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政治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指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对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时要确立“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理念,以学生为核心,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凸显中学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学政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应体现地方特色。农村(或城郊)中学的政治教师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植根于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充分利用乡土特点,善于发现和挖掘所在农村地方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围绕“本地区农村特色资源”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达成中学政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三维目标。
一、充分利用农村特色资源开展中学政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发挥其德育功能
1.“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每个地方都有特色文化资源。围绕“乡土文化”主题去发现和挖掘学校所在农村地区的乡土民情,包括传统习俗、风俗习惯变化、民歌民谣、当代家乡文明风尚等都是典型的地方“乡土文化”。该系列特色资源能让学生感受到家乡文化之美,培养和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2.“农业劳动实践”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和爱惜粮食
可联系学校所在农村地区的特色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种植来开展。许多农村地区有蔬菜基地、中药基地、果树基地、特色养殖基地等。让学生利用周末和假期适当参加有关农业劳动生产实践,使他们体验到农业劳动的乐趣与艰辛,增强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品德意识。
3.本地区“三农”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党的政策好,爱党爱社会主义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三农”,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围绕“三农”。因此,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主题,学校所在农村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农业发展情况、农民减负与增收情况等都是现实的中学政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党的“三农”政策好,感受到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乡镇企业”资源:鼓励学生立志成才,懂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沿海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大都比较发达。大多乡镇企业家依法诚信经营,为繁荣本地区经济、促进就业作出了贡献而受到尊重。但也有少数乡镇企业为谋取利益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缺乏诚信和违规经营而受到相应的法律与政策的处罚。组织学生进行本地区乡镇企业生产经营社会小调查,除了能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还能鼓励学生立志成才,为家乡为社会作贡献,做守法公民,诚实守信。
5.“农村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让学生了解和保护环境,提升责任意识、环保意识
可组织学生调查学校所在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农村地区工厂排污治污情况、垃圾处理厂的经营状况。在活动过程中除了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状况,还要鼓励学生为更好地保护本地区的生态环境给有关部门提建议,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有重要作用。
二、组织实施时要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与教师的有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将拓展视野、能力培养与品德提升有机结合起来
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开展中学政治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尽量提供学生真实体验的机会,倡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实践体验、社会小调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要注意激发学生参加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政治教师要在综合实践课的组织实施中,根据实践课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组织实施方式与辅导方式,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与教师的有效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开阔视野和丰富自身知识
农村中学政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应让学生亲身经历与实践,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活动的艰辛与愉悦,让其在实践活动中去开阔视野和丰富知识。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立足农村实际作出自主选择。通过各种途径让农村中学生走出政治课堂,置身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等获得丰富体验。在活动中尽量采取参观、访问、调查、上网等方式获得信息。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方式,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政治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适当安排学习材料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活动方式,能够发现自己所学学科知识的用处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相关知识性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帮助。
2.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重视思维创新和方法创新,提升综合能力
农村中学政治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重视学生的探索与发现,鼓励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果有了新的目标和课题,政治教师要鼓励学生去研究。鼓励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获得新的感受,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诱发探究动机。围绕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社会小调查、小组讨论、上网查找、实践探索等有效形式,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简便方法和简单技巧。
在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前提下,政治教师可适当协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注重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不能把学生的探究引入一个已有的结论。对学生的探究发现进行评价时,注重探究学习过程,注重知识综合应用和各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的掌握,注重探究过程和方式的独立性、创新性、开放性。如组织开展“三农问题”调查的社会调查活动时间,政治教师不能要求不同组别学生形成统一的调查结论,而应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别出心裁的想法和不尽相同的收获或结论。
3.引导学生交往合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与思想道德品质
中学政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交往、交流的过程。强调把学习活动和社会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活动目的和群体的活动目的协调起来,这种交往不限于课堂,而是要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这种交流也不限于师生交流和生生交往,而且很多时候涉及学生与受访者、受调查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其他有关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交往与合作。例如“乡村文化发现”或者“三农问题”政治综合实践活动,就需要学生调查访问,需要充分的交流才能顺利完成。这种交往、交流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而且能使学生懂得尊重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
中学政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活动过程中政治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合作。当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时,引导学生制定小组共同目标,拟定活动方案。做到分工合作,不同的学生在活动中分担不同角色及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开展“乡村文化发现”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较为明确的分工合作安排,要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良好的氛围。
要重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成果汇报交流,让学生共享活动成果。重视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他人、社会与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由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理性认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肖成全,吴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建构与操作策略[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何大为.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宇华.综合实践活动的理想、现实与走势——郭元祥教授访谈[J].网络科技时代,2006(2).
[4]郭元祥,姜平.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与问题[J].基础教育课程,2006(8).
(责任编辑 袁妮)
中学政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应体现地方特色。农村(或城郊)中学的政治教师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植根于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充分利用乡土特点,善于发现和挖掘所在农村地方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围绕“本地区农村特色资源”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达成中学政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三维目标。
一、充分利用农村特色资源开展中学政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发挥其德育功能
1.“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每个地方都有特色文化资源。围绕“乡土文化”主题去发现和挖掘学校所在农村地区的乡土民情,包括传统习俗、风俗习惯变化、民歌民谣、当代家乡文明风尚等都是典型的地方“乡土文化”。该系列特色资源能让学生感受到家乡文化之美,培养和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2.“农业劳动实践”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和爱惜粮食
可联系学校所在农村地区的特色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种植来开展。许多农村地区有蔬菜基地、中药基地、果树基地、特色养殖基地等。让学生利用周末和假期适当参加有关农业劳动生产实践,使他们体验到农业劳动的乐趣与艰辛,增强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品德意识。
3.本地区“三农”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党的政策好,爱党爱社会主义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三农”,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围绕“三农”。因此,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主题,学校所在农村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农业发展情况、农民减负与增收情况等都是现实的中学政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党的“三农”政策好,感受到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乡镇企业”资源:鼓励学生立志成才,懂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沿海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大都比较发达。大多乡镇企业家依法诚信经营,为繁荣本地区经济、促进就业作出了贡献而受到尊重。但也有少数乡镇企业为谋取利益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缺乏诚信和违规经营而受到相应的法律与政策的处罚。组织学生进行本地区乡镇企业生产经营社会小调查,除了能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还能鼓励学生立志成才,为家乡为社会作贡献,做守法公民,诚实守信。
5.“农村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让学生了解和保护环境,提升责任意识、环保意识
可组织学生调查学校所在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农村地区工厂排污治污情况、垃圾处理厂的经营状况。在活动过程中除了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状况,还要鼓励学生为更好地保护本地区的生态环境给有关部门提建议,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有重要作用。
二、组织实施时要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与教师的有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将拓展视野、能力培养与品德提升有机结合起来
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开展中学政治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尽量提供学生真实体验的机会,倡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实践体验、社会小调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要注意激发学生参加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政治教师要在综合实践课的组织实施中,根据实践课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组织实施方式与辅导方式,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与教师的有效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开阔视野和丰富自身知识
农村中学政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应让学生亲身经历与实践,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活动的艰辛与愉悦,让其在实践活动中去开阔视野和丰富知识。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立足农村实际作出自主选择。通过各种途径让农村中学生走出政治课堂,置身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等获得丰富体验。在活动中尽量采取参观、访问、调查、上网等方式获得信息。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方式,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政治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适当安排学习材料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活动方式,能够发现自己所学学科知识的用处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相关知识性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帮助。
2.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重视思维创新和方法创新,提升综合能力
农村中学政治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重视学生的探索与发现,鼓励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果有了新的目标和课题,政治教师要鼓励学生去研究。鼓励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获得新的感受,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诱发探究动机。围绕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社会小调查、小组讨论、上网查找、实践探索等有效形式,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简便方法和简单技巧。
在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前提下,政治教师可适当协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注重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不能把学生的探究引入一个已有的结论。对学生的探究发现进行评价时,注重探究学习过程,注重知识综合应用和各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的掌握,注重探究过程和方式的独立性、创新性、开放性。如组织开展“三农问题”调查的社会调查活动时间,政治教师不能要求不同组别学生形成统一的调查结论,而应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别出心裁的想法和不尽相同的收获或结论。
3.引导学生交往合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与思想道德品质
中学政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交往、交流的过程。强调把学习活动和社会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活动目的和群体的活动目的协调起来,这种交往不限于课堂,而是要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这种交流也不限于师生交流和生生交往,而且很多时候涉及学生与受访者、受调查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其他有关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交往与合作。例如“乡村文化发现”或者“三农问题”政治综合实践活动,就需要学生调查访问,需要充分的交流才能顺利完成。这种交往、交流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而且能使学生懂得尊重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
中学政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活动过程中政治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合作。当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时,引导学生制定小组共同目标,拟定活动方案。做到分工合作,不同的学生在活动中分担不同角色及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开展“乡村文化发现”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较为明确的分工合作安排,要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良好的氛围。
要重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成果汇报交流,让学生共享活动成果。重视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他人、社会与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由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理性认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肖成全,吴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建构与操作策略[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何大为.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宇华.综合实践活动的理想、现实与走势——郭元祥教授访谈[J].网络科技时代,2006(2).
[4]郭元祥,姜平.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与问题[J].基础教育课程,2006(8).
(责任编辑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