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金沙人学制玉器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lov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沙遗址出土的玉器在制作上常常融合多种技巧,精雕细琢,光润细腻,能工巧匠们最大限度地突出了玉器的坚实、细润以及自然之美。
  黄金有价玉无价。那么,我们又能从这些至真至美的金沙古玉中了解哪些有趣的知识呢?

金沙遗址出土的玉嚣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聪明的金沙人是如何打造一款高端玉嚣的。

玉不琢,不成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对于这些与玉嚣制作有关的名言中描述的内容,我们现代人好像已经没有太清晰的概念了。它们究竟是怎样来的,还真该好好了解一番呢!
商周有领玉璧

  金沙遗址出土的古玉精美,在制作时定然也少不了复杂的工序。就好比左边这件制作规整、气势不凡的商周四节玉琮,无论是从重量、体型、大小还是制作的精细程度来看,它都是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商周玉琮中的精品。
  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一下,金沙人是怎样制作出这样一件完美的玉琮的吧。
商周四节玉琮

(一)首先选取一块质地细密的上好整玉,进行开料、切割。


  金沙玉器的切割有以下几种方法:
  1.线切割:使用绳索(或是细软的马尾)带动沙砾与水,将玉料切开。切割面会凹凸不平。
  2.片切割:以竹、木、石或青铜片状工具切割玉料。切割面会平直且粗细均匀。
  3.砣切割:小件玉料的切割会使用到砣具,砣具也叫“砂碾”“轮锯”,这样的切割面会呈现中间宽深、两端尖浅的特征。

(二)切割成形后。再进一步钻孔、琢磨。


  商周四节玉琮的内部是中空的,这说明古蜀先民已经掌握了钻孔技术,而且玉琮的内壁光滑平整,更能显示出当时的钻孔技术十分先进。这件商周四节玉琮的圆孔主要是用木、竹、骨、石等管状工具,带上加水的沙砾不断在玉料上旋转打磨而成的。

(三)在玉器表面雕琢装饰纹样。


  古代玉器的刻纹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使用砣具;二是用刀具刻划;三是用石英、燧石、水晶等硬度较高的尖锐器物徒手刻画。
  这件商周四节玉琮表面刻画有九道平行的直线纹,平整规范,线条纤细而流畅,可以看出它们是利用砣具完成的。

(四)对玉器进行最后的打磨与抛光。


  打磨与抛光是加工玉器非常重要的工序,也是充分显示玉料潜质的最后一道关键工艺。抛光一般是用兽皮在玉器表面反复摩擦,使玉质的光滑细腻得到充分展示。金沙玉器大多都经过了细致的打磨,玉器表面光洁润泽。

  到这里,一件玉器就制作完成啦!虽然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在数千年前的生活条件下,制作一件完整、精美的玉器是一件相当耗费时间、心血的事情。有些匠人甚至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作品,可见其难度之大。

金沙人制玉的“小巧思”——成形对开技术


  这件不起眼儿的玉璋可是大有来头!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时金沙人在制作玉器时用到的“小巧思”——成形对开技术。
  “成形对开”指的是两件玉璋同时制作,做完外侧的纹饰以及侧面这些凹凸的“小角”后,从中间用线切割的办法将玉器一分为二,从而得到两件一模一样的玉器。这种方法可以使制玉的速度大大加快,同时也省工省料,大大提高了制玉的效率。

金沙遗址博物馆


  2007年4月,一座承载着成都3000多年建城历史的博物馆在金沙遗址原址上拔地而起。这是一座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而兴建的遗址类博物馆,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3.8万平方米,由遗迹馆、陈列馆(4D影院)、游客中心、青少年教育体验区(金沙剧场)、园林区(鹿苑)等组成,是一座集教育、研究、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式博物馆,并成为代表成都悠久历史的文化景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金沙遗址路2号
  开馆时间:
  5月1日至10月31日:8:00至20:00(19:00停止售票)
  11月1日至4月30日:8:00至18:30(17:30停止售票)
  周一闭馆,1、2、7、8月及法定节假日除外,重大节庆活动除外。
  门票:成人70元,学生半价优惠,特殊人群免费参观或有8折优惠,详情请参看金沙遗址博物馆官方网站:http:∥www.jinshasitemuseum.com。
  咨询电话:028-87303522
其他文献
是你?是我?  和朋友分别站在玻璃的两侧,你会看到谁?是你,还是他?你会说,当然是他了。可是,再仔细想想,你在地铁的玻璃窗前、商场的橱窗前,是不是也看到过自己的身影,一如照镜子般清晰?  科技馆里有一个展品叫作“是你是我”,讲的就是玻璃在不同光线下的反射和透射这两种现象。  利用半透半反射膜,当自己一侧的光线强于对方一侧时,只能从玻璃中看到自己的像;当对方一侧的光线亮度大于自己一侧时,透过玻璃看到
期刊
一大早,接警中心接到当地博物馆馆长打来的报警电话,电话里传来馆长焦急的声音:“不好啦!我们馆内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缠枝莲纹盘被盗了……”  刘警探和助手迅速赶到了现场。  一位胖胖的中年人迎了上未:“警察先生您好,我是馆长李虎,半个小时前,工作人员打开展厅大门,做例行检查时发现摆在玻璃柜里的青花缠枝莲纹盘不见了。”  刘警探和助手向馆长通报了姓名、出示了自己的证件,然后开始在展区内四处观察、取证。刘
期刊
国宝小档案  名字:素纱禅(dān)衣  现居地:湖南省博物馆  年龄:2000多岁  大小:身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7厘米、腰宽48厘米  重量:48克  1972年,考古人员在马王堆一号汉墓里发现了一件文物,随后这件文物就因它的神奇工艺、传奇经历等,一次又一次地吸引了全国人民的注意,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素纱禪衣。  我先来给大家说说这件衣服的名字——素纱禪衣,你可千万不要
期刊
时尚先生——圆领窄袖袍衫与幞头  圆领窄袖袍衫与幞(fú)头是大唐时尚先生们的必备服饰。  与古装影视剧中常见的宽袍大袖的儒雅士子形象不同,唐王朝的贵族们在经历了民族大融合后,吸收了不少胡人的文化,服饰更注重实用性,所以他们喜欢穿圆领窄袖的袍衫,并在腰间系着带金花或玉饰的皮带,脚上穿皮靴,显得很有精神。  幞头是一种用黑纱做的头巾,有时候也用  制作,佩戴时裹在发髻的后部,稍微隆起,可以让人的头型
期刊
引入电报?不行!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世界电报通信建设的高潮期。那时,清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察觉到了电报的重要性,就奏请朝廷希望能将电报引入中国,可是,这一提议却遭到了清政府一些迂腐、封建的保守派官员的强烈反对,他们的理由一是电报会助长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理由二是挖地架电线杆会损害龙脉,破坏风水。最终,因为军事上的需要,朝廷还是接受了架设电报线路的提议。后来的事实证明,电报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
期刊
在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来自3000年前的高颜值文物——商周太阳神鸟金饰。相信去过成都的朋友都对它有深刻的印象,因为它的形象频繁地出现在成都大街小巷中,路灯上、立交桥上、广场上……乍一看这个图案,它造型写意,简洁规整,如同现代设计的艺术品一般。它不仅是成都的城市形象标志,还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主体图案。那么,这件文物是在哪里被发现的?在发现过程中又有着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金沙遗址是在建筑施
期刊
威武的狮子  傳说龙生九子,龙的第五个儿子叫狻猊(suānní)。其实除了这种情况,狻猊在其他地方都是指狮子,算是狮子的古称。  大大小小的门兽中,最常见的就是狮子。狮子是在东汉时期从西域来到中国的。因为它雄壮、威猛,所以经常被用来镇守大门,以示威严。故宫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威武的狮子,要数太和门门前的这一对铜狮子了,它们是明代的文物,所以是故宫狮子中年龄最大的。  东边的雄狮脚下踩着一只绣球,象征
期刊
老少皆宜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曾风靡一时,让我们领略了文体事业双繁荣的大宋时代。在这部电视剧中,打马球是主人公们特别喜欢的运动。这是否激起了你的兴趣,想知道马球运动到底是什么样的运动呢?它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过吗?又是从何时何地起源的?现在还能玩儿吗?今天,就让我们请出三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揭开马球世界的神秘面纱吧!學富五车的历史学家运动规则  马球运动,顾名思义就是在规定的场地上,马球手骑
期刊
百草园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的边门)周家新台门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周姓人家里。周家做官经商,人丁兴旺,是一个名门望族。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出身翰林,做过知县,后来又到北京当了内阁中书。令人羡慕的家世,宽裕的经济条件,构成了鲁迅从出生到13岁这段无忧无虑的童年。  鲁迅幼年居住的这所大宅子又名周家新台门,是周家祖辈在清代嘉庆年问购地兴建的。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深宅大院,坐北朝南
期刊
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件满脸笑意的翘着腿的“小老头儿”陶俑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他是谁?为何如此开心?他正在做什么?在与博物馆老师的讨论中,我们知道了答案。  原来,这是东汉时期的击鼓说唱俑。通过这件文物,我们知道了在东汉时有一种表演形式叫“说唱”,这在当时是很流行的娱乐方式。  这种说唱的娱乐方式在当时为什么这么受人欢迎呢?我们仔细看看这个说唱俑:人物形象很滑稽,五短身材,一脸笑意,他左手拿鼓,右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