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带来的考试评价变化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i243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是评价方式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如何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这是命题者和许多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新课程给考试评价带来了新的变化,笔者结合北京市语文模块考试样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考试评价的变化在于努力把促进教与学落到实处
  
  例1.荆轲处变不惊,无私无畏,发图见匕刺秦王;樊哙拥盾闯帐,_________,披肝沥胆,_________。两位勇士的壮举都成为历史的佳话。
  例2.曹雪芹借_________在“太虚幻境”中见到的“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两句诗,暗示了《红楼梦》中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人物的命运。
  例1.涉及了人教版教材必修1中的两篇课文《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重在考查学生对两篇历史散文内容的理解和重要人物形象的把握。题目要求“在横线上填写短语”,虽未出现“对联”的字眼,实际上是以课本“梳理探究”中的“对联欣赏”为依据,通过限字数、填词的方式,一并考查了考生对联的知识和恰当运用词语的能力。再看例2,人教版教材必修3“名著导读”栏目中,有对《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的导读介绍。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又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本道命题便从课文的学习拓展到名著导读的相关内容,巧妙地将两者结合,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命运作为关注重点。这道题的题干,首先帮助学生将有关《红楼梦》的常识做了梳理,再通过填空形成对语境中的《红楼梦》相关常识的积累。这样的考题较好地落实了“积累·整合”的课程目标,有助于教师强化对教材整体把握的意识,有益于学生认识融会贯通课本内容的重要,有益于学生培养文化积累和整合的能力。
  
  二、考试评价的变化在于努力体现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例3.阅读下面语段,用一句话表达你阅读后的感受。
  要求:要与语段内容相联系;语言表达要有形象性;要出现“雪”或“冰”的字样;句式不限,不超过30个字。
  春天来了,但刚刚过去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仍然令人记忆犹新。面对灾害,温家宝总理两赴灾区,亲临一线指挥抗灾:人民警察、电信职工无私奉献,用生命奏响抗击冰雪的战歌;千千万万的陌生人伸出友谊之手,用真诚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例4.用原文语句填空,使下面的分析内容完整。这篇文章的中心观点是“__________”。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为喻,证明学习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改变一个人,使人的品行更完美。
  例5.李斯和御史成对“攻”、“击”匈奴都持反对态度,是因为他们对匈奴的特点有共同的认识。文中表明他们共同认识的原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联系生活,取材于课外,考试命题之时恰是我国南方刚刚告别冰冻灾害的时刻,命题者抓住这一契机命制此题,体现出生活处处皆语文,引导学生关注课外、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命题理念。同时,也突出了综合性原则,打通课内课外,融合读、写、思。学生答题的过程是对生活现象思考的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这样的命题也是在利用和开发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
  例4和例5,从考生角度上来说可谓是先学习,学习题干中对其已学课文的梳理,增加文化积累,也可以说是在课文之外回望所学的课文。解题建立在对已学过的课文内容进行筛选,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做题进一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类试题既引导学生理解文言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又帮助学生整理了一种读书的方法。考生完成试题的同时也是在学习,在对所学过的课文进一步思考领悟,在发现和学习新的读书方法。这个试题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和“思考·领悟”、“应用·拓展”的语文课程目标。
  
  三、考试评价的变化在于努力为学生个性化解读搭建平台
  
  例6.人们对“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解释为“曾经”,而清代朱瀚在《杜诗解意》中说:“省,乃省约之省,言但于画图中略识其面也。”你认同哪种解释,请说明理由。(《咏怀古迹(其三)》)
  例7.请用横线在文中划出一处令你感触最深的画面,并简要说明这处画面为什么触动了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例6和例7两道试题的共性在于开放性。无论是“你认同哪种解释”,还是“划出一处令你感触最深的画面”,初衷都是为考生搭建一个主动发现、感受、鉴赏的平台,给考生个相对自由的答题空间。在引导考生深入探究文本的同时,认可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要开放,要考生自己发现,但不等于随意做答,题目中都有相关的限制、要求,如“说明理由”、“简要说明这处画面为什么触动了你”,这些要求引导考生深入解读文本,以文本为依据作答。这是新课程理念带来的考试评价的变化,因为在以往的这类考试题中,常常会由命题者画出某些句子,然后让考生去赏析。这些内容可能恰是考生有感触的,于是顺理成章地答题,也可能不是考生有感受的,于是只好按图索骥了。
  例6、例7两道题,尤其是例7较好地体现了考试的选择权,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
  通观北京市语文模块考试样题,以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作为考查的重点内容,关注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及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实施全面考查,彰显了“整体性和综合性”。所谓“综合性”,表现在语言材料和测试内容具有综合性,测试的知识和能力不是单的,它包括了多种知识点,认读、理解、应用、评价等多种层次的能力,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侧面。理念的变化带来考试评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让师生明确了语言重在应用。在日常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学生的言语活动,因为只有在言语实践中才能提升学生运用言语的能力。知识考查重在语境。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获得知识,因为语境是言语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前提,结合语境考查语文知识,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鲜活的。一切为了学生是关键。“不断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平时极少可能直接感受和体验的事物,掌握表达些新的感受和体验新的语言形式,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是建立在瞬间兴趣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成长的乐趣基础上,只要学生能从语文教学中不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感受到自己理解范围的扩大、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自己运用民族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的提高,他们就会在语文教学中感到乐趣。”(《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著)
  实事求是地说,无论课程、教材产生怎样的变化,考试评价都具有导向作用,会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重要影响,这正是我们研究高中新课程带来考试评价变化的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
其他文献
刘可钦其人:现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管学院兼职教授,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有人说:“刘可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典范。”《刘可钦与主体教育》中辑录的正是她成长的一串串脚印,脚印间留下了一段段小故事,每一个小故事都让人看出其人的温暖与智慧。    没有无缘无故的机遇    姚文俊是刘可钦在河南省安
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引导下,北京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11万在职教师的师德水平、学科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已成为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与核心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教育学院逐步形成了以“专业”、“服务”、“开放”为标志的新型培训体制,这是我院培训内容和形式创新的集中体现,更是校长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2004年以来的3年
【摘要】高考作文的改革,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强化,使其继承我国古代的文艺(或文学)理论“文以意为主”与“意高而文胜”的优良传统,时刻关注“思想写作”这一话题,并将其落实于高考作文写作中。现今,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高中“思想写作”需着重点关注以下三点:一为从“根性”高度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升;二为从“真趣”层面对作文教学美学法则进行思索;三为从“教程”角度对高中作文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
远离城市的喧嚣,依山傍水,绿树成荫,北京市商业学校(以下简称“商校”)就坐落在昌平区温榆河畔这片怡人的水光山色之中。  “以人为本,和谐共生”——遵循这一办学理念,商校以创新、拼搏精神克服了职业教育转入低谷的种种困难,探索出了一套更加贴近市场、更加符合行业需求、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学校的办学规模也得以快速扩展,今天的商校,面貌已焕然一新:一座座造型大方的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
【摘要】将吟诵教学模式用于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工作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吟诵教学是一把让我国经典诗词文赋走入初中生内心的钥匙。在教师的引领下,大量吟诵经典诗词文赋,走进一个个传统文人的内心世界,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好地明确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生命追求。  【关键词】吟诵教学;初中语文;经典诗文;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要求:“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教师们谈起园长冯惠燕,总是提到她的笑。在老师们的记忆里,冯园长总是笑呵呵的,再大的问题到她那儿,都能被她春风般的微笑化解掉;而在小朋友们眼中,冯园长总是那么美丽可亲,是她们最爱的“冯妈妈”。  30年前,冯惠燕成为一幼的教师,她把这份温暖和爱给了孩子;15年前,冯惠燕成为一幼的园长,她把这份温暖和爱给了园中的每一份子。人们总是看到笑着的她,但是岁月见证了她笑容背后的探索之艰、奋斗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名师们早已通过卓有成效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众多可资借鉴、极富启发意义的范例。他们或精心取舍,或巧妙拓展,或大胆改动,或多方整合,或沟通读写,或接轨生活,既遵循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凭借教材又能跳出教材,使教材内涵更加丰富,个性更加鲜明,赋予了教材蓬勃的活力,带给了语文教学无穷的魅力。      一、精心取舍      许多课文内容学生自己完全能够读懂,名师们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从
我校语文学科的“自主品悟”教学,就是为了让孩子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语感的积累,让孩子在语言学习中习得方法,提高能力,获得审美情感,提高语文素养。我们针对这个研究,分不同课型、不同年段进行了研究,那么针对低年级来说我们怎样进行“自主品悟”教学研究的,现以《雨铃铛》一课为例写出我的点滴思考。    片段一    1.欣赏歌曲《小雨沙沙》  你们听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演示“雨”字课件)了解雨字
穿过东城区灯市东口的内务部街,在街巷的深处,醒目的“北京市第二中学”校名和“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的黑木金字对联牌匾让人眼前豁然一亮。走进有着浓厚古韵的牌楼式校门,映入眼帘的是以灰黄为主色调的整体建筑。这里的动感喷泉、艺术灯柱、碎石小路、林荫座椅相映成趣,给人带来心灵的触动。  6年前,一位校长满怀激情和梦想,提出了富有智慧的独特办学理念。6年后,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校长智慧的理念变
编者按:新课改推进至今,新的理念、新的策略、新的手段、新的方式层出不穷,这时,对新课改精髓的把握则显得尤为重要。本刊于2008年第一期曾围绕《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课作了一期教师角色转换的问题探讨,这里我们同课异构,谈谈课堂教学如何切近新课改精髓的问题。    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学实录    ◆陈耀文戴德明    【教学创意】  这篇文章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1958年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