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正在生成的未来学习(上)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激烈冲突的时代,某些东西似乎正在改变和消逝,同时其他新生事物正在试图崛起。就像捷克斯洛伐克前总统、剧作家瓦茨拉夫·哈维尔所说:“我认为,有充足的理由让我们相信所谓的现代化时代已经结束。今天,许多事情预示着,我们正处于一个蜕变时期:有些东西正在消亡的过程中,而另一些东西正在经历着分娩的痛苦。好像一些东西在垮下去,在腐朽,在耗尽自己,而另外一些东西,虽然尚不明晰,却正在从废墟中诞生。”
  人们努力维护的秩序和稳定不堪一击,随时都可能土崩瓦解,因此是时候暂停下来,审视废墟之中升起的新事物了。
  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加速发展,一系列问题正不断涌现,这个社会中的个体和大大小小的组织只有迅速学习、不断迭代,才能不断适应环境,去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

达成U型过程所需的条件


  在组织学习领域有两种不同的源头:一种是向过去的经验学习,另一种是向正在生成的未来学习。“向过去学习”已经为人所熟知,并且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善。它是所有主要的学习方法论、组织学习最佳实践及途径的基础。相比之下,“向正在生成的未来学习”还基本上不为人所知。
  目前绝大多数学习和变革方法都以库伯的“学习圈理论”为基础。该理论指出,学习的顺序是观察、反思、计划和行动。在按照这种方式建立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就意味着汲取过去的经验。哈佛大学的克里斯·阿基里斯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唐纳德·舍恩所称的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的区别,指的也是基于过去经验的学习。单环学习表现在“反应”和“重组”的层面上,而双环学习则以“重构”为例,包括对自我深层假设和指导原则的反思。
  但是,组织学习领域的大师奥托·夏莫提出的U型学习理论超越了双环学习,其最深层次已经达到了“再生”,并且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时间流”。不再是过去,而是想要生成的未来。作者将其称之为“自然流现”或是“U型过程”。
  U型过程包括7步:下载、观察、感知、自然流现、结晶、建立原型、运行。
  下载,是指重复过去的模式——按个人的习惯思维方式看待世界;
  观察,是指暂停评判并用全新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被观察的系统独立于观察者;
  感知,即联结到场域,从整体的角度参与到情境当中——观察者和观察对象之间的界限开始消失,系统开始观察自己;
  自然流现,即联结到最深层次的源头,未来的场域开始从那里生成——从源头展望;
  结晶,即愿景和意愿——从想要生成的未来设想新生的创造;
  建立原型,是指就周围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原型,通过实干探索未来,通过“和周遭保持对话”来进行行动创新;
  运行,指在实践和基础设施中展示和实现创新——将创新融入共同进化的大型生态系统的环境中。
  当然,作者也指出,要想顺利实现这个U型过程,需要达成以下前提条件。
  ●打开“三器”——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打开思维是建立在人们的脑力和智商基础上的。这种能力让我们用新眼光看问题。就像谚语所说的:“思维就像降落伞,只有敞开时才能物尽其用。”
  打开心灵是关系到人们利用情商的能力,即与他人感同身受的能力、适应不同情境的能力,以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打开意志是关系到人们达到真实的人生目标和自我的能力。这种智慧有时也被称作“灵商”,和放下及接纳密切相关。
  ●认识到最重要的领导工具是我们自己
  这个观点关系到人类不断进化的天性,以及认识到并非只有“一个自我”,而是有“两个自我”。第一个自我是由过去发生的经历所形成的个人或团体,另外一个自我则是走向未来时能够成为的个人或团体。那里蕴涵着我们最高的未来可能性。人们有时会将第一个自我称为“小我”,而将第二个自我称为“大我”。当这两个“自我”产生交流时,就会体验到自然流现的本质。
  ●面对和征服三个敌人
  第一个敌人:评判之声。它封锁了通往打开思维的大门。除非我们成功地关闭评判之声,否则我们将无法触及真实的创造力并取得进展。
  第二个敌人:嘲讽之声。它封锁了通往打开心灵的大门。它是批评、冷漠、怀疑等各种疏远情感的行为。在我们决定敞开心灵的时候,必须首先使自己处在不设防的状态,而“疏远”会阻碍我们达到这种状态。
  第三个敌人:恐惧之声。它封锁了通往打开意志的大门,试图阻止我们放下已有的东西和身份。“恐惧之声”可以表现为害怕失去经济保障、害怕被排斥、害怕被嘲笑以及害怕死亡。但是,放下小我接纳大我,迎接并应对恐惧的声音正是领导力的真正精髓。此后我们将迈进一个只有克服了对未知的恐惧才开始形成的新世界。
  ●U型理论是一个活性场域的理论,不是线性的机械式过程
  U型理论是一个矩阵、一个综合整体,而不是线性过程。这也正是该理论的精髓。观察李小龙、拳王阿里或飞人乔丹就会发现,他们的行动不是线性的轨迹,相反,他们与自己所面临的局面共舞——不断观察和感知(联结),允许内部感知或直觉涌现,然后瞬间采取行动,而且他们始终采用这种方式。
  这几个阶段不是按顺序进行的。因为我们无法计划好每个星期做一项,中间休息几天,相反,我们要始终和周围的情况以及内在生成的状态共舞。但是,出于实践目的的考虑,把U型过程按阶段进行分解还是有益的:在共同感知的过程中,将精力集中于感知;在共同自然流現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于内在觉知;在共同创新的过程中,要致力于实施。我们可以把U型想象成全息理论——每个部分都反映了整体,只是反映方式都非常具体而特别。

  ●生成性和创造性社会空间的兴起,与毁灭性社会空间的衰亡和转变相关
  我们经常会看到,人们在面临毁灭的同时觉醒,获得了更高层次的意识和觉察。不管在世界何处,我们都有两种不同的社会联结,两种不同的社会场域。一种是由毁灭的力量所控制,另一种是由新生和集体创造的力量所控制。人类挣扎在这两个场域之间,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从一个场(集体创造)切换到另一个场(集体毁灭)。及时觉察这种切换取决于人类觉醒的程度。
  在完成上面五个认知基础建设之后,我们就可以正式开始U型过程之旅了。

U型过程第一步:停止下载


  我们经常基于习惯的模式进行思考和行动。熟悉的刺激因素,引发了熟悉的反应。这就是传统的“下载模式”。而若想实现未来的可能性,则要求我们认清并抛弃导致我们一再重演过去的下载型主导模式。
  大多数组织中的会议和常规谈话经常建立在下载模式上。我们习惯复制已有的行为和思考模式,组织在这种模式下运行,我们就被限制在其中,无处可逃,只能看到自己投射到这个世界上的心智建构。
  身边有很多例子,像柯达一直在传统胶片生产的下载模式中无法自拔,不愿在数码市场上开疆拓土;诺基亚在功能机研发生产下载模式中无法自拔,甚至认为没有客户愿意为智能机买单……成功的组织因延续过去的下载模式而陷入困境,即最初在某种特殊业务环境下可能起作用的管理行为,很快就会发展成一个生命体,并演变为整个组织的习惯。这会导致无效行为不断被复制和下载,日益加剧,就像有机体中的病毒迅速蔓延。开始这种管理行为碰巧有用,于是被下载下来,并在整个组织文化中传播,感染了组织的所有成员,使他们丧失了学习能力,因而不能看到和处理组织正在面对的现实。有四重障碍有利于“病毒”的生存,同时将系统禁锢在下载的模式当中:
  1.没有认识到你所看到的(割裂了感知和思考);
  2.没有说出你所想的(割裂了思考和谈话);
  3.没有做到你所说的(割裂了谈话和行动);
  4.没有看到你所做的(割裂了感知和行动)。
  U型过程的第一步是学习停止下载的技能。这适用于所有领域——个人、团体、组织甚至社会。停止下载是进入U型过程的前提。只有终止下载,我们才能清醒过来看到现实,才能进入U型过程的下一个认知阶段——观察。

U型过程第二步:观察


  当停止下载成为习惯之后,我们就进入了观察阶段——直觉变得更加敏锐,并开始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现实。一旦从这一认知空间开始行动,即可从组织的外围即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的边界开始感知。
  为了帮助我们从下载转移到客观的观察,需要考虑下列三项原则:
  ●澄清问题和意图
  IDEO公司的一位高管曾说过:“创意设计过程的质量取决于问题的表述质量,它定义了过程的起点。”
  有创意就意味着你要始终对所有的可能性保持开放心态吗?其实并非如此。即使前面有了一个明确的研究议题或问题表述,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视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新情况。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稍微偏离目标,放在新生成的情况上,但是要保持清醒,继续这样做。
  ●融入相关的情境
  在过去大约20年里,很多公司和组织变得越来越聪明,学会了融入顾客、合伙人和供货商的情境。从最初的谈论顾客到后来转变为与顾客沟通,直到现在开始了解顾客的体验,目的就是了解未曾开发的能力和尚未满足的客户需求。在现实生活中,情况越是复杂,自我感知就越发重要。随着问题的演化,我们必须时常保持和问题的接触。如果和问题的情境没有直接联系,我们就无法学会真正的观察。
  ●暂悬评判,保持好奇
  只有将评判暂悬起来,人们才能敞开心扉、迎接好奇。好奇是指注意到一个超越传统下载模式的新世界。因此,好奇是使U型过程生根发芽的种子。没有好奇、探询的能力,人们很可能会陷入心智模式的禁锢之中无法逃脱。
  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领导者的首要工作是提高个人和系统的观察能力,以便深刻地注意到人们面对和正在造就的现实。因此,领导者真正的工作是帮助人们发现观察和共同观察的力量。

U型过程第三步:感知


  当U型过程从观察移至感知时,认知就在整个场域的范围内生成。彼得·圣吉相信这种转变是系统思考的核心。这将形成一个闭合的反馈回路,将人们对现实的体验(系统对我们所做的)与他们对整个体验的参与感联系起来。彼得·圣吉认为,当这一切发生时,人们会说出类似这样的话:“天啊,看看我们正在对自己做些什么!”
  当我们真正感知的时候,我们认知产生的地方就从个人头脑的内部(观察场域),移动到了观察者自身组织的界外,即认知开始来自于整个场域。
  当这个转变发生时,观察者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边界就消失了,观察者开始用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看待这个系统:开始将其自身也视作被观察系统的一部分;系统不再是“外在的”某种东西(他们给我们造成的问题),同时也是“内在的”某种东西(我们给自己造成的问题)。
  当一个团队开始在这样一个场域中运行时,其参与者也开始看到自身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是如何共同制造了这样一个系统。
  柏拉图曾说过,我们平素的行为方式(来自外部的观点)提供给我们的,只是影子般的(次等的)现实,而并非首要的现实。因此,如果说我们被囚禁在一个洞穴里,也并非耸人听闻。如果我们仅采用下载模式,我们就无异于身陷囹圄。我们所看到的全部是墙上的影子,那些在我们内心穿梭的画面产生的影子。
  当我们从下载状态(从投射过去模式的角度看问题)切换到观察状态(从外部看问题),就像我们转过了头,认识到墙上的影子实际上是我们自己的投影,而现实仍在洞穴之外。在这一阶段,有三项指导原则:转身(移入情境)、认识到事物不同于我们的投射(暂悬评判并保持好奇),以及对外面现实情况的探究(询问)。
  当从观察(从外面看问题)切换到感知(从内在看问题)的状态时,我们就跨越了洞穴的边界,走到了外边的世界。这一过程也有三項指导原则:首先,我们必须把自己融入具体的部分当中(潜入),不能依靠习惯下载抽象思维走出洞穴。走出洞穴的唯一办法是激活我们自己的感知。其次,需要转向我们的注意力,通过觉察内部不断形成的场域来把握现实。最后,在深化这种动态的同时,调动一种不同的认知能力——从心灵的智慧中浮现出来的觉知。我们不仅从个体观察者的角度把握现实,还要从生命及其源头,即太阳的角度把握现实。结果就是用心来看、来观察。
  除非我们努力前进,运用感官联系到现今边界以外的世界,否则我们仍将处于失明状态之中,陷于洞穴之中。
  歌德对此是这样说的:“一个人了解自己的程度取决于他了解世界的程度;他只是在这个世界里才了解自己,在他自己内心才了解这个世界。若经过深刻的思考,每个物体都会在我们内心打开一个新的器官。”
  大多数跨界变革过程之所以失败,是由于它们错过了起点——跨界的共同感知。我们需要在系统之间建立长效机制来促进这一过程。因为这些机制尚不存在,所以有组织的小利益团体才会大行其道,它们不考虑整体而只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使实践者无法参与到大的系统中来,一起进行感知和创新。
  U型理论主要是倡导人们向未来探索,而不是徘徊于过去。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社会发展逐渐变得复杂,各种横向和纵向的跨越使得呈现出的问题超越了我们能掌控的范围。因此很多经验丧失了借鉴价值。我们要遵循U型理论的过程,感知到正在生成的未来趋势,并顺应其前进。
  作者单位 厦门卡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这本书采用文学笔法,多角度、全面勾勒了HR从业者的工作及生活,倾囊相授众多资深HR的工作及成长经验,不仅涉及岗前培训、工资拖欠仲裁、劳务派遣、不胜任调岗等人资工作技能,还将职场人性剖析得淋漓尽致。同时,它还涉及职场之外生活之内的众多内容。竭尽所能地为HR及求职者提供更基础的经验借鉴、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及全新的思考视角,力求成为广大读者睡前小读本般的精神食粮,使其在精彩纷呈的故事中受益。  这本书的各
在人力资源领域,经常出现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如何将培训跟企业战略和企业需求结合起来。最近,笔者在谷歌上搜索了一下“将学习与发展跟企业战略相结合”,出现了将近3100万个结果。显然,业内的许多人都认为这个话题很重要。  企业在培训方面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根据《培训》杂志最新刊出的《培训行业报告》,在2015/2016年,美国的培训支出总额为706亿美元。这些投资要能够以有意义的方式来帮助实现企
谈到战略,首先印入我们脑海的肯定是如下这样的:  “我们公司的战略是成为一流的图形艺术服务供应商!”  “我们公司的战略是年收入将至少保持20%的增长率!”  “我们将向客户提供独特而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  这些战略是好战略吗?为什么?无论回答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好像都不太容易。  事实上,战略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它可以改变企业的命运,甚至可以决定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 
不做挑三拣四的“评论家”  “你确定还要继续吃吗?”“它在你计划的饮食范围里吗?”“这个冬天你肯定胖了好几斤……”随便去找一个曾经努力减过肥的人,问问他如何看待这样唠叨个不停的配偶或父母。然后你再问同一个人,与有教练(甚至包括拥有语音反馈功能的在线程序)鼓励你相比,例如“你的体重增加了一公斤,不过别放弃,只要回到你原来的饮食计划,你就一定能成功”,哪种情况减肥效果更好?我敢保证,他们一定会选鼓励。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要着眼于推动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重中之重是多措并举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要引导企业主动想办法、“发内功”,采取灵活工时、培训转岗等发挥内部安置潜力;企业确需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偿还拖欠的工资、补缴社会保险费,并做好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工作;支持创业平台建设和职工自主
實习生崔洋刚刚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和实习生涯画上了句号。与往届毕业生不同,由于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她这一届的毕业生都是在网上进行论文答辩。隔着屏幕准备着毕业,甚至没有和老师们来一个深情的拥抱以作告别;更让她难受的是,各大高校为了防控疫情,连最后的毕业典礼都取消了。崔洋觉得,自己读了个“假研究生”。在没有任何仪式的毕业后,从学生一下变成了真正的职场人,虽然与新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但她的心理还需时间复原
全球金融危机硝烟未散,欧洲债务危机持续蔓延。当华尔街投资银行的裁员已经不再引起人们的关注,当索尼、松下和诺基亚等跨国巨头们的裁员消息纷至沓来,危机已经演变成为关乎生计的切身威胁。  裁员——是企业永远不愿面对却又无法规避的问题。有些企业的裁员是被动的——降低成本以抵御风险,有些企业的裁员是主动的——兼并重组、战略转型或结构调整,但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是以持续经营为目标。而另一种裁员则是针对破产清算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两个人或几个人正在愉快地聊天,有一个人的脸色忽然由晴转阴,而另外一个人还浑然不知,甚至最后两人的关系彻底闹僵了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了。网上有一个段子很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情况,“男朋友问女朋友:你生气了?女朋友回答:没有!男朋友说:哦,那就好!结果女朋友就真的生气了。”看起来无厘头的对话,其实包含着一个心理现象——人际敏感。  幼年已形成  有一类人,在和别人交往中总是很挑剔,
谈到工厂或者仓库,你的头脑中是不是会闪现这样的画面:许多工人围坐在一起,简易操作台上摆放了不少半成品;或者在一些重工业制造业车间里,机器的轰鸣震耳欲聋,工人们来往穿梭忙碌不堪……  南新罕布什尔大学沙箱协作实验室主任布莱恩·弗莱明说:“你头脑中的画面,还停留在我们祖父辈那个时代的制造工厂。现代工厂或仓库已经超乎你的想象——现在各行各业都在使用机器人代替人的工作。”  沙箱协作实验室是南新罕布什尔大
作者简介:  Jay M. Dorio博士是人力资源管理企业IBM Kenexa公司的员工呼声与评估总监,有着二十多年的人力资本管理咨询经验。多里奥博士的首要工作目标是,对提交的员工呼声与评估解决方案进行指导,以此来帮助企业改善业务绩效。  利用员工的集体呼声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收入,提高效率,促进参与度……    当今,几乎在每一次互动之前、互动期间和互动之后,消费者都可以为品牌提供即时反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