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导入】
2010年6月24日,万众瞩目的第4代iPhone正式在几个欧美国家开售。一如以前,“苹果迷”纷纷排长队抢购。创办35年来,苹果公司的每一个产品都是电子商业圈的奇迹,这一切都离不开前CEO乔布斯不屈不挠的执著精神。“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被认为是乔布斯最执著的人生忠告,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题目即是“找到并执著于自己喜爱的事情”。以iPhone为例,当乔布斯在董事会上宣布要生产手机时,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可是在他“疯”一般的坚持下,短短几年,就掀起了全世界的“iPhone热”。另一方面,“变通”是苹果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微软公司是苹果的老对头,乔布斯心里对微软也是“恨之入骨”,但他在关键时刻,还是选择了与微软合作——这是他为了打败微软而采取的“变通”之道。
一方面要坚持自己的创意和愿景,另一方面要在方法上懂得变通,不仅仅创业如此,世上许多事情都离不开对二者的准确把握。
【主题解读】
首先,“执著”与“变通”是一组对立统一的概念。从积极角度看,“执著”有坚持不懈之意,是对信念的坚持,是对目标的坚守,是对原则的把握,是面对困难永不言弃的精神,是锁定目标勇往直前的勇气,是不达目的永不罢休的毅力。在确认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执著是接近或达到目标的必要条件,所以有所成就之人多为执著之人。另一方面,“执著”也有固执、拘泥之意,一般指环境或情况发生变化后,却不懂得因时、因地、因事制宜,一味按既定思路行事。《吕氏春秋》记载“循表夜涉”的故事说,荆人事先在澭水插了标记,准备与敌作战后退回,可是夜里河水涨了,他们仍按原先的标记后退,结果淹死者千余人。可见,行事要把握好“度”,不可让“执著”滑入“偏执”“死板”的泥潭。
一般说来,“变通”是依据不同情况,作非原则性的变动,是为实现目标而转换一种思路、变换一种途径、改变一种方法,是不违背原则条件下的求新求变。所以从积极意义上说,变通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一种直面人生的勇气,是一种积极灵活的态度。但“变通”同样要把握好“度”:随意的改变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违背原则的改变,“变通”就成了“圆滑”“狡诈”。
其次,“执著与变通”是关系型话题,不能单独从某一个层面来谈,也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分开论述。从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执著”与“变通”是可以有机融合的:因为信念执著而变通思路,因为变通思路更显信念执著。如救国救民始终是鲁迅的执著梦想,但在方式方法上又有所变通,所以他选择弃医从文。“以笔为枪”彰显了鲁迅的执著斗争精神。
其三,要想谈深谈透,必须做一点深入的思考,在信念执著的前提下,什么时候选择变通呢?一是条件、情况或环境发生变化时要懂得变通,不可死守条条框框;二是身处困境之中时要善于变通,懂得权宜之计;三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主动求变更易把握机会。
【素材集锦】
凡·高的执著坚守
二十七岁的凡·高拿起了画笔,疯狂地爱上了绘画,他决心把绘画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于是他在家里支起了画架,没完没了地练习。凡·高家族认定他选择绘画是赌徒行为,画商叔叔们与他决裂,除了弟弟提奥,父母和其他兄弟都不理解他。但凡·高醉心于绘画创作,每天饿着肚子勒紧腰带在海边迎风作画,每幅画都充满了对下层民众、对大自然的真挚热爱,一笔一笔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因为与传统画派背道而驰,结果是没人认可他的画,他的画一文不值。饥饿和疾病致使他虚弱不堪,更可悲的是,几乎人人否定他,人人认定他根本不适合从艺,认定他天生就没有艺术细胞。家庭的冷遇与朋友的劝说丝毫没有动摇他绘画的决心。几年之内,他先后创作出了《河上妇人》《向日葵》等画作。凡·高一生一贫如洗,穷困潦倒,生前仅仅卖出一幅画作。在他去世多年之后,他作品中表现出的艺术魅力和空前的创作意识才被人们发现。于是,一夜之间,他的所有油画、素描,甚至当时写生时所用的废纸都被人们作为艺术品来收藏。
【感悟】有梦想就要勇敢去追,尽管这路上会遇到种种艰难困苦,尽管有时回报来得太迟。凡·高在绘画的道路上艰难跋涉,在困苦中坚守,他活在艺术的世界里,活在创作的世界里——对自我的坚守、对目标的执著成就了一位风格独特的艺术家。
固执的神父
在威尼斯的一个小村落,洪水开始淹没全村。老神父正在教堂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的膝盖,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没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过了不久,洪水淹过胸口,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洪水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着我的教堂,我相信我的上帝一定会赶来救我。”又过了一会儿,洪水把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抓着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机缓缓飞过来,丢下绳梯之后,飞行员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神父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上帝会来救我的,上帝会与我同在的!”不久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被淹死了…… 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他生气地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兢兢业业地侍奉您,为什么您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我派了舢板去找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又派了一艘快艇去,你还是不上船;第三次,我再派一架直升机去救你,你还是不愿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是急着想要回到我身边,好好陪我。”
【感悟】面对随时变化的环境,如果用一成不变的偏执来对待,必然会遭到淘汰。灵活性是人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改变自己的能力,某种情况下,灵活性是人生存能力的体现。
有关犹太人的两个故事
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人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他可以把豆子拿回家,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卖豆人可以改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而豆苗如果卖不动,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来卖;如果盆景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生长,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
有一个犹太人提着一箱子珠宝到英国做生意,因为害怕珠宝被盗贼偷去,于是他来到银行想租一个保险箱保存这些珠宝,但当听到高昂的费用后,精明的犹太人转变了想法。他找到了银行的经理,对经理说他想要以这箱珠宝抵押贷款,经理痛快地答应了他的申请,当犹太人被问及需要贷多少钱时,他微笑着说:“一英镑。”经理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感悟】无论卖的是豆子、豆芽,还是豆苗、盆景,犹太人的目的都是做生意赚钱,变通的是赚钱的方式方法;同理,抵押珠宝的犹太人只花了一英镑就让他的珠宝得到了安全的看护,是因为他思考问题时善于转换角度,行事善于变通。
石头汤的故事
《伊索寓言》里有一个很富启示的小故事:一位穷人在一个暴风雨的日子到富人家讨饭。那富人家的仆人呵斥道:“滚开!”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这个可怜的穷人请求厨娘给他一个锅,以便让他“煮点石头汤喝”。厨娘听到后感到很惊讶,同时也很好奇:“石头汤?我倒想看看你怎样用石头做成汤。”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过了一会儿,穷人说:“这汤总得放点盐吧!”于是厨娘给他一些盐、葱花。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最后,穷人美美地喝了一碗肉汤。
【感悟】伊索在故事结尾处总结道,“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不论做什么事,首先要坚持目标,其次还须采取适当的方法,学会适时变通。试想,如果这个穷人开始时就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他肯定什么也得不到。在如今这个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变革时代,变通显得非常重要,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发展和成功的需要。
八面玲珑的袁世凯
在晚清复杂的社会格局中,袁世凯八面玲珑,顺风而动。他先是趋奉李鸿章,得到仕途上的保障,后又极力谄媚巴结握有兵权的荣禄。康有为“公车上书”,袁世凯觉得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很可能会符合光绪的心意,于是袁有意接近康有为,在饮酒商谈中,他随风倒柳,大谈练兵、变法,还把康有为称为“大哥”,很快便取得了康有为的信任。康有为和梁启超二人共同发起了“强学会”,袁世凯慷慨解囊捐银五百两,从此康有为等维新派将袁世凯视为“同志”。
袁世凯一时无法算定维新和守旧两股势力哪一派会最终获胜,便采取两面讨好的策略,静观其变。光绪召见袁世凯时,袁世凯为讨光绪欢心,慷慨激昂地大讲“国政腐败,只有推行变法才能有所转机……”光绪于是破格提拔袁世凯为候补侍郎,继续专办练兵事宜。然而,袁世凯刚刚表演完便摇身一变,接着就登门拜访了几乎所有的老臣,向顽固派表明自己反对“维新”的心迹。变法前夕,谭嗣同携带密诏“说袁勤王”,把“诛旧党”、“杀荣禄”的方案向袁世凯和盘托出,袁世凯却断定守旧势力不可摇动,毫不犹豫地出卖了光绪和维新派。
【感悟】袁世凯狡猾多变、阴险狡诈,他的圆滑善变违背了做人的原则,在青史上留下骂名,千秋万代为人所不齿。
让执著与变通同行
曹小文
执著是对目标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执著的人行事尊重原则,始终不渝,所以成大事者多为执著之人。但凡事过犹不及,执著超过一定的度,就会走向愿望的反面。“一条胡同走到黑”,这种人被称作“死心眼”“一根筋”。
有这样一个渔夫,听说市场墨鱼价格高,出海前发誓专捕墨鱼,但出海遇到的全是螃蟹,他便空手而归。上岸后却发现螃蟹比墨鱼的价更高。第二次出海,他又发誓,此次专捕螃蟹。可这一次遇到的却全是墨鱼,他又空手而归。第三次出海时又发誓,墨鱼、螃蟹都要。可出海后,一只墨鱼、螃蟹也没遇到,遇到的全是马鲛鱼,他再次空手而归。可怜的渔夫一次次发誓要专捕什么,一次次扬帆出海,却一次次空手而归。不是渔夫运气不好,而是他太过偏执,心眼太死,不懂变通。
在充满变数的环境中,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执著努力,而是在随机应变中寻找出路。任何难题,只要多换几个角度,多想几种途径,总会有解决的办法。所以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中国传统文化很早就懂得变通,孟子提及变通之道时曾有“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的论述。“礼”是儒家坚守的准则,“权”则指特殊情况下的灵活性。变通而不失常规,灵活而不违原则,体现出一种智者风范。
对个体来说,适时变通是一次重新选择,能让你在“此路不通”之时多一次成功的机会。杨振宁放弃实验物理转而研究理论物理,伊辛巴耶娃放弃体操转向撑竿跳,刘翔从跳高转向110米栏——事实证明他们的变通是正确和明智的。试想,假如上面故事中的渔夫在第一次出海捕回螃蟹,在第二次出海捕回墨鱼,在第三次出海捕回马鲛鱼,那变通带给渔夫的将是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当然,惊喜的前提是能审时度势,伸手抓住机会,适时变通。
进一步说,执著与变通是对立统一的,有时甚至可以融为一体。
300多年前,鲜为人知的年轻设计师莱伊恩承担了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的设计任务。之后,根据他的设计方案而建成的市政大厅拔地而起,令人称奇的是,支撑大厅天花板的却只有一根柱子。一年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对设计方案提出了质疑,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实在太危险了,要求他改进设计——必须再增加几根柱子。可莱伊恩却固执己见,并试图用自己所学的工程力学知识和别人理论,因此激怒了政府官员,险些被送上法庭。最后,无奈的他只好在大厅里又增加了四根柱子,顺利通过了工程验收。后来,人们在修缮大厅时惊奇地发现,支撑大厅的五根柱子中,只有一根受力,其他四根根本没有与天花板接触。
莱伊恩用自己独特的变通智慧,坚守了自己的观点与立场。可以说,一个人只有学会了灵活变通,才能真正做到坚守自我。正如向日葵,它执著于仰望太阳,但又懂得适时变通,不断改变仰望方向;正如山间溪流,它执著于奔赴大海,但它懂得变通流向,适时转弯前行。
人类的智慧告诉我们:让执著与变通同行!
【感悟】这篇文章从“执著”落笔,比较“执著”和“偏执”之不同;由“偏执的渔夫”的故事自然过渡到变通,论述变通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是个体成功的机会选择;最后论述执著与变通的有机融合。全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其次,文章论据材料丰富而又分析到位,衔接过渡自然,说理充分。第三,文章语言简洁凝练,颇见论述功底,议论特征鲜明。
2010年6月24日,万众瞩目的第4代iPhone正式在几个欧美国家开售。一如以前,“苹果迷”纷纷排长队抢购。创办35年来,苹果公司的每一个产品都是电子商业圈的奇迹,这一切都离不开前CEO乔布斯不屈不挠的执著精神。“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被认为是乔布斯最执著的人生忠告,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题目即是“找到并执著于自己喜爱的事情”。以iPhone为例,当乔布斯在董事会上宣布要生产手机时,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可是在他“疯”一般的坚持下,短短几年,就掀起了全世界的“iPhone热”。另一方面,“变通”是苹果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微软公司是苹果的老对头,乔布斯心里对微软也是“恨之入骨”,但他在关键时刻,还是选择了与微软合作——这是他为了打败微软而采取的“变通”之道。
一方面要坚持自己的创意和愿景,另一方面要在方法上懂得变通,不仅仅创业如此,世上许多事情都离不开对二者的准确把握。
【主题解读】
首先,“执著”与“变通”是一组对立统一的概念。从积极角度看,“执著”有坚持不懈之意,是对信念的坚持,是对目标的坚守,是对原则的把握,是面对困难永不言弃的精神,是锁定目标勇往直前的勇气,是不达目的永不罢休的毅力。在确认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执著是接近或达到目标的必要条件,所以有所成就之人多为执著之人。另一方面,“执著”也有固执、拘泥之意,一般指环境或情况发生变化后,却不懂得因时、因地、因事制宜,一味按既定思路行事。《吕氏春秋》记载“循表夜涉”的故事说,荆人事先在澭水插了标记,准备与敌作战后退回,可是夜里河水涨了,他们仍按原先的标记后退,结果淹死者千余人。可见,行事要把握好“度”,不可让“执著”滑入“偏执”“死板”的泥潭。
一般说来,“变通”是依据不同情况,作非原则性的变动,是为实现目标而转换一种思路、变换一种途径、改变一种方法,是不违背原则条件下的求新求变。所以从积极意义上说,变通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一种直面人生的勇气,是一种积极灵活的态度。但“变通”同样要把握好“度”:随意的改变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违背原则的改变,“变通”就成了“圆滑”“狡诈”。
其次,“执著与变通”是关系型话题,不能单独从某一个层面来谈,也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分开论述。从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执著”与“变通”是可以有机融合的:因为信念执著而变通思路,因为变通思路更显信念执著。如救国救民始终是鲁迅的执著梦想,但在方式方法上又有所变通,所以他选择弃医从文。“以笔为枪”彰显了鲁迅的执著斗争精神。
其三,要想谈深谈透,必须做一点深入的思考,在信念执著的前提下,什么时候选择变通呢?一是条件、情况或环境发生变化时要懂得变通,不可死守条条框框;二是身处困境之中时要善于变通,懂得权宜之计;三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主动求变更易把握机会。
【素材集锦】
凡·高的执著坚守
二十七岁的凡·高拿起了画笔,疯狂地爱上了绘画,他决心把绘画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于是他在家里支起了画架,没完没了地练习。凡·高家族认定他选择绘画是赌徒行为,画商叔叔们与他决裂,除了弟弟提奥,父母和其他兄弟都不理解他。但凡·高醉心于绘画创作,每天饿着肚子勒紧腰带在海边迎风作画,每幅画都充满了对下层民众、对大自然的真挚热爱,一笔一笔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因为与传统画派背道而驰,结果是没人认可他的画,他的画一文不值。饥饿和疾病致使他虚弱不堪,更可悲的是,几乎人人否定他,人人认定他根本不适合从艺,认定他天生就没有艺术细胞。家庭的冷遇与朋友的劝说丝毫没有动摇他绘画的决心。几年之内,他先后创作出了《河上妇人》《向日葵》等画作。凡·高一生一贫如洗,穷困潦倒,生前仅仅卖出一幅画作。在他去世多年之后,他作品中表现出的艺术魅力和空前的创作意识才被人们发现。于是,一夜之间,他的所有油画、素描,甚至当时写生时所用的废纸都被人们作为艺术品来收藏。
【感悟】有梦想就要勇敢去追,尽管这路上会遇到种种艰难困苦,尽管有时回报来得太迟。凡·高在绘画的道路上艰难跋涉,在困苦中坚守,他活在艺术的世界里,活在创作的世界里——对自我的坚守、对目标的执著成就了一位风格独特的艺术家。
固执的神父
在威尼斯的一个小村落,洪水开始淹没全村。老神父正在教堂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的膝盖,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没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过了不久,洪水淹过胸口,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洪水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着我的教堂,我相信我的上帝一定会赶来救我。”又过了一会儿,洪水把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抓着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机缓缓飞过来,丢下绳梯之后,飞行员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神父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上帝会来救我的,上帝会与我同在的!”不久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被淹死了…… 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他生气地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兢兢业业地侍奉您,为什么您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我派了舢板去找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又派了一艘快艇去,你还是不上船;第三次,我再派一架直升机去救你,你还是不愿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是急着想要回到我身边,好好陪我。”
【感悟】面对随时变化的环境,如果用一成不变的偏执来对待,必然会遭到淘汰。灵活性是人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改变自己的能力,某种情况下,灵活性是人生存能力的体现。
有关犹太人的两个故事
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人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他可以把豆子拿回家,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卖豆人可以改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而豆苗如果卖不动,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来卖;如果盆景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生长,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
有一个犹太人提着一箱子珠宝到英国做生意,因为害怕珠宝被盗贼偷去,于是他来到银行想租一个保险箱保存这些珠宝,但当听到高昂的费用后,精明的犹太人转变了想法。他找到了银行的经理,对经理说他想要以这箱珠宝抵押贷款,经理痛快地答应了他的申请,当犹太人被问及需要贷多少钱时,他微笑着说:“一英镑。”经理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感悟】无论卖的是豆子、豆芽,还是豆苗、盆景,犹太人的目的都是做生意赚钱,变通的是赚钱的方式方法;同理,抵押珠宝的犹太人只花了一英镑就让他的珠宝得到了安全的看护,是因为他思考问题时善于转换角度,行事善于变通。
石头汤的故事
《伊索寓言》里有一个很富启示的小故事:一位穷人在一个暴风雨的日子到富人家讨饭。那富人家的仆人呵斥道:“滚开!”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这个可怜的穷人请求厨娘给他一个锅,以便让他“煮点石头汤喝”。厨娘听到后感到很惊讶,同时也很好奇:“石头汤?我倒想看看你怎样用石头做成汤。”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过了一会儿,穷人说:“这汤总得放点盐吧!”于是厨娘给他一些盐、葱花。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最后,穷人美美地喝了一碗肉汤。
【感悟】伊索在故事结尾处总结道,“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不论做什么事,首先要坚持目标,其次还须采取适当的方法,学会适时变通。试想,如果这个穷人开始时就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他肯定什么也得不到。在如今这个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变革时代,变通显得非常重要,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发展和成功的需要。
八面玲珑的袁世凯
在晚清复杂的社会格局中,袁世凯八面玲珑,顺风而动。他先是趋奉李鸿章,得到仕途上的保障,后又极力谄媚巴结握有兵权的荣禄。康有为“公车上书”,袁世凯觉得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很可能会符合光绪的心意,于是袁有意接近康有为,在饮酒商谈中,他随风倒柳,大谈练兵、变法,还把康有为称为“大哥”,很快便取得了康有为的信任。康有为和梁启超二人共同发起了“强学会”,袁世凯慷慨解囊捐银五百两,从此康有为等维新派将袁世凯视为“同志”。
袁世凯一时无法算定维新和守旧两股势力哪一派会最终获胜,便采取两面讨好的策略,静观其变。光绪召见袁世凯时,袁世凯为讨光绪欢心,慷慨激昂地大讲“国政腐败,只有推行变法才能有所转机……”光绪于是破格提拔袁世凯为候补侍郎,继续专办练兵事宜。然而,袁世凯刚刚表演完便摇身一变,接着就登门拜访了几乎所有的老臣,向顽固派表明自己反对“维新”的心迹。变法前夕,谭嗣同携带密诏“说袁勤王”,把“诛旧党”、“杀荣禄”的方案向袁世凯和盘托出,袁世凯却断定守旧势力不可摇动,毫不犹豫地出卖了光绪和维新派。
【感悟】袁世凯狡猾多变、阴险狡诈,他的圆滑善变违背了做人的原则,在青史上留下骂名,千秋万代为人所不齿。
让执著与变通同行
曹小文
执著是对目标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执著的人行事尊重原则,始终不渝,所以成大事者多为执著之人。但凡事过犹不及,执著超过一定的度,就会走向愿望的反面。“一条胡同走到黑”,这种人被称作“死心眼”“一根筋”。
有这样一个渔夫,听说市场墨鱼价格高,出海前发誓专捕墨鱼,但出海遇到的全是螃蟹,他便空手而归。上岸后却发现螃蟹比墨鱼的价更高。第二次出海,他又发誓,此次专捕螃蟹。可这一次遇到的却全是墨鱼,他又空手而归。第三次出海时又发誓,墨鱼、螃蟹都要。可出海后,一只墨鱼、螃蟹也没遇到,遇到的全是马鲛鱼,他再次空手而归。可怜的渔夫一次次发誓要专捕什么,一次次扬帆出海,却一次次空手而归。不是渔夫运气不好,而是他太过偏执,心眼太死,不懂变通。
在充满变数的环境中,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执著努力,而是在随机应变中寻找出路。任何难题,只要多换几个角度,多想几种途径,总会有解决的办法。所以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中国传统文化很早就懂得变通,孟子提及变通之道时曾有“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的论述。“礼”是儒家坚守的准则,“权”则指特殊情况下的灵活性。变通而不失常规,灵活而不违原则,体现出一种智者风范。
对个体来说,适时变通是一次重新选择,能让你在“此路不通”之时多一次成功的机会。杨振宁放弃实验物理转而研究理论物理,伊辛巴耶娃放弃体操转向撑竿跳,刘翔从跳高转向110米栏——事实证明他们的变通是正确和明智的。试想,假如上面故事中的渔夫在第一次出海捕回螃蟹,在第二次出海捕回墨鱼,在第三次出海捕回马鲛鱼,那变通带给渔夫的将是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当然,惊喜的前提是能审时度势,伸手抓住机会,适时变通。
进一步说,执著与变通是对立统一的,有时甚至可以融为一体。
300多年前,鲜为人知的年轻设计师莱伊恩承担了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的设计任务。之后,根据他的设计方案而建成的市政大厅拔地而起,令人称奇的是,支撑大厅天花板的却只有一根柱子。一年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对设计方案提出了质疑,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实在太危险了,要求他改进设计——必须再增加几根柱子。可莱伊恩却固执己见,并试图用自己所学的工程力学知识和别人理论,因此激怒了政府官员,险些被送上法庭。最后,无奈的他只好在大厅里又增加了四根柱子,顺利通过了工程验收。后来,人们在修缮大厅时惊奇地发现,支撑大厅的五根柱子中,只有一根受力,其他四根根本没有与天花板接触。
莱伊恩用自己独特的变通智慧,坚守了自己的观点与立场。可以说,一个人只有学会了灵活变通,才能真正做到坚守自我。正如向日葵,它执著于仰望太阳,但又懂得适时变通,不断改变仰望方向;正如山间溪流,它执著于奔赴大海,但它懂得变通流向,适时转弯前行。
人类的智慧告诉我们:让执著与变通同行!
【感悟】这篇文章从“执著”落笔,比较“执著”和“偏执”之不同;由“偏执的渔夫”的故事自然过渡到变通,论述变通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是个体成功的机会选择;最后论述执著与变通的有机融合。全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其次,文章论据材料丰富而又分析到位,衔接过渡自然,说理充分。第三,文章语言简洁凝练,颇见论述功底,议论特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