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课改的相关政策出台以后,教育部门对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初中这一阶段我们刚刚接触物理的学习,同学们对于物理学习还处于比较懵懂的一个状态。同时,物理涉及到很多实验,但是在传统课堂中对于实验教学的不重视让同学们的实验水平难以得到本质上的提升,这也与本校的教学资源和基础设施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微课逐步进入课堂学习之中,老师们也应该借助微课改变现有的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 初中 物理实验教学 微课 资源
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整个科目的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重视都是非常有限的。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包括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以及课堂时间,都让老师们对于实验教学的开展处于看课本讲解的程度,不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实际上的提升,同学们成为了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让同学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较低,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适度的提升。所以,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的感知。
一、利用微课进行实验教学,将“听实验”转化为“看实验”
每个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都是不一样的,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实验教学,对实验设施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很多实验是需要学校提供相关的器材才能够进行。过去学校配置的相关设施都比较少,所以对于实验开展一般来说都只是老师通过课本向同学们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同学们看一下图片,了解一下操作流程,就算是将实验相关知识点都掌握了。在考核过程中也不会考核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新课改颁布以后,实验的相关操作已经被列入考核的内容,老师开始正式开展实验的教学,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实验同学们都可以有机会实操练习。所以,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其他的资源,让同学们改变传统的实验学习模式,尽可能多进行实验的相关教学。微课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资源,微课以视频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同学们对于视频这种动态的课堂讲授模式是比较感兴趣的。在传统课堂中,一节课都是由老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同学们难免会出现审美疲劳,适当的转变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这一节时,对于光现象的实验比较简单,但是实验需要很多的条件,在进行现象观察时经常因为效果不明显让实验失败。所以,在进行光的相关实验教学时,我通过微课进行实验过程的展示。同学们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清晰的看到的各种操作之后光的变化,对于课本中所描述的光现象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这一节我们还涉及到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到点燃的蜡烛,处于对同学们安全的考虑我同样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这个实验。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观看微课视频以后,我提出了有关实验的几个问题要求同学们解答,同学们的回答也非常的准确。可见,实验教学即使是通过微课视频的模式,也比单纯的图片教学效果要好。
二、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提高课堂实验效率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对于那些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的实验,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能够顺利的进行实验的操作,一般都会将课堂上一半的时间进行相关知识點和操作的讲解,这样一来,就会消耗了大部分课堂的时间,造成时间的浪费。如果可以利用微课,老师可以将课堂上所要进行的实验,以微课的形式发送给同学们,同学们在家经过相关的媒介比如手机进行视频的观看,将课堂上将要进行的实验,进行事先的预习和了解。课堂上老师再一次将重点内容进行统一的指出,可以极大地减少课堂上老师所要讲的内容,让同学们又有更多的时间动手进行实际操作。
三、利用微课总结重难点,巩固知识点
微课当然不仅仅是可以帮助同学们进行实验的观摩,充分利用微课,还可以将课堂学习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有一些微课的内容是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点的一个浓缩和概括,这对于老师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一个资源。老师在课堂结束之时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播放出来让同学们对于课堂的整体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框架和脉络,帮助同学们回忆起本节课所学习的所有内容,方便同学们在课下及时的进行复习和巩固。实验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也是非常丰富的,同学们在进行实验时总是会因为一些细节导致实验的失败。老师可以找出有关实验注意事项的微课资源向同学们展示。例如,在学习电流和电路时,我在网络上找到一个大约10分钟的知识点总结微课,向同学们展示。微课内容对于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涉及到的知识点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课后,我又将微课视频发送给同学们,方便同学们随时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复习。
总之,在现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老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的工具越来越多,这些同时也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宝贵的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工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并且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应该积极地寻找探究新的适合现在同学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高效的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保持对物理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 参 考 文 献 ]
[1]王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发展评论,2017(08):87-98.
[2]邹义祥.微课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J].中国商贸,2012(28):160-162.
【关键词】 初中 物理实验教学 微课 资源
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整个科目的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重视都是非常有限的。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包括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以及课堂时间,都让老师们对于实验教学的开展处于看课本讲解的程度,不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实际上的提升,同学们成为了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让同学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较低,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适度的提升。所以,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的感知。
一、利用微课进行实验教学,将“听实验”转化为“看实验”
每个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都是不一样的,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实验教学,对实验设施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很多实验是需要学校提供相关的器材才能够进行。过去学校配置的相关设施都比较少,所以对于实验开展一般来说都只是老师通过课本向同学们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同学们看一下图片,了解一下操作流程,就算是将实验相关知识点都掌握了。在考核过程中也不会考核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新课改颁布以后,实验的相关操作已经被列入考核的内容,老师开始正式开展实验的教学,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实验同学们都可以有机会实操练习。所以,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其他的资源,让同学们改变传统的实验学习模式,尽可能多进行实验的相关教学。微课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资源,微课以视频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同学们对于视频这种动态的课堂讲授模式是比较感兴趣的。在传统课堂中,一节课都是由老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同学们难免会出现审美疲劳,适当的转变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这一节时,对于光现象的实验比较简单,但是实验需要很多的条件,在进行现象观察时经常因为效果不明显让实验失败。所以,在进行光的相关实验教学时,我通过微课进行实验过程的展示。同学们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清晰的看到的各种操作之后光的变化,对于课本中所描述的光现象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这一节我们还涉及到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到点燃的蜡烛,处于对同学们安全的考虑我同样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这个实验。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观看微课视频以后,我提出了有关实验的几个问题要求同学们解答,同学们的回答也非常的准确。可见,实验教学即使是通过微课视频的模式,也比单纯的图片教学效果要好。
二、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提高课堂实验效率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对于那些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的实验,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能够顺利的进行实验的操作,一般都会将课堂上一半的时间进行相关知识點和操作的讲解,这样一来,就会消耗了大部分课堂的时间,造成时间的浪费。如果可以利用微课,老师可以将课堂上所要进行的实验,以微课的形式发送给同学们,同学们在家经过相关的媒介比如手机进行视频的观看,将课堂上将要进行的实验,进行事先的预习和了解。课堂上老师再一次将重点内容进行统一的指出,可以极大地减少课堂上老师所要讲的内容,让同学们又有更多的时间动手进行实际操作。
三、利用微课总结重难点,巩固知识点
微课当然不仅仅是可以帮助同学们进行实验的观摩,充分利用微课,还可以将课堂学习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有一些微课的内容是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点的一个浓缩和概括,这对于老师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一个资源。老师在课堂结束之时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播放出来让同学们对于课堂的整体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框架和脉络,帮助同学们回忆起本节课所学习的所有内容,方便同学们在课下及时的进行复习和巩固。实验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也是非常丰富的,同学们在进行实验时总是会因为一些细节导致实验的失败。老师可以找出有关实验注意事项的微课资源向同学们展示。例如,在学习电流和电路时,我在网络上找到一个大约10分钟的知识点总结微课,向同学们展示。微课内容对于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涉及到的知识点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课后,我又将微课视频发送给同学们,方便同学们随时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复习。
总之,在现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老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的工具越来越多,这些同时也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宝贵的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工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并且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应该积极地寻找探究新的适合现在同学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高效的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保持对物理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 参 考 文 献 ]
[1]王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发展评论,2017(08):87-98.
[2]邹义祥.微课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J].中国商贸,2012(28):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