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汇中学引进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的自然分材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大胆探索,现已形成了课堂教学“自学、互帮、点拨、检测”的四环节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通过“四环节”模式解放了老师,激活了学生,《历史与社会》教学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 自然分材促进历史与社会教学
自然分材教学是教师让教学内容随学生的学力差异自然分化,并指导学生研究和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我校在熊川武教授的自然分材教学理论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大胆探索,现已形成了课堂教学“自学、互帮、点拨、检测”的四环节模式,其课堂教学流程主要为“自学、互帮、点拨、测评”四环节:首先让学生依据教师编写的《指导学习书》先进行自学,然后将自己自学遇到的困惑在课堂上与同学讨论,讨论仍没有解决的问题或重、难点,教师进行精要的点拨,之后进行课堂检测。作为《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在实践中我已尝到了甜头,我认为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可以借助“自然分材”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自然分材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无论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师的主导地位始终不变,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认真研究教材,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还要充分估计课堂上可能遇到的问题,而自然分材教学法重在要求指导学生研究和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备课要求更高,教师必须要潜心教研,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自学指导,齐心协力打造出每一节精彩堂课。
1.1集思广益,合作共赢。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学科,而每位教师受专业所限,教学中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在所难免,因此在自然分材四环节的教学模式中发挥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发挥各个教师不同学科之长,取长补短,合作互帮成为科组内每位教师的共识。
1.1.1集体备课制度化。我校每个科组每周都会定期集体备课,主要是对就下一周的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实施主备课制度,即由一位教师是主备人,他(她)必须备好下一周讲授内容的自学指导书和课件,并向科组全体老师讲清其设计思路,其他老师对他(她)的设计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这位老师在会后再进行完善。在科组会上,没有谁会有所保留,即使这位教师所备的课不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在经过个人的认真准备,再加上科组其他专业老师的点拨,定能使每位教师茅塞顿开,进步迅速。
1.1.2资源共享。自学指导书是如何发挥它指导学生进行自学的作用,讨论互帮的问题如何使学生的认识在自学的基础上有进一步提高,教师点拨的如何能点到关键,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种种的预先的设想,这些环节的设计都不是一个教师就能做到完美的,只有经过科组全体成员的集思广益,反复修改,达成共识后做出课件和自学指导书,才能让课堂精彩纷呈。为此我校统一备课、统一自学指导书、统一课件、统一最小作业量、统一课堂点拨的内容,构建了一个资源共享,合作双赢的良好局面。
1.2潜心教研,共同进步。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学、互帮、点拨、测评四个环节,如何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地理、历史、法制和国情国策知识点,落实教学内容,是摆在每个历史与社会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难题。为了实现《历史与社会》学科与自然分材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科组老师多次进行研讨课、公开课,推动学科与自然分材理论结合,形成有效的学科自然分材教学方法和模式,教研氛围浓厚。通过一节一节的研讨课,通过一次一次的评课,思路逐渐清晰:“自学是基础,互帮是提高,点拨是关键,测评是完善”,只有做到学生和老师都动起来,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证。“真理”是越辩越明,现在的历史与社会科组教师即使没有学校的组织,也经常推门走进其他科组老师的课堂去听课、去评课,目的非常简单:只为了上好每一堂课。
1.3精益求精,异彩纷呈。自然分材教学的四环节模式并不僵化,并不排斥教师为它增光添彩,在一堂课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如:地理知识部分表现较好的课堂教学环节是讨论互帮,因为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精彩也要回到地图上去,回到空间想象能力尚在发展阶段的初中学生头脑里。实践证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地把知识点一个一个在地图上落实远比教师唱独角戏会有更明显的效果。相比而言历史知识部分就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因为历史知识毕竟跨越时空,要还原当时的情形并非仅靠学生想象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借助情境精心点拨。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大纲、教材、中考考点烂熟于胸,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有深刻的了解。要想在不同教学内容中都有新颖的导入、深入的探讨、精辟的点拨,教师的精心备课更显重要,只有全心的投入、深入的探讨,一堂优质的、精彩纷呈的自然分材四环节课才能出笼。
2自然分材教学方法促学生的能力发展
自然分材教学方法是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并根据学生的学力差异指导学生研究和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自主学习和小组互帮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习,学会了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相互帮助、关爱他人的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学力发展。
2.1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在科学主义占了上风的深圳社会中,人文学科往往较之不太受重视,因而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来说,学生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由于自学指导书层次分明,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一定的发挥,很多时候“弱生”在教材上找到答案的意义远不如在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来得那么强烈。而“讨论互帮”环节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即使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依然可以学习到适合自己的内容,有一定的收获,而且还有展示自己长处的机会。我们会发现那些“弱生”在找到一个旁人看来早应熟记的海峡时的神采飞扬,在回答一连串再平常不过的知识要点后的高亢激昂。自然分材让那些既讷于思又讷于言还讷于行的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也发生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已基本消灭了睡觉的现象。
2.2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过去的教学虽然早已不是“填鸭式”的教学,但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模式没有彻底的改观,而自然分材四环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学,首先发放由老师编写的自学指导书,让学生依据指导书的指引,先行对本课内容进行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学后,学生或对本课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或在了解后形成了疑问等待解答,但绝不是茫然一无所知的,这就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特别是完成填图题后,新知识往往先于教师点拨而融入学生的旧地理知识体系,这使普通学生基本能完成指导书,优秀学生还能对地图提出质疑。
2.3学生分析能力提高。在完成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会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归纳性、综合性、典型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能对本课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或巩固,形成一定的知识梳理。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或与同组同学一起讨论,相互启迪,共同探讨,即使所得出的答案不一定完全正确,但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会逐渐提高,所得出的答案会一步一步接近标准答案。如在学习长江黄河的内容时,让学生自己总结两条河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尽管答案并不全面,语言也略嫌罗嗦,但却是学生自己实实在在地主动掌握的内容,易于理解和牢记,便于学生在考试中复习和生活中应用。
2.4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在课堂上小组成员是一体的,需要紧密合作,一个问题不是一个或两个组员弄懂就行了,而是要争取所有成员搞清楚,会的组员要教会不会的组员,这就培养了组员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这种精神一旦养成还能从历史与社会的课堂延伸至课外。向全班同学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世界风情》和《我的家乡》等合作探究作业就是展现学生合作精神的典型表现。
2.5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自学、互帮不是只限于个人或小组,而是可以在全班展示的,展示的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老师鼓励学生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自学互帮成果,对与错都要阐明理由,这就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对于学生举一反三地完成开放性题目有莫大的好处,不至于死记教师给出的答案,一旦换个材料就又不会回答。
2.6学生的自我完善能力提高。对于在自学指导书和练习上出现的错误,学生要在另外的纠错本上进行纠错,并分析出错的原因及选择正确答案的理由,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的能力,并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点再一次落实。地理知识在一次又一次的再现中得以巩固,历史知识在一次又一次反复中得以沉淀,也一点又一点地减轻了我们教师的负担。
2.7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无论是自学还是互帮在课堂上都是有序进行的,自学时学生要专心于完成自学指导书,讨论互帮时学生要在小组长的调控下认真讨论,不能讨论与问题无关的事情,由于历史与社会科目的人文性很强,不像理科的答案那么单一和明显,学生或许会讨论得很激烈,观点对立或许会很尖锐,但在自然分材模式下,这一切都是可调可控的。这不但培养了学生个人的自控能力,还培养了小组长的管理能力。
3自然分材教学方法促学生共同发展
通过自然分材教学的实践,我们明显感觉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效地实现了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发展。
3.1优生更优。自然分材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寻找知识并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上启用小组长来进行“兵教兵”活动,使小组长在弄懂本节课的知识后,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再用稍显稚嫩的语言来演绎,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等巩固、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在发展阶段,其中的优秀个体如小组长的优先发展可以为训练其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提供素材,进而在掌握地图、地形、气候等内容时可以做到知者先行,实现优生更优。
3.2弱生提高。弱生之所以“弱”是因为弱生在学习结果上自己无法解决遇到的困难,学习动机上又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赞扬而强化,久而久之便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而在自然分材模式下,弱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掌握相对简单的内容,这极大地解决了我们以往头痛的部分学生厌学厌读厌记历史与社会中简单枯燥的知识点的问题。当然在实践自然分材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有些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如问题跟踪、点拨不到位等。古人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困惑、有疑问,这正是我们完善自然分材四环节的动力,相信,在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探索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会越来越好。
【关键词】 自然分材促进历史与社会教学
自然分材教学是教师让教学内容随学生的学力差异自然分化,并指导学生研究和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我校在熊川武教授的自然分材教学理论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大胆探索,现已形成了课堂教学“自学、互帮、点拨、检测”的四环节模式,其课堂教学流程主要为“自学、互帮、点拨、测评”四环节:首先让学生依据教师编写的《指导学习书》先进行自学,然后将自己自学遇到的困惑在课堂上与同学讨论,讨论仍没有解决的问题或重、难点,教师进行精要的点拨,之后进行课堂检测。作为《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在实践中我已尝到了甜头,我认为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可以借助“自然分材”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自然分材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无论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师的主导地位始终不变,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认真研究教材,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还要充分估计课堂上可能遇到的问题,而自然分材教学法重在要求指导学生研究和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备课要求更高,教师必须要潜心教研,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自学指导,齐心协力打造出每一节精彩堂课。
1.1集思广益,合作共赢。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学科,而每位教师受专业所限,教学中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在所难免,因此在自然分材四环节的教学模式中发挥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发挥各个教师不同学科之长,取长补短,合作互帮成为科组内每位教师的共识。
1.1.1集体备课制度化。我校每个科组每周都会定期集体备课,主要是对就下一周的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实施主备课制度,即由一位教师是主备人,他(她)必须备好下一周讲授内容的自学指导书和课件,并向科组全体老师讲清其设计思路,其他老师对他(她)的设计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这位老师在会后再进行完善。在科组会上,没有谁会有所保留,即使这位教师所备的课不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在经过个人的认真准备,再加上科组其他专业老师的点拨,定能使每位教师茅塞顿开,进步迅速。
1.1.2资源共享。自学指导书是如何发挥它指导学生进行自学的作用,讨论互帮的问题如何使学生的认识在自学的基础上有进一步提高,教师点拨的如何能点到关键,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种种的预先的设想,这些环节的设计都不是一个教师就能做到完美的,只有经过科组全体成员的集思广益,反复修改,达成共识后做出课件和自学指导书,才能让课堂精彩纷呈。为此我校统一备课、统一自学指导书、统一课件、统一最小作业量、统一课堂点拨的内容,构建了一个资源共享,合作双赢的良好局面。
1.2潜心教研,共同进步。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学、互帮、点拨、测评四个环节,如何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地理、历史、法制和国情国策知识点,落实教学内容,是摆在每个历史与社会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难题。为了实现《历史与社会》学科与自然分材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科组老师多次进行研讨课、公开课,推动学科与自然分材理论结合,形成有效的学科自然分材教学方法和模式,教研氛围浓厚。通过一节一节的研讨课,通过一次一次的评课,思路逐渐清晰:“自学是基础,互帮是提高,点拨是关键,测评是完善”,只有做到学生和老师都动起来,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证。“真理”是越辩越明,现在的历史与社会科组教师即使没有学校的组织,也经常推门走进其他科组老师的课堂去听课、去评课,目的非常简单:只为了上好每一堂课。
1.3精益求精,异彩纷呈。自然分材教学的四环节模式并不僵化,并不排斥教师为它增光添彩,在一堂课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如:地理知识部分表现较好的课堂教学环节是讨论互帮,因为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精彩也要回到地图上去,回到空间想象能力尚在发展阶段的初中学生头脑里。实践证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地把知识点一个一个在地图上落实远比教师唱独角戏会有更明显的效果。相比而言历史知识部分就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因为历史知识毕竟跨越时空,要还原当时的情形并非仅靠学生想象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借助情境精心点拨。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大纲、教材、中考考点烂熟于胸,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有深刻的了解。要想在不同教学内容中都有新颖的导入、深入的探讨、精辟的点拨,教师的精心备课更显重要,只有全心的投入、深入的探讨,一堂优质的、精彩纷呈的自然分材四环节课才能出笼。
2自然分材教学方法促学生的能力发展
自然分材教学方法是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并根据学生的学力差异指导学生研究和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自主学习和小组互帮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习,学会了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相互帮助、关爱他人的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学力发展。
2.1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在科学主义占了上风的深圳社会中,人文学科往往较之不太受重视,因而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来说,学生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由于自学指导书层次分明,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一定的发挥,很多时候“弱生”在教材上找到答案的意义远不如在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来得那么强烈。而“讨论互帮”环节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即使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依然可以学习到适合自己的内容,有一定的收获,而且还有展示自己长处的机会。我们会发现那些“弱生”在找到一个旁人看来早应熟记的海峡时的神采飞扬,在回答一连串再平常不过的知识要点后的高亢激昂。自然分材让那些既讷于思又讷于言还讷于行的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也发生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已基本消灭了睡觉的现象。
2.2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过去的教学虽然早已不是“填鸭式”的教学,但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模式没有彻底的改观,而自然分材四环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学,首先发放由老师编写的自学指导书,让学生依据指导书的指引,先行对本课内容进行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学后,学生或对本课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或在了解后形成了疑问等待解答,但绝不是茫然一无所知的,这就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特别是完成填图题后,新知识往往先于教师点拨而融入学生的旧地理知识体系,这使普通学生基本能完成指导书,优秀学生还能对地图提出质疑。
2.3学生分析能力提高。在完成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会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归纳性、综合性、典型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能对本课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或巩固,形成一定的知识梳理。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或与同组同学一起讨论,相互启迪,共同探讨,即使所得出的答案不一定完全正确,但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会逐渐提高,所得出的答案会一步一步接近标准答案。如在学习长江黄河的内容时,让学生自己总结两条河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尽管答案并不全面,语言也略嫌罗嗦,但却是学生自己实实在在地主动掌握的内容,易于理解和牢记,便于学生在考试中复习和生活中应用。
2.4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在课堂上小组成员是一体的,需要紧密合作,一个问题不是一个或两个组员弄懂就行了,而是要争取所有成员搞清楚,会的组员要教会不会的组员,这就培养了组员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这种精神一旦养成还能从历史与社会的课堂延伸至课外。向全班同学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世界风情》和《我的家乡》等合作探究作业就是展现学生合作精神的典型表现。
2.5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自学、互帮不是只限于个人或小组,而是可以在全班展示的,展示的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老师鼓励学生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自学互帮成果,对与错都要阐明理由,这就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对于学生举一反三地完成开放性题目有莫大的好处,不至于死记教师给出的答案,一旦换个材料就又不会回答。
2.6学生的自我完善能力提高。对于在自学指导书和练习上出现的错误,学生要在另外的纠错本上进行纠错,并分析出错的原因及选择正确答案的理由,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的能力,并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点再一次落实。地理知识在一次又一次的再现中得以巩固,历史知识在一次又一次反复中得以沉淀,也一点又一点地减轻了我们教师的负担。
2.7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无论是自学还是互帮在课堂上都是有序进行的,自学时学生要专心于完成自学指导书,讨论互帮时学生要在小组长的调控下认真讨论,不能讨论与问题无关的事情,由于历史与社会科目的人文性很强,不像理科的答案那么单一和明显,学生或许会讨论得很激烈,观点对立或许会很尖锐,但在自然分材模式下,这一切都是可调可控的。这不但培养了学生个人的自控能力,还培养了小组长的管理能力。
3自然分材教学方法促学生共同发展
通过自然分材教学的实践,我们明显感觉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效地实现了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发展。
3.1优生更优。自然分材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寻找知识并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上启用小组长来进行“兵教兵”活动,使小组长在弄懂本节课的知识后,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再用稍显稚嫩的语言来演绎,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等巩固、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在发展阶段,其中的优秀个体如小组长的优先发展可以为训练其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提供素材,进而在掌握地图、地形、气候等内容时可以做到知者先行,实现优生更优。
3.2弱生提高。弱生之所以“弱”是因为弱生在学习结果上自己无法解决遇到的困难,学习动机上又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赞扬而强化,久而久之便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而在自然分材模式下,弱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掌握相对简单的内容,这极大地解决了我们以往头痛的部分学生厌学厌读厌记历史与社会中简单枯燥的知识点的问题。当然在实践自然分材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有些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如问题跟踪、点拨不到位等。古人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困惑、有疑问,这正是我们完善自然分材四环节的动力,相信,在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探索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