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充电新方式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lo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与普及,出门在外的人们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手机没电了!因为智能手机的平均待机时间不超过两天,如果你还要用它来上网、玩游戏,那么,它需要充电的频率会更高。一旦你忘记带充电器或者现场没有电源可用,便会陷入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的窘境。
  但是,也许在不久的未来,这种情况将会被改变,你只要穿上一件特殊的衣服,或者戴上一顶别致的帽子,或者野营时带上一款轻巧的火炉,甚至只是戴个面罩睡会觉、穿双鞋出去走走,都能解决手机充电的问题。
  光纤太阳能电池:能做衣服的电池
  在我们印象中,太阳能电池一直是方方正正的板状物,而最近,一个由世界各国工程师、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组成的团队取得了一项科研新进展,他们制出了世界首款光导纤维太阳能电池。这些光导纤维的直径比人的头发丝还要细,而且柔软可弯曲,同时也具备太阳能电池的发电能力。美国军方已经对这款奇妙的产品产生了兴趣,准备将其作为军用服装的混织纤维。这样一来,未来的美国大兵很可能就是穿着一身电池上战场了。
  该科研团队带头研究人员,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约翰贝丁对外表示,他们已经制成了“数米长的光纤太阳能电池”,并且他们的新技术能够制备“十米以上长度的光纤太阳能电池”。如果光纤太阳能电池的长度能达到这个量级的话,剩下的问题就是将其织入织物之中了。虽然从图中我们可以确定这种材料的可塑性,不过谁也不能保证它是否能够承受每日穿戴的磨损,能不能够做到高效耐用。
  当然,更多的人认为这款光纤太阳能电池的应用空间是广大的,如果我们的帽子或是T恤由这种材料制成,“用衣服给手机充电”就不再是无稽之谈。如今生物仿生移植技术正在兴起,这些生物医学设备也都面临着难以供能的问题,而光纤太阳能电池打造的可穿戴电源就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
  野营火炉:边煮饭边充电
  BioLite公司推出这款新的野营火炉与以往的产品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可以给电子产品充电。通过炉子上自有的USB接口,你可以将任何具有USB充电接口的设备与其连接,进行充电。炉子会将通过燃烧木材等得到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给电子设备们提供野外“口粮”。 这对于许多临出门前才发现手机和平板电脑没充足电的“糊涂虫”们来说着实是个福音,在野外应急时也绝对是户外爱好者们的必备利器。
  作为一个火炉:这款由钢铁和橙色塑料打造而成的产品显得小巧可爱且设计精良。它重约一公斤,对每个人来说都很轻便,三条铝制的支架腿撑起来很有“好奇号”的范儿。橙色火炉外壳下的机箱中,安装着一个热电传感元件、一块电池、一个风扇和一台微处理器。这台微处理器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分配能量,为电池或者电子设备充电。当你往火炉中添置木材时,里面的铜管会将热传送到元件的一端,滚热的一端与另一端的冷空气形成的强烈温差,会促使相应的离子迅速流动,从而在过程中生成电能。这些电能也给风扇提供能量,促使风扇引入更多空气进入炉中,让木柴烧得更加旺盛。从此,你可以一边煮饭,一边给手机和平板电脑充电,吃饭娱乐两不误。
  作为一台充电器:在你充电之前,只需让木柴在炉中烧一会儿,然后轻轻按一下电源按钮,电量就开始蓄积了。几分钟以后,当USB充电口的指示灯变成绿色,就代表可以开始充电了。充电的时间和次数取决于充电设备的电池容量和USB连接速度。在将水烧开的时间内,并不一定能将设备充满电,Popsci所做的测试显示:在常规的做饭时间内(大约20至25分钟),可以给手机(以LG Optimus V为例)充上6%—12%的电量,这些电量足够提供大约一小时的通话时间了。
  走路也能为手机充电?
  近日,威斯康星大学科学家发明了一项技术,可以将人体运动转化为电能。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自然传播》上。研究人员表示,只需走走就能为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笔记本或GPS系统)进行充电。他们在鞋上安装了一个能量采集器。这个采集器由两个小型的舱组成,当使用者走路时里面装满的液态微小颗粒就会相互挤压,流经布满电极的弹性塑料管,这些电极就会将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一个微小的电池里。
  在这个以人作为动能的手机中没有任何导线。它使用一种类似蓝牙的无线技术,连接到同样安装在鞋里的网状传导器。信号经由传导器传输到手机基站。威斯康星大学工程学教授、该项技术合作研发者TomKrupenkin表示,这项系统能够大大降低移动设备的电力消耗,使其运行更长的时间。这些组成部分只有信用卡那样大小。Krupenkin指出,这项系统的主要有点就是能够保证随时有电。与传统的电池不同,这个能量采集器从不需要充电。
  “只要你走路,这个标准的采集器(我们计划将输出功率定为2W)就将产生足够的电,立即为手机充电。”Krupenkin和他的同事们没有指望这种设备能够取代常规电池,但这种发电系统能够降低我们对价格高昂、污染严重电池的依赖程度,特别是那些移动电子设备。 “它的好处不仅在于能够降低对电池的依赖,而且能够大幅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随时都能发电。”
  神奇面罩:睡觉也能充电
  对于很多苹果迷来说,虽然苹果产品功能强大,但电池存储有限导致频繁充电还是相当让人头疼的。近日巴西一名设计师突发奇想,设计出一款利用人类呼吸转化成电能、为苹果手机充电的神奇面罩,既方便又环保。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此人名叫约措·保罗,来自巴西里约热内卢,他设计的这款神奇充电器设备被称为“AIRE面罩”,里面装有一个小型的风力涡轮机,把呼吸产生的风能转化成电能,这些能量会通过一根电缆线传输到电子产品内。
  保罗表示,这种充电器能够在室内与户外都可以使用,无论是睡觉、走路、跑步、还是读书,只要人处于呼吸的状态,就能产生电能。如果这种装备能批量投入生产,那么对减少碳排放量也相当有好处。“虽然很多现代工具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很多帮助和益处,但它们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这款利用人类呼吸发电的装置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能有效地保护环境,鼓励人们加强体育锻炼,”保罗说。
  可为手机充电的太阳能盆栽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小型虚拟盆栽,它的叶片虽然不是绿色的,但却能获得更多的能量,未来人们可用它实现手机充电,且仅需4个小时。这种虚拟盆栽被称为“电子树”,它没有任何微妙的修剪,不仅是一个漂亮的室内装饰物,还是手机等日常电子装置的充电器。电子树有27个微型硅质太阳能面板——“树叶”,可以依据需求定制化设计电子树。对于当前能量成本飞涨,电子树能够以绿色环保方式进行手机充电。
  这款电子树是由法国设计师维文·穆勒设计的,他指出,在观察真实树木之后注意到它们的树叶起到天然太阳能面板的作用,从而激发设计电子树的灵感。目前穆勒在进行批量生产之后已接收到400个预售定单,虽然电子树能够为人们节省电能,但是出售价格较高,每个电子树售价为283英镑。
其他文献
自2007 年开始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试点以来,湖北省政府连续四年将其列入为民“十件实事”。截至2012 年11 月底,湖北省累计落实各级财政资金6.8 亿元,建成农家书屋29148 个,提前并超额实现全省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  《农家书屋》:湖北省在建设农家书屋过程中有何值得分享的经验?  曾向阳:2007 年至今,湖北省提前并超额建成29148 个农家书屋。超额是指不仅完成原计划湖北省26203
期刊
发生民工冻死事件的郑州中州大道已全线禁止民工住宿,有关部门为民工准备了提供基本住宿和避寒的安置点。但现实中民工并不领情,他们表示,自己并非无家可归,而是露宿高架桥下更容易找到活干。  罕见的极寒天气现身各地,做好特殊群体在寒冬中的救助帮扶工作,体现了整个社会的关怀,也是政府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但有时事情却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送温暖”在现实中却时常遭遇了受助者“不领情”的尴尬。  本来是件温暖民
期刊
正值傍晚,北京延庆小浮沱村农家书屋的门口挤着五六个穿着校服、背着书包刚放学归来的小学生,似乎正渴巴巴地等着什么。有孩子问书屋管理员李红:“叔叔,啥时候能给我们放动画片呀?”  走进书屋一看,就像一个小型礼堂,屋内摆放了20几排新座椅,逾一半的位置上坐着老人、中年村妇等,大家聚精会神地盯着正面墙上一张宽大的幕布,银幕上正在播放影片《建国大业》,看场景,影片已临近结束。  座位后排的一排排书架在提醒初
期刊
相传,云南因汉武帝见彩云现于南中而得名,独特的自然风貌,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变化多端的气候特征,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冰川伴热海,彩云追蓝天,江河淌碧玉,群峦竞翠微。无数个古老幽静的村寨,与天地、山水融为一体,在日月交替中,散发出古朴的气息,积淀出动人的故事,还有那藏在心底久久不能忘怀的彩云之恋!  推荐地:黎明村  关键词:丹霞地貌  推荐地地理位置: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境内老君山腹地  路线:从昆
期刊
日前,一份由北京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公益机构北京行在人间文化发展中心联合发布的《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安全与职业保护调研报告》,将目光聚焦到农民工的职业保护领域。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成为中国经济第一支柱产业。而建筑业农民工,已占中国农民工总量的1/5,占中国人口的3%。《报告》研究者用5年时间,全程跟踪统计了北京地区约50个工
期刊
水如同空气,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自然条件,它滋养着大地、孕育着生命。潺潺溪水滔滔江河,流淌着人类辉煌的业绩。人类因水而生,文明因水而生,在水相伴人类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中,人类对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水文化,从对水的依赖到对水的敬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从来没有离开过水。  在我们祖先的观念中,江、河、海、泽、池、泉都存在着神灵,他们被统称为水神,可以降临福泽,保佑一方人的平安。在
期刊
但凡用“克”等微小单位计量的东西,自然都是高端稀缺。11月26日,在北京开幕的首届中国沉香文化博览会暨沉香文化论坛(以下简称“香博会”)上,记者看到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木头,却标出了3000元每克的价格,这就是沉香。  沉香市场迅速升温  在中国古代,品香与点茶、插花、挂画被称为“四般雅事”,被古代文人视为生活品位高低的标准。随着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国人对香文化的认识开始复苏,香文化展现出无可估量
期刊
凡是售卖货物的店子,即使出售的品种成千上万,我们也一律称之为“百货商店”、“百货公司”,何解不称“千货店”或“万货店”?  有此传说:清朝乾隆时代,江北某地有家起名“日日兴”的杂货店,因生意兴旺,掌柜得意忘形,认为要大展鸿图,便吩咐伙计摘下“日日兴”招牌,换上“万货全”的大招牌。顾客进门,但见货物琳琅满目,要什么都有,不禁赞叹万货纷陈,一切俱全。  某日,进来一名客官,对伙计说:“我要买把粪杈子!
期刊
华歆是三国时代一个赞语不乏、骂言不少的达官显贵。此人字子鱼,平原郡高唐(今河北省禹城县西南)人,官做到尚书令、司徒,75岁去世。  华歆少年时与北海管宁、邴原为友,当时人称三人一条龙。华为龙头,邴为龙腹,管为龙尾。三人之中,管宁最具高风亮节,邴原也淡泊名利,而华歆既爱财又迷官。一次,华歆与好友管宁同在一块地锄草,突然间他刨出一块金子,惊喜地叫了起来,管宁却若无其事,头也不抬,继续锄草,又有一次,他
期刊
“备上金箍的马鞍子,佩上晶亮的银铃,驮上山里人的物品,带上亲人们的嘱托,我赶马的年青人呵,离开家门奔他乡……”这是一首在云南民间流传甚广的《赶马调》,描写的是一个特殊的商人群体——马帮赶马人的生活,他们常年奔波于崇山峻岭间,在各民族地区间贩运商品、互通有无。  在云南境内山高路险,地形错综复杂。边境贸易中,运输几乎要全靠人畜之力,加之盛产良马,马帮便成为最方便、最经济的运输形式。但1901年出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