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引入教学中,我设计了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意识。例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让学生按照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这些图案有哪些基本图形组成?他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讨论结束后大家总结进而形成统一意见。
关键词:起步教学;生活事例;学习方法
一、起步教学的优劣决定着将来教学的走向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七年级学生一翻开新学期的数学课本,扑面而来的是感觉的新奇、有趣,由此而产生的求知欲望异常迫切。因此,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第一章节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感知所学知识。在本章节学习结束后,我又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了一次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开展:七年级数学学习起来难吗?你觉得学习后有没有用处?你感觉学习数学有没有趣味?你对学好初中数学有没有信心?通过这种讨论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提升,学习数学的劲头特别高涨。又如我在进行第一章节“展开与折叠”教学时,让学生两人一组协作制作,相互磋商,共同完成。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教学时,我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教材教学目标中,对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有如下要求:侧重消除学生害怕心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感染学生,使其像磁铁上的铁鞋离不开磁铁一样,心系老师,神往数学。
二、活生生的事例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知识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趣味性。它是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中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波动较大、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等,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基本上采用了如下具体做法:
1.注重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教学中,我设计了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意识。例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让学生按照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这些图案有哪些基本图形组成?他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讨论结束后大家总结进而形成统一意见。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活动,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学生的主动性异常高涨。
2.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针对七年级学生喜爱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编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既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激情,又渐渐地培植起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一道进行演示实验,一道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操作,一方面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劳动纪律,与此同时也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到了极致。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精炼的语言,适当的语调,科学的板书,优美的字体,丰富的知识等都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只要運用恰当就能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最佳效果。
三、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佳途径
新教材根据“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是人感觉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合作探讨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我们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通常情况下,我采取了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采用了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例如在教学“平行”之前,让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
4.培养学生善于总结习惯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就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起步教学;生活事例;学习方法
一、起步教学的优劣决定着将来教学的走向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七年级学生一翻开新学期的数学课本,扑面而来的是感觉的新奇、有趣,由此而产生的求知欲望异常迫切。因此,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第一章节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感知所学知识。在本章节学习结束后,我又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了一次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开展:七年级数学学习起来难吗?你觉得学习后有没有用处?你感觉学习数学有没有趣味?你对学好初中数学有没有信心?通过这种讨论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提升,学习数学的劲头特别高涨。又如我在进行第一章节“展开与折叠”教学时,让学生两人一组协作制作,相互磋商,共同完成。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教学时,我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教材教学目标中,对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有如下要求:侧重消除学生害怕心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感染学生,使其像磁铁上的铁鞋离不开磁铁一样,心系老师,神往数学。
二、活生生的事例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知识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趣味性。它是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中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波动较大、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等,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基本上采用了如下具体做法:
1.注重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教学中,我设计了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意识。例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让学生按照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这些图案有哪些基本图形组成?他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讨论结束后大家总结进而形成统一意见。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活动,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学生的主动性异常高涨。
2.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针对七年级学生喜爱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编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既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激情,又渐渐地培植起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一道进行演示实验,一道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操作,一方面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劳动纪律,与此同时也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到了极致。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精炼的语言,适当的语调,科学的板书,优美的字体,丰富的知识等都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只要運用恰当就能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最佳效果。
三、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佳途径
新教材根据“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是人感觉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合作探讨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我们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通常情况下,我采取了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采用了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例如在教学“平行”之前,让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
4.培养学生善于总结习惯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就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