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欣赏教学是普通学校音乐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音乐欣赏教学也日益得到教师的重视。然而,如何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如何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却仍然令教师感到困惑。
以前的欣赏课,教师总是从概念出发,在学生尚未了解、感受音乐作品时,就在黑板上挂满一大堆的图标概念。他们没有意识到只有让学生在感性中去把握这些概念,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归纳才能达到真正的认识。
当然,作为一门课程,音乐欣赏的内容以及需要把握的知识与技能很多,普通学校音乐欣赏课上出现的问题,首先是对音乐艺术的性质不明确,对审美教育的规律不明确,从而导致对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不明确。
音乐欣赏的教学目的是什么?经常可以看到的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一栏里写上这样一段开头语:通过对某作品的欣赏达到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等等。固然,这样一些教学目的是包含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但这些教学目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绝大部分已经由作品本身决定了。对于这样一些教学目的的实现,主要发生在作品欣赏的过程中,而不是作品本身的属性,它对听者的影响或教育,取决于听者在音乐上对它接受的程度。但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在写完了上述的教学目的之后,就不知道如何在欣赏教学中实现教学目的的要求了,接下来是一大堆概念的讲述,爱国主义的教育等等。等这些话说完后,真正让学生欣赏音乐的时间已所剩无几了。让学生离开教室时,脑子里只留下在教室所说的上述话,对音乐的印象却很模糊。音乐欣赏的教育目的究竟应该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对音乐艺术的性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音乐艺术的性质:即音乐作为一种非语义性的艺术,是以音响形式,来引起人的情感共鸣,达到审美作用。音乐欣赏课的主要任务不是对学生“晓之以理”,而是“动之以情”;不是直接的说教,而是潜移默化。更重要的是,它应该让学生掌握一种在其他课程中所学不到的感受事物的方式,也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这就是聆听音乐与进入音乐。这就是要求音乐欣赏教学应该关注音乐本身,而非其他。
那么,音乐欣赏教学该如何关注音乐呢?
一、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养成的。学生走进音乐课堂的目的就是学习音乐,倾听音乐,接受音乐,和平时在音乐课外听音乐是有本质区别的。
二、设置问题,深入探究
古代教育家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设置疑难,以疑启思,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对音乐作品经过初听的简单体验后,教师随即进行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比较,设置问题并进行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和自我领悟。比较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展开讨论。例如《摇篮曲》一课的教学,学生在欣赏完两首《摇篮曲》:一首由舒伯特作曲,一首是东北民歌,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首摇篮曲的异同。学生们发现:两首摇篮曲的共性是结构简洁,短小抒情,速度徐缓,曲调优美静谧,旋律平稳流畅,但由于调式不同,音乐风格也就截然不同。接着,请同学们欣赏钢琴独奏《摇篮曲》(贺绿汀曲),边欣赏边思考摇篮曲作为一种器乐体裁和歌曲有什么不同?学生们惊喜地发现器乐演奏的摇篮曲,音域比声乐曲宽,结构比声乐曲大。通过对上述同一题材,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作品的分析比较,最后请学生们总结中外摇篮曲的不同点,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们思维异常活跃,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这一环节,很好地深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从音乐本身出发,调动听觉思维
欣赏课要注意熟悉欣赏作品的主题,但真正做到就不太容易。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巧妙运用重复,积极引导听觉,注意音乐主题材料的发展。如欣赏《二泉映月》时,运用电影录像、阿炳演奏的录像、学生视唱、演奏、本校合唱录像及弦乐合奏录像等,使音乐重复出现达六次之多(其中有的是片段),学生既不感到单调又充分熟悉了作品。这样还不要急于让学生关注主题材料的发展,而要关注音乐本身随着情绪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听觉上注意音乐主题材料的发展就很成功。《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同样调动了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对音乐本身的注意。欣赏时,着重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过程中音乐的力度与形象效果的变化,让学生用自设的乐谱来标明听到的变化。有时还可以采用主题听辨的方法,吸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和兴趣,这也是一项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过的内容的好方法。
总之,发展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小学)
□责任编辑:方 玉
以前的欣赏课,教师总是从概念出发,在学生尚未了解、感受音乐作品时,就在黑板上挂满一大堆的图标概念。他们没有意识到只有让学生在感性中去把握这些概念,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归纳才能达到真正的认识。
当然,作为一门课程,音乐欣赏的内容以及需要把握的知识与技能很多,普通学校音乐欣赏课上出现的问题,首先是对音乐艺术的性质不明确,对审美教育的规律不明确,从而导致对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不明确。
音乐欣赏的教学目的是什么?经常可以看到的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一栏里写上这样一段开头语:通过对某作品的欣赏达到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等等。固然,这样一些教学目的是包含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但这些教学目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绝大部分已经由作品本身决定了。对于这样一些教学目的的实现,主要发生在作品欣赏的过程中,而不是作品本身的属性,它对听者的影响或教育,取决于听者在音乐上对它接受的程度。但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在写完了上述的教学目的之后,就不知道如何在欣赏教学中实现教学目的的要求了,接下来是一大堆概念的讲述,爱国主义的教育等等。等这些话说完后,真正让学生欣赏音乐的时间已所剩无几了。让学生离开教室时,脑子里只留下在教室所说的上述话,对音乐的印象却很模糊。音乐欣赏的教育目的究竟应该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对音乐艺术的性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音乐艺术的性质:即音乐作为一种非语义性的艺术,是以音响形式,来引起人的情感共鸣,达到审美作用。音乐欣赏课的主要任务不是对学生“晓之以理”,而是“动之以情”;不是直接的说教,而是潜移默化。更重要的是,它应该让学生掌握一种在其他课程中所学不到的感受事物的方式,也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这就是聆听音乐与进入音乐。这就是要求音乐欣赏教学应该关注音乐本身,而非其他。
那么,音乐欣赏教学该如何关注音乐呢?
一、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养成的。学生走进音乐课堂的目的就是学习音乐,倾听音乐,接受音乐,和平时在音乐课外听音乐是有本质区别的。
二、设置问题,深入探究
古代教育家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设置疑难,以疑启思,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对音乐作品经过初听的简单体验后,教师随即进行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比较,设置问题并进行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和自我领悟。比较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展开讨论。例如《摇篮曲》一课的教学,学生在欣赏完两首《摇篮曲》:一首由舒伯特作曲,一首是东北民歌,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首摇篮曲的异同。学生们发现:两首摇篮曲的共性是结构简洁,短小抒情,速度徐缓,曲调优美静谧,旋律平稳流畅,但由于调式不同,音乐风格也就截然不同。接着,请同学们欣赏钢琴独奏《摇篮曲》(贺绿汀曲),边欣赏边思考摇篮曲作为一种器乐体裁和歌曲有什么不同?学生们惊喜地发现器乐演奏的摇篮曲,音域比声乐曲宽,结构比声乐曲大。通过对上述同一题材,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作品的分析比较,最后请学生们总结中外摇篮曲的不同点,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们思维异常活跃,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这一环节,很好地深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从音乐本身出发,调动听觉思维
欣赏课要注意熟悉欣赏作品的主题,但真正做到就不太容易。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巧妙运用重复,积极引导听觉,注意音乐主题材料的发展。如欣赏《二泉映月》时,运用电影录像、阿炳演奏的录像、学生视唱、演奏、本校合唱录像及弦乐合奏录像等,使音乐重复出现达六次之多(其中有的是片段),学生既不感到单调又充分熟悉了作品。这样还不要急于让学生关注主题材料的发展,而要关注音乐本身随着情绪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听觉上注意音乐主题材料的发展就很成功。《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同样调动了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对音乐本身的注意。欣赏时,着重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过程中音乐的力度与形象效果的变化,让学生用自设的乐谱来标明听到的变化。有时还可以采用主题听辨的方法,吸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和兴趣,这也是一项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过的内容的好方法。
总之,发展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小学)
□责任编辑:方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