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untain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现如今新课改对于语文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并顺应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师理应改善自身课堂教学语言,从而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篇文章将分析我国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现状,并对于利用教学语言提升课堂质量的相关方法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语言 现状 剖析
  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语言的运用情况对课堂学习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教学语言能够促使学生们有效汲取知识内容,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现状
  (一)教学语言的认知不足
  当前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对于教学语言缺乏应有的认知,对其重视不足,甚至有的语文教师连教学语言的概念都无从了解,因此更不懂得正确使用的方法。如此一来,整个语文课堂在语言教学方面完全是一片空白,对学生的学习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降低了教学效率,使得整堂课程十分枯燥乏味。
  (二)将自己作为教学中心
  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往往总是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由于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是对历史名人以及著名事件进行描述并表达情感,有些教师则在自己设立的教学情景中忽略了学生的重要性。如此一来,教师在课堂中所使用的教学语言便会出现较大的偏差,从而极大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工作[1]。
  (三)教师缺乏有效把控
  教师在对课堂内容的把控中也会有问题出现,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仅仅只是自顾自地进行教学,却没有观察学生的正常表现,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如此便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被消磨殆尽,从而影响了课程的正常开展[2]。
  二、课堂教学语言提升课堂质量的方法
  (一)教学语言需要做到规范性
  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确保自己的教学语言具有足够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工作。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论教师在对文章作者介绍还是相关背景进行阐述,所使用的语言都需要做到准确规范。例如在对说明文的中心思想进行归纳时,教师便需要使用“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以及“这段内容说明了什么”等语句。同时,课堂教学语言還需要紧扣教学目标,可以适当采用一些带有幽默性质的语言进行表达,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对于一些需要深入展开探究的内容,教师理应利用指令性语言进行引导。
  (二)增强教学语言的认知
  教师对于教学语言的正确认知直接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为此教师必须提高对教学语言的重视程度。同时还需要动员全班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进行观察,如有不足,则需要及时指出,并在课后不断反省总结,进而做到逐步完善。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教师教学语言检查的活动,安排其他任课教师与学生共同听课,并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语言进行评价,对表现较为优异的教师予以表扬,对一些表现存在不足的教师积极展开培训工作,以此尽快提升其教学语言的能力。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语言水平,并将其有效运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层次,而且还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教学语言需要做到引导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教学语言引导性。以此引导学生们对文章内容展开深入探究,并启发自身思维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总是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课堂教学也以教师口述为主,很少能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相互讨论,从而能够有效提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我的地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文中“母亲的苦难与伟大”进行详细讲解时,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文章中哪些内容可以体现出母亲的苦难和挚爱”,并予以适当提示,告诉学生们重点注意“送”“忧”以及“找”等几个关键字,以此让学生们自主展开交流,并在此之上对学生们进行适当引导,让其在文中找到体现出作者感到愧疚的语句并详细展开分析。
  (四)教学语言需要具有感情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需要注重感情的投入,以此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在进行课文阅读时,必须充满感情,从而感染每一个学生,增强学生课堂投入的程度。
  例如,在学习《拿来主义》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对文中语句“别的且不说罢”展开发言,向学生们大声告知:“为什么不说别的?中国的领土、主权、黄金白银全都送走了,对于反动政府而言还有什么不能送?这简直就是‘送走主义’啊!”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可以有效打动学生的情绪。
  【结 语】
  综上所述,为了改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理应提高对教学语言的重视,提升语言的规范性和引导性,将个人情感代入其中,促使学生们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徐丽.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研究【J】.亚太教育,2015(32)
  【2】郑璇玲.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彰显学生主体性的意义【J】.文教资料,2010(4)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人本理念的内涵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开始更加注重满足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的需要,发展其思维,健全其体魄,成为当前幼儿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教学目标。因而,对幼儿园的混龄户外游戏教学实践的相关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  幼儿园 混龄 户外游戏 教学实践  幼儿处在身心都还未全面发展的特殊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此期间,应当对幼儿进行动静结合、里外半掺的教育,以此促进幼儿的智力与体
期刊
正所谓“文以意为先”,写作之前必须先立意。立意是指确立文章的主旨,文章的质量与立意的好坏与否有直接关系。一个独出心裁的立意是作文成功的基础。但是,很多高中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缺乏独到的观点。俗话说,别人嚼过的甘蔗不甜,立意陈旧,千篇一律的文章难以打动读者,获得高分。那么在写作时该如何独辟蹊径,巧妙立意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变换角度,发散立意  “一千个人眼里就有
期刊
【摘 要】  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民族能否振兴的根本大事。目前我们幼儿园对孩子的环保、节能教育有了一定系统的研究,促进节能减排健康发展”的思路,我们有必要联系家庭对此进行实践研究。  【关键词】  家园合作 环保渗透 习惯培养 思路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对幼儿实施环保、节能教育,不能像成人一样进行深奥的理论宣传,必须考虑到
期刊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竞技为切入点,注重切磋交流,利于激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激情。本文就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模式运用进行探析,阐述换位教学、自由发问和协作交流等方法的运用,优化教学过程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切磋 交流 表达  课堂是问题的集散地,更是师生同台竞技与切磋的校场。多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引导教师和学生在相互切磋的过程中深入探知,定能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深
期刊
【摘 要】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同样,在语文课堂上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十分重要,为语文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于图片的理解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信息技术和课程相结合已经成为了
期刊
【摘 要】  “教学做合一”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主张。他的这一教育理论对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中笔者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引入“教学做合一”理念、旨在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做合一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阅读作为小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的关键方式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的家长已经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大部分家长们认为:早期的智力开发很重要,对于孩子的社会性情感培养则认为,等孩子长大以后自然形成了。在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的熏染下,使一些幼儿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任性、孤僻、自私等社会性情感的弱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是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试想,一个经常被焦虑、愤怒
期刊
【摘 要】  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并不是一帆风顺就是好的,一帆风顺的学习过程可以说只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其教学意义并不大。如果能巧在教学适当的地方设置“留白”环节,给予学生思考、深究、拓展的机会,相信获得的教学成效会更加显著,能为学生今后语文学习之路的顺利前行进行良好的铺垫。本文以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具魅力为视角,探讨了留白教学的优势及方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魅力 留白教学 
期刊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文本对话,注重策略指导,利于学生在深入探知的过程中增强语用灵活性和准确性。本文以文本阅读为探述对象,阐述质疑阅读、深挖内涵和读写结合等策略运用对强化学生认知感悟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文本 对话 交流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核,也是学生获得丰富理解感知的重要基石。根据学生的自我
期刊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里的一首古诗。在确定本诗的教学目标时,除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揣摩表达方法外,还想借诗人被人们称道的“绿”字的锤炼,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汉字的意趣和韵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遣词造句要有认真的态度,时时刻刻不忘“炼字”。  上课时,当学生结合注释、工具书了解了古诗的大意,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告诉他们,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