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它是要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迸出智慧的火花。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
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以语文教学为例,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当今,从信息社会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分析、运用、传递信息的综合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语文教学为例,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发挥语文学科中的隐性教学适应时代的需要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也一直是教改的前沿阵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人们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对语文中的隐性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一篇文章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担负着一定的思想教育义务。一篇文章、一段章节、一个知识点它们都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或一种精神、或一种品格、或一种美好的人类情感。它们又都非常丰富,不是一堂课、一席话、一张试卷所能解决得了的。尤其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各个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发展变化也在不停地影响着校园,而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又或多或少地受着外界不定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仅仅依靠书本上规定的一点思想要求,那恐怕远远还不够,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能更好地吸收精神的食粮,把握人生的方向,使他们对未来人生旅途的把握,在隐性教育中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为创新打下基础。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听”的兴趣,使学生爱听想听
学生对语文录音很感兴趣,教师可按内容,把录音大致分成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几个专题,然后集中放给学生听,朗读者在读课文时感情饱满,声音宏亮,抑扬顿挫。学生在耳闻中受到了感染,唤起了感情的共鸣。然后,教师再给他们适当地讲些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等朗读的常识,要求学生模仿朗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朗读水平也普遍提高。
学生对“听”引起兴趣之后,便把听的训练深入一步,让学生带着目的听。教师在朗读之前,让学生先阅读一遍,然后让学生合上书本,作静听的准备。朗读过程中,教师可设置几处语音错误、不当停顿或语气感情不当之外。开始学生能指出一些较明显的错误,经多次点拨,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教师一读错就能立即发现,大大加强了“语感”。在这样的习惯下,课堂上教师可启发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把一句句所描述的对象尽量如实地想出来;有时可以借助录像机,把形象放出来和学生所想的进行对照。这种训练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听单一事物的描述到听多样事物的描述。经教师引导,学生“捕捉”形象的能力便会迅速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做出切合有关描述的表演,有的还能把握一个场面中若干个人物形象,这种训练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是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能力。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否活跃和教师的训练方法是否得当是不无关系的。而且,由听触发的形象思维又有其特殊性,它要求敏捷、不假思索,要训练得像条件反射一样,一“听”就再现形象,一“听”就满脑子“放电影”。这种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产生大胆的创新。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追求“开放”教育格局
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呢?这就要以實现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即解放眼睛;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为基础点来改变了。当“六大解放”实现之日,即是创新教育成功之时。
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解放呢?1.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我认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品质的过程。那么身为教师就应淡化权威对学生的影响。2.鼓励个性和独特,允许多元思维并存。当今的语文教学应摆脱强制性的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行动,培养标新立异。3.教师要做到“五不”。(1)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教。如课文中的一些简单段落,教师在教学中就不需要面面俱到。(2)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如每次上完语文课后,应布置学生自学下一节课的内容,在上课前,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重难点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放在思考、讨论、练习上。(3)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教师不教。(4)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如课堂练习,学生能自己完成的,身为教师可以不做。但是对于那些后进生,则要求教师要走下讲台,给以帮助,或让同学帮助他们。(5)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如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课堂总结,以前一般是教师总结,而现在我们追求的是先师生共同合作总结,再学生自己总结。
四、废除传统的评价手段,建立完善的全面评价制度
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那种在建立评价体系时对考试的否定,是不可取的。因此在改革教育的评价时,必须强化考试的检测功能,淡化选拔功能。
总之,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以语文教学为例,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当今,从信息社会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分析、运用、传递信息的综合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语文教学为例,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发挥语文学科中的隐性教学适应时代的需要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也一直是教改的前沿阵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人们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对语文中的隐性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一篇文章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担负着一定的思想教育义务。一篇文章、一段章节、一个知识点它们都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或一种精神、或一种品格、或一种美好的人类情感。它们又都非常丰富,不是一堂课、一席话、一张试卷所能解决得了的。尤其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各个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发展变化也在不停地影响着校园,而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又或多或少地受着外界不定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仅仅依靠书本上规定的一点思想要求,那恐怕远远还不够,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能更好地吸收精神的食粮,把握人生的方向,使他们对未来人生旅途的把握,在隐性教育中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为创新打下基础。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听”的兴趣,使学生爱听想听
学生对语文录音很感兴趣,教师可按内容,把录音大致分成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几个专题,然后集中放给学生听,朗读者在读课文时感情饱满,声音宏亮,抑扬顿挫。学生在耳闻中受到了感染,唤起了感情的共鸣。然后,教师再给他们适当地讲些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等朗读的常识,要求学生模仿朗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朗读水平也普遍提高。
学生对“听”引起兴趣之后,便把听的训练深入一步,让学生带着目的听。教师在朗读之前,让学生先阅读一遍,然后让学生合上书本,作静听的准备。朗读过程中,教师可设置几处语音错误、不当停顿或语气感情不当之外。开始学生能指出一些较明显的错误,经多次点拨,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教师一读错就能立即发现,大大加强了“语感”。在这样的习惯下,课堂上教师可启发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把一句句所描述的对象尽量如实地想出来;有时可以借助录像机,把形象放出来和学生所想的进行对照。这种训练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听单一事物的描述到听多样事物的描述。经教师引导,学生“捕捉”形象的能力便会迅速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做出切合有关描述的表演,有的还能把握一个场面中若干个人物形象,这种训练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是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能力。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否活跃和教师的训练方法是否得当是不无关系的。而且,由听触发的形象思维又有其特殊性,它要求敏捷、不假思索,要训练得像条件反射一样,一“听”就再现形象,一“听”就满脑子“放电影”。这种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产生大胆的创新。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追求“开放”教育格局
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呢?这就要以實现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即解放眼睛;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为基础点来改变了。当“六大解放”实现之日,即是创新教育成功之时。
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解放呢?1.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我认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品质的过程。那么身为教师就应淡化权威对学生的影响。2.鼓励个性和独特,允许多元思维并存。当今的语文教学应摆脱强制性的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行动,培养标新立异。3.教师要做到“五不”。(1)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教。如课文中的一些简单段落,教师在教学中就不需要面面俱到。(2)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如每次上完语文课后,应布置学生自学下一节课的内容,在上课前,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重难点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放在思考、讨论、练习上。(3)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教师不教。(4)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如课堂练习,学生能自己完成的,身为教师可以不做。但是对于那些后进生,则要求教师要走下讲台,给以帮助,或让同学帮助他们。(5)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如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课堂总结,以前一般是教师总结,而现在我们追求的是先师生共同合作总结,再学生自己总结。
四、废除传统的评价手段,建立完善的全面评价制度
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那种在建立评价体系时对考试的否定,是不可取的。因此在改革教育的评价时,必须强化考试的检测功能,淡化选拔功能。
总之,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