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办高校汉语志愿者跨文化适应对策分析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onggu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汉语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陕西民办高校输出的汉语志愿者也随之增多。对汉语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关系到其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促进陕西民办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本文针对陕西民办高校汉语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的现状,找出了影响其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汉语志愿者;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9-0056-03
  基金项目:2019年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陕西省民办高校汉语志愿者跨文化适应调查与对策分析”(127152019042)。
  跨文化适应是每一个汉语志愿者前往异文化地区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在陕西民办高校汉语志愿者中,多数汉语志愿者是第一次前往完全陌生的国家独立开展工作和生活,突如其来的文化差异与不适应势必会成为志愿者面临的一大难题。他们的跨文化适应状况也将直接关系到汉语教学效果与中华文化推广的效率,因此,对于汉语志愿者身上所表现出的普遍的跨文化适应困难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与分析。
  一、跨文化适应
  “跨文化适应”是由美国人类学家Herskovits于1936年在他的著作《文化适应研究备忘录》中针对“文化适应”(enculturation)也称“濡化”,提出来的新概念。就个体层面而言,跨文化适应指的是在异文化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人克服文化休克,在语言、生活、交际和思维等方面逐步由本民族文化转向目标文化的动态过程。就群体层面而言,跨文化适应指的是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成员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动态过程。
  考虑到跨文化适应的时间因素,将跨文化适应分为短期文化适应与长期文化适应两种类型。而汉语志愿者只是在海外短期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并非长期定居,因此,汉语志愿者只需顺利解决工作及生活中的问题,熟悉并适应新的人际交往关系,使既定任务得以完成。由于初次前往异文化环境中进行汉语教学的汉语志愿者都要经历短期文化适应的过程,那么寻找并分析影响汉语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的因素,就成为帮助汉语志愿者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二、影响汉语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的因素
  (一)价值观念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与适应中最为明显的问题,而价值观念又是一种文化、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缩影。Stephen Bochner在他的著作《文化冲击心理学》中指出,引起文化不适应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核心价值观的差异,同时也是文化距离产生的原因之一。价值观念的差异势必导致交际障碍与文化冲突的产生,同时也成为影响汉语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的重要因素。对于在海外开展教学活动的汉语志愿者而言,所要接触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所处地区的整个社会群体,以及该群体所代表的价值观念。不同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念是不同的,汉语志愿者在面对差异严重的文化群体时,往往容易产生交际障碍,甚至引起矛盾和冲突。
  (二)教学任务
  在任教过程中,汉语志愿者要肩负汉语教师与中华文化推广者的双重身份,汉语教学与组织中国文化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在孔子学院任教的汉语志愿者除所需要承担的汉语课程之外,还要承担较多的中国文化推广与宣传方面的工作,比如组织文化展览、参与文艺演出及接待活动、配合任教学校举办活动等等。对于第一次从事全职工作的陕西民办高校汉语志愿者而言,这些工作与任务也是一大挑战。
  (三)海外汉语志愿者管理体制不成熟
  在海外汉语教学对汉语教师迫切需求的形势下,大量的汉语志愿者被派遣到世界各地。其中由国家汉办选派的汉语志愿者从参加选派开始到任期结束,都要受国家汉办的统一管理。但由于人员派遣比较分散,管理不便,处于异文化环境中的海外志愿者在跨文化适应中由于无法进行有效沟通,无处倾诉,容易导致志愿者产生文化休克。还有一部分汉语志愿者是通过其他渠道前往海外任教,由相关组织管理,各个组织机构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往往对汉语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心理状况缺乏长期有效地监督和疏导。
  (四)心理预期
  跨文化适应中的心理预期是指身处异文化环境中的人对于现阶段接触到周围事物的满意程度,满意程度越高,表示其心理预期越准确,跨文化适应性越强;满意程度越低,表示与其心理预期偏差越大,跨文化适应性越弱。陕西省民办高校汉语志愿者在海外任教初期,由于对陌生环境产生新鲜感以及对独立生活的向往,会对任教国这一新环境产生强烈的兴趣。但在这一阶段过后,许多原来没有意识到的现实问题逐渐浮现出来,例如语言沟通的困难、人际交往淡化、生活环境不理想等。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与陌生感会油然而生,此时汉语志愿者的心理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容易造成心理危机。
  (五)教学能力与语言能力
  教学能力是从工作方面评估汉语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刘珣先生曾指出“一个学科能否有计划地培养自己的科班出身的人才,是该学科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汉语志愿者的贮备人员,成为现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中流砥柱,越来越多的陕西民办高校学生走上了汉语志愿者的岗位。但其中大部分志愿者沒有独立担任过汉语教师,仅仅经过两个月的集中岗前培训,就被派往国外开展汉语教学工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因汉语知识的储备不足或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不当而产生教学失误。
  语言能力更多是从生活方面评估汉语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指汉语志愿者在异文化环境中与他人的言语交际能力。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汉语志愿者在海外遇到的许多问题或困难,都与他们在语言上“无法与当地人进行有效沟通”有关。陕西民办高校汉语志愿者在校期间学习的基本上都是英语,但是他们赴任的国家大多是非英语国家。这就造成了汉语志愿者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流的诸多困难,长此以往,语言交流的困难使志愿者逃避与他人的沟通,导致汉语志愿者对社交的恐惧与人际关系的淡化,甚至对周围的人产生排斥心理。   (六)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受以下两方面影响:一是汉语志愿者在赴任前是否有相关的跨文化经历;二是汉语志愿者是否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的跨文化经历可以使人在面对异文化时调动已有的记忆与经验,帮助汉语志愿者处理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生的相关事宜;而没有这种经历的汉语志愿者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跨文化事件甚至冲突时,往往表现出的是手足无措。
  另外,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得是否得体、有效也是体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标准。汉语志愿者的交际行为符合交际语境中交际对象的社会文化规范和行为期待,会促成交际双方进行成功的交际,汉语志愿者在与他人的交际中也就更加自信。
  总而言之,跨文化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汉语志愿者交际能力的提高,汉语志愿者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也是其产生与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过程。跨文化经历越丰富,往往其交际能力越强,跨文化意识越强;反之,缺少跨文化经历,往往其交际能力相对较弱,跨文化意识也不高。
  三、跨文化适应对策与建议
  汉语志愿者在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面对的不仅有外界的种种问题,还有自己内心的诸多困顿,这就要求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为汉语志愿者提供跨文化适应对策及建议。
  (一)客观方面
  1.志愿者选拔过程中,考量参选者专业背景。在选拔汉语志愿者时,应着重考虑参选者专业背景。虽不能认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出身的汉语志愿者比其他专业的汉语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情况更好,但是就专业学习而言,本专业学生所学的汉语知识、中华文化知识、中华才艺技能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相较于其他专业更加综合,也更加全面,尤其跨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更是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区别于与其相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另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赴任前,大都参加过相关实习,有过相关的跨文化经历与经验,使其在赴任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所参考,从而帮助其在海外更好地开展工作、顺利生活。
  2.岗前培训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为志愿者提供尽可能多的真实信息。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往往是单薄的。在汉语志愿者赴任前的培训中,除了有共通的跨文化理论知识,还应有国别化的跨文化案例与事件分析。针对不同国家,对赴岗志愿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跨文化指导,帮助汉语志愿者掌握赴任国家重要的风俗习惯,提供尽可能多的真实的赴任国信息,使汉语志愿者做到“知己知彼”。在岗前培训中,除了要加强跨文化方面的培训,还应进行语言方面的培训,使汉语志愿者掌握基础的日常生活用语。
  3.任教过程中,完善志愿者管理体制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志愿者赴任后顺利开展工作、顺利生活的制度保障。陕西民办高校汉语志愿者大多是第一次前往海外独自生活,甚至有些人还是在校学生的身份,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工作,这些都是对汉语志愿者的一大挑战。汉语志愿者被分配到各个岗位任教,除了任教学校对志愿者的工作生活进行管理以外,派出机构也应当对其进行跟进,定期与志愿者进行沟通,开展阶段性的心理健康咨询与测评,掌握志愿者在跨文化环境中的适应情况,并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因跨文化不适而产生的孤独感与焦虑感。
  针对跨文化适应性较差的汉语志愿者,派出机构可以与任教学校进行沟通,适当减少该教师的教学任务,加强对该教师的心理疏导与沟通,帮助汉语志愿者顺利度过文化休克期。
  (二)主观方面
  1.志愿者赴任前相关措施
  首先,巩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教学技能。汉语志愿者在海外的主要任务是教授汉语以及推广中华文化,肩负汉语教师与中华文化推广者的双重身份。
  这就要求汉语志愿者不仅要掌握汉语基础知识与教学技术手段,还要掌握中华文化知识与中华才艺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经验,做到“教学相长”,才能在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时做到游刃有余。总而言之,扎实的汉语与文化知识是每一名汉语志愿者站上讲台的基础,而熟练的教学技能与课堂管理是站稳讲台的支撑。
  其次,构建客观心理预期。汉语志愿者在赴任前应当从各个方面尽可能多地了解赴任国的基本国情、教育状况、文化习俗以及任教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即将面对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只因一时的新鲜感而主观臆断,将赴任后的生活与工作想象得过于美好惬意,避免因此而产生的心理落差。
  2.志愿者任教过程中相关措施
  首先,正确处理文化认同矛盾,尊重任教国文化。汉语志愿者是在异文化环境中进行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教授汉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文化碰撞的现象。这就要求汉语志愿者在生活中对本国文化要具有相当的文化认同,对待他国文化要给予理解与尊重,冷静、客观对待文化差异,选择文化依附。
  其次,加强外语学习,建立正常人际关系。语言是民族文化的特殊呈现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模式与思维方式。汉语志愿者在异文化环境中工作、生活,掌握一定的赴任国语言能帮助其尽快了解赴任国文化,解决生活中、工作上因语言而产生的各种问题。语言又是交际的工具,语言的学习能够帮助志愿者加强与学生、同事的交流沟通,减轻因语言不通而产生的自卑与排外心理,使汉语志愿者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赴任国文化。
  四、结语
  汉语志愿者是汉语教育事业的血液,只有血液保持健康,汉语志愿者的身心状况良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更加成熟。如今越来越多的陕西民办高校学生积极投身汉语发展与中华文化推广事业中,现阶段出现的跨文化适应的问题更要引起重视。无论是志愿者派出单位、赴任方院校,还是汉语志愿者本身,都应采取措施,使志愿者在任教过程中尽快适应当地文化,更好地开展工作,开始在海外的新生活。
  参考文献:
  [1]安然.跨文化传播与适应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9.
  [2]劉珣.浅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0,(01):04-09.
  [3]沙宗元.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跨文化适应问题及对策[J].海外华文教育,2017(06):801-802.
  [4]林德成.赴泰汉语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36-37.
  [5]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135.
  作者简介:
  赵媛媛,女,汉族,陕西省韩城市,本科,学士,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汉语。
  塔琳萨日娜,女,蒙古族,内蒙古土左旗,本科,学士,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汉语。
  冯蛟涛,男,汉族,陕西省延长县,本科,学士,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汉语。
其他文献
【摘要】 网络文学符合碎片化阅读以及UGC用户生产表达自我意愿强烈的发展趋势,具有多形式同步输出,丰富阅读体验以及强社交性与互动性的优势,同时也具有内容质量有待提高、低龄化现象、抄袭问题严重与版权意识薄弱、盈利能力弱、变现模式不成熟的劣势,本文在分析其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 网络文学;发展优势;对话式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 荒诞,作为词语概念,其意為虚妄、不可信。作为哲学概念,多指生命无意义、对立的状态。作为美学概念,荒诞是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文化的产物,是个体异化的表现,更是表象与内涵分裂、动机与结果相悖的状态,往往以非理性和异化形态表现出来。审美范畴中的荒诞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荒诞,荒诞审美形态用审美的形式对荒诞人生加以反思和批判。最后,作为戏剧流派概念,荒诞派戏剧产生于两次世界大战以后,是西方
期刊
【摘要】 王昌龄边塞诗现存数量虽不多,思想内容却比较丰富,艺术成就也很高。这与他善用七绝写作边塞诗、采用诸如情景交融、侧面烘托、动作心理描写相结合等多样的表现手法、语言诗意并重的诗论观点都有关系。王昌龄的边塞诗创作在主题、结构、形式、句意、语词、典故等多方面受到前代文学传统尤其是《文选》的沾溉,《文选》是王昌龄边塞诗创作的重要文学渊源。王昌龄边塞诗创作取得的成就,既有受文学传统影响的一面,也有自身
期刊
【摘要】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平衡不同语境文化的差异,本文从语境文化对英美文学翻译出发,对英美文学翻译中的语境文化以及相关翻译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语境文化;英美文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9-0043-02  不论中国文学还是英美文学,其创作都有语境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有一定历史文化
期刊
【摘要】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苏州都是一座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城市。本文从苏州的历史出发,选取最具苏州代表的元素,如园林、小桥流水、摩天大楼、高新区等元素来解读苏州的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 苏州;古典;现代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9-0051-02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吴郡志》说:“谚曰:上有天堂,
期刊
【摘要】 《世说新语》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被称为魏晋文化的“百科全书”,对于它的研究也一直是学界热点。近五年(2012年——2016年)来《世说新语》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者多从文本观念、人物形象、文本意图、叙事艺术以及传播与接受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本文即从上述几个方面对近五年《世说新语》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概括,并进行评说。  【关键词】 《世说新语》;研究;
期刊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活的高速运行,物质层面的欲望不断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在此背景下,人们在复盘时,易于失去理智进而陷入“一边倒”的误区。本文基于人们分析影响自身成长因素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自古希腊时代至今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力量的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为人们在成长历程中如何建立科学的分析思维提供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内因;外因
期刊
【摘要】 美育是五育中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一育,音乐是培养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新时代,我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深化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强音乐鉴赏能力,补足教育中的美育短板,显得尤为关键。在音乐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中,提升乐感是加强音乐鉴赏能力的必要途径。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主要来源,其审美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未来教育中美育水平的高低。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影响乐感与音乐鉴赏力的因素和其在音乐教学中
期刊
【摘要】 关于豫剧表现形式,主要是红脸和黑脸、旦角以及丑角四大行当,老生行当属红脸,始终受到诸多豫剧表演艺术家的重视,大家对老生舞台表演的研究和探讨也颇为激烈。本文将从实际角度出发,对河南豫剧艺术中的老生舞台表演要点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更好的发扬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 豫剧;艺术;老生;舞台表演;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家庭环境的优势虽不足以成就一个人未来的成功,但其原生家庭的确会对孩子今后的人生轨迹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基于安妮特·拉鲁的《不平等的童年》从文化资本、教养模式、社会阶层等维度对“寒门再难出贵子”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破解之道。  【关键词】 教养模式;文化资本;寒门再难出贵子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