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总体目标、道德规范、礼仪典范和物质实体的综合体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同步产生和壮大,不同的企业文化能产生迥异的企业品牌,造就不同企业的命运。
贵州茅台酒产于中国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新中国成立以来,茅台酒先后十四次荣获国际金奖并蝉联历届国家名酒评比之冠,名列全国十大驰名商标榜首,并多次伴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活跃于重大的外交、政治舞台,为中国走向世界和让世界了解中国做出了贡献,并因此被尊为“国酒”、“政治酒”、“友谊酒”。
茅台酒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把中华酒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韵味尽情地展现给世界。茅台酒厂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从新中国成立时的三家手工作坊,发展到今天拥有总资产60多亿元、员工7000多人、20多个子公司的现代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共和国欣欣向荣、走向辉煌的有力见证。
“八十年品牌不倒,五十载铸就辉煌。”茅台酒之所以能成为“文化酒”、“国酒”,是一代代茅台人在岁月长河中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必然结果。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茅台文化也是由茅台酒蕴涵的悠久的历史、神秘的环境、独特的工艺、崇高的声誉、巨大的包容性、特殊的人文精神以及在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发挥作用的综合反映。
厚重的文化积淀:茅台文化的基石
茅台文化主要是指以茅台酒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其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浑厚、兼收并蓄、风格朴实,有着巨大的包容性。它的生成、发展和辉煌有其固有的规律,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区域(特色)文化广泛吸纳、相互融合、长期修炼、浑然天成、完整而科学的文化体系。茅台文化是一种理性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功底、踏实的作风、独立的风格,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较强的文化辐射力和文化原创能力,能在多种文明共生的环境中保持活力,有着强烈而鲜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包容性与进取性、凝聚力与亲和力,其精粹就是“追求实际,不为形式”。
(一)悠久的酿酒史
茅台古镇早在公元前135年(西汉建元六年)就生产出令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这便是酱香型白酒茅台酒的前身。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销量的增加,枸酱酒逐渐由家酿变为专门的作坊酿制,酒名也由枸酱改为“茅台烧”、“回沙茅台”、“回沙大曲”,最后才以产地定为“茅台酒”。
古茅台一带所产的酒在西汉时期就作为供品供皇帝饮用或地方官僚享用,但由于交通不便,规模一直很小。乾隆年间开修赤水河航道,茅台成为川盐运黔的集散地。频繁的盐业运输,促进了赤水河两岸经济的繁荣,刺激了酿造业的发展和酿酒技术的提高。茅台酒独特的回沙工艺在这个时候基本形成,贵州茅台酒的美名也开始流传。对此,清代诗人郑珍曾写道:“酒冠黔人国,盐登赤水河。”
1915年,在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国代表怒掷酒瓶,勾魂摄魄的馨香征服了所有评委,茅台酒一举获得金奖,与法国的科涅克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
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茁壮成长,并以其超群卓绝的品质,在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外交舞台上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二)精湛的工艺
茅台酒有着得天独厚的酿造环境,尤其是茅台人创造并不断完善的一整套在中国白酒界乃至世界酒类生产中独一无二的生产工艺。按节气生产、堆积发酵、高温酿制、“四低”工艺、独特的回沙技术和复杂的工艺过程,酿造出了世界上最好的蒸馏酒:一是茅台酒的酸度最高;二是酒中酚类物质是其他白酒的3至4倍;三是茅台酒中有保肝物质存在;四是茅台酒的曲药中含有红曲霉。
关于茅台酒健康功效的研究论文,已在《中华医学》、《世界胃肠与消化杂志》刊登,美国最权威的《SCI》也进行了转载。
如今,“离开茅台镇,就产不出茅台酒”已成为世界酒文化的一个传奇。
(三)守本诚信,艰苦创业
茅台身处黔北贫困地区,虽然近年来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但经营发展环境仍然十分艰苦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1962年到1978年,茅台曾16年连续亏损,累计亏损达400多万元。即使如此,茅台上缴国家的税收却从未少过一分,茅台人也从没有放弃过对产品质量、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进步的追求。1978年改革开放后,茅台酒厂扭亏为盈,迎来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1998年真正步入市场经济以来,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茅台酒产量由5365吨增至10000吨,销售量由2102吨增至4800多吨,1999年利税总额为6亿元,2002年达到13.98亿元,利润为成立时的60多万倍,员工人均年收入也增至现在的2.5万元。仅2002年上缴的税金就是国家50年来对茅台酒厂原始投资的近五倍。
正是靠着艰苦奋斗、团结拼搏、自强不息和不等、不靠、不要的创业精神,茅台人走出了一条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的强企之路。
(四)站立潮头的茅台酿造文化
企业要保持长久、可靠的竞争优势,必须有长久、可靠的企业文化作为保证。通过历代茅台人的不断完善、持续创新,终于铸就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差异化文化。
1.工艺对其他白酒的影响。茅台酒蒸馏时的接酒温度高达40度以上,其他白酒要求的是低温接酒,后来因受茅台酒生产工艺的影响,其他白酒才逐渐将接酒温度提高到25度左右。1996年,茅台酒酿造工艺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秘密加以保护。
2.勾兑技术对中国白酒业的贡献。1965年,科学总结了茅台酒的勾兑工艺。同时,总结提出了茅台酒三种典型体“酱香”、“窖香”、“醇甜”的科学划分,为划分酱香、浓香、米香、清香、兼香五大香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与标准,对白酒香型划分和浓香型白酒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成为中国酿酒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3.企业标准就是国际标准。1985年,起草制定“茅台酒企业标准”。2001年,该标准成为国家标准,同时也是企业标准和国际标准,使茅台酒成为中国白酒行业唯一有国际标准的酒类产品。
4.领先的技术人才优势。建有全国白酒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现有硕士生和博士生11名,高级技工占生产一线员工的10.69%,有国家级评酒委员5名、专家级国际评酒委员1名,是拥有国家级别评酒委员最多的白酒企业。
5.先进的质量保证体系。1994年,一次性通过GBTL9002--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在白酒行业中率先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2001年,又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白酒企业中第一个获得该认证的企业;并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大体系的认证和整合,成为迄今为止唯一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大体系整合认证的白酒企业。
铸造高品位文化:茅台文化奋进的乐章
从1951年成立国营茅台酒厂以来,茅台人挑起了把民族品牌发扬光大的历史重任,不停留在已有的辉煌上,不坐享其成,在用心酿酒的过程中,也在用心地经营着国酒文化,不断创新,不断追求卓越,为茅台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悠久的茅台文化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推动着茅台向前发展。
(一)理念创新,发挥企业文化的引导功能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茅台人珍惜辉煌的历史,更注重开创美好的未来。为此,茅台人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在发展中更新观念,富而思进、富而思变,积极进行企业理念的培育、升华、提炼和铸造。
1.核心理念的培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1997年,茅台酒处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势市场地位。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旧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已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茅台人经过探索、借鉴各种先进方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公司高层领导就提出了茅台酒光辉历史与员工情感相结合的“我爱茅台,为国争光”的企业精神,把它作为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大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推行文化管理。并逐步形成了“一品为主,多品开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战略和“以人为本,以质求存,恪守诚信,团结拼博,继承创新”的核心价值观。
今天,“爱我茅台、为国争光”所体现出来的珍惜荣誉、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已成为茅台文化最具时代特征的最核心的要素。
2.企业理念的提升。1998年至2000年,针对亚洲金融风暴和竞争对手,提出了“敢于面对严酷的挑战,永葆国酒地位不变”的经营理念、“捍卫国酒地位、搏取行业第一”的企业宗旨和“国家不忘,茅台不灭”的经营信念以及包括经营宗旨、质量观、市场观等具有茅台特色的理念系统。
3.企业文化体系的重塑。2001年至2002年为茅台企业文化全面重塑时期。这一阶段,茅台集团构建了以经营理念为核心的崭新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酿造高品位的生活”这一全新的经营理念,意为茅台生产的不仅仅是高品质的产品本身,更是引导人们对高品位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高品质给予大众美的享受,以高效益回报社会,作为酿造美酒的茅台人,实质是在为人们酿造高品位的生活;
“以人为本,以质求存,恪守诚信,团结拼搏,继承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全面反映了茅台人的人本观、质量观、道德观、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
从“我爱茅台,为国争光”到重新确立的企业精神“爱我茅台,为国争光”,体现了茅台的核心地位,彰显了茅台人对历史、对国家、对民族的精神情结,体现着茅台人的无私奉献和与时俱进,从爱国主义的高度升华了茅台人的团队精神;
“铸造一流企业”的共同愿景,意为茅台人的理想目标是跻身世界一流企业,创造一流的经济总量,实现一流的经济指标,保持一流的技术,创建一流的管理,形成一流的市场。
4.品位文化的铸造。2003年起,是茅台高品位文化的认知和铸造时期。这一阶段,按照“立足国酒,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完美人生”的员工价值观,引导员工的行为心理,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自觉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同时,在“茅台绩效、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国酒茅台网站开辟了11个专栏,提供了全面的企业文化宣传咨询和网络服务,并运用广播、电视、《茅台酒报》、简报、墙报、橱窗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印制的《茅台酒报》每期都对供应商、经销商、各销售片区、专卖店(柜)进行赠阅。公司还设置了客户服务中心,实行24小时接听电话服务,保证了与外界沟通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将茅台文化定位为品位文化,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及其合作伙伴的价值取向起到引导作用,使之符合企业所确定的目标。
(二)管理创新,茅台人不断追求卓越
茅台酒的不可复制、不可克隆,虽赋予了茅台酒的资源垄断性和比较优势,但同时也造成了茅台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高级人才相对匮乏等不利因素。但是,茅台人崇尚科学、崇尚先进的管理思想,大胆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不断改造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积极进行管理创新。
从1978年至今,茅台酒厂的管理经历了1978年到1982年“工业学大庆”的企业整顿阶段、1982年到1988年争创国家二级企业阶段和1988年到1992年争创国家一级企业并获得国家质量管理金马奖等三个阶段。1992年后,步入现代企业管理阶段。1993年成为贵州省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以来,茅台人通过各种体系的建立认证和实施运行,完成了“四大历史转变”。2002年、2003年,为追求卓越的质量管理经营,提高企业综合质量水平和竞争能力,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争创全国质量管理奖,经过两轮的角逐,从120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即将实现公司党委会、董事会的工作目标。
(三)营销策略创新:无情不商
计划经济时代,茅台酒主要是通过国家计划调拨的方式进入市场,绝大多数用于重大的政务和商务活动,个人消费比例很小。进入市场经济后,茅台集团致力于把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变成现实的享受,推行“感情营销,无情不商”的经营方针,实施“顾客心动,我们行动”的服务观,通过成立客户服务中心、开通网上银行在线支付、广泛建立销售服务片区、实行送货上门和到岸价销售等措施,不断缩短与消费者的距离。
(四)积极进取的茅台文化
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茅台集团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将自己的企业文化建立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依靠有组织的创新,培育独具特色的茅台文化,并使之随着企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演化和升华,不断壮大技术实力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文化含量,形成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专长,追求着世界级水平的领先。
1.工艺持续改进、科技不断创新
茅台的传统工艺是两千多年酿造文化的积淀,是“国酒”之根,是历代茅台人智慧的结晶,为保证其核心竞争力的品质,公司持续不断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
一是率先总结了茅台酒的勾兑工艺,提出了茅台酒三种典型体“酱香”、“窖香”、“醇甜”的科学划分;二是总结了《提高酱香酒质量的十条措施》、《提高茅台酒质量的九条经验》,科学完善了茅台酒的酿造规程;三是归纳出茅台酒的十大生产工艺特点,否定了茅台酒系“外来”一说;四是针对连续十多年二次酒不如一次酒的情况,提出影响茅台酒生产的21种因素及50多条改进措施,后又通过增加酒酚与凉堂的接触面积或时间,彻底解决了二次酒的掉排问题;五是提出“离开了茅台镇就不能生产茅台酒”这一理论观点;六是针对自1962年以来一次酒酸度高的情况,总结了提高质量的11条经验;七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营造一流的研发环境;八是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茅台酒高中低档一系列产品。
2.与时俱进,创新茅台文化
对于成功的企业而言,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企业进行创新的头号敌人是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因此,茅台集团积极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引导员工不断追求卓越。
(1)大力加强企业环境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公司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强化广播、《茅台酒报》、电视等内部媒体功能;兴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酒文化博览馆——茅台国酒文化城;运用新科技、新材料改进产品包装质量;坚持以员工文化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强化员工的敬业、爱岗、生存、竞争、发展等意识,凝聚员工队伍。
(2)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提升企业文化品位。为挖掘和延伸茅台酒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品牌价值,公司加大对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的宣传力度,多篇关于茅台酒文化的文章在国内主要媒体上频频亮相,《国酒与共和国的世纪情》大型摄影巡回展反响强烈,“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够交情,喝够年头的酒”等广告倾情诉说,《国酒敬国魂》、为天安门金水桥打造护栏和华灯底座、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50年茅台酒、修建国酒希望学校、协办《人民文学》、向世界100所著名大学(包括哈佛、剑桥、牛津、清华、北大等)的图书馆赠阅文学期刊《山花》等活动引人注目,发挥被上海吉尼斯确定为世界之最、被遵义市和贵州省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国酒文化城”展示国酒文化、弘扬国酒文化的窗口作用,坚持每周一的升厂旗、唱厂歌活动,按照“八个统一”进行专卖店的装修,坚持每年召开一次供应商、销售商座谈会并对经销商进行评优奖励,实施茅台会员制,建立国酒茅台网站,营造国酒文化氛围,全面展示国酒深厚的文化内涵,弘扬和传播茅台文化。
(3)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多年来,党政工团坚持不懈地对员工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道德规范、职业责任、职业纪律教育,大力开展教育培训、专业技能训练、岗位练兵比武、十大标兵评选、“双文明”主体竞赛、青年杰出岗位能手评选等活动,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4)以人为本。多年来,公司致力于营造学习型组织,坚持以“立足茅台、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完美人生”的员工价值观凝聚员工、感召员工,坚持“人有所用,人尽其用”的人才观,培养人才、开发人才、使用人才,制定了“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的方针,留住人才,并致力于知识库的建设,通过“多元化采集、制度化管理、渠道化分享”,让不同职务、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员工都能获得教育,分享知识和信息,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地培养人才。
(5)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全面导入CIS,形成了以企业经营理念为核心的理念识别系统,以《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员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员工奖惩条例》、ISO14000标准等327个主要内容的行为识别系统、以CI策划为主要内容的视觉识别系统。
(6)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思维创新。茅台集团不断深化探索国有企业党建新路子,改进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始终坚持“抓生产经营必须从思想工作入手,抓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生产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用好的制度选人,切实加强公司的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行厂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扩大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抓住思想政治工作中情、理、法这几个关键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虚功”实做,使公司党委成为职工的政治依托,使企业党组织实现政治优势向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
通过企业文化创新,茅台集团铸就了一种以“严、全、细、恒、实、新”为内涵的以人为本的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同时铸就了以管理规章为主体的制度文化、以发展第一要务为主题的创新文化、以“酿造高品位生活”为目标的品位文化、以“有机、人文、科技、世上最好的蒸馏酒”为标志的品牌文化、以“爱我茅台,为国争光”与“立足国酒,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完美人生”为核心的茅台文化、以“自出难题,自讨苦吃,自加压力,自强不息”为出发点的创业文化、以“至诚至信”为基石的企业道德文化。茅台文化的建设推动了企业的全面进步,使企业表现出了极好的成长性。
酿造高品位生活:茅台文化的精华与骄傲
茅台文化始终以“酿造高品质的生活”为内核,不仅要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而且要把酿造高品位生活作为企业的责任和使命,向人们提供一种高品位生活的追求和享受。国酒茅台不但产品的定位是高品位的,而且服务定位、目标顾客、未来追求也是高品位的。
(一)质量至上,国酒茅台永恒的主题
长期以来,企业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品牌的灵魂,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产量服从质量,成本服从质量,速度服从质量”的质量观,遵循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推广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及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质量管理、企业管理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运行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独具茅台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严格生产工艺,长期陈酿,精心勾兑,质量检测“双保险”,确保有机食品品质。“质量第一”是国酒人永远追求的目标,品质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二)实施品牌延伸战略,走出酒的天地
1995年,企业制定了“立足主业,一品为主,多品开发,做好酒的文章;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走出酒的天地”的发展战略。
从香型工艺讲,茅台酒与其他酒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她的个性差异化,体现于酒的本身则是独树一帜的香型风格和酿造工艺。
作为绿色、有机的饮品,茅台酒秉承了“文化酒”、“生态酒”、“健康酒”的一贯品质,突出“有机茅台、人文茅台”的个性,彰显“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够交情,喝够年头的酒”,表达了茅台酒越存越香的品质特性,使茅台酒获得了良性的发展空间。
1998年,企业兼并了习酒公司。1999年,为了挖掘茅台酒的深刻内涵,企业率先提出“文化酒”的概念,引领白酒消费潮流。2000年,企业控股遵义啤酒公司,生产茅台啤酒。2001年,企业推出茅台“年份酒”,并要求以后以10%逐年递增。2002年,企业正式涉足葡萄酒产业,生产茅台干红。2003年,企业投入巨资对酒库管理和生产检测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造,开发茅台酱香系列产品,开发“生态农业示范园”,投资1.5亿的“光电核心技术——1.8英寸硬盘”等项目也正在实施,多元化经营迈出了新步伐。
(三)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
企业的环境建设,必须以社会效益为中心,以保持生态平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
从“七五”开始,茅台集团就“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所需考虑的因素”,成立环境保护部,建立一支多达170人的环保专业队伍,始终不渝地减小生产过程及管理各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大力实施“保护母亲河绿色行动”。1997年以来,环保方面的投入和污染治理设施投入累计达1.46亿元,厂区绿化覆盖面积现已达到40%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从而使茅台酒成为唯一集原产地保护产品、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于一身的白酒品牌和中国食品。
(四)茅台人的小康使命
多年来,作为“集合着各种生产要素,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以赢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赢利性的经济组织或经济实体”,茅台集团自觉地承担起光荣而艰巨的小康使命,建立专门的“打假保知”队伍,维护茅台酒的品牌声誉,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在税收、就业安置、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等方面,为社会和地方政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成为贵州省的经济支柱。
走上小康路的茅台人还常年坚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奉献爱心,捐资助学”、“爱心扶残涌真情”、“奉献爱心,扶贫济困”以及为贫困地区修建希望小学、与清华大学签订实施“清华之友——国酒茅台”奖学金等系列活动,用实际行动常年回报社会。仅2002年,集团公司所属各基层组织开展献爱心、捐款助学、送科技下乡、一帮一、一对一、定期或不定期捐资助学等为主题的活动就有33次,捐款达293750元。
先进文化,说到底就是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利益实现的文化,其基本属性表现为科学性、人民性和进取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保持和发扬先进文化的基本属性。
茅台人不仅酿制了世间最好的美酒,更向社会提供了一种精神产品——茅台文化,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具影响力的茅台文化效应。因此,茅台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品位文化的缩影。建厂50多年,茅台集团的员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有7人次、当选全国党代表的有2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5人、全国劳模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1名,集团公司已是全国白酒行业唯一集国家一级企业、特大型企业、荣获国家企业管理最高奖——“金马奖”于一身的企业,是全国512家重点企业和全国效益型先进企业,是2001年度白酒行业中唯一的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
十五大以来,茅台集团先后荣获了贵州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先进单位、贵州省1995—1998年度红旗文明单位、贵州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双拥”先进单位、1999至2000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荣誉。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茅台集团发展五十多年来,企业文化已经得到认同,并成为茅台发展的持久驱动力与生命力,特别是“酒香、风正、人和、物丰”的企业氛围及独具特色的品位文化,为“铸造高品位文化,酿造高品位生活”做出了很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