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教育乃教育之源,对儿童成长发展的意义重大。本文根据2010年在福建省6个设区市的问卷调查与访谈所获的数据资料,分析了家庭教育的主要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发展
家庭教育乃教育之源。家庭教育在人的启蒙教育和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家长对子女,特别是对成长发育中的儿童少年子女的教育影响而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乃至成才的关键。
2010年,“福建省儿童保护与发展”调研课题组在福州、泉州、厦门、南平、宁德和三明等六个设区市的24所中小学,分别发放学生、家长问卷1400份,对福建省少年儿童保护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所获得的数据,对福建省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的情况做初步分析,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建议。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观念的更新,家长的教育观也发生着新变化。家长除了重视子女的学业外,也很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及社会性发展。在问卷中,我们看到家长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做事、做人本领的占92.4%,对孩子与同伴的交往持支持的态度占90.5%,而且调查(表1)显示,家长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心理等问题同样给予较多的关注,分别为15%和29.7%。
表1:家长对孩子最关注方面的比较
即使在农村的多子女家庭,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与性格养成教育也逐步受到重视。访谈中,一位家有三个子女的母亲,因夫妻长期离家在外做小吃,她最担心的是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性格的养成,就怕孩子变得孤僻,胆小或学坏,所以夫妻在外挣钱一段时间后,就决定母亲先回家陪伴孩子。
二、教育方式更趋民主
新的教育指导思想带来教育方式的转变。在调查中有81.8%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家庭教育属于情感温暖、理解型,在对儿童调查中,也有66.9%的子女认为父母采取的是沟通式的教育方法。当孩子做错事或表现不好时,有90%的家长都会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
可以肯定地說,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影响子女品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福建家长正试图运用更民主的方式教育子女,在相互尊重和沟通的基础上施以教育,这都有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反映在调查中,家长对孩子品德修养的认同程度也较高。
表2:十项品德修养的选择结果(%)
三、亲子关系更为融洽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颜氏家训》中“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也指明家庭成员之间如果关系亲密,那么长者所说的话更有分量,容易使人理解、接受和服从。因此,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实施家庭教育的基础。在此次调查中,家长普遍表示能为儿童的学习、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94.0%的家长能与孩子经常交流;93.9%的家长能做到亲子间平等、互相尊重;91.2%的家长表示能不打骂、不使用消极语言对待孩子;92.2%的家长能使用礼貌语言、不大声争吵;94.0%的家长能使家庭成员关系亲密,有81.2%的儿童认为父母是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也有83.5%的儿童会主动把自己的一些烦恼告诉父母,数据表明福建省少年儿童的家庭氛围较为和谐,亲子关系较为融洽,更有利于子女接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四、问题及建议
1.家长教育素质有待提高
家长的素质对子女的身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调查发现,对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家长的积极性似乎不高,只有18.3%的家长很“想定期接受家庭教育的专门指导”。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将使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目标和方式上出现偏差,如调查中,孩子的个性独立、意志力和勤劳勇敢等品质认同度较低等情况,说明家长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不够,因此希望政府能整合教育资源,在各级家长学校和相关机构中强化亲职教育的培训和宣传,并对家庭教育给予分类指导。
2.教育内容有待完善
调查发现,家长的教育内容存在着学校化倾向,平时在家中与孩子交谈最多的是学习情况,关注最多的仍然是孩子的学业,最担心的事也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因此不断给孩子“开小灶”,有近一半的孩子参加课外补习班,把家庭变成校外课堂,将注意力放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忽视了孩子创造性、独立性等品格的培养,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利,因此建议家长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环境条件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让孩子健康成长。
3.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还很大。调查表明,在与孩子沟通中,父母用命令式的教育、枯燥的说教,甚至打骂的还有相当比例,其结果只能使孩子或屈服于压力,或起而反抗,无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希望家长要树立平等、尊重的儿童发展观,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运用自己的智慧指引孩子走向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学》.叶立群主编.
[2]《福建省少年儿童保护与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2010年.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发展
家庭教育乃教育之源。家庭教育在人的启蒙教育和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家长对子女,特别是对成长发育中的儿童少年子女的教育影响而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乃至成才的关键。
2010年,“福建省儿童保护与发展”调研课题组在福州、泉州、厦门、南平、宁德和三明等六个设区市的24所中小学,分别发放学生、家长问卷1400份,对福建省少年儿童保护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所获得的数据,对福建省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的情况做初步分析,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建议。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观念的更新,家长的教育观也发生着新变化。家长除了重视子女的学业外,也很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及社会性发展。在问卷中,我们看到家长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做事、做人本领的占92.4%,对孩子与同伴的交往持支持的态度占90.5%,而且调查(表1)显示,家长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心理等问题同样给予较多的关注,分别为15%和29.7%。
表1:家长对孩子最关注方面的比较
即使在农村的多子女家庭,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与性格养成教育也逐步受到重视。访谈中,一位家有三个子女的母亲,因夫妻长期离家在外做小吃,她最担心的是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性格的养成,就怕孩子变得孤僻,胆小或学坏,所以夫妻在外挣钱一段时间后,就决定母亲先回家陪伴孩子。
二、教育方式更趋民主
新的教育指导思想带来教育方式的转变。在调查中有81.8%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家庭教育属于情感温暖、理解型,在对儿童调查中,也有66.9%的子女认为父母采取的是沟通式的教育方法。当孩子做错事或表现不好时,有90%的家长都会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
可以肯定地說,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影响子女品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福建家长正试图运用更民主的方式教育子女,在相互尊重和沟通的基础上施以教育,这都有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反映在调查中,家长对孩子品德修养的认同程度也较高。
表2:十项品德修养的选择结果(%)
三、亲子关系更为融洽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颜氏家训》中“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也指明家庭成员之间如果关系亲密,那么长者所说的话更有分量,容易使人理解、接受和服从。因此,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实施家庭教育的基础。在此次调查中,家长普遍表示能为儿童的学习、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94.0%的家长能与孩子经常交流;93.9%的家长能做到亲子间平等、互相尊重;91.2%的家长表示能不打骂、不使用消极语言对待孩子;92.2%的家长能使用礼貌语言、不大声争吵;94.0%的家长能使家庭成员关系亲密,有81.2%的儿童认为父母是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也有83.5%的儿童会主动把自己的一些烦恼告诉父母,数据表明福建省少年儿童的家庭氛围较为和谐,亲子关系较为融洽,更有利于子女接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四、问题及建议
1.家长教育素质有待提高
家长的素质对子女的身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调查发现,对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家长的积极性似乎不高,只有18.3%的家长很“想定期接受家庭教育的专门指导”。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将使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目标和方式上出现偏差,如调查中,孩子的个性独立、意志力和勤劳勇敢等品质认同度较低等情况,说明家长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不够,因此希望政府能整合教育资源,在各级家长学校和相关机构中强化亲职教育的培训和宣传,并对家庭教育给予分类指导。
2.教育内容有待完善
调查发现,家长的教育内容存在着学校化倾向,平时在家中与孩子交谈最多的是学习情况,关注最多的仍然是孩子的学业,最担心的事也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因此不断给孩子“开小灶”,有近一半的孩子参加课外补习班,把家庭变成校外课堂,将注意力放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忽视了孩子创造性、独立性等品格的培养,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利,因此建议家长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环境条件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让孩子健康成长。
3.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还很大。调查表明,在与孩子沟通中,父母用命令式的教育、枯燥的说教,甚至打骂的还有相当比例,其结果只能使孩子或屈服于压力,或起而反抗,无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希望家长要树立平等、尊重的儿童发展观,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运用自己的智慧指引孩子走向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学》.叶立群主编.
[2]《福建省少年儿童保护与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2010年.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