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强调以生活为中心,积极开发利用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现实生活资源,引导教育对象在探究生活的意义和思考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把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的实践特性落到实处,就要在思想政治起点上取材于现实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过程中与人们的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在思想政治终点上把思想政治评价与反馈着眼于人们的教育实践,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实施的科学机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马克思主义;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的联系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第一,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第二,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实践把人的目的、理想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属人的世界。动物消极被动地以本能活动维系生存,人却能積极主动地适应自然、顺应规律改造自然,以实现自己的主观目的,人的实践具有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第三,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马克思主义把世界看作是人们感性活动的结果,从人们的感性实践出发去认识客观世界。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认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扎根于人的现实生活。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是融为一体的,生活的过程就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使人不断超越现实生活走向可能的生活,它关注人的当下生活所需,用价值理想引导、改变现实生活,以走向理想的生活。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等方式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回归生活、走向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第四,现实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现实的生活,离开活生生的生活实践和生活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不着边际的假、大、空,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有着紧密的内容联系。第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一种与人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的实践活动。同样,在马克思看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精神生产活动是重要的实践活动。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开展,要展现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活动的理想性、超越性、自由自觉性。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中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观点和方法。第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要求从现实生活中考察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品质,从中发现问题,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教育从而提升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品质。这一过程本质上就是基于客观现实而发现问题,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解决问题从而超越客观现实。这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提出的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实践的客观现实性、主观能动性的特性相一致。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实践特性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植根于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同样具有实践特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所依靠的现实生活是人们感性实践的结果,所以考察现实生活离不开对人的实践活动的考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精神活动之一,也是人的实践活动这个大系统中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从起点、过程到结果都是与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相关联的,离开实践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实践,无疑是镜花水月。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具有客观现实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是从人们的现实生活出发,人们的现实生活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精神生活状态及思想道德品质现状、一定的社会关系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把人的现实生活作为依据,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实际变化而不断调整的。不僵化封闭,不故步自封,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实践特性的落实途径
(一)教育素材应取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不能从想象出发,而只能从实际活动着的人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来揭示道德的起源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立足于人们的现实生活,把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感性体验润物无声地运用到教育素材中,把回应人们的现实困惑和需要作为教育的手段和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吸引教育对象的关注,才能激发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应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标着着人从生存转向生活。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思想政治教育针对于人的精神生活,而人的精神生活植根于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人的思想观念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的生产方式。
因此,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人们的生产劳动中,一方面让教育对象从劳动中感受到正能量,从而激发出教育对象内心自觉自愿的品质追求;另一方面,发挥意识能动的反作用,以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激发教育对象的精神动力,从而帮助教育对象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更崇高的价值追求、更优秀的道德品质投入到生产劳动中去。
(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与反馈应着眼于人们的道德实践结果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既然在起点上取材于教育对象的现实生活实践,过程中与教育对象的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那么在终点上,应当着眼于教育对象的实践结果。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把这种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第二,实践决定认识,人们对所把握的道德行为准则的亲身实践,更能反过来促进人们对道德行为准则的进一步、深层次认识,才能巩固人们的理想信念;第三,以人们的实践结果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才能做到在思想政治教育从起点、过程到终点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的科学实施机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马克思主义;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的联系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第一,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第二,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实践把人的目的、理想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属人的世界。动物消极被动地以本能活动维系生存,人却能積极主动地适应自然、顺应规律改造自然,以实现自己的主观目的,人的实践具有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第三,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马克思主义把世界看作是人们感性活动的结果,从人们的感性实践出发去认识客观世界。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认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扎根于人的现实生活。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是融为一体的,生活的过程就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使人不断超越现实生活走向可能的生活,它关注人的当下生活所需,用价值理想引导、改变现实生活,以走向理想的生活。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等方式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回归生活、走向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第四,现实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现实的生活,离开活生生的生活实践和生活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不着边际的假、大、空,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有着紧密的内容联系。第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一种与人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的实践活动。同样,在马克思看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精神生产活动是重要的实践活动。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开展,要展现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活动的理想性、超越性、自由自觉性。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中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观点和方法。第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要求从现实生活中考察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品质,从中发现问题,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教育从而提升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品质。这一过程本质上就是基于客观现实而发现问题,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解决问题从而超越客观现实。这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提出的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实践的客观现实性、主观能动性的特性相一致。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实践特性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植根于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同样具有实践特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所依靠的现实生活是人们感性实践的结果,所以考察现实生活离不开对人的实践活动的考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精神活动之一,也是人的实践活动这个大系统中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从起点、过程到结果都是与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相关联的,离开实践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实践,无疑是镜花水月。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具有客观现实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是从人们的现实生活出发,人们的现实生活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精神生活状态及思想道德品质现状、一定的社会关系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把人的现实生活作为依据,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实际变化而不断调整的。不僵化封闭,不故步自封,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实践特性的落实途径
(一)教育素材应取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不能从想象出发,而只能从实际活动着的人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来揭示道德的起源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立足于人们的现实生活,把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感性体验润物无声地运用到教育素材中,把回应人们的现实困惑和需要作为教育的手段和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吸引教育对象的关注,才能激发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应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标着着人从生存转向生活。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思想政治教育针对于人的精神生活,而人的精神生活植根于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人的思想观念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的生产方式。
因此,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人们的生产劳动中,一方面让教育对象从劳动中感受到正能量,从而激发出教育对象内心自觉自愿的品质追求;另一方面,发挥意识能动的反作用,以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激发教育对象的精神动力,从而帮助教育对象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更崇高的价值追求、更优秀的道德品质投入到生产劳动中去。
(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与反馈应着眼于人们的道德实践结果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既然在起点上取材于教育对象的现实生活实践,过程中与教育对象的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那么在终点上,应当着眼于教育对象的实践结果。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把这种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第二,实践决定认识,人们对所把握的道德行为准则的亲身实践,更能反过来促进人们对道德行为准则的进一步、深层次认识,才能巩固人们的理想信念;第三,以人们的实践结果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才能做到在思想政治教育从起点、过程到终点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模式的科学实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