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之美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小的时候,对雷雨是怕的。
  每当乌云密布,隐隐传来轰隆隆的打雷声时,老远就能听到大人们焦急地喊“响雷啦”,孩子们便收了贪玩的心,畏缩缩地往家里撤。那时住的房还是土坯墙,茅屋顶,小小的平房是那么弱小,仿佛一场暴雨就能掀倒整座房屋,再顽皮的孩子也怕。躲进堂屋,几声闷雷响过,隔着门缝,瞅见那干燥的泥地已经透湿,又随着一道闪电,一声炸雷,大雨倾盆而下,呼啦啦的狂风直往屋里涌,吹得两扇门上搭着的铁钩哐啷直响,一阵极强的凉意霎时淹过全身,不禁打个冷战。雨越来越大,天也越来越黑,外面的雷还在咆哮,甚至都有了世界末日的感觉,大人们就干脆让我们上床。最难忘的是几次在外婆家过暑假,我蒙头躲进被窝,闻那潮湿而带着淡淡霉味的被子味道,大气都不敢出,心头唯有一个念头,让雷雨早点停息。
   及至上了初中,家里新造了瓦房,屋子结实了许多,还砌有水泥平台。夏天时,常要在平台摊晒东西,衣服杂物,还有麦子、稻谷、大豆等等。粮食摊晒时还好,收起来麻烦,最怕是突然一阵雷雨,要赶在雨下之前把粮食装进仓库。少年的心思总是有些慵懒,常常是父母亲匆匆赶回,斥一声“要落大雨了,平台的小麦怎么还不收?”才恍然大悟,赶紧拿起工具投入战斗。大人孩子分工合作,先抓起板锨,将麦子抄进箩筐,抬进屋里倒进粮库,再用笤帚将边上的麦子推到中间,最薄處直接扫进畚箕。耳听雷声越来越响,风越刮越急,不由加快节奏,将最后的麦子都装进大笆斗,使尽全身的力气抬进屋中。还没来得及喘息,暴雨如注,豆大的雨点砸在还冒着热气的平台上,也将呛人的土尘味儿一扫而光,看着外面飞溅的雨珠,闻着屋内干燥的空气,得意之感油然而生:“赢了,我们赢了!”
   雷雨也有妩媚的一面。雨过天晴,世界焕然一新,被骄阳晒蔫的树草恢复了葱茏生气,坑凹处积满了雨水,蛙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有时还能看见癞蛤蟆悠闲地爬来爬去。小河水位猛涨,大片的浮萍、水花生随波漂流,水面上冒出一圈圈水泡,那是鱼儿迫不及待的呼吸。间或听见扑通水响,有人惊呼,“哇,好大的鱼!”待去寻时,偶尔还能看到下坠的鱼影。这般清凉的氛围里,忍不住打个赤膊,光着脚丫,四下乱跑乱窜,尽想能发现些什么。有时会拿上钓竿,或直接抄起网兜,往那水泡最密的地方捉鱼去。或者看那河面陡然宽了不少,干脆跳进河中,在码头与不远的拱桥间尽情游上几个来回,享受这难得的“大河之舞”。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雷雨开始离我们远了,那些清晰的印象变得模糊。待在高大安全的建筑物里,轰隆的雷声已引发不了一丝儿时躲进被窝的联想。住在清一色的城市森林里,再也不用为摊晒的粮食衣物操心,更用不着为塑料窗纸破了、柏油屋顶漏了、雨漫进门槛了这些所谓的琐事担心。就连温差的变化也远不如从前敏感,如常运转的空调,阻断了皮肤与外界的接触,堰塞了听觉与世界的互通,雷雨越来越与我们隔了一层东西,似乎有一团松软的棉花堵在中间,将它变成一种抽象名词,在书本与记忆中向我招手。
   “而今听雨僧庐下”,没到鬓已星星的年龄,再听那雷雨,竟有了萧索之意。
  责任编辑:秀丽
其他文献
蒿草丛生,石板路依旧,鼓亭里的钟磬敲不醒四百年的榷关长梦。   淮安,一个因水而生、因河而兴的城市。曾让淮安走进四大都市史的运河水,缄默如初,固守着对于古城的痴恋。   想当年,这里河网纵横,四通八达,九省咽喉,七省通衢,“淮泗布列于西北,山海布列于东南,固通泰而屏苏松,通齐鲁而达汴洛” 。   想当年,这里风樯如林,千帆竞发,漕船衔尾北上,商贾云集贸贩而来,淮关之上,“市不以夜息”。  
期刊
在孔望山与锦屏山之间,有一座高不过百米的小山——石棚山,是宋代大诗人石曼卿读书饮酒和大文豪苏东坡登山赋诗的地方。   石棚山以石取胜,奇岩怪石,嶙峋俊秀。磊磊积石,有的像海龟,有的像海豹,有的像蟾蜍,有的像金猴……可谓造型各异,千奇百怪,形态逼真,引人遐想。现代海州知名画家杜亮先生曾经就有一幅《高行清风图》,画的就是这里的情景。画上山石奇特,小路隐约,草木葱茏,让人一眼就可看出是石棚山,辨识度极
期刊
茶盘洲,地处江西省遂川县衙前镇溪口村,蜀水之滨,三面临水,楠木密集,山水相连,其形如茶盘,环水绕洲而往西流,悠悠的河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天然弹丸小洲,故名曰茶盘洲。洲上古木参天,巨楠林立,樟竹丛生,遮天蔽日,四季如春。数百年来,即使三面河水暴涨,茶盘洲素来安然无恙,洪水从未侵袭过这个神秘的小洲。   楠木,是茶盘洲的名片,也是茶盘洲的灵魂所在。在南方,楠木存活艰难,但在茶盘洲,却活得无比“嘚瑟
期刊
窦圌山在江油市武都镇境内。远望之,其山峰分为两座,犹如两位禅师相对打坐。经索道登山,又步行良久,山峰耸立于前。其势甚高,望之胆寒。   天不算热,然因行步已久,头上汗珠不断滴下。我说不用上去吧。寂山法师说:来了还不登顶看看,多可惜。寂山法师小学一年级就跟着海灯法师习武,受过严格训练。后来一直坚持练功、打坐,还拜师学习中医,曾在美国坐堂行医多年,一身功夫。所以,他登山颇为轻松。我只好勉力跟进。  
期刊
那天的雾来势汹涌,一夜的阴谋酝酿,就铺天盖地将这座寄居之城完全占领,把天地万物呼啦揣入怀中,一副没心没肺掩盖事实真相的样子,让人有些猝不及防又不知所措。   我们要去的,是一个叫“德兴”的临近小县城,事关某街道一个古宅项目的对接。“临近”用高速空间表达,是九十多公里;用高速时间表达,是五十来分钟。现在,是继续在高速入口茫无头绪地等下去,还是决然绕行201省道?我们面临抉择。   上高速的路和2
期刊
豪华大巴车在广州体育西路地铁站下车,我的心早就飞到了鲁迅故居。换乘89路公交车到大沙头站下车往西行,很快来到白云路南端的白云楼鲁迅故居。   我走近这座四层(原来三层,后人又加了一层)的黄色欧陆风格古建筑,问一层门面开陶瓷专卖店的主人,他说:“鲁迅故居就在我店上面的二楼,当时是白云楼7号房。现在已不开放参观,整座白云楼已住满了住户。来参观者在外面观赏拍照就是了。”我便走到二楼7号房的底层,一面观
期刊
夏意正浓,覆盖着杂草的水井口,一条蛇从长满青苔的石板上,哧哧地溜出来,吐着芯子昂着头。荷锄蹒跚前行的三叔看见了,冲上去抡起锄头,“嘿呦”一声,把吐着芯子的蛇头砸进石缝。   三叔长嘘一口气,整个身体紧紧地倚在锄头柄上,不让蛇有溜走的机会。我看见他朝水井边不远处摸螃蟹的孩子,张了一下嘴唇,又闭上了。我猜想,三叔是想叫孩子们过来淘井,给水井来一次大清洗。   蛇翻滚着细长的身子,为三叔跳了它生命中
期刊
闽东多山。这山,都是上帝一手捏就而成的。   不知从何时起,平原上的人、大海边的人,甚至同样是深山里的人,都不辞辛劳纷至沓来,询之,皆言闽东有仙山。虽说闽东也有些与仙字挂钩的山名,但这仙山乃指福鼎太姥山则是确凿无疑的。太姥山素有“海上仙都”之称,文人骚客凡来此山,必定留下吟咏之诗或颂扬之文。唐代林嵩的《太姥山记》,算是较早记述这座仙山的文字吧。其曰:“东有岩洞,奇石万状,曰玉笋牙签,曰九鲤朝天,
期刊
山野里正是兰花盛开的时候,有时在路上走着,那幽幽的兰香便不经意间突袭而来。   正是采兰的最佳时候。兰长在茫茫山野里,怎么才能找到它们呢?最好的方法,便是循著兰花的香气了。寻兰,也是一件极有意思的事,明明闻着香味了,可就是找不着。“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其实,这不是寻香时不香了,而是恰恰靠近了兰花,香味太浓,便无法判断香味的方向了。   去年,一个放牛的老乡送我一丛兰花,据他说,是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单身,生活倒也逍遥。我所在的企业,正在三江汇合处,即洞庭湖、荆江、长江在城陵矶汇合,每到下班后,吃过晚饭,我便揣着收音机,沿着江边走,那叫个凉爽。航标灯在对岸的沙渚上,陸续亮起,顺江而下的一条条江轮也亮着灯,鸣着汽笛,向码头行举手礼。灯光辉煌中,许多人站在甲板上眺望,有的还向擦肩而过的船挥手致意,他们将要驶向武汉、芜湖、南京、上海——多么令人向往。   老乡见我单身,便为我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