象,使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色彩明丽,具体可感的图画,体味诗的意境。《宿新市徐公店》一诗,写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时所见到的暮春的景色。诗人将景物及人物融入一体,运用白描的手法,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就在这有动有静的画面中,既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又富有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人物、景物的描写之中。诗的前两句,写了稀疏的篱笆,深远的小路,花落的枝头,写了暮春的景象,展示的是一派田园风光,教学中,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的同时,可适机点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的后两句,既写了儿童追逐黄蝶时的活泼,又表现了獐寻找黄蝶时的天真可爱,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了质朴的童趣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的追蝶图。教学时启发想象:儿童奔跑着追逐蝴蝶,他们的心情怎样?诗人在什么地方看到儿童追逐蝴蝶?(结合题目、课文插图)诗人津津有味地欣赏儿童追逐蝴蝶,说明诗人心情怎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点拔,使学生体会到正是因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笔下才有了这幅生机盎然的春光图。同时,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你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情会怎样?你会怎样做?这一换位,使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迁移到诗人创设的艺术境界中,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放相关录像,导入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色彩美:金黄的油菜花,树枝头的绿叶,黄色的蝴蝶,动态美;奔跑着的儿童,翩翩飞舞的黄蝴蝶;意象美:弯弯曲曲的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跑来一群活泼的儿童,他们奔跑着、嬉闹着、追逐着翩翩飞舞的黄蝴蝶,而“狡猾”的蝴蝶飞进了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寻不着了,留下的怅然若失的儿童。借助录像,启迪学生依据诗句的意象展开联想,补其空白,是培养,发展学生再造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样的联想补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给了学生美的享受,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具体的可感知的画面。
三、反复诵读,发掘诗人的思想感情。“诵读”在古诗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诵读有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对诗中意境的体会,发掘诗人的思想感情。首先教师范读(放音乐),借助音乐渲染气氛,《宿新市徐公店》一诗,读出喜悦之情,读出对春天的喜爱,使学生能体会到诗人的愉悦之情;其次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活化诗的意境,体会诗句字中行间的情趣;接着让学生齐读,理解了全诗后,让学生齐声诵读几遍,读出愉悦之情;然后让学生默读全诗,细嚼诗中的韵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让学生吟诵,吟诵时让学生欣赏画有古诗意境的挂图和投影,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既透彻地理解了诗的内涵,又感受高雅的情趣,同时得到了美育的熏陶,德育的感化,智力的开发,提高了赏诗、赏画、想象、再造等方面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练习评说、描绘出这幅画面,发挥想象,把《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改写成一篇短文,这样做,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诗意,同时也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编辑/谭添夏
古诗具有篇幅短词句凝炼、蕴涵丰富等特点。古诗中诗人或绘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言志,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游历出一篇篇感人的故事。同时,古诗中又蕴涵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学生如果能把诗人描述的生活情景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感悟出诗的意境,就会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在自然的欣赏和体会中,更深入地理解诗的内容,把“诗”变成“画”。
把“诗”变成“画”,必须在深入了解全诗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并协同融合,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可以从3方面引导学生把“诗”变“画”。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指导学生依据对诗句的解释,体会意境,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反复诵读,发掘诗人的思想感情,把“诗”变成“画”,以《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为例,过程如下:
一、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词。“篱落疏疏一径深”一句,抓住“深”,一个“深”字点出了小路的弯弯曲曲,向远处伸展,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并引导学生想象,小路上空气怎样?假如你走在这条小路上,心情会怎样?“树头花落未成阴”,抓住“未成阴”,“阴”指树阴,“未成阴”,还没有形成树阴。抓住“未成阴”提问:由树木“未成阴”知道这是什么季节?“未成阴”的树又是什么样子?让学生先闭上眼睛想象,然后把所想象到的画面用简笔画画下来,教师将其中画得较好的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在屏幕上,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词意、句意。“儿童急走追黄蝶”句,抓住“急”和“走”,“走”的意思是“跑”,“急走”,意思是“奔跑”。启发学生想象,儿童“急走”在什么地方?他们的表情怎样?暮春季节,他们会穿着什么衣服?急走时,他们互相说着什么?他们怎样追黄蝶的?这样引导学生想象出天真烂漫的獐在田野里追逐蝴蝶的情景。“飞入黄花无处寻”句,抓住“寻“字,提问:儿童怎样寻找蝴蝶的?寻找不到蝴蝶时,心情怎样……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画面,此时学生对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都有了较深切的了解,这样通过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引导学生想象,就可以初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
二、指导学生依据诗句解释,体会意境。可运用多种形式(如投影、挂图、相关录像),指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展开想象,使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色彩明丽,具体可感的图画,体味诗的意境。《宿新市徐公店》一诗,写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时所见到的暮春的景色。诗人将景物及人物融入一体,运用白描的手法,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就在这有动有静的画面中,既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又富有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人物、景物的描写之中。诗的前两句,写了稀疏的篱笆,深远的小路,花落的枝头,写了暮春的景象,展示的是一派田园风光,教学中,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的同时,可适机点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的后两句,既写了儿童追逐黄蝶时的活泼,又表现了獐寻找黄蝶时的天真可爱,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了质朴的童趣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的追蝶图。教学时启发想象:儿童奔跑着追逐蝴蝶,他们的心情怎样?诗人在什么地方看到儿童追逐蝴蝶?(结合题目、课文插图)诗人津津有味地欣赏儿童追逐蝴蝶,说明诗人心情怎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点拔,使学生体会到正是因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笔下才有了这幅生机盎然的春光图。同时,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你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情会怎样?你会怎样做?这一换位,使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迁移到诗人创设的艺术境界中,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放相关录像,导入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色彩美:金黄的油菜花,树枝头的绿叶,黄色的蝴蝶,动态美;奔跑着的儿童,翩翩飞舞的黄蝴蝶;意象美:弯弯曲曲的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跑来一群活泼的儿童,他们奔跑着、嬉闹着、追逐着翩翩飞舞的黄蝴蝶,而“狡猾”的蝴蝶飞进了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寻不着了,留下的怅然若失的儿童。借助录像,启迪学生依据诗句的意象展开联想,补其空白,是培养,发展学生再造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样的联想补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给了学生美的享受,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具体的可感知的画面。
三、反复诵读,发掘诗人的思想感情。“诵读”在古诗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诵读有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对诗中意境的体会,发掘诗人的思想感情。首先教师范读(放音乐),借助音乐渲染气氛,《宿新市徐公店》一诗,读出喜悦之情,读出对春天的喜爱,使学生能体会到诗人的愉悦之情;其次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活化诗的意境,体会诗句字中行间的情趣;接着让学生齐读,理解了全诗后,让学生齐声诵读几遍,读出愉悦之情;然后让学生默读全诗,细嚼诗中的韵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让学生吟诵,吟诵时让学生欣赏画有古诗意境的挂图和投影,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既透彻地理解了诗的内涵,又感受高雅的情趣,同时得到了美育的熏陶,德育的感化,智力的开发,提高了赏诗、赏画、想象、再造等方面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练习评说、描绘出这幅画面,发挥想象,把《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改写成一篇短文,这样做,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诗意,同时也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编辑/谭添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