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间需要初次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则予以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优化护理,提高了患儿与家长满意度,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白血病;初次化疗;急性淋巴细胞;系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92-0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小儿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措施为化疗,但化疗会带来感染等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2]。特别是初次化疗的患儿,大剂量化疗损伤患者身体非常大。故针对小儿白血病初次化疗患者给予一些护理干预显得十分重要。我院对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间收治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初次化疗实施系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初次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儿60 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1个月-14岁,平均年龄(6.7±3.6)岁;研究组患儿6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1个月-13岁,平均年龄(6.3±3.4)岁。排除药物过敏史、传染病及精神意识模糊者。两组病例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则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使患儿与家长心理压力较大,再加上治疗过程经济的支出,同时带来了焦虑感,这些不良情绪可以诱发血压升高,加重病变血管的负担,负面影响患者的治疗与恢复过程,这些都需要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长进行密切交流沟通,使他们大致整体熟悉化疗过程,明白如何更好的配合治疗,从而对改善身体状况起到良好的作用。家长支撑力量,需配合护理人员一起来帮助患儿,应给予及时的关怀、鼓励和支持,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2.2疼痛护理
置管术后护士按照观察患儿的行为表情与其表述估计疼痛程度,另外也需重视其家长的意见。通过对患儿疼痛耐受能力的正确评估,实施一些有效方法,尽可能满足患儿的生活习惯与爱好,多与患儿接近,消除其戒备心理,同时可利用玩具、游戏等分散患儿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必要时予以小剂量的止痛药或镇静药。
1.2.3饮食护理
因初次化疗中会应用到门冬酰胺酶,易造成血糖上升及胰腺炎等副作用,故在饮食方面应严格要求,要控制患者以清淡为主,忌食过咸、辛辣食物。禁止暴饮暴食,每餐七八分饱为宜,减轻胃肠负担。化疗前两小时饮食避免油腻,可在治疗后进食无刺激食物,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
1.2.4预防感染护理
确保置管时做到完全无菌操作,叮嘱患者不要随意撕开置管处贴膜,必须保证穿刺处整洁干燥。一旦穿刺部位发生发红现象或者出汗较多应立即通知护理人员增多换药次数。感染严重的患者应立刻拔出置管并利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再用酒精湿敷,每日换药直到脓处恢复。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比较,包括胃肠道反应、静脉炎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治疗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为不满意、满意及非常满意。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率为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由SPSS19.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两组数据比较发现,研究组发生1例胃肠道反应,1例感染,而对照组发生8例胃肠道反应,6例静脉炎,9例感染等不良反应,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儿护理总满意度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5%的总满意度,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疾病,目前化疗仍是急性白血病主要的治疗手段[3],不过目前的一些化疗方案,往往会带来很多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骨髓抑制、感染反应等,虽然化疗能够使肿瘤细胞生长得到控制,但是上述这些副反应会加重患者身体与心理上的痛苦,使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甚至被迫终止治疗,大多而忽视了心理、行为、饮食等方面的系统护理。尤其是小儿患者,年龄越小,护理的难度就越大,常因恐惧而烦躁、哭闹,不配合护理治疗。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开始实施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其中系统护理是适应当前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护理需求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4],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具备创造性、有效性、个性化,尊重患者生命价值,以现代医学理念为指导,希望最大程度的降低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从而保证化疗可以顺利进行。由研究结果可看出,心理护理后患儿及家长情绪稳定,心态较好。心理护理干预可消除不良心理反应,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化疗相关知识,以更好的配合临床康复治疗[5]。说明了护理干预能使化疗患者耐受性提高,减少毒副作用。
由此可知,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中应用系统护理干预疗效显著,是一种比较理想规范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痛苦,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高,因此化疗比较顺利,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好,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虎娥,薛育新,牛宝英. 健康教育在白血病预防感染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1,9(13):1182.
[2]金卫群. 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的舒适护理[J].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76-77.
[3]韦晓芳. 43例急性小儿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护理[J]. 中外医疗,2010,29(36):165.
[4]邹东奇,张英华,陈爱琴,等.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学龄期白血病患儿负性情绪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09,23(1B):151-152.
[5]胡晓玲. 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感染95例强化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61-63.
【关键词】白血病;初次化疗;急性淋巴细胞;系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92-0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小儿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措施为化疗,但化疗会带来感染等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2]。特别是初次化疗的患儿,大剂量化疗损伤患者身体非常大。故针对小儿白血病初次化疗患者给予一些护理干预显得十分重要。我院对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间收治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初次化疗实施系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初次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儿60 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1个月-14岁,平均年龄(6.7±3.6)岁;研究组患儿6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1个月-13岁,平均年龄(6.3±3.4)岁。排除药物过敏史、传染病及精神意识模糊者。两组病例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则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使患儿与家长心理压力较大,再加上治疗过程经济的支出,同时带来了焦虑感,这些不良情绪可以诱发血压升高,加重病变血管的负担,负面影响患者的治疗与恢复过程,这些都需要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长进行密切交流沟通,使他们大致整体熟悉化疗过程,明白如何更好的配合治疗,从而对改善身体状况起到良好的作用。家长支撑力量,需配合护理人员一起来帮助患儿,应给予及时的关怀、鼓励和支持,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2.2疼痛护理
置管术后护士按照观察患儿的行为表情与其表述估计疼痛程度,另外也需重视其家长的意见。通过对患儿疼痛耐受能力的正确评估,实施一些有效方法,尽可能满足患儿的生活习惯与爱好,多与患儿接近,消除其戒备心理,同时可利用玩具、游戏等分散患儿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必要时予以小剂量的止痛药或镇静药。
1.2.3饮食护理
因初次化疗中会应用到门冬酰胺酶,易造成血糖上升及胰腺炎等副作用,故在饮食方面应严格要求,要控制患者以清淡为主,忌食过咸、辛辣食物。禁止暴饮暴食,每餐七八分饱为宜,减轻胃肠负担。化疗前两小时饮食避免油腻,可在治疗后进食无刺激食物,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
1.2.4预防感染护理
确保置管时做到完全无菌操作,叮嘱患者不要随意撕开置管处贴膜,必须保证穿刺处整洁干燥。一旦穿刺部位发生发红现象或者出汗较多应立即通知护理人员增多换药次数。感染严重的患者应立刻拔出置管并利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再用酒精湿敷,每日换药直到脓处恢复。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比较,包括胃肠道反应、静脉炎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治疗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为不满意、满意及非常满意。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率为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由SPSS19.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两组数据比较发现,研究组发生1例胃肠道反应,1例感染,而对照组发生8例胃肠道反应,6例静脉炎,9例感染等不良反应,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儿护理总满意度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5%的总满意度,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疾病,目前化疗仍是急性白血病主要的治疗手段[3],不过目前的一些化疗方案,往往会带来很多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骨髓抑制、感染反应等,虽然化疗能够使肿瘤细胞生长得到控制,但是上述这些副反应会加重患者身体与心理上的痛苦,使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甚至被迫终止治疗,大多而忽视了心理、行为、饮食等方面的系统护理。尤其是小儿患者,年龄越小,护理的难度就越大,常因恐惧而烦躁、哭闹,不配合护理治疗。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开始实施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其中系统护理是适应当前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护理需求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4],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具备创造性、有效性、个性化,尊重患者生命价值,以现代医学理念为指导,希望最大程度的降低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从而保证化疗可以顺利进行。由研究结果可看出,心理护理后患儿及家长情绪稳定,心态较好。心理护理干预可消除不良心理反应,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化疗相关知识,以更好的配合临床康复治疗[5]。说明了护理干预能使化疗患者耐受性提高,减少毒副作用。
由此可知,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中应用系统护理干预疗效显著,是一种比较理想规范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痛苦,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高,因此化疗比较顺利,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好,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虎娥,薛育新,牛宝英. 健康教育在白血病预防感染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1,9(13):1182.
[2]金卫群. 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的舒适护理[J].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76-77.
[3]韦晓芳. 43例急性小儿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护理[J]. 中外医疗,2010,29(36):165.
[4]邹东奇,张英华,陈爱琴,等.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学龄期白血病患儿负性情绪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09,23(1B):151-152.
[5]胡晓玲. 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感染95例强化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