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我第三次为陆春涛的水墨艺术作评。早在 1988 年他第一次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时,我就为他撰写了一 篇名为《从传统到现代的交接》的评论文章,发表在 1989 年 3 月 27 日的《中国美术报》上。1992 年 8 月 3 日我再次在《文汇报》发表《中西两全的新探索——读 陆春涛新作所感》。看看这两篇文章的标题,人们就能 明了我对陆春涛绘画观念和风格的定位,也可洞悉陆春 涛绘画的追求及其特点。事实上,与其说我的两篇文章 为评述陆春涛的绘画建立了一个坐标系,不如说他一开 始就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探索方向。从 20 世纪 80 年代至 今,陆春涛的水墨艺术之路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有过“山 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也有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惊喜。一串长长的脚印,记录了他在艺术之路跋涉的艰辛, 也将他引向了成功的殿堂。
陆春涛的水墨艺术之路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步,一 步一步走到今天,形成了一种鲜明个人特征的当代艺术 风格,我把这一历程看作是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 观念在陆春涛水墨艺术创作中运用和生效的过程。从解构中建构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这是我对陆春涛三十 多年水墨艺术创作历程的概述。
陆春涛的水墨艺术脱胎于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绘画, 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感应着时代精神的变迁, 他的艺术语言、创作题材和精神内涵都发生了脱胎换 骨的巨变。这是一个传统思维消解和当代观念觉醒的 过程,也是一个民族意识淡化和国际文化视野形成的 过程。
对于陆春涛而言,解构主义既是一种方法论,也 是一种价值观。也就是说,解构主义在陆春涛的水墨 艺术创作中既体现为艺术语言的更新,又显示为创作 题材的转换,更表现为内在精神的蜕变。具体而言, 解构主义在陆春涛的水墨艺术发展历程中是通过简化 手段实现的。在陆春涛的早期绘画中,山水、风景、 花鸟和静物等题材应有尽有,人们能从中看到包括人 物、自然世界和人文景观在内的各种形象。在艺术语 言和绘画体裁上,他打破了山水画和风景画的界限, 消除了花鸟画和静物画的分野,使得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写意趣味,又带有西方现代表现性油画的抒情品格。然而,随着时间的 推移,陆春涛绘画中的形象在漫漫减少。首先退场的是人物,紧接是大山大水、丛林 花草和鸟兽虫鱼等形象的隐遁,到 2010 年的时候,陆春涛的绘画中只剩下一片宁静 而浩瀚的荷塘。
事实上,自 2010 年开始创作的“荷塘系列”绘画标志着陆春涛的水墨艺术走到 简化之路的极点。这不仅是画面形象的单纯化,也是色彩和构图的高度简化,在那些 有着水平地平线的荷塘风景画中,陆春涛通过黑白灰等色块及其各种比例的分割,将 作品推到了几何抽象乃至极简主义的边缘。这些高度简化的“荷塘系列”绘画非但没 有因为形象的单一而给人以空洞之感,相反,它们以辽阔而深邃的空间感让人带来无 限的遐想和无尽的回味。超越了表象和细节的刻画,删繁就简,这些作品呈现是天地 之间的交接,是阴阳之间的共振,是宇宙生生不息的原初动力。“大道至简”,这样 的作品也暗合了老子的哲学观念。
除了空间和色彩之外,陆春涛还将光引入到他的“荷塘系列”绘画中,使得这些 作品与传统山水画和花鸟画大异其趣。更重要的是,他剔出了中国传统文人画赋予荷 花的人格象征寓意,而只将荷花看成是生死荣枯的物质存在。由此,陆春涛彻底颠覆 了荷花在中国传统文人写意绘画中的固有属性和品格。
从写意到抒情,再从抒情到构成,是陆春涛水墨艺术的三个阶段,也是其绘画在 创作功能和精神追求上的蜕变轨迹。这一蜕变是陆春涛艺术观念中感性主义思维逐渐 弱化和理性主义精神日益增强的结果。
解构主义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 (Jacques Derrida,1930—2004) 说: “解构不是简单地对体系论的结构的分解,它也是一个关于根基的问题、关于根基与 构成根基的事物之间关系的问题,它也是关于结构关闭的问题,关于整个哲学结构的 问题。”“解构首先与系统有关。这并不意味着解构击垮了系统,而是它敞开了排列 或集合的可能性。因此,这是对系统的一种反应,也就是对系统的关闭和开放的一种 反应。”作为一个解构主义观念的实践者,陆春涛是一个温和的艺术革新者,他对中 国传统绘画不是彻底的破坏,而是对既定系统的结构、形式和意义提出质疑,在消解 的基础上重建一个新的系统。在他的水墨艺术中,他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许多形式 元素,但保留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品格,因此,他的水墨作品既具有引人入胜的时 代特征,又具有打动人心的内在魅力。
陆春涛的绘画虽然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但他并没有追随任何一 个派别,他的艺术走的是一条独立探索之路。他艺术上的每一次蜕变和每一个进步都 来自他自己的独立摸索和深刻体悟,因而,他的艺术之路走得稳健而坚实,他的艺术 历程也显示出从渐变到突变的清晰脉络。
除了宣纸作品,陆春涛还将水墨创作扩展到陶瓷、装置和影像艺术领域,尽管他 的这些观念主义作品与他的宣纸绘画面貌迥异,但仍然具有与他的宣纸水墨绘画一脉 相承的内在精神。
陆春涛将水墨绘画带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当代转换作出了独特 贡献。
陆春涛的水墨艺术之路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步,一 步一步走到今天,形成了一种鲜明个人特征的当代艺术 风格,我把这一历程看作是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 观念在陆春涛水墨艺术创作中运用和生效的过程。从解构中建构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这是我对陆春涛三十 多年水墨艺术创作历程的概述。
陆春涛的水墨艺术脱胎于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绘画, 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感应着时代精神的变迁, 他的艺术语言、创作题材和精神内涵都发生了脱胎换 骨的巨变。这是一个传统思维消解和当代观念觉醒的 过程,也是一个民族意识淡化和国际文化视野形成的 过程。
对于陆春涛而言,解构主义既是一种方法论,也 是一种价值观。也就是说,解构主义在陆春涛的水墨 艺术创作中既体现为艺术语言的更新,又显示为创作 题材的转换,更表现为内在精神的蜕变。具体而言, 解构主义在陆春涛的水墨艺术发展历程中是通过简化 手段实现的。在陆春涛的早期绘画中,山水、风景、 花鸟和静物等题材应有尽有,人们能从中看到包括人 物、自然世界和人文景观在内的各种形象。在艺术语 言和绘画体裁上,他打破了山水画和风景画的界限, 消除了花鸟画和静物画的分野,使得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写意趣味,又带有西方现代表现性油画的抒情品格。然而,随着时间的 推移,陆春涛绘画中的形象在漫漫减少。首先退场的是人物,紧接是大山大水、丛林 花草和鸟兽虫鱼等形象的隐遁,到 2010 年的时候,陆春涛的绘画中只剩下一片宁静 而浩瀚的荷塘。
事实上,自 2010 年开始创作的“荷塘系列”绘画标志着陆春涛的水墨艺术走到 简化之路的极点。这不仅是画面形象的单纯化,也是色彩和构图的高度简化,在那些 有着水平地平线的荷塘风景画中,陆春涛通过黑白灰等色块及其各种比例的分割,将 作品推到了几何抽象乃至极简主义的边缘。这些高度简化的“荷塘系列”绘画非但没 有因为形象的单一而给人以空洞之感,相反,它们以辽阔而深邃的空间感让人带来无 限的遐想和无尽的回味。超越了表象和细节的刻画,删繁就简,这些作品呈现是天地 之间的交接,是阴阳之间的共振,是宇宙生生不息的原初动力。“大道至简”,这样 的作品也暗合了老子的哲学观念。
除了空间和色彩之外,陆春涛还将光引入到他的“荷塘系列”绘画中,使得这些 作品与传统山水画和花鸟画大异其趣。更重要的是,他剔出了中国传统文人画赋予荷 花的人格象征寓意,而只将荷花看成是生死荣枯的物质存在。由此,陆春涛彻底颠覆 了荷花在中国传统文人写意绘画中的固有属性和品格。
从写意到抒情,再从抒情到构成,是陆春涛水墨艺术的三个阶段,也是其绘画在 创作功能和精神追求上的蜕变轨迹。这一蜕变是陆春涛艺术观念中感性主义思维逐渐 弱化和理性主义精神日益增强的结果。
解构主义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 (Jacques Derrida,1930—2004) 说: “解构不是简单地对体系论的结构的分解,它也是一个关于根基的问题、关于根基与 构成根基的事物之间关系的问题,它也是关于结构关闭的问题,关于整个哲学结构的 问题。”“解构首先与系统有关。这并不意味着解构击垮了系统,而是它敞开了排列 或集合的可能性。因此,这是对系统的一种反应,也就是对系统的关闭和开放的一种 反应。”作为一个解构主义观念的实践者,陆春涛是一个温和的艺术革新者,他对中 国传统绘画不是彻底的破坏,而是对既定系统的结构、形式和意义提出质疑,在消解 的基础上重建一个新的系统。在他的水墨艺术中,他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许多形式 元素,但保留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品格,因此,他的水墨作品既具有引人入胜的时 代特征,又具有打动人心的内在魅力。
陆春涛的绘画虽然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但他并没有追随任何一 个派别,他的艺术走的是一条独立探索之路。他艺术上的每一次蜕变和每一个进步都 来自他自己的独立摸索和深刻体悟,因而,他的艺术之路走得稳健而坚实,他的艺术 历程也显示出从渐变到突变的清晰脉络。
除了宣纸作品,陆春涛还将水墨创作扩展到陶瓷、装置和影像艺术领域,尽管他 的这些观念主义作品与他的宣纸绘画面貌迥异,但仍然具有与他的宣纸水墨绘画一脉 相承的内在精神。
陆春涛将水墨绘画带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当代转换作出了独特 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