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生共读 促课外阅读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1984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老师是幸福的,和老师一起读书的孩子也是幸福的。课堂是语文老师履行课外阅读指导责任的最重要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师生共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共读可以建立师生共同的语言,在共读中激发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促进交流,最终达到能夠促使学生初步养成“嗜书如命,每天阅读,务成习惯,坚持终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本文主要介绍几年来在“自育自学子课题课外阅读”课题实验中具体开展师生共读的内容、方法以及共读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促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等方面的收获。
  【关键词】师生共读;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必须达到145万字。就阅读量而言,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十几倍乃至几十倍,所以有着语文教学“三分课内、七分课外”之说,教育家何炳章先生也在《何炳章教育文选》2中提出过“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感悟语言,积累词汇,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老师应该承担的责任。课堂是语文老师履行课外阅读指导责任的最重要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师生共读内容的选择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随意散漫,没有引领的阅读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所以开展阅读活动,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作为教师,要把握小学低、中、高各个学段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要关注他们对阅读类型的不同需求来选择合适书目。
  这届学生一年级入学以来,正逢开展课外阅读的课题实验之际。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读国学经典、读绘本、读儿歌和童话故事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比如每日晨间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和《古诗八十首》是必练的童子功;《日有所诵》等儿童诗选内容浅显、有趣,朗朗上口,孩子们十分喜爱;阅读课上,《小猪唏哩呼噜》《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故事的整本书阅读,能带给孩子们更深层的阅读思考。而共读绘本,是午读时候的最好选择。绘本图文并茂,内涵丰富,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力、想象力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选择阅读内容方面,朱永新教授的《我的阅读观》一书中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是小学语文老师开展课外阅读读物选择上很好的参考。
  二、师生共读的方法和途径
  师生共读的形式有多种,可以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而 不同。
  (一)将阅读活动结合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低段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让学生读背《日有所诵》就是每日功课,一天一篇,平时依靠家长签字检查,每周有一个早读课齐诵抽查巩固。短小精悍,又贴近低龄儿童的语言深深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而儿童诗特有的韵律、旋律又为他们打上了很好的文学底色。一个学期下来,算算已经有六七十首了,两年来,就是二三百首。如果不是滴水穿石,靠着日积月累,一个7周岁左右的孩子如何能熟诵这么多首儿童诗?也许有的孩子在短时间里是硬背下来的,但是在诵背的过程中,只要有一首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意思,非常喜欢,那都是值得高兴的。至于说哪天在说话中、写话中能用上一两句,那就更为可喜了。诗歌给予人的更多的东西不是外显的,而是这样的阅读背诵已经深植于他们的内心,融入了血脉,变成了气质。到每学期快结束的时候,班级开展一次《日有所诵》的朗诵会,目的是检查督促,也是促进激励,孩子们可以自由组合,自选篇目,表现形式可朗诵,可歌舞,但是必须要全员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和观看。
  对于绘本等短小的读本,则利用午读等零星时间用投影与孩子们一起来读。有时是师说故事,学生看画面;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留白或者本身的内涵进行语言训练;或者鼓励学生续编故事,配上插图;由一篇进行类似故事、同一作家作品的同步、深度阅读。然后再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绘本进行创编,画一幅画,配一行文字,这就是“读写绘”。
  对于和教材配套的《同步拓展》,是老师上课的好助手,利用它带孩子们进行课外拓展是很好的材料。比如二年级下册的《闪光的金子》一课,课文内容课堂上只要二十分钟就全部解决,然后利用《同步》,进行一篇多带,拓展了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每学期共有课文二十多篇,如果把每篇课文同步的4篇左右课文算上,那么一学期实际上孩子们可以学习近百篇文章,还不费力气,不占时间,这不是很好的吗?
  (二)做语文老师的同时做个故事老师
  每周的阅读课,是孩子们热切期待的,因为语文老师变成了故事老师。老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给孩子们读故事、读整本书,在诵读时的愉悦直接感染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老师精神专注地去读,老师对阅读的喜爱,都无不在影响着每一个孩子。读故事期间,我会不自觉地读读停停,会问些问题,让孩子们去猜、去想、去回味、去揣摩、去体会。这时候哪怕学生学习了一个词语,欣赏了一句优美句子,得到一份感悟,教师都应加以赞赏,赞赏中促进了愉快的阅读分享。每当看到孩子们专心地听,随着情节或叹或诧,或喜或忧,情跃于表,作为老师的那种欣慰之情就油然而生。
  有时候,师者读到精彩之处,会戛然而止,故作神秘:“下面的部分谁愿意当小老师跟大家分享?”一霎那,很多孩子的小手举了起来。我请了一位小朋友到台上,他就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了起来。读了一段后,老师接着读,再停下来换个孩子读……就这样,师生之间传递着手中的书本,也传递者对一起阅读的幸福。
  就这样,渐渐地,学生对读书的兴趣,日渐浓郁。
  (三)在班级读书会中交流提升
  进入二年级,我就开始和孩子们读整本书。用上一个月的时间,通过分章节设计不同的读书任务,来指导、带领孩子们在家阅读。孩子们在一次次不同目标指向的阅读过程中,精神层面的收获是不同的,是提升的。最后这样的收获,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中集中地表现出来。   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本书读完以后,班级组织了一场读书交流会。读书会上,老师和大家探讨的核心问题是:狐狸爸爸有多了不起。起先,带孩子們回忆了书中三处直接提到“了不起”的地方,然后回忆当时的情况以及人物的心情,从而分析出了不起的内涵。孩子们感受到的是“勇敢、机智、有爱心”。后来,让大家自己再谈谈还有哪些地方印象深刻、有话想说的。有些孩子说出了狐狸断尾的那段,体会出坚强;以及一次次面临打击,狐狸先生的乐观,和他们一家的团结一心。真是了不起的孩子,可以说出这么丰富的内容来。
  对书的理解不但是对人物形象的喜爱,也包括质疑。《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的狐狸一改我们平日文学作品里的贪婪狡诈的形象,所以读书会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高洪波写的儿童诗《我喜欢你,狐狸》,让大家读读背背。“你吃了这块肉,会变得漂亮无比,尾巴像红红的火苗,风一样掠过绿草地。”这些诗句写得真的很好,让人一读就忘不掉。在背诵的同时学生也明白多角度的阅读会带来对人或者事的不同的认识和观点。同时对“对獾的疑问:以偷食为生”以及“故事的结局还可以怎么样呢”做一些大胆的想象和再创造,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尽管孩子还小,但是他们在努力地按着老师引导的方向去想去做。
  在读书交流会中,孩子们的参与面很广,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把握,对于文学作品本身的认识都很到位,并且在引导和讨论中有更深入的思考。在读书会中,学生们学会阅读、热爱阅读。
  三、师生共读的收获与体会
  (一)师生共读
  通过教师引领,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热情。特别是低段的孩子,他们有自然的向师性,老师正在读的书,必然是孩子们争相阅读的对象,“我要向老师一样读书”。
  (二)在阅读活动中找到中等生的亮点
  我经常注意到,一些成绩在班级落后的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单一的文化课学习成绩常常不尽如人意,但是阅读是综合能力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看,中等生角色的转换一点也不奇怪。而且,对阅读的热爱,正在悄悄改变着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态度,老师只需适实地引导和等待就够了。
  (三)以课内指导带动课外
  长期的师生共读,不但充分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由课内引向课外,由学校走入家庭。在课内指导阅读的同时,我鼓励有兴趣的家长参与进来,开展亲子共读。这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学生课外阅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师生共读,是一种双向交流,教师与学生在阅读中共学习、共成长、共受益。通过师生共读,引导学生走上幸福的课外阅读之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当前,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缺乏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缺少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针对当前实际情况,制定了对应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摘要: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服务具有地域性、区域性和代表性。如何加快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融合新时代步伐及走在新时代前列,是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我省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一个崭新契机和有力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公众需求的文化内容也更加多样性和多元化。简单的文化服务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公众的强劲需求,新时代对于我们从事文化工作的服务者来说,也提出了
阅读是人们“学习与吸收”的主要途径,是“积累与积淀”的有效手段.就学校教育而言,阅读是语文课程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开展“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的有效载
摘要:在西洋乐器中,长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乐器,引入我国以后也深受国人喜爱,这主要是因为长笛学起来简单易懂。随着我国学习长笛的人数逐年增多,长笛的演奏艺术以及教学中的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目前很多人学习长笛只注重基本功的训练,而没有针对学习者的个性进行深入的了解,加上教学中制度的不健全等等,都是影响长笛教学效果的原因。本文全面分析了目前我国长笛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关于长笛演奏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能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暴露出极强的时代不适应性、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教学媒介等都亟待改革创新。基于此,高校方面应该深入剖析“互联网+”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影响,积极制订相应的教学创新策略,以促使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良性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环境藝术设计专业 教学工作 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大了传统行
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指的是通过明确的任务指令,对于作文材料进行限定,使学生在限定的材料内容中,了解到题目的立意,并从多维的角度对立意进行解读.但是,由于任务驱动型作文
高考语文中作文的写作这一块,分值最大.而想在写作方面获得高分,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具有了思辨能力,才能够对作文的主题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并且整篇作文会更
推进整本书阅读,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要兼顾阅读的广度与阅读的深度,要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使用,切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摘要:随着文化生活的发展与变迁,中国地方戏剧面临着生存与传承的双重考验。锡剧作为典型的地方戏种,在当下也已经到了观众群体数量萎缩、观众年龄偏大、市场培育度不够的境地。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本土戏种的浓厚兴趣,笔者在其发源地无锡,对锡剧当下的状况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一是对于以锡剧专业从业团体和老年锡剧爱好者团体为主的传承;二是对于锡剧在以小学生为主体包括本土锡剧发源地小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