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显然,其目的是培养良好品德。而品德的好坏是绝不能仅凭一个分数来评判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即评价功能应重视学生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
传统思想品德课的学生评价多年来一直采取单一笔试的方法来判定高低。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要点的记忆和重现能力,不能体现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更不能检验出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有没有责任意识,是否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目标,改变学生评价体系已刻不容缓。因此根据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经验,本人进行了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的初步探索。
1. 评价主体多元化,促使评价客观公正 长期以来,对学生评价都是教师说了算,在这种机制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和受压抑的状态之下,既不利于学生良好品格形成,也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让评价主体多元化,就显得尤为必要。《课标》中规定学生要能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由此可见,让学生自我评价,强调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使其具有积极参与的意识,这不仅能使评价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也可促使评价主体认真反省,不断上进。《课标》中还指出学生要从“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分析评价的差异,找出前进的方向。因此在学生自评的同时,还要发动同学互评,班主任、其他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有关人士都来参与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建立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来关心、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而来自多方面的评价比单一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2. 评价内容多元化,挖掘学生无限潜能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等七种智能构成的,但由于受遗传及各种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存在着,这就是智能的差异性。世界上并不存在聪明与否的问题,只是某一方面是否突出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都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对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过去过分注重甄别和选拔的评价功能使得“学业成绩”曾经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这种评价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而这恰恰是思想品德课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多元的评价内容体系,可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激励其健康发展,也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
3. 评价形式多元化,考查学生全面素养 “惟成绩”作为重要评价指标的评价导致了以传统的纸笔测验为主的评价方法的单一化。这种单纯以量化的方式评定,过分僵化、简单、片面,使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被抽象成一组组僵硬的数字,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也被简化为可能的几个数量。因此,为了考察学生全面素养,应在量化评价的同时采用一些质性的评价方法,关注质的分析和把握,对学生多一些过程性评价。在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了行为观察法、写操行评语、学生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与学生谈话、建立成长记录袋等方法。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根本,这是学生评价体系多元化的立足之本,也是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的落脚点。评价体系多元化的提出与实施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终结点。思想品德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即评价功能应重视学生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
传统思想品德课的学生评价多年来一直采取单一笔试的方法来判定高低。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要点的记忆和重现能力,不能体现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更不能检验出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有没有责任意识,是否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目标,改变学生评价体系已刻不容缓。因此根据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经验,本人进行了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的初步探索。
1. 评价主体多元化,促使评价客观公正 长期以来,对学生评价都是教师说了算,在这种机制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和受压抑的状态之下,既不利于学生良好品格形成,也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让评价主体多元化,就显得尤为必要。《课标》中规定学生要能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由此可见,让学生自我评价,强调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使其具有积极参与的意识,这不仅能使评价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也可促使评价主体认真反省,不断上进。《课标》中还指出学生要从“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分析评价的差异,找出前进的方向。因此在学生自评的同时,还要发动同学互评,班主任、其他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有关人士都来参与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建立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来关心、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而来自多方面的评价比单一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2. 评价内容多元化,挖掘学生无限潜能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等七种智能构成的,但由于受遗传及各种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存在着,这就是智能的差异性。世界上并不存在聪明与否的问题,只是某一方面是否突出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都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对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过去过分注重甄别和选拔的评价功能使得“学业成绩”曾经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这种评价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而这恰恰是思想品德课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多元的评价内容体系,可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激励其健康发展,也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
3. 评价形式多元化,考查学生全面素养 “惟成绩”作为重要评价指标的评价导致了以传统的纸笔测验为主的评价方法的单一化。这种单纯以量化的方式评定,过分僵化、简单、片面,使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被抽象成一组组僵硬的数字,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也被简化为可能的几个数量。因此,为了考察学生全面素养,应在量化评价的同时采用一些质性的评价方法,关注质的分析和把握,对学生多一些过程性评价。在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了行为观察法、写操行评语、学生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与学生谈话、建立成长记录袋等方法。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根本,这是学生评价体系多元化的立足之本,也是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的落脚点。评价体系多元化的提出与实施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终结点。思想品德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