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适应 发展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s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是一种创造性、超越式的系统变革活动。作为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校长,更应不断地根据时代的需要调整自己的素质结构,除了使自己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广博的科技素质、锐意进取的创新素质外,还要有现代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才能真正率领学校不断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这种“一把手”负责的规制管理中,学校校长扮演着学校信息化的管理者、领导者、创造者、服务者等多重角色,对学校的现代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们与多位校长的接触采访中,我们已经发现这些离教育教学一线最近的基层管理者们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及其运用的思想与行动已经初现端倪。
  
  江苏无锡蠡园中学校长邱华国
  身先士卒,抓“一把手”工程
  
  信息技术是现代校长致力于提高学校效能的必然选择。由于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教育理念、经费使用、行政管理等密切相关,所以信息化工程客观上就是“一把手”工程。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刚起步,尚未达到自觉发展阶段的学校,校长的重视程度基本上能决定学校信息化程度。校长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一些所谓的行政手段,但这不是最主要的,甚至也不是必须的。推动信息化的进程不可能是强加的外力,而是其本身的魅力,“让魅力代替压力”。
  在完成基本硬件投入的基础上,校长的表率作用是第一重要的。校长只有亲身体验校园信息化给教育生活带来的好处,才有可能真心实意地去规划、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才会有意识去思考通过信息化来解决传统管理中不能解决或较难解决的问题。校长在信息化推进方面的另一责任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选用适合的软件。使用合适的教育软件可以提高效率,还反映了相对应的管理方向。学校管理行为分为执行标准行为和创新增值行为,前者主要通过行政管理的方式,实行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快捷化;后者主要通过思想管理的方式,实行管理的个性化、人性化、长效化。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管理的主要问题,一是执行行为与创新行为分不开,甚至产生混淆和颠倒;二是缺乏执行力和创新力。在我校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信息化管理,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比如,我校所有常规管理信息全部实行“实名签读”,从根本上解决了因信息传递不到位而降低管理执行力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已经比较好地实行了“网络行政”,这就大大促进了学校的管理效率,也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校长的领导力。“思想第一,制度第二,校长第三”,这是我们学校管理的核心理念;“有点压力,而不压抑”,“忙碌,而不盲目”,这是我校追求的管理境界。
  
  北京西城区奋斗小学校长见培炎
  高瞻远瞩,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
  
  我抓学校发展的切入点就是信息技术。多年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的经验告诉我,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发达,课程内容越直观,他们越容易理解和接受。电教设备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因而特别适合小学生。作为一名校长,要领导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首先要知道信息化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处于什么地位,如果校长认为可有可无,那么就无法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其次,校长要能为教师创造物质条件,并形成一种机制以促进教师使用,让教师认识到对自身发展的益处,真正实现有效。教师不应该作为教育对象存在,更不能用来改造,而是要滋养,即提供培养机制,尽可能地给教师提供施展自己的平台和机会,同时采取奖励措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并不是教师的觉悟,而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此外,学校中应该有一两个对软硬件设备掌握得相对比较精通的人。
  我非常重视学校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这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效益体现之一。我要办的是一种精致教育,因为只有教育精致了,才能优质。精致并不仅仅停留在物质上,关键是人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推进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合点,将是我下一阶段主要探索的方向。
  
  上海浦东南路小学校长高剑毓
  规划为先,促进校园信息化文化和谐发展
  
  校长的技术领导力主要体现在校长对现代教育的理解和校长的信息化系统规划管理能力上。信息化系统规划管理应体现在信息化文化的建设上,包括推动课程建设信息化教育的实践,创设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建立长效的信息化环境与制度。
  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校长应为学校信息化与课程整合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创设多种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之中。在校本课程实施中,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学生主题文化活动提供大容量、多方位的信息。在实施学校现代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信息化学习环境主要依托学校的人文环境。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环境与工作制度的规划尤其重要,完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规章制度,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在制定规划时体现前瞻性,既有利于教师便捷使用,又要留有设备更新、发展的空间,这就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信息资源库的扩充。目前,我着手制定了符合学校定位和长远规划的“数字化学校运作体系”,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元智能教与学的平台”上,除了有面向教师的“学习型休息室”,面向学生的“知识型教室”,面向全体人员的“信息化专用室”,面向社区和家庭的“亲子园”、“社区文化中心”等,还有提供师生娱乐的“智能乐园”和可供师生交流的“伙伴之家”平台等。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制度作为保障,学校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信息道德准则》,既注重发挥制度的长效优势,还注意使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信息道德观和健康心态。
  
  广东鹤山市职业技术高级中学校长伍小平
  具体落实,我的校长行动计划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办学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一是可以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使管理更有效、方便、快捷;二是可以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三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使交流更广、更有效。校长是领头羊,是倡导者、行动者和示范者。作为新时期的校长,只有不断更新管理知识,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才能驾驭教育信息化这艘巨轮。实际工作中,我在以下几方面来影响我校教师:一是学校的工作计划、总结、重要会议的发言等,我都用电脑来完成,并通过电子公文系统上交,必要时制成课件;二是每周教师例会,我鼓励教师用Dreamweaver或Frontpage制成网页发言,做到图文、声情并茂,会议效率高,大家愿意听;三是示范课、公开课、讲座等,均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四是在校园网上开通校长电子邮箱,实现校长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及时获取反馈信息,解决问题;五是支持教师制作课件和参与课件的评比,共同学习;六是我通过校园网获取有关资料,并及时进行反思。总之,校长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给教师学习、运用教育技术的压力和信心,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技术的水平。
  为了顺利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我制定了相关的措施,包括对教师教学技术水平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作为评优评先、职务职称晋升等的重要参考依据;考核组成员对教师运用教学技术的情况进行测评和指导,并经常组织观摩课、示范课;创造条件培养校本专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教学技术的专题讲座与研讨,形成传帮带和比学赶超的氛围,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构建信息平台,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作为一校之长,我的责任是保证教育技术在校内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制度上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的发展;二是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并使其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三是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学技术的应用达到预期效果;四是加强信息道德的宣传和教育,规范教学技术应用的行为和言论。
  
  北京西城区西四北四条小学校长谢彬
  传承创新,让百年老校绽放新活力
  
  我所在的西四北四条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文化底蕴深厚,治学严谨、以科研带动发展是学校的优良传统,继承传统十分必要。但学校要发展必须还要有前瞻性和创新点。我们提出了“走现代化之路,育现代化之人,做现代化之师,兴现代化之校”的发展方向,使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文明能够在学校发展进程中交相辉映。为实现办学目标,我们搭建了两个平台:一是数字化平台,为学校发展提供“硬”支持;二是具有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文明结合的“软”平台,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在实践过程中,我强调以“硬”促“软”,“硬”为“软”服务,借助课题,促进教师成长。“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了各级各类课题九个,其中有八个与信息化有关。通过课题的带动,营造全员参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氛围,学校的每一教师都不会游离于信息化之外,都能够主动而自觉地学习、研究。
  在学校发展的进程中,作为校长,我的作用不仅是引领,还要有想法,必须能够规划出适合学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只有校长的思想前卫、工作到位,教师才能跟上你的步伐。学校要发展,首先校长就要发展。北京师范大学陈孝斌教授在国家级小学校长培训班上说过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校长要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作为一个好校长,应该给学校留下永恒的、持久的精神。
  
  北京西城区西单小学校长吴润山
  弥补空白,用信息技术搭建教师专业发展舞台
  
  2002年,我来到西单小学,当时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这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极其不相符的,我意识到必须在这方面尽快做出调整。学校想要发展必须抓住一个切入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度的前沿目标,才能不断前进。信息技术就是推动学校发展的这个关键点。
  建设初期,在当时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在信息技术软、硬件上投入了很大力度。电脑可以用坏了但是不能当摆设。在硬件设备基本到位后,学校首先组织教师集体学习,进行校本培训,建立校本培训与教师学习相结合、校本培训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校本培训与教育科研相结合、校本培训与资源建设相结合的“四结合”校本培训方式。校本培训首先从学科教学入手。对于新课程的学习,我带领着学科教师先在校园局域网上进行交流,之后,再推荐部分教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交流。其次,校本培训与教学的日常管理相结合。在校园网上,我先后建立了“日常学习”“常规管理”“科研档案”等文件夹,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学校不仅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还要承担起对每一位教师个性化差异发展提供支撑的责任。我鼓励教师们依托网络开展形形色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跟自己教学工作有关系的教学科学研究。新颖的形式吸引老师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教科研水平自然提升。
  校长的职能不是说教,而是潜移默化的隐性引导;校长的任务不是事无巨细、事事包揽,而是必须有判断力和决策力,能够用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光、缜密的心思,准确把握住学校发展的主脉!
  
  上海进才学校校长王从连
  思路决定出路,信息化管理拒绝“花架子”
  
  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但信息化的内涵却远远超过了信息技术本身,它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全面的,也是深刻的。在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必须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校长必须加强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领导。
  建校初期,学校就建设了校园网,装备了多功能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添置了丰富的软件和教学资料,建成了学校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教师人手一台电脑,为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硬件的现代化绝不代表教育现代化。有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我在分析了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的基础上,确立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提出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着眼创新,注重应用,强调整合,追求实效”。我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督促大家利用教研组活动和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强化教师信息技术意识,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教师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和重点。教学工作上去了,学校其他各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否则,一切都是空话。作为校长,在领导整个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对教学信息化工作做出的决策尤为重要,应该是校长管理职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在制定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围绕教学工作明确提出四点要求:第一,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中,大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前沿的教学设计理念,依托网络环境促进教学新模式和管理新办法的生成和发展;第二,在信息化建设中,按照学校规划的发展目标,把工作做实做细,力求把新的理念、技术和措施落实到课堂,落实到每个管理环节,防止急功近利,搞“花架子”;第三,注重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整合网络资源和三维教学目标,完善课程目标和调整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第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突出课改特点,使教育教学活动生气勃勃,学生学习主动活泼,师生共同发展。
  (本刊记者张莹、阮滢整理)
其他文献
西方的教育技术专家往往强调将技术作为“学习者手里的工具”,让技术帮助学习者获得更好的思维技能发展。戴维·H·乔纳森教授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美国教育技术专家、教学设计专家。他在2006年出版的《使用技术建模:用于概念转变的思维工具》一书中,展示了他近年来研究如何利用思维工具促进学习者学习的新成果。他从一个崭新的视角诠释了思维工具的使用方式,即帮助学习者利用思维工具来对自己的所学所知进行建模,从而实现有意
单词教学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学习新单词时,需要呈现英语单词和中文对照;当复习单词时,需要先呈现英文单词,再按需要呈现中文对照。本文应这种教学需求,介绍在PowerPoint中利用控件和VBA程序开发“英语单词学习与复习”课件的方法。    一、课件演示幻灯片界面与功能简介    单词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九年级)Unit 1的Lesson 1~4(单词数分别为:16、18、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至后的第105天;一般在夏历三月上旬,是春季的倒数第二个节气——清明后十多天,是谷雨。今年清明是夏历三月十二,就是阳历的4月4日。/壹/  清明,大概在唐代才形成,以前并没有清明节,只有三月上巳。古代用甲子计日,十二天出现一个巳日,就是说,一个月可能出现两或三个巳日,首先出现的那个巳日,称为上巳。这个上巳是不固定的。后来,干脆把这天定在三月三。《论语》中所谓“暮春者,春服
所选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教材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三节  对应课程标准条目: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一、教学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我们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却始终面临着信息的饥渴。不可否认,信息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增加了事物的复杂性,各类信息纷繁,真伪难辨。只有对信息进行有效的鉴别和评价,才能提
由于工作关系,我时常参加教育行业的设备说明会及研讨会,教育行业的同仁对投影机画面品质的关注和不懈的追求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到底什么样的投影机可以提供出色的画质,满足教育行业日益严格的要求呢?     亮度为投影之本    回顾投影机的发展历程,亮度曾经是衡量画质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在明亮的教室里,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画面内容是投影机最基本的条件。因此,投影机厂商以及投影部件供应商皆不遗余力地改善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画图程序是学生在信息技术入门后正式学习的第一个软件。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画简单图形的基础上,给图形涂上彩色,使图画色彩鲜艳,更具有感染力。具体操作方法对学生来说很容易上手,因此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操作体验上,让他们在学会操作后能够在现实的生活中将其合理应用。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画图程序的基础知识
《颐和园》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我第一次执教这课是在七年前刚踏上讲台时,那时最好的教具就是挂图和投影,可山里小学当时连这些东西都很难寻到。我感到很棘手:难道作者笔下如此美丽的颐和园景色只能用白纸黑字泛泛而读?我费尽心思从别人那里借来几张早年拍摄的颐和园的风景照,上课时就用这几张巴掌大的照片在手中来回晃动。没想到,这些身居大山里的孩子们尽管看得模模糊糊,但眼神中透露出的渴
一、教学设想    《后赤壁赋》是苏教版《唐宋八大家(选修)》中的重点篇目,主要对高三学生开放选修课程。此教学案例为《后赤壁赋》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对文本进行了初步分析,使学生初步感知作品表达的情感。本课通过网络探究,使学生对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复杂思想感情有一个较为深层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立足文本,结合网络资源,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  2.使学生提高从网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朵瑰丽的花朵。发表时,由《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和《人民日报》(1978年2月17日)重力推出,随后产生广泛、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哥德巴赫猜想》不仅将中国报告文学推向一个高潮,使报告文学成为文学领域的宠儿,推动了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文体的自觉,更以“轻骑兵”的姿态直接介入现实,促发了全社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尤其是有力地改变了知识分子的命运。虽然只是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室中配备了多媒体,建立了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电子教案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对于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教师来说,制作一份HTML电子教案要花费很长时间,投入很多精力。准备教案的内容并不难,难的是怎样制作和修饰一个个网页页面,同时又要实现在各个页面之间方便地跳转。本文将结合一个实例介绍如何使用MindManager简单快捷地生成电子教案网页,生成的页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