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来人头造大捷

来源 :爱你·心灵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in85281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乾隆的曾孙奕经早在鸦片战争前便“名满京城”。
  奕经曾在大西北当兵,但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唯一拿手的强项是玩收藏,家里的珍奇藏品堆积如山。他不单鉴宝眼光精准,淘寶更有一套——在府邸门口摆个箱子,谁家有宝贝就往里扔,只要是真货,他立刻给银子。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焦头烂额的道光想起了这位“痛快人”:任命奕经为扬威将军,率领重兵奔赴浙江前线抗击英军。这项任命当时就惹得朝野哗然,果然没过多久,奕经就变“草包”了:他在军营里摆上箱子,谁有好的提议就往里扔。他就这样招揽了一群“人才”,全是京城里有名的地痞无赖,行军路上不断惹祸。部队走到苏州,奕经就吓得不敢往前走了,磨磨蹭蹭到了前线,一开战就被揍得满脸开花,于是躲在关帝庙里烧香。
  就在满朝文武准备接受他战败的坏消息时,一个惊天的捷报传遍了北京城:奕经浙江大捷,斩首、俘虏大批英军。而且送来了货真价实的物证:满头黄毛、深鼻凹目的英军士兵的人头,外加好些满嘴叽里咕噜说洋话的英军俘虏。
  然而事实是:人头是真的,俘虏也是真的,至于大捷,是奕经花钱买来的。他先抓了个叫徐保的小偷,让他去暗杀英军,只要能弄来英军人头,立刻重赏。徐保转眼就杀了个英军回来交差,把奕经乐得热泪盈眶,当场赏了重金。接着奕经明码标价:黑人士兵的脑袋一颗赏20银圆,白人士兵的脑袋一颗赏40银圆,活捉翻倍。
  消息一传开,整个宁波城都沸腾了,江湖人士纷纷出动刺杀英军:有时英军晚上巡逻,走着走着就被捅了,吓得英军加强巡逻,没想到好些宁波小偷身穿英军服装混进去,又是一顿杀。
  后来,这事居然形成了产业链,一些江湖大哥接了奕经的“订单”,再层层转包下去,自有人接单进宁波城去杀人,然后把人头层层倒腾出来,赚取中间的差价。这个发财团队还有个让英军闻风丧胆的名字——黑水党。如此火爆的产业,让人数有限的英军彻底抓狂,折腾了没多久就乖乖地退出了宁波,奕经兵不血刃地收复了城池。
  这不仅仅是整个鸦片战争里,清军第一次从英国人的手中抢回沦陷的城池,而且前后被奕经“买”来的英国人头,即使按英军的保守估计,也有近50人。要知道在鸦片战争期间的其他战役里,清军各路官兵浴血奋战,给英军造成的最大阵亡人数也不过是镇江战役里的39人。
  当然,以奕经的为人,“买”人头这一节是绝不会给道光提的,反而命人绘声绘色地瞎编了一段自己身先士卒,血战英军的光辉事迹。奕经在给自己贴金的同时,也没忘了帮自己赚到第一桶金的徐保,特意给他申请来了一个五品官职。
  不过,这般诚信经营对付散兵游勇还可以,可真要面对面血拼就惨了。奕经“收复”宁波不到十天,英军就反过来打了个乍浦反击战,奕经伤亡惨重。兵败回京的奕经一度被道光撤职。可鸦片战争后一盘点,两年的惨烈鏖战,还就数这“草包”的战功最多,可真是讽刺。
  (摘自《百家讲坛》2017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二战期间,潜艇是非常厉害的武器,舰船根本拿它没有办法,所以许多人一听见“潜艇”二字就脸色苍白,心惊胆战。不过在战场上,潜艇也不是一种终极武器,经常会因为敌方打击和自身故障葬身海底,这都不足为奇。除此之外,潜艇还有很多搞笑的“死法”。  1941年5月8日傍晚,德国潜艇U-110在冰岛附近发现一支英国的护航运输船队。该艇艇长伦普上尉发现的运输船队中有驱逐舰、驱潜快艇、巡洋舰等护航舰艇,但他没将这些笨
期刊
1949年5月12日,第一次“柏林危机”结束,这是一件非常值得讲的事情。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整个德国被分成两大块,当时的西德由英、美、法占领区组成,东德是苏联占领区。第一颗原子弹爆破成功后,苏联在1948年6月24日宣布彻底封锁西柏林,切断西柏林所有的水陆交通。  有人管这件事情叫“柏林危机”,但是更多的人叫“柏林空运”。当时西方国家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运输机,那时候一架飞机顶多能装上几吨的
期刊
2017年3月,我陷在生不如死的煎熬里,生活成了我每日的折磨,失眠已经是家常便饭。那时,鑫涛正住在我帮他安排的 H 医院里。生活里没有了他,时间变得无比的漫长。我经常徘徊在我和他的两间相连的卧房里,这两间卧房,记录了我们无数的喜怒哀乐。在2002年以后,他的身体就大不如前,衰老是人类无法抵挡的自然法则,但在我的精心照顾下,他依旧活得很好。以前,虽然大病小病不断,他也能逢凶化吉,安然度过。  可是,
期刊
1929年,阎锡山的老父亲阎书堂让阎锡山在老家建祠堂,阎锡山便征了30多亩地。祠堂建好后,占地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就开辟成菜园子。阎锡山派了一支卫队,专门伺候老爷子,顺便种菜。  一天,一家英國烟草公司的商人,突然带着几个摄影师和一大批器材拜访老爷子,提出要给老爷子拍电影。老爷子想过一把瘾,便同意了。商人特意给老人化了妆,为了显示休闲,还特意让老人叼了一支“大炮台”香烟,然后开始拍摄……  不久后
期刊
治平二年(1065年)五月,27岁的王弗病逝于京师。十年后,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梦见了妻子,醒来后无法忘怀,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后世文人大概为苏轼与王弗的夫妇情深所感动,还给他们编排了一个初恋故事。这个故事是这么说的:  位于岷江之滨的青神县,有一座书院,执教的先生是乡贡进士王方。年轻的苏轼在此读书。书院旁边有绿潭,水自岩穴出,流
期刊
九岁的伊曼纽尔对他所见到的一切都感到好奇。这一天,他与哥哥跟着爸爸到公园玩,看见邻居维克多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书。维克多是一位年近八十的老人,伊曼纽尔小跑着来到老人身边,跟老人打招呼:  “您好!老爷爷!”伊曼纽尔边说边看维克多在看什么书。  “你好!”維克多爷爷抬起头,对伊曼纽尔说。  “老爷爷,您在看什么书?”伊曼纽尔问。  “我在看历史书。”维克多回答。  伊曼纽尔指着书的封面,说:“可是,这
期刊
在迄今为止的人生历程中,我曾经有几次身处“哎呀,好为难”“呃,该咋办”的境地。二十多年前,在美国东部的一条高速公路上,我的车忽然没油了,那时无疑就处于这样一种状态。  我那时开的是大众的一款叫科拉多的车子,是辆新车。我还没搞清楚油表的脾气,指针已经逼近“empty”了。我不以为意,心想“还能再跑一会儿吧”,谁知正在高速公路上跑着,车子忽然发出扑哧扑哧的不祥之音,引擎停住不动了。那是在从普林斯顿独自
期刊
1927年,19岁的王映霞与郁达夫登报结婚,开始了中国现代史上一段著名的恋情。10年后,郁达夫和王映霞闹得不可开交,郁达夫一怒之下在《大公报》上发了一个启事:“王映霞女士鉴: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关系,及搬去之衣饰、现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唯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一地址。郁达夫谨启。”后来经过友人调解,两人和好了。然而到了1939年,郁达夫又在《星岛日报》上登出启事:“达夫
期刊
当全社会都在提倡节能的时候,有家公司因为所在的楼层不算特别高,所以公司就决定,员工下楼时禁止乘坐电梯。可偏偏就有些不自觉的人,还是像以前一样乘坐电梯。因此,公司就让各部门经理在不同的时间段轮流在一楼隐蔽的地方偷偷监视,一旦发现这种不自觉的人,就给予警告。这其中有个經理,也轮着去监视了,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在他当值的时候,没有任何人下楼。他自己在监视的时候越来越觉得自己在做的是件蠢到不能再蠢的事。
期刊
我以前在杂志社工作时,有一次社长谈了个大广告。因为社长不能做具体业务,所以要找个业务员跟客户对接。我们一致认为小韩做这件事最合适,因为他跟那公司的老总是老乡,人也比较能干。  那天社长约了老总下午见面,想叫着小韩一起去。却不巧,小韩请假外出了,手机又一直打不通。社长很急,临时喊了另一个业务员小顾。天上掉下个大单子,小顾喜不自禁,说太好了,我回去准备下。  社长说好,又补了一句:“本来小韩去最合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