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面向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高低,关系到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文章在分析现阶段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基础上,从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6-0040-0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出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到2005年,高等职业在校生总量已经达到了600多万人,高等职业教育2006年招生已经达到了237万人,占整个高校招生总量的53%。不少普通高校也加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行列之中。普通高校發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既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人们上大学的愿望,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应具体体现出高职人才的应用性、职业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教育教学工作来实现,教育教学工作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探讨如何发挥高校优势,营造大学、职业双重氛围,实施教学监控,确保教学质量。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意义十分重大。
一、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尚短,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不清楚。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的“关门办学”的教育指导思想对高职教育的教学工作影响很大。很多学校是依据学科的发展和学校的现有条件来设置专业,导致专业设置缺乏行业依托,脱离市场需求,高职的特色不够突出。普通高校办高等职业教育,在具体工作中往往不能平行用力,有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更重视普通教育的教学质量,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不够重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规律、性质以及专业设置、教材、教学目标等缺乏深入研究,对教学基本条件的改善和提高也不够重视。在一些高校中,高职教育与成人教育一起被作为创收的途径而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有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还照搬学科型大学的模式,对于高职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相当多的专业教学上还明显存在着课程内容相对陈旧、教材建设滞后、教学与实践脱节以及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高职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设置的不断变化,影响了高职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三)教师队伍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许多高校的教师一方面由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特殊性认识不够,习惯于过去的成人教育或普通高等教育的思维定式,从而不能适应高职教学;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缺乏专任的教师,绝大多数任课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也使得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很难得到有效的落实。还有一些教师受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有一些对高职教育的错误认识,认为高职教育“不正规”、“层次低”,因而从自身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
(四)教学基础设施薄弱
与专业配套的实训基地、实验室以及必要的活动场所,特别是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学设备的投入和更新是高职教学特色的重要保证。目前高职教育缺乏足够的硬件投入,在教学基本设施,如实验设备、图书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口。
二、提高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全面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与其他各类高等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学校应始终把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质量中求效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毕竟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人民群众对此不是很了解,不少家长认为高职教育比大专低一等,毕业后在生产第一线当工人,甚至还有的把“高职”和“职高”混为一谈,不愿让子女报高职专业。高职院校的家长存在很多疑虑,高职学生自己也觉得比普通高校学生低一等,有自卑情绪。因此在高职学生中营造一种大学氛围,有助于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自信心的增强。在新生开学之际,高校主要领导应出席开学典礼,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性质、培养目标等发表讲话,对于教师、学生树立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高校在诸如生活用品发放、校徽、学生证等方面尽可能与本校本部本科生一视同仁;还可以时常选派高职教学骨干教师进行教学,并请高校专家、教授进行学术讲座,多举办一些全院性的文体活动,把他们作为一个系对待,以增进高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加深他们与其他各系的友谊。各种形式宣传活动的开展,会使高职学生对高等职业教育加深理解与热爱,从而根除“学而优则仕”、“重仕途、轻工匠”等封建思想和观念。
(二)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非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而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不能以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学术取向与标准、课程选择与组织、教学方式与方法、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等来规范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因此,在制订教育计划时,不能按普通高等教育一样的标准来设置专业与课程,而应与用人单位一起,针对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特点,从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出发,以社会需求、岗位需要为导向,横向上打破专业、学科的空间限制,纵向上突破按学期顺序的时间界线,把教学内容分为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使二者并重,相互结合,职业技术课中的实践课程部分更应加强。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层次技术人才不仅仅是掌握高技术技能,还要有一定理论知识。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应以“必需”、“够用”为标准,不去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应该严格按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精选适用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尽管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需要像本科生那样完整和系统,但毕竟需要一定深度,任何轻视对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教学都是错误的。要保证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以免模糊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界限,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老中专”。在理论教学方面可以发挥高校教师理论知识宽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按照高职理论课教学大纲,把繁琐的理论推导和论证用“黑匣子”处理,并注重理论的应用性,深入浅出地进行理论教学,夯实高职生的理论基础,这既利于高职学生对职业技术课的学习和理解,也利于他们将来的进一步深造。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其核心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专而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在设置职业技术课程时要多调查、研究,多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并不断跟踪生产和服务第一线技术岗位的实际需要,既要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又要考虑到第一线岗位随着生产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会不断变化,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避免所学知识与将来岗位的要求脱节。技术应用型人才要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制订教学计划时,实践学时不得少于总学时的40%。实践教学应走出普通学校重视理论教学与验证式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在高职学生培养中的作用,转变对实践环节的认识,将理论与实践、知识與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高职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学边做,教、学、做合一,心、手、口并用,通过各种实践环节的锻炼达到对技术的熟练掌握,并通过反复熟练的操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经过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等通用技能训练,配合专业的校内岗位模拟训练,产教结合的岗位实地训练等一套有效措施,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能力和实际生产的适应性。
为体现高职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特色,可以在高职学生中推行“双证制”。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所需要的基本实践训练,学校可以加强与具有发证资格的权威机关的有效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统一规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职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所要求的全部课程,可以获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毕业证书,同时又能获得相应岗位的中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并鼓励他们取得计算机、外语等级证书。另外,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激增,带来知识变化的速度加快、信息量加大、市场变化莫测,“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职教方略已无法适应社会需求,高等职业教育要面向未来,时刻把握产业界的需要,紧跟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动向,迅速将新科技传播给学生。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和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职理论教学的职业倾向需要“双师型”的教师,也就是要求教师必须熟悉生产过程的一般程序及规律,熟练掌握生产过程中所需理论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技能训练阶段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自身就必须熟悉生产过程,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生产过程的种种问题。“双师型”教师队伍从群体上说是“专兼结合”的队伍,胜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从个体来说,“双师型”教师既有教学能力又有该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高校教师的基础上,可以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解决高职师资问题,把教师送到生产第一线进行挂职锻炼,或到条件好的实训基地进修,以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双师型”人才。实践性环节较强的课程可以请一些生产、管理第一线工程师、高级技工作为兼职教师,对于确实需要的骨干实习教师也可适量调入。在高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注意培养和造就一批“双师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优秀教师,真正落实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任教,要逐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的专兼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此外,适时请一些高校的专家、教授及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一些职业岗位群前沿知识的讲座和学术报告,使学生了解岗位将来发展的趋势,有利于高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对未来岗位的适应性。
(四)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是高职教学特色的基本保证
由于高职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严格而规范的要求,没有实训基地和必要的实训条件,高职教学的特色就很难保证。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建设必须的有效的训练基地。高校根据办学规模,可以全面规划,逐步实施,建成配套的实训基地、实验室、图书馆以及必要的活动场所。高职教育可以利用高校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实习基地、实习工厂及图书资料,把基本工艺和主干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与实训基地向高职学生开放;加上普通高校都有校外实习基地,这就给高职学生提供相对较好的实践条件。另一方面要充分协调好与行业内各生产单位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把企业单位的技能训练基地和设备延伸为学校的训练基地;还可以根据专业的需要,运用高校、中专、社会多方面力量建立现代化高科技的实训中心和仿真、人工智能实验室,以满足高职生高科技岗位实习的需要,并可以对社会进行开放。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为教学计划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为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总之,高职教学质量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各环节相互配合、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才能使高职教育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顺江.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2]乔丽,崔雪冬,陈戈.高职教育应建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3]林娜.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探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
[4]殷建国.论高职教育的质量[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
[5]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张敏(1972—),女,山东莱州人,淮海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学和高校教学管理。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6-0040-0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出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到2005年,高等职业在校生总量已经达到了600多万人,高等职业教育2006年招生已经达到了237万人,占整个高校招生总量的53%。不少普通高校也加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行列之中。普通高校發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既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人们上大学的愿望,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应具体体现出高职人才的应用性、职业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教育教学工作来实现,教育教学工作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探讨如何发挥高校优势,营造大学、职业双重氛围,实施教学监控,确保教学质量。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意义十分重大。
一、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尚短,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不清楚。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的“关门办学”的教育指导思想对高职教育的教学工作影响很大。很多学校是依据学科的发展和学校的现有条件来设置专业,导致专业设置缺乏行业依托,脱离市场需求,高职的特色不够突出。普通高校办高等职业教育,在具体工作中往往不能平行用力,有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更重视普通教育的教学质量,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不够重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规律、性质以及专业设置、教材、教学目标等缺乏深入研究,对教学基本条件的改善和提高也不够重视。在一些高校中,高职教育与成人教育一起被作为创收的途径而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有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还照搬学科型大学的模式,对于高职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相当多的专业教学上还明显存在着课程内容相对陈旧、教材建设滞后、教学与实践脱节以及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高职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设置的不断变化,影响了高职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三)教师队伍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许多高校的教师一方面由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特殊性认识不够,习惯于过去的成人教育或普通高等教育的思维定式,从而不能适应高职教学;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缺乏专任的教师,绝大多数任课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也使得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很难得到有效的落实。还有一些教师受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有一些对高职教育的错误认识,认为高职教育“不正规”、“层次低”,因而从自身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
(四)教学基础设施薄弱
与专业配套的实训基地、实验室以及必要的活动场所,特别是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学设备的投入和更新是高职教学特色的重要保证。目前高职教育缺乏足够的硬件投入,在教学基本设施,如实验设备、图书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口。
二、提高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全面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与其他各类高等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学校应始终把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质量中求效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毕竟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人民群众对此不是很了解,不少家长认为高职教育比大专低一等,毕业后在生产第一线当工人,甚至还有的把“高职”和“职高”混为一谈,不愿让子女报高职专业。高职院校的家长存在很多疑虑,高职学生自己也觉得比普通高校学生低一等,有自卑情绪。因此在高职学生中营造一种大学氛围,有助于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自信心的增强。在新生开学之际,高校主要领导应出席开学典礼,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性质、培养目标等发表讲话,对于教师、学生树立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高校在诸如生活用品发放、校徽、学生证等方面尽可能与本校本部本科生一视同仁;还可以时常选派高职教学骨干教师进行教学,并请高校专家、教授进行学术讲座,多举办一些全院性的文体活动,把他们作为一个系对待,以增进高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加深他们与其他各系的友谊。各种形式宣传活动的开展,会使高职学生对高等职业教育加深理解与热爱,从而根除“学而优则仕”、“重仕途、轻工匠”等封建思想和观念。
(二)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非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而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不能以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学术取向与标准、课程选择与组织、教学方式与方法、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等来规范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因此,在制订教育计划时,不能按普通高等教育一样的标准来设置专业与课程,而应与用人单位一起,针对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特点,从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出发,以社会需求、岗位需要为导向,横向上打破专业、学科的空间限制,纵向上突破按学期顺序的时间界线,把教学内容分为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使二者并重,相互结合,职业技术课中的实践课程部分更应加强。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层次技术人才不仅仅是掌握高技术技能,还要有一定理论知识。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应以“必需”、“够用”为标准,不去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应该严格按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精选适用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尽管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需要像本科生那样完整和系统,但毕竟需要一定深度,任何轻视对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教学都是错误的。要保证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以免模糊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界限,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老中专”。在理论教学方面可以发挥高校教师理论知识宽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按照高职理论课教学大纲,把繁琐的理论推导和论证用“黑匣子”处理,并注重理论的应用性,深入浅出地进行理论教学,夯实高职生的理论基础,这既利于高职学生对职业技术课的学习和理解,也利于他们将来的进一步深造。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其核心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专而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在设置职业技术课程时要多调查、研究,多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并不断跟踪生产和服务第一线技术岗位的实际需要,既要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又要考虑到第一线岗位随着生产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会不断变化,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避免所学知识与将来岗位的要求脱节。技术应用型人才要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制订教学计划时,实践学时不得少于总学时的40%。实践教学应走出普通学校重视理论教学与验证式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在高职学生培养中的作用,转变对实践环节的认识,将理论与实践、知识與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高职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学边做,教、学、做合一,心、手、口并用,通过各种实践环节的锻炼达到对技术的熟练掌握,并通过反复熟练的操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经过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等通用技能训练,配合专业的校内岗位模拟训练,产教结合的岗位实地训练等一套有效措施,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能力和实际生产的适应性。
为体现高职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特色,可以在高职学生中推行“双证制”。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所需要的基本实践训练,学校可以加强与具有发证资格的权威机关的有效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统一规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职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所要求的全部课程,可以获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毕业证书,同时又能获得相应岗位的中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并鼓励他们取得计算机、外语等级证书。另外,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激增,带来知识变化的速度加快、信息量加大、市场变化莫测,“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职教方略已无法适应社会需求,高等职业教育要面向未来,时刻把握产业界的需要,紧跟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动向,迅速将新科技传播给学生。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和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职理论教学的职业倾向需要“双师型”的教师,也就是要求教师必须熟悉生产过程的一般程序及规律,熟练掌握生产过程中所需理论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技能训练阶段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自身就必须熟悉生产过程,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生产过程的种种问题。“双师型”教师队伍从群体上说是“专兼结合”的队伍,胜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从个体来说,“双师型”教师既有教学能力又有该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高校教师的基础上,可以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解决高职师资问题,把教师送到生产第一线进行挂职锻炼,或到条件好的实训基地进修,以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双师型”人才。实践性环节较强的课程可以请一些生产、管理第一线工程师、高级技工作为兼职教师,对于确实需要的骨干实习教师也可适量调入。在高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注意培养和造就一批“双师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优秀教师,真正落实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任教,要逐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的专兼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此外,适时请一些高校的专家、教授及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一些职业岗位群前沿知识的讲座和学术报告,使学生了解岗位将来发展的趋势,有利于高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对未来岗位的适应性。
(四)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是高职教学特色的基本保证
由于高职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严格而规范的要求,没有实训基地和必要的实训条件,高职教学的特色就很难保证。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建设必须的有效的训练基地。高校根据办学规模,可以全面规划,逐步实施,建成配套的实训基地、实验室、图书馆以及必要的活动场所。高职教育可以利用高校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实习基地、实习工厂及图书资料,把基本工艺和主干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与实训基地向高职学生开放;加上普通高校都有校外实习基地,这就给高职学生提供相对较好的实践条件。另一方面要充分协调好与行业内各生产单位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把企业单位的技能训练基地和设备延伸为学校的训练基地;还可以根据专业的需要,运用高校、中专、社会多方面力量建立现代化高科技的实训中心和仿真、人工智能实验室,以满足高职生高科技岗位实习的需要,并可以对社会进行开放。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为教学计划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为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总之,高职教学质量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各环节相互配合、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才能使高职教育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顺江.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2]乔丽,崔雪冬,陈戈.高职教育应建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3]林娜.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探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
[4]殷建国.论高职教育的质量[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
[5]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张敏(1972—),女,山东莱州人,淮海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学和高校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