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童谣以其朗朗上口、充满童趣的特性,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孩子健康成长。作为学前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应以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价值观念的碰撞为机遇,在传承中有效利用并创新童谣,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传承,如何创新?这是我们需要深思熟虑的研究课题。近几年,我园结合每周五的“方言日”活动,依托童谣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努力取其精华,与时俱进,从中探寻童谣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途。
一、取其精华
童谣对于儿童充满了诱惑力,其游戏性、随意性、音乐性等特点适合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其反复、顶针、颠倒、夸张等表现形式也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此外,童谣运用了民间口头语言,与方言的关系密切,并以其独特的优势,源远流长。基于此,2010年开始,我园尝试着将每周五设为“方言日”。在这一天,师生不仅会用方言交流,而且我们还安排师幼学习经典童谣。
例如,在荷花即将绽放的初夏,教师挑选了童谣《六月荷花蓬蓬开》,在与幼儿一答一问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学习并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
六月荷花莲蓬开
侬朵荷花几时开?我朵荷花正月开。
正月勿开几时开?正月勿开二月开。
二月勿开几时开?二月勿开三月开。
三月勿开几时开?三月勿开四月开。
四月勿开几时开?四月勿开五月开。
五月勿开几时开?六月荷花莲蓬开。
又如,在大班幼儿学习跳皮筋之前,教师先组织孩子朗诵童谣《橡皮筋歌》,待大家都学会了这首童谣之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边跳皮筋,一边唱着童谣,这样一来,排队等候的孩子可在旁边唱着童谣,看看同伴跳得对不对,好不好。所以,孩子们都能够遵守秩序,耐心地排队等待。
橡皮筋歌
一只燕子直拔直,毛儿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
毋庸置疑,传统童谣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的音律顺口,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语义贴近生活,有利于孩子认识世界。为此,我们在收集、整理传统童谣的同时,有意识地组织师幼自主创编新童谣,为之注入新的“血液”。
二、与时俱进
人类文化总是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精神财富。我们在传承与推动传统文化——童谣时,也有责任对童谣的适宜性加以甄别,对其部分内容进行调整,以使其与时俱进,从而适应我们的新时代、新思想和新环境。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精心挑选,既要对历史负责,敢于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切优秀、美好的事物,又要将一些不再适宜当代幼儿教育的内容剔除。
童谣自古代代相传、口口相传,从整体而言重形式轻内容,重语音轻语义,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草根文化,因其明显的随意性,深受民间追捧。在生活中,人们可以信手拈来,随意念唱,依韵律而自由发挥。如今,童谣则更多依靠教育进入课堂,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其内容,助其与时俱进。
例如,童谣《一个丁老头》因其能让孩子一边念,一边画成一个老头的形象而深受孩子喜爱。但是,师生在欢笑之余,我们也应该静心分析该童谣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催债、赖债等。显然,这种现象并不是幼儿所熟知的。
一个丁老头
一个丁老头,欠我两个球:
我说三天还,他说四天还:
买个大烧饼,用了三毛三:
买个大冬瓜,用了六毛六:
买串糖葫芦,用了七毛七。
你说滑稽不滑稽?
于是,我们对这首童谣进行了调整,使之更加适宜幼儿园教学活动,用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新文明引导幼儿健康发展。
一个丁老友(修订版)
一个丁老友,欠我两个球;
我说四天还,他说三天还:
买个大烧饼,用了三元三;
买个大冬瓜,用了六元六:
买串糖葫芦,用了七元七。
你说滑稽不滑稽?
虽然,我们只是改动了寥寥几字,但却反映出新时代特征。例如,我们将“老头”改为“老友”,教育孩子交朋友没有年龄界限;朋友之情理应相互理解、珍惜;将“毛”改成“元”,则是当前物价的真实体现。
再如,在童谣《天上一颗星》的最后一句,“骗骗”这两个字显然不合时宜。现如今,我们正在从独生子女时代回归双子女时代,哥哥姐妇如伺看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度成为社会的敏感话题,二胎的“驾到”导致很多“大孩”消极抵触,甚至做出极端行为。其实,孩子的很多思想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当我们在一些教育细节中巧妙渗透温暖的手足情谊时,也带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天上一颗星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只钉,
丁零当啷挂油瓶。
油瓶漏,炒黑豆;
黑豆焦,买胡椒:
胡椒辣,买只鸭;
鸭要叫,买只鸟:
鸟要飞,买只鸡;
鸡要啼,买个梨:
骗骗弟弟小把戏。
于是,我们将最后一句改为“哄哄弟弟真开心”。虽然僅仅将“骗骗”改为“哄哄”,将“小把戏”改为“真开心”,这首童谣的含义却发生了质变。
综上所述,在部分传统童谣中,我们不难发现其语义上存在偏差且缺乏时效性,例如:称谓不恰当、道德信仰或感情色彩等。由此可见,我们倾心全力地对传统童谣进行“修缮”,才可确保童谣教育活动的与时俱进。
三、辐射家庭
不知从何时开始,父母在陪伴孩子时,总是捧着手机,隔代教育成为家常便饭。为此,我们开展“每周一则方言童谣”活动,旨在辐射家庭,倡导家长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发现,只要家人在一起念起童谣,家庭氛围就会变得轻松愉快,亲子互动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于是,我们在选择“方言日”的童谣时,也会充分考虑其是否适宜进行亲子互动。
例如,《打麦歌》是一首需要亲子面对面拍手的童谣,它简单有趣,又具备互动性,还能促进亲子间的合作和默契程度。
打麦歌
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打荞麦。
劈呖啪,劈呖啪,劈呖啪啦劈呖啪。
荞麦打得多,送侬一车箩:
荞麦打得少,请侬吃麦糕。
家庭,是幼儿教育的第一阵地。而且,童谣的随意性特点,更易于在家庭开展活动。所以,我们在对于童谣“取其精华”和“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也不能忘记“辐射家庭”。
我们有责任收集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童谣,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给孩子,并根据文化发展的本质,不断地调整与创新,取其精华,与时俱进。今后,我们将继续在童谣教育中探究、实践,探索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方法,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传承,如何创新?这是我们需要深思熟虑的研究课题。近几年,我园结合每周五的“方言日”活动,依托童谣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努力取其精华,与时俱进,从中探寻童谣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途。
一、取其精华
童谣对于儿童充满了诱惑力,其游戏性、随意性、音乐性等特点适合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其反复、顶针、颠倒、夸张等表现形式也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此外,童谣运用了民间口头语言,与方言的关系密切,并以其独特的优势,源远流长。基于此,2010年开始,我园尝试着将每周五设为“方言日”。在这一天,师生不仅会用方言交流,而且我们还安排师幼学习经典童谣。
例如,在荷花即将绽放的初夏,教师挑选了童谣《六月荷花蓬蓬开》,在与幼儿一答一问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学习并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
六月荷花莲蓬开
侬朵荷花几时开?我朵荷花正月开。
正月勿开几时开?正月勿开二月开。
二月勿开几时开?二月勿开三月开。
三月勿开几时开?三月勿开四月开。
四月勿开几时开?四月勿开五月开。
五月勿开几时开?六月荷花莲蓬开。
又如,在大班幼儿学习跳皮筋之前,教师先组织孩子朗诵童谣《橡皮筋歌》,待大家都学会了这首童谣之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边跳皮筋,一边唱着童谣,这样一来,排队等候的孩子可在旁边唱着童谣,看看同伴跳得对不对,好不好。所以,孩子们都能够遵守秩序,耐心地排队等待。
橡皮筋歌
一只燕子直拔直,毛儿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
毋庸置疑,传统童谣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的音律顺口,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语义贴近生活,有利于孩子认识世界。为此,我们在收集、整理传统童谣的同时,有意识地组织师幼自主创编新童谣,为之注入新的“血液”。
二、与时俱进
人类文化总是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精神财富。我们在传承与推动传统文化——童谣时,也有责任对童谣的适宜性加以甄别,对其部分内容进行调整,以使其与时俱进,从而适应我们的新时代、新思想和新环境。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精心挑选,既要对历史负责,敢于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切优秀、美好的事物,又要将一些不再适宜当代幼儿教育的内容剔除。
童谣自古代代相传、口口相传,从整体而言重形式轻内容,重语音轻语义,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草根文化,因其明显的随意性,深受民间追捧。在生活中,人们可以信手拈来,随意念唱,依韵律而自由发挥。如今,童谣则更多依靠教育进入课堂,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其内容,助其与时俱进。
例如,童谣《一个丁老头》因其能让孩子一边念,一边画成一个老头的形象而深受孩子喜爱。但是,师生在欢笑之余,我们也应该静心分析该童谣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催债、赖债等。显然,这种现象并不是幼儿所熟知的。
一个丁老头
一个丁老头,欠我两个球:
我说三天还,他说四天还:
买个大烧饼,用了三毛三:
买个大冬瓜,用了六毛六:
买串糖葫芦,用了七毛七。
你说滑稽不滑稽?
于是,我们对这首童谣进行了调整,使之更加适宜幼儿园教学活动,用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新文明引导幼儿健康发展。
一个丁老友(修订版)
一个丁老友,欠我两个球;
我说四天还,他说三天还:
买个大烧饼,用了三元三;
买个大冬瓜,用了六元六:
买串糖葫芦,用了七元七。
你说滑稽不滑稽?
虽然,我们只是改动了寥寥几字,但却反映出新时代特征。例如,我们将“老头”改为“老友”,教育孩子交朋友没有年龄界限;朋友之情理应相互理解、珍惜;将“毛”改成“元”,则是当前物价的真实体现。
再如,在童谣《天上一颗星》的最后一句,“骗骗”这两个字显然不合时宜。现如今,我们正在从独生子女时代回归双子女时代,哥哥姐妇如伺看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度成为社会的敏感话题,二胎的“驾到”导致很多“大孩”消极抵触,甚至做出极端行为。其实,孩子的很多思想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当我们在一些教育细节中巧妙渗透温暖的手足情谊时,也带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天上一颗星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只钉,
丁零当啷挂油瓶。
油瓶漏,炒黑豆;
黑豆焦,买胡椒:
胡椒辣,买只鸭;
鸭要叫,买只鸟:
鸟要飞,买只鸡;
鸡要啼,买个梨:
骗骗弟弟小把戏。
于是,我们将最后一句改为“哄哄弟弟真开心”。虽然僅仅将“骗骗”改为“哄哄”,将“小把戏”改为“真开心”,这首童谣的含义却发生了质变。
综上所述,在部分传统童谣中,我们不难发现其语义上存在偏差且缺乏时效性,例如:称谓不恰当、道德信仰或感情色彩等。由此可见,我们倾心全力地对传统童谣进行“修缮”,才可确保童谣教育活动的与时俱进。
三、辐射家庭
不知从何时开始,父母在陪伴孩子时,总是捧着手机,隔代教育成为家常便饭。为此,我们开展“每周一则方言童谣”活动,旨在辐射家庭,倡导家长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发现,只要家人在一起念起童谣,家庭氛围就会变得轻松愉快,亲子互动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于是,我们在选择“方言日”的童谣时,也会充分考虑其是否适宜进行亲子互动。
例如,《打麦歌》是一首需要亲子面对面拍手的童谣,它简单有趣,又具备互动性,还能促进亲子间的合作和默契程度。
打麦歌
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打荞麦。
劈呖啪,劈呖啪,劈呖啪啦劈呖啪。
荞麦打得多,送侬一车箩:
荞麦打得少,请侬吃麦糕。
家庭,是幼儿教育的第一阵地。而且,童谣的随意性特点,更易于在家庭开展活动。所以,我们在对于童谣“取其精华”和“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也不能忘记“辐射家庭”。
我们有责任收集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童谣,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给孩子,并根据文化发展的本质,不断地调整与创新,取其精华,与时俱进。今后,我们将继续在童谣教育中探究、实践,探索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方法,促使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