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事高中历史教学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学生基本历史知识的匮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学生不知道中国古代朝代顺序,当然更理不清朝代更迭的因果关系,这使得高中历史的专题教学很难推进,难以完成历史教学的各项目标。笔者甚至曾经想过,高中教材也应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写,可是这又造成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重复,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客观上看,学生历史知识匮乏的主要原因如下:初中历史为开卷考试,且为非中考科目,有些学校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在这种“双不重视”的影响下,古今中外的历史留在学生心目中的内容少之又少!这导致初中重知识,高中重思考,最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目标大打折扣。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得不停下脚步和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的基本的历史知识。原本该有的思考深度就會降低。往长远里说,这不利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当然,以上只是客观原因,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克服,为历史教育目标的实现做出自己的努力。
  笔者结合自身四年的高中历史教学经验以及一年的初中历史教学经验,认为初中历史老师应该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中历史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要以宏观的眼光来对待历史教学
  历史老师这种“宏观眼光”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整个中学历史教学的宏观把握,深刻理解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的不同与关联
  目前,初中历史教材以时间为线索进行编排:七八年级学习中国史,九年级学习世界史;高中历史教材则按照专题进行编排:必修一为政治,必修二为经济,必修三为思想文化。初中为历史广度的铺垫,高中则是历史深度的挖掘。高中的深度能否顺利挖掘,则在于初中的广度能否铺垫好。所以,初中历史老师尤其是七年级的历史老师在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一门独立学科时,有责任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这门学科,进而让学生在三年的历史学习中积淀更多的历史知识,为高中历史学习打好基础,最终养成一种历史思维能力。
  2.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本身的宏观把握
  相比较其他人文学科,历史是一门逻辑性强,因果关系相对明显的学科,老师在传授历史的基础知识时,应该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渗透,尤其是重大的历史转折点。对于历史本身因果关系的把握,应该落實到每一堂历史课上,每一堂历史课应该逻辑关系明确,每一堂历史课之间也应该有这种关系。
  (二)深厚的人文素养
  历史老师要想具备上文中提到的宏观历史眼光,必须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这对年轻历史老师来说是一个短板。正是由于是短板,更应该努力弥补。
  二、教学方法及理念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是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以及不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还是有所侧重的。结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及初中学生特点,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拘泥于形式,不惧怕“教师讲授”
  我们在反对“满堂灌、填鸭式”同时,似乎也将“教师讲授”反对掉了。整堂课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生虽然能够通过自主探究从课本上找到答案,甚至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得到问题的答案,但历史教材呈现出的知识是浓缩的、结论性的,这对历史知识匮乏、问题意识缺乏的初中生来说往往是表面的、不全面的。比如,七年级上册学习孔子的思想,学生可能都能从课本上找到孔子的思想,但是,很少有学生真正理解“仁”的含义,这就需要教师的补充讲授。
  (二)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历史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自主探究完成简单的历史问题时,即使老师指明了要阅读第几段的内容,学生也不能找到有效信息或者找不全面。这说明小学五到六年的语文训练还不足以让绝大多数学生轻松阅读文本,迅速捕捉有效历史信息,这需要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语文的教学方法,比如,解读标题,甚至分析文章及段落结构。比方说七年级下册在探讨“为什么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学生阅读完教材第一段之后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老师可引导学生在此阅读教材22课第一段“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众多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叙述一个个错综复杂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小说的内容,多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们反抗封建统治、追求幸福的意愿。”分析段落,这一段是“总—分”结构,第一句是“总”,后面两句是“分”。这样既能提示学生捕捉历史信息,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前文中提到历史教材多是浓缩的,结论性的内容,在历史教学中不能仅仅让学生掌握这些结论,而是要多问学生一些为什么,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每堂历史课都这样培养学生,既能加深学生对基础历史知识的印象,又能潜移默化让学生学会问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比如学生都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老师应该在讲完所有的四大发明时问学生为什么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而非其他发明?这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进一步体会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的突出贡献。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埋下下一颗种子:“所有理所当然的事情背后,都有各自的原因,都值得探究分析。”
  (四)强化历史基础知识
  历史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来源于对历史基本事实的掌握,否则就是空谈,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阶段,历史老师要强化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培养,虽然是开卷考试,最基本的常识,还是要要求学生记忆掌握最基本的常识,这样才能为进一步的总结归纳探究打好基础。总之,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地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把准学生的脉搏,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现历史学科本身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素质教育已摆在教育的重要位置上,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结合数学概念教学,探讨素质教育的课堂模式是我们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  数学概念是揭示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中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的前提”;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概念是判断、推理及分析问题的根本,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建立正确
期刊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对教学中的一些实验略做改进:将演示实验随堂做、学生实验回家做、有趣实验补充做,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结合自己的教研实际,谈谈化学实验有益于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形成的一些做法。  一、补充和转变成有趣实
期刊
心理学家布鲁克曾说过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流手段占有很大的比重”。一直以来,学者们都偏向于对课堂言语交流方面的探究,却忽视了对非言语交流的研究探讨,这是一种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所以,在课堂上少一些琐碎啰嗦的语言,多一些简单明了的非言语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必要的言语交流加上恰到好处的非言语交流,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充分发挥非言语交流对语文课堂教学
期刊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移动通信技术也越来越发达,社交媒体以及知识共享已经越来越多的渗透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我们的社会逐渐走向微型化,我们的课堂也逐渐以微盖全。在我们的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存在很多问题。那么,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微课”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微课是通过视频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上课时的讲授内容以及课外教学的相关活动。将微课引入课堂将为学生开启自主学习的大门,提高学习
期刊
一、引言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于2016年9月正式发布。它主要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在文化基础方面要求学生达到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要求;在自主发展方面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在社会参与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使学生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这更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
期刊
为了探索在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解决当前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针对性差,教学环节设计单一、陈旧以及建模教学的效果差等问题的途径。研究者自己在该校展开了实践探索。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过程,能够凭借具体的事物或者是从具体事物中得到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并且通过学习分类与排序获得思维的可逆性,能够举一反三。儿童的推理能力开始发展,能
期刊
二万五千里长征,举世闻名。1935毛泽东同志在回答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关于红军长征的意义时,有过一段脍炙人口的话:“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说它是宣言书,那是因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说它是宣传队,那是因为“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
期刊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教育要回应发展的难题和挑战,必须有新的应对措施。构建核心素养
期刊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这与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相契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使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迎来了春天般的勃勃生机。它改变了以往机械,单一的教学模式,英语教
期刊
长期以来,固步自封的思想让我们课堂教学的长期处在费时低效的阶段。有过多少次这样的听课经历,教师慷慨激昂,洋洋洒洒,从头讲到尾,学生呆若木鸡,像木偶似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摆弄来摆弄去,没有一点自己思维活动的空间,更何谈经历发现,合作探究。借助课堂教学改革,解放教师思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学校品牌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困则思变,是该有点自己的东西了,我们要解放学生,我们要有自己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