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护理专业》课程开发主要是通过校院合作、工学交替和创设工作情景的教学模式来实现的。课程的实施以行动为导向,注重完善实训条件、创设工作情景、改革考核方式、开发教学资源。实践表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在教学中产生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工作过程;工作情景;课程开发;高职教育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已成为当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发展趋势,作为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因护理职业者要面对的是有生命、有精神、形态各异、一直变化着的人,所以护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较一些工科院校更为复杂,难度更大,不能简单套用当下流行的课程开发的普遍做法,必须依据护理职业的特点与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创造性的提炼、总结护理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完成从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可见,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课程开发,可以深化课程开发理论在更广的职业院校专业领域的适用性,豐富课程开发理论内容,并通过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出更加适合行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护理专业课程理论内容多、实践性强,为有效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本文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并阐述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训条件、工作情境、考核方式以及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实践表明,完全打破学科体系,按照医院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在提高实训的效率与效果、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等方面,确实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它使《护理专业》的教学得到了质的提升。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面向21世纪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1]的核心内容之一。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代之以与企业实践密切联系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高度统一的、按照工作过程顺序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教学项目。
工作过程[2]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不仅仅是指工作的一系列工作流程和任务,同时还包括工作实施的条件、环境及情景,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其他相关条件等。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必然要以实践活动来展开,可以说,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建立在行为主义构建的学习理论基础之上,行动导向是“做中学”这一朴素思想的集中反映,其研究的最主要任务是分析和探索如何在行为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高职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护理专业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能在医疗卫生保健和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护理专业课程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开发。首先根据医院对护士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确定了护理的职业岗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对护士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制订课程标准,然后进行教材、教师指导书、学生指导书以及配套资源的开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培养护士应具备的能力。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施
教学改革中能否取得成效,设计的课程得以有效实施是十分关键的因素,因此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2.1完善教学实训条件
要使课程得以有效实施,必须要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使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做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这就对学校的教学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学校必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场景实施教学,同时也必须大力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模拟实训场所的建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是学校课程改革能否真正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目前我校有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关系稳定的校外实训医院。
2.1.1校内实训基地 实训教学设施先进齐全、专业虚拟实训教学系统实用,拥有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现有多媒体护理示教室6个,护理礼仪训练室、急救医学综合训练室、康复训练室、中心准备室、综合考场各1个,护理综合训练室9个,并建有内、外、妇、儿、老年、骨科、ICU模拟病房和产房等。拥有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高级成人护理模型、全功能急救模型、新生儿心肺复苏模型、电脑胎儿监护仪、病房呼叫对讲系统、中心供氧等先进仪器设备,能够满足基础护理技术实训与专科护理技术实训要求。
2.1.2校外实训基地
目前校外实训基地达到56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26家。护理专业与这些实训基地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每年都安排学生到这些单位开展实习工作。目前,校外实训基地能过满足护理专业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习教学工作。
各实训基地均建立了教学示教室,工作制度化、技术操作正规化、基本设施规范化。护理专业学生的德育教育、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健康教育、护理查房及对病人实施护理等各项任务均在这里落实。
2.2创设医院工作情景。
按照医院各科室护理工作的流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能力、知识和素质的培养。
从医院临床工作引入真实的案例项目加以提炼,融入职业态度、素质的教育,让学生能切实掌握实际技能,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包括课堂实践、课堂拓展、课外拓展、医院见习、顶岗实习等,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深度和广度上层次递进,增强实践性。
3.效果分析
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尝试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医院的临床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设计新课程教学方案,注重强化技能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 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其智力的发展起着调节和推动作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自觉、主动乐意地参加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
3.2 强化学生智力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要素,它直接参与认知过程,影响智力活动的理解和接受。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为充分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的保持,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开发主要是通过院校合作、依据工学交替和创设工作情景的教学模式来实现的。课程的实施以行动为导向,注重完善实训条件、创设工作情景、改革考核方式、开发教学资源。经过实践表明,针对高职学生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姜金鑫.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构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05).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医学院)
关键词:工作过程;工作情景;课程开发;高职教育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已成为当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发展趋势,作为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因护理职业者要面对的是有生命、有精神、形态各异、一直变化着的人,所以护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较一些工科院校更为复杂,难度更大,不能简单套用当下流行的课程开发的普遍做法,必须依据护理职业的特点与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创造性的提炼、总结护理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完成从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可见,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课程开发,可以深化课程开发理论在更广的职业院校专业领域的适用性,豐富课程开发理论内容,并通过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出更加适合行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护理专业课程理论内容多、实践性强,为有效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本文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并阐述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训条件、工作情境、考核方式以及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实践表明,完全打破学科体系,按照医院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在提高实训的效率与效果、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等方面,确实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它使《护理专业》的教学得到了质的提升。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面向21世纪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1]的核心内容之一。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代之以与企业实践密切联系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高度统一的、按照工作过程顺序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教学项目。
工作过程[2]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不仅仅是指工作的一系列工作流程和任务,同时还包括工作实施的条件、环境及情景,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其他相关条件等。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必然要以实践活动来展开,可以说,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建立在行为主义构建的学习理论基础之上,行动导向是“做中学”这一朴素思想的集中反映,其研究的最主要任务是分析和探索如何在行为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高职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护理专业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能在医疗卫生保健和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护理专业课程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开发。首先根据医院对护士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确定了护理的职业岗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对护士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制订课程标准,然后进行教材、教师指导书、学生指导书以及配套资源的开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培养护士应具备的能力。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施
教学改革中能否取得成效,设计的课程得以有效实施是十分关键的因素,因此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2.1完善教学实训条件
要使课程得以有效实施,必须要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使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做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这就对学校的教学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学校必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场景实施教学,同时也必须大力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模拟实训场所的建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是学校课程改革能否真正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目前我校有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关系稳定的校外实训医院。
2.1.1校内实训基地 实训教学设施先进齐全、专业虚拟实训教学系统实用,拥有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现有多媒体护理示教室6个,护理礼仪训练室、急救医学综合训练室、康复训练室、中心准备室、综合考场各1个,护理综合训练室9个,并建有内、外、妇、儿、老年、骨科、ICU模拟病房和产房等。拥有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高级成人护理模型、全功能急救模型、新生儿心肺复苏模型、电脑胎儿监护仪、病房呼叫对讲系统、中心供氧等先进仪器设备,能够满足基础护理技术实训与专科护理技术实训要求。
2.1.2校外实训基地
目前校外实训基地达到56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26家。护理专业与这些实训基地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每年都安排学生到这些单位开展实习工作。目前,校外实训基地能过满足护理专业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习教学工作。
各实训基地均建立了教学示教室,工作制度化、技术操作正规化、基本设施规范化。护理专业学生的德育教育、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健康教育、护理查房及对病人实施护理等各项任务均在这里落实。
2.2创设医院工作情景。
按照医院各科室护理工作的流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能力、知识和素质的培养。
从医院临床工作引入真实的案例项目加以提炼,融入职业态度、素质的教育,让学生能切实掌握实际技能,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包括课堂实践、课堂拓展、课外拓展、医院见习、顶岗实习等,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深度和广度上层次递进,增强实践性。
3.效果分析
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尝试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医院的临床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设计新课程教学方案,注重强化技能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 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其智力的发展起着调节和推动作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自觉、主动乐意地参加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
3.2 强化学生智力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要素,它直接参与认知过程,影响智力活动的理解和接受。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为充分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的保持,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开发主要是通过院校合作、依据工学交替和创设工作情景的教学模式来实现的。课程的实施以行动为导向,注重完善实训条件、创设工作情景、改革考核方式、开发教学资源。经过实践表明,针对高职学生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姜金鑫.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构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05).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