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曲的演唱中,歌曲曲式结构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准 确的表达出歌曲个段落之间的联系,以及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够更加生动准确的表达出作曲家的意图及歌曲的中心思想。本文就以《松花江上》这首男高音抒情歌曲为例,探究如何通过分析歌曲的音乐特色及艺术处理,在演唱中能够做好对歌曲的更好把握,将歌曲演绎的更加完美。
【关键词】:创作背景;音乐特色;艺术处理
一、歌曲《松花江上》的创作背景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就是“九一八事变”后脍炙人口,无人不知的《松花江上》。这首歌的创作者是张寒晖,他亲身经历了“九一八事变”,目睹了这一场惨剧的发生,从而激起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他怀着对祖国强烈的感情和对敌人的仇恨,于1936 年 11 月创作了《松花江上》。《松花江上》这首歌成为抗战初期最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
可以这样说,《松花江上》激起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念,它是号角、是旗帜,它为彻底粉碎德日法西斯的全球性侵略行径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二、歌曲《松花江上》的音乐特色
《松花江上》是一首无人不知,人人传唱的男高音抒情歌曲,歌曲采用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结构。曲式结构与声乐演唱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在演唱这首歌曲之前,应该深入了解歌曲的结构特点,不仅要对旋律歌词进行分析,而且要对整个曲子的结构特点进行剖析。
作品的引子采用歌唱旋律的一个动机,从而展开了歌曲的旋律,为歌曲的整体感情做了铺垫。全曲分为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层次,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密切,歌词有很强的说服力,真实感人。 词的开头部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这段歌词向我们讲述了作者的家乡是多么美丽,将我们带入了那富饶的土地。在漂流部分中歌词中写到“九一八,九一八…”概括地描述了国土沦丧后的凄凉景象,并且向全世界诉说了日本给我国带来的巨大灾难。呼唤部分是整个歌曲的高潮部分。“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那让人心碎的旋律,向故乡的亲人发出呼唤,表达着对我国早日收复失去土地巨大的渴望。歌中的“我”所表现出悲愤交加的旋律,让每个国人都为之感慨。
这首歌的曲作者为了突出歌曲的节奏性,运用了强、弱的节奏方式,即重音放在了第二拍。例如:“我的家”、“那里有”、“还有那”、“九一八”、“哪年哪月”、“什么时候”(重拍分别在“家”“有”“那”“八”“年”“月”“么”“候”)……这几句都是相近的节奏,在重拍的地方,演唱者会特别注意处理,相对用力地将歌词唱出来。
三、歌曲《松花江上》的艺术处理
一首作品本身就是词曲作家内心情感的表达,演唱者就要根据词曲作家所要表达的情感来酝酿自己的感情,结合各个方面来演唱作品,表现其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歌词、曲调、演唱、伴奏组成一首完整的声乐作品,它们共同为塑造音乐艺术形象、传达歌曲情感而服务。对于一个歌唱者,不只是要熟练的掌握所演唱歌曲的词曲结构,也应准确把握歌曲写作的伴奏和创作构思,只有这样才能在表现这首歌时,表达的各个方面都与伴奏者默契配合,完美的表现这首作品。声乐作品的完美呈现就是要歌唱者和伴奏者的相互交流与配合,最大程度地在表现歌曲上相互统一,这样才能还原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完成真实生动的演唱表现。
声音艺术的特点在于通过自己独特的音色、对语言的理解,来表达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的正确情感,来自于对歌词的情感体验、对旋律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在演唱不同的歌曲要用不同的情绪来演唱,特定的状态特定的情感发出特定的声音,同样特定的声音体现特定的状态和特定的情感。每首歌都有它的主题情感,然而每个段落却又不尽相同,《松花江上》这首歌曲的主题情感是悲痛悲愤。但是它的第一段却表现出另一种情绪: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一段的主题情感是倾诉.在叙述中抒情音调比较平稳是在悲痛中对往事的陈述。第二段从“九一八九一八”走向高音情绪也随之变化,这一段从开始就出现高音突然爆发出控诉的哭嚎激昂的情绪再也无法接触,悲痛之感由然而生。接着下句低八度重复之后连续的几个流浪声声催人泪下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流浪的音量与音色之间的对比,然后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声声愤懑的控诉,表现出对侵略者霸占我国大好河山的痛恨,引出将抗战进行到底抗战必胜的决心。悲愤情绪开始爆发,全曲的尾句是全曲的情感高潮处,也是歌曲的情感的归结,这段是全曲最高音出现的地方,用思念悲痛之感呼唤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日。
特定的环境可以影响演唱的情绪,为什么电影《九一八事变》中演员们唱的《松花江上》极具表现力,因为他们虽然没有生在那个年代,没有亲见同胞背井离乡的场面,但是他们对那段历史非常了解。拍摄现场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人们流离失所的战争年代,人开头万人合唱没有唱法可言,但是让人听了却是凄然泪下非常激动。
由此可见,要处理好一首歌,唱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对歌曲的理解对歌曲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才能把歌曲的内涵充分表现出来。
通过对《松花江上》音乐特色及艺术处理的简单分析,可让大家了解到歌曲的演唱风格和艺术价值。曲作者张寒晖,在敌寇八侵国家危亡的时代背景下写了这首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反映出中国人民的痛苦生活与内心感受,既有很高的思想性,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首歌的歌词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却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成功的营造了民族团结的氛围,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就要通过细致的分析研究把它的内在感情淋漓尽致的唱出来。抗战时期的歌曲是历史的见证,是我国音乐艺术的瑰宝,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去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 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 赵梅伯.《唱歌的艺术》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
[3] 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关键词】:创作背景;音乐特色;艺术处理
一、歌曲《松花江上》的创作背景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就是“九一八事变”后脍炙人口,无人不知的《松花江上》。这首歌的创作者是张寒晖,他亲身经历了“九一八事变”,目睹了这一场惨剧的发生,从而激起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他怀着对祖国强烈的感情和对敌人的仇恨,于1936 年 11 月创作了《松花江上》。《松花江上》这首歌成为抗战初期最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
可以这样说,《松花江上》激起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念,它是号角、是旗帜,它为彻底粉碎德日法西斯的全球性侵略行径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二、歌曲《松花江上》的音乐特色
《松花江上》是一首无人不知,人人传唱的男高音抒情歌曲,歌曲采用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结构。曲式结构与声乐演唱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在演唱这首歌曲之前,应该深入了解歌曲的结构特点,不仅要对旋律歌词进行分析,而且要对整个曲子的结构特点进行剖析。
作品的引子采用歌唱旋律的一个动机,从而展开了歌曲的旋律,为歌曲的整体感情做了铺垫。全曲分为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层次,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密切,歌词有很强的说服力,真实感人。 词的开头部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这段歌词向我们讲述了作者的家乡是多么美丽,将我们带入了那富饶的土地。在漂流部分中歌词中写到“九一八,九一八…”概括地描述了国土沦丧后的凄凉景象,并且向全世界诉说了日本给我国带来的巨大灾难。呼唤部分是整个歌曲的高潮部分。“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那让人心碎的旋律,向故乡的亲人发出呼唤,表达着对我国早日收复失去土地巨大的渴望。歌中的“我”所表现出悲愤交加的旋律,让每个国人都为之感慨。
这首歌的曲作者为了突出歌曲的节奏性,运用了强、弱的节奏方式,即重音放在了第二拍。例如:“我的家”、“那里有”、“还有那”、“九一八”、“哪年哪月”、“什么时候”(重拍分别在“家”“有”“那”“八”“年”“月”“么”“候”)……这几句都是相近的节奏,在重拍的地方,演唱者会特别注意处理,相对用力地将歌词唱出来。
三、歌曲《松花江上》的艺术处理
一首作品本身就是词曲作家内心情感的表达,演唱者就要根据词曲作家所要表达的情感来酝酿自己的感情,结合各个方面来演唱作品,表现其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歌词、曲调、演唱、伴奏组成一首完整的声乐作品,它们共同为塑造音乐艺术形象、传达歌曲情感而服务。对于一个歌唱者,不只是要熟练的掌握所演唱歌曲的词曲结构,也应准确把握歌曲写作的伴奏和创作构思,只有这样才能在表现这首歌时,表达的各个方面都与伴奏者默契配合,完美的表现这首作品。声乐作品的完美呈现就是要歌唱者和伴奏者的相互交流与配合,最大程度地在表现歌曲上相互统一,这样才能还原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完成真实生动的演唱表现。
声音艺术的特点在于通过自己独特的音色、对语言的理解,来表达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的正确情感,来自于对歌词的情感体验、对旋律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在演唱不同的歌曲要用不同的情绪来演唱,特定的状态特定的情感发出特定的声音,同样特定的声音体现特定的状态和特定的情感。每首歌都有它的主题情感,然而每个段落却又不尽相同,《松花江上》这首歌曲的主题情感是悲痛悲愤。但是它的第一段却表现出另一种情绪: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一段的主题情感是倾诉.在叙述中抒情音调比较平稳是在悲痛中对往事的陈述。第二段从“九一八九一八”走向高音情绪也随之变化,这一段从开始就出现高音突然爆发出控诉的哭嚎激昂的情绪再也无法接触,悲痛之感由然而生。接着下句低八度重复之后连续的几个流浪声声催人泪下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流浪的音量与音色之间的对比,然后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声声愤懑的控诉,表现出对侵略者霸占我国大好河山的痛恨,引出将抗战进行到底抗战必胜的决心。悲愤情绪开始爆发,全曲的尾句是全曲的情感高潮处,也是歌曲的情感的归结,这段是全曲最高音出现的地方,用思念悲痛之感呼唤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日。
特定的环境可以影响演唱的情绪,为什么电影《九一八事变》中演员们唱的《松花江上》极具表现力,因为他们虽然没有生在那个年代,没有亲见同胞背井离乡的场面,但是他们对那段历史非常了解。拍摄现场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人们流离失所的战争年代,人开头万人合唱没有唱法可言,但是让人听了却是凄然泪下非常激动。
由此可见,要处理好一首歌,唱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对歌曲的理解对歌曲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才能把歌曲的内涵充分表现出来。
通过对《松花江上》音乐特色及艺术处理的简单分析,可让大家了解到歌曲的演唱风格和艺术价值。曲作者张寒晖,在敌寇八侵国家危亡的时代背景下写了这首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反映出中国人民的痛苦生活与内心感受,既有很高的思想性,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首歌的歌词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却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成功的营造了民族团结的氛围,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就要通过细致的分析研究把它的内在感情淋漓尽致的唱出来。抗战时期的歌曲是历史的见证,是我国音乐艺术的瑰宝,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去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 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 赵梅伯.《唱歌的艺术》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
[3] 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