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是在团体的情境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入手,阐明重要意义,提出高校辅导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具体方法。
关键字:高校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开展
团体心理辅导于20 世纪初兴于欧美,20 世纪90 年代传入中国,并迅速在军队、职业辅导、心理治疗等领域发展。近年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开始渗入高校,并在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教育形式被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中,因此,了解和掌握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是新形式下高校辅导员掌握新知识、创新工作方法的重要内容。
一、 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的形式。它是指在团队领导者(高校一般是指辅导员或心理咨询老师)的带领下,团体成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和团体内的其他成员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反馈,通过集体活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促进成员的个人成长的助人过程。[1]
团体心理辅导一般有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团体游戏、各种习作与活动、演讲会、参观访问、影视观赏等形式。它通常包括一两名领导者和多名团体成员,由几次或十几次团体聚会或活动组成。团体的规模因参加者的问题性质不同而不等,少则3至5 人,多则十几人到几十人,团体心理辅导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正性治疗,对于预防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功能也非常显著。
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辅导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个别辅导是双向影响的过程,而团体心理辅导是多向影响的过程,它是通过与其他成员间的交流和互动,来实现成员对自己问题的认识、学习和解决,他可以创造一个类似现实问题的真实场景,提供了模仿、学习、训练自己行为的场所。因此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学习到的良好行为更容易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辅导效果更容易得到巩固,它有着传统个别心理辅导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2]
二、团体心理辅导对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意义
团体心理辅导即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对于高校辅导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一种有力的支持和保证,其对于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形成共情性的学生观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常常采用自己或社会的参照标准,去了解、评价、奖励和处罚学生,辅导员总是处在“居高临下”的位置,是理所当然的教育者。而团体心理辅导则强调共情性的学生观,要求辅导员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研究学生、认识学生,不仅要设身处地、客观地了解学生的思想与感受,而且要从学生的处境来体察其思想和行为。
团体心理辅导强调学生主体的自我反省意识,不主张学生必须接受社会规范,而是通过团体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分享,促使其自我反省、达到教育的目标。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取得效果,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以更多的关注,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通过互动、反思,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3]
2、团体心理辅导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团体心理辅导尊重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强调教育者不仅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和设计者,更是学生合作的伙伴和知心朋友,辅导员应了解心理激励的内在机制,理解并满足学生的各种合理需要,特别是尊重、荣誉、成就等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辅导员还应注重自身人格影响,辅导员个体健康的人格影响大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认真研究并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遵循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征,全方位开拓自己的工作视角。
3、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业务素质
辅导员是团体心理辅导的组织者,其自身素质、条件、能力和经验等直接影响着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辅导员,除了要求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个性特征,较强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还要充分学习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熟知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有关团体心理辅导的最新前沿,要能够灵活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技能,有效及时的运用技巧,在紧急的时候做出干预。在学习、锻炼这些能力的过程中,辅导员的工作业务能力也将大大提升,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进步。[4]
三、发挥发挥团体心理辅导作用,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
1、掌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进程,做科学化的高校辅导员
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团体”的方式去辅导他人,现有的研究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热身、凝聚、探索、结束四个发展过程,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和内容。
第一是热身阶段。在这一阶段,被辅导对象初入团体,对团体的成员有陌生感,对团体也不甚了解,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由此会产生很多疑惑与焦虑。这一阶段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澄清目标,通过活动让小组成员消除陌生感,逐步认识和了解团体成员,从而开始建立起信任感。辅导员的工作重点是组建小组,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第二是凝聚阶段。经过第一阶段的热身,成员间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随着活动的深入,成员的互动更加频繁,从身体的接触逐步到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小组的自然“领袖”就会产生;同时成员们也会表现出“真实”的自我,由此会出现如抗拒、冲突等不利于团体进一步发展的行为,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小组成员相互接纳、信任感进一步增强,团体凝聚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阶段的辅导员的工作重点是为成员提供鼓励,增进成员的互动,解决成员的冲突与抗拒行为,建立起坦诚而相互信赖的团体气氛。
第三是探索阶段。经过第二阶段的努力,成员已经彼此信任,团体也有很强的凝聚力。这一阶段辅导员的任务是在充满信任、理解、真诚的团体气氛下,鼓励成员探索个人的态度、感受、价值和行为,深化对自己的认识。辅导员的工作重点是解决成员的问题,促使成员的行为改变。
第四是结束阶段。这一阶段的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让成员面对即将分离的事实,协助成员整理、归纳在团体中学到的东西,增强自信,将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去,促使态度与行为进一步改变。工作重点是:促使态度与行为的歉意,处理惜别情绪。
团体心理辅导四个阶段虽然有不同的特征,但它们又是连续的、相互影响的。辅导员若想成为一个科学的团体心理辅导员,必须对团体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有清晰的了解,才能把握住团体的发展方向,有效地引导团体向健康的、既定的方向前进。
2、掌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技能,做成功的高校辅导员
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团队成员的交互作用产生教育效果,绝大多数的活动过程是不可逆的,且相同问题进行二次训练时效果不佳。因此辅导员必须熟练掌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技能,把握每一次开展活动的机会,灵活运用技能,处理突发事件,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性发挥到最大。
第一是同理心技巧。辅导员要站在参与活动的学生的立场去体会他们说话的感觉、需求、经验和想法等,不加入任何的主观见解,可用假设性口吻响应,避免“鹦鹉学舌”的重述,从而获得共鸣性的了解并回应学生以建立信任,关怀的团体互动关系。
第二是积极倾听技巧。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辅导员要专注的倾听,不涉入评价、判断,注意学生的一切反应,掌握学生表达的口语与非口语行为如眼神、表情、动作等的真正内容,从而培养关注信任的气氛,充分尊重并让学生有宣泄的机会,鼓励自我开放,自我探索。
第三是支持技巧。学生表达意见时,不论正确与否,辅导员应适时给予支持,特别是学生在分享个人内在深层次感受与痛苦经验时。辅导员的支持不是形式化的外交辞令,而是辅以非口语专注行为及人性化的尊重,从而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开创和谐的团体氛围,凝聚学生的向心力,并产生学习迁移和人际示范作用。
第四是引导技巧。团体心理辅导进行之初或团体动力停滞时,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口语、非口语等行为及活动,鼓励团体进入互动交流的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增加团体过程的效率。活动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和了解,适时地、有技巧地引导学生的反应,帮助他达到自我察觉的目的。
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大学生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提高抗挫折能力、适应社会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辅导员应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和探索,创新辅导员工作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杰拉尔德• 柯瑞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上海杜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3]李英,周爱书,张守臣.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影响[J]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
[4]张学俊.心理学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初探[J] .思想政治教育,2004.
关键字:高校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开展
团体心理辅导于20 世纪初兴于欧美,20 世纪90 年代传入中国,并迅速在军队、职业辅导、心理治疗等领域发展。近年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开始渗入高校,并在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教育形式被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中,因此,了解和掌握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是新形式下高校辅导员掌握新知识、创新工作方法的重要内容。
一、 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的形式。它是指在团队领导者(高校一般是指辅导员或心理咨询老师)的带领下,团体成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和团体内的其他成员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反馈,通过集体活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促进成员的个人成长的助人过程。[1]
团体心理辅导一般有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团体游戏、各种习作与活动、演讲会、参观访问、影视观赏等形式。它通常包括一两名领导者和多名团体成员,由几次或十几次团体聚会或活动组成。团体的规模因参加者的问题性质不同而不等,少则3至5 人,多则十几人到几十人,团体心理辅导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正性治疗,对于预防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功能也非常显著。
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辅导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个别辅导是双向影响的过程,而团体心理辅导是多向影响的过程,它是通过与其他成员间的交流和互动,来实现成员对自己问题的认识、学习和解决,他可以创造一个类似现实问题的真实场景,提供了模仿、学习、训练自己行为的场所。因此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学习到的良好行为更容易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辅导效果更容易得到巩固,它有着传统个别心理辅导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2]
二、团体心理辅导对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意义
团体心理辅导即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对于高校辅导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一种有力的支持和保证,其对于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形成共情性的学生观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常常采用自己或社会的参照标准,去了解、评价、奖励和处罚学生,辅导员总是处在“居高临下”的位置,是理所当然的教育者。而团体心理辅导则强调共情性的学生观,要求辅导员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研究学生、认识学生,不仅要设身处地、客观地了解学生的思想与感受,而且要从学生的处境来体察其思想和行为。
团体心理辅导强调学生主体的自我反省意识,不主张学生必须接受社会规范,而是通过团体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分享,促使其自我反省、达到教育的目标。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取得效果,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以更多的关注,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通过互动、反思,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3]
2、团体心理辅导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团体心理辅导尊重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强调教育者不仅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和设计者,更是学生合作的伙伴和知心朋友,辅导员应了解心理激励的内在机制,理解并满足学生的各种合理需要,特别是尊重、荣誉、成就等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辅导员还应注重自身人格影响,辅导员个体健康的人格影响大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认真研究并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遵循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征,全方位开拓自己的工作视角。
3、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业务素质
辅导员是团体心理辅导的组织者,其自身素质、条件、能力和经验等直接影响着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辅导员,除了要求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个性特征,较强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还要充分学习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熟知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有关团体心理辅导的最新前沿,要能够灵活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技能,有效及时的运用技巧,在紧急的时候做出干预。在学习、锻炼这些能力的过程中,辅导员的工作业务能力也将大大提升,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进步。[4]
三、发挥发挥团体心理辅导作用,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
1、掌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进程,做科学化的高校辅导员
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团体”的方式去辅导他人,现有的研究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热身、凝聚、探索、结束四个发展过程,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和内容。
第一是热身阶段。在这一阶段,被辅导对象初入团体,对团体的成员有陌生感,对团体也不甚了解,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由此会产生很多疑惑与焦虑。这一阶段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澄清目标,通过活动让小组成员消除陌生感,逐步认识和了解团体成员,从而开始建立起信任感。辅导员的工作重点是组建小组,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第二是凝聚阶段。经过第一阶段的热身,成员间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随着活动的深入,成员的互动更加频繁,从身体的接触逐步到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小组的自然“领袖”就会产生;同时成员们也会表现出“真实”的自我,由此会出现如抗拒、冲突等不利于团体进一步发展的行为,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小组成员相互接纳、信任感进一步增强,团体凝聚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阶段的辅导员的工作重点是为成员提供鼓励,增进成员的互动,解决成员的冲突与抗拒行为,建立起坦诚而相互信赖的团体气氛。
第三是探索阶段。经过第二阶段的努力,成员已经彼此信任,团体也有很强的凝聚力。这一阶段辅导员的任务是在充满信任、理解、真诚的团体气氛下,鼓励成员探索个人的态度、感受、价值和行为,深化对自己的认识。辅导员的工作重点是解决成员的问题,促使成员的行为改变。
第四是结束阶段。这一阶段的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让成员面对即将分离的事实,协助成员整理、归纳在团体中学到的东西,增强自信,将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去,促使态度与行为进一步改变。工作重点是:促使态度与行为的歉意,处理惜别情绪。
团体心理辅导四个阶段虽然有不同的特征,但它们又是连续的、相互影响的。辅导员若想成为一个科学的团体心理辅导员,必须对团体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有清晰的了解,才能把握住团体的发展方向,有效地引导团体向健康的、既定的方向前进。
2、掌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技能,做成功的高校辅导员
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团队成员的交互作用产生教育效果,绝大多数的活动过程是不可逆的,且相同问题进行二次训练时效果不佳。因此辅导员必须熟练掌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技能,把握每一次开展活动的机会,灵活运用技能,处理突发事件,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性发挥到最大。
第一是同理心技巧。辅导员要站在参与活动的学生的立场去体会他们说话的感觉、需求、经验和想法等,不加入任何的主观见解,可用假设性口吻响应,避免“鹦鹉学舌”的重述,从而获得共鸣性的了解并回应学生以建立信任,关怀的团体互动关系。
第二是积极倾听技巧。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辅导员要专注的倾听,不涉入评价、判断,注意学生的一切反应,掌握学生表达的口语与非口语行为如眼神、表情、动作等的真正内容,从而培养关注信任的气氛,充分尊重并让学生有宣泄的机会,鼓励自我开放,自我探索。
第三是支持技巧。学生表达意见时,不论正确与否,辅导员应适时给予支持,特别是学生在分享个人内在深层次感受与痛苦经验时。辅导员的支持不是形式化的外交辞令,而是辅以非口语专注行为及人性化的尊重,从而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开创和谐的团体氛围,凝聚学生的向心力,并产生学习迁移和人际示范作用。
第四是引导技巧。团体心理辅导进行之初或团体动力停滞时,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口语、非口语等行为及活动,鼓励团体进入互动交流的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增加团体过程的效率。活动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和了解,适时地、有技巧地引导学生的反应,帮助他达到自我察觉的目的。
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大学生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提高抗挫折能力、适应社会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辅导员应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和探索,创新辅导员工作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杰拉尔德• 柯瑞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上海杜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3]李英,周爱书,张守臣.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影响[J]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
[4]张学俊.心理学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初探[J] .思想政治教育,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