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各种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麻醉的可能性。方法:选择80例ASA I-II级四肢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为观察组,麻醉选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全麻,给予芬太尼0.5-1μg/kg,丙泊酚1-1.5㎎/kg静脉缓推;B组为参照组,选用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为例,以1.5%利多卡因15-20ml经患侧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监测患者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及血氧饱和度,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的评定及手术医师对麻醉效果的主观满意度,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分钟及手术结束时的MAP、HR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为3.3±1.0分钟,B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2±4.0分钟。两组相比,A组明显快于B组;麻醉效果:A组优占94%,良占6%,差为0。B组优占67%,良占24,差占9%。两者相比,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组。同时术者对麻醉满意效果的主观满意度A组也明显优于B组。A组在麻醉后1分钟内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与麻醉前相比P<0.05),但经托下颌或面罩加压给氧处理后血氧饱和度均回升至麻醉前水平。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四肢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简便易行、效果确切、安全实用、值得推广。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22—01
四肢关节脱位中以肩关节脱位占多数,他们大多是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的常见关节脱位,占全身各大关节脱位的60%以上。常常可以通过手法复位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通常选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但该麻醉有3%-30%麻醉阻滞不全,致使手法复位时肌肉紧张,复位困难。我院采用丙泊酚复位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麻醉效果确切,手术复位医师无肌紧张对抗,复位轻松,成功率高,操作简单,起效快,苏醒迅速彻底,被广大患者及手术医师认可,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肩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在18-35岁之间,体重40-75kg,ASA I-II级。所有患者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严重心肺疾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40例。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食禁饮,入手术室开放外周静脉通路,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及血氧饱和度(SPO2),常规面罩吸氧。A组患者行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全麻,经静脉缓推芬太尼0.5-1μg/kg,时间30秒以上,在静推丙泊酚1-1.5mg/kg,带患者意识消失,呼之不应,压眶反射消失后,即有骨科医师行手法复位。B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以1.5%利多卡因15-20mg经患侧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注药15-20分钟后行手法复位治疗。
观察指标: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分钟,手术结束时患者的MAP、HR、SPO2。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手术医师对麻醉效果的主观满意度。麻醉效果评定指標:优为完全无痛,肌肉松弛,容易复位;良为稍有体动,肌肉松弛,易于复位;差为表情,痛苦,肌松差,复位困难。
2 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为3.2±1.1min,B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1.6±3.1min。两组对比,A组明显快于B组。麻醉效果A组优占94%,良占6%,差为0。B组优占67%,良占24,差占9%。两者相比,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组,见表1。麻醉期间,两组患者的血压都用波动,但都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麻醉后MAP、HR、SPO2的变化见表2.与B组相比,A组在麻醉诱导后HR有所减慢,但均不需药物干预。
3 讨论
四肢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对麻醉要求镇痛完善、肌肉松弛、并发症少,以往神经阻滞麻醉中,由于患者关节脱位,患肢常常处于被动体位(特别是上肢关节脱位)。致使穿刺麻醉的定位、穿刺过程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影响麻醉的效果,操作复杂,并发症多等缺点。有时也因阻滞不全致镇痛肌松效果不佳现象发生而影响复位的成功率。丙泊酚由于起效快,清除迅速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临床麻醉,其对中枢的作用主要是催眠、镇静与遗忘。停药后苏醒迅速而完全。芬太尼的临床常用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起效快,药效强且心血管状态稳定,两者合用能起到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广泛应用于无痛人流、无痛胃镜等。我们采用丙泊酚复位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四肢关节脱位的复位,其操作简单,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能很好的满足手术要求,手术医师和病员满意度高。本观察中A组40例患者均在一次麻醉剂量下成功复位,B组9例麻醉效果差未成功复位者,经改行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后也均一次复位成功。但由于丙泊酚和芬太尼均有一定的呼吸、循环抑制作用,故术中仍应密切监护患者呼吸、循环,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
综上所述,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力四肢关节手法复位,其简便易行、效果确切、安全使用、值得推广。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22—01
四肢关节脱位中以肩关节脱位占多数,他们大多是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的常见关节脱位,占全身各大关节脱位的60%以上。常常可以通过手法复位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通常选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但该麻醉有3%-30%麻醉阻滞不全,致使手法复位时肌肉紧张,复位困难。我院采用丙泊酚复位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麻醉效果确切,手术复位医师无肌紧张对抗,复位轻松,成功率高,操作简单,起效快,苏醒迅速彻底,被广大患者及手术医师认可,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肩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在18-35岁之间,体重40-75kg,ASA I-II级。所有患者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严重心肺疾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40例。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食禁饮,入手术室开放外周静脉通路,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及血氧饱和度(SPO2),常规面罩吸氧。A组患者行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全麻,经静脉缓推芬太尼0.5-1μg/kg,时间30秒以上,在静推丙泊酚1-1.5mg/kg,带患者意识消失,呼之不应,压眶反射消失后,即有骨科医师行手法复位。B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以1.5%利多卡因15-20mg经患侧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注药15-20分钟后行手法复位治疗。
观察指标: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分钟,手术结束时患者的MAP、HR、SPO2。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手术医师对麻醉效果的主观满意度。麻醉效果评定指標:优为完全无痛,肌肉松弛,容易复位;良为稍有体动,肌肉松弛,易于复位;差为表情,痛苦,肌松差,复位困难。
2 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为3.2±1.1min,B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1.6±3.1min。两组对比,A组明显快于B组。麻醉效果A组优占94%,良占6%,差为0。B组优占67%,良占24,差占9%。两者相比,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组,见表1。麻醉期间,两组患者的血压都用波动,但都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麻醉后MAP、HR、SPO2的变化见表2.与B组相比,A组在麻醉诱导后HR有所减慢,但均不需药物干预。
3 讨论
四肢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对麻醉要求镇痛完善、肌肉松弛、并发症少,以往神经阻滞麻醉中,由于患者关节脱位,患肢常常处于被动体位(特别是上肢关节脱位)。致使穿刺麻醉的定位、穿刺过程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影响麻醉的效果,操作复杂,并发症多等缺点。有时也因阻滞不全致镇痛肌松效果不佳现象发生而影响复位的成功率。丙泊酚由于起效快,清除迅速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临床麻醉,其对中枢的作用主要是催眠、镇静与遗忘。停药后苏醒迅速而完全。芬太尼的临床常用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起效快,药效强且心血管状态稳定,两者合用能起到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广泛应用于无痛人流、无痛胃镜等。我们采用丙泊酚复位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四肢关节脱位的复位,其操作简单,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能很好的满足手术要求,手术医师和病员满意度高。本观察中A组40例患者均在一次麻醉剂量下成功复位,B组9例麻醉效果差未成功复位者,经改行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后也均一次复位成功。但由于丙泊酚和芬太尼均有一定的呼吸、循环抑制作用,故术中仍应密切监护患者呼吸、循环,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
综上所述,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力四肢关节手法复位,其简便易行、效果确切、安全使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