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山堰,位于浙江省鄞县西南鄞江镇,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代水利工程之一,与都江堰、郑国渠、灵渠齐名。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至今仍在发挥阻咸、蓄淡、排洪、灌溉的作用。
它山庙因筑它山堰而建,堰成立庙,庙祀筑堰造砌有功于民,尤感王元唪建堰恩德,建庙塑像四时祭祀。
它山庙
它山庙始称“十兄弟祠”,是为纪念修堰殉身的十兄弟建造的。王元暐退居后,塑像立于祠内,称“王公祠”。北宋时期建庙,南宋时,民间称为它山庙,现存庙宇为清末民初建造。
它山庙有庙宇三进,银安殿格局。头进门为庙门,门设三道,上有贴金横额一块,书有“它山遗德庙”字样,进门有戏台一亭;中进为大殿,殿中塑王元啤神像,神阁上方有匾两块。一书“远积禹德”,一书“它山名宦”,神像左首略后塑它山庙开庙庙祝悬慈,右首略塑朱天像,前有屏一块,标有“新安推官”字样;大殿有两厢房,西厢房有神船一只,塑红脸神像一尊,即为县丞童义;后进为娘娘殿,塑王县令和程氏夫人,门上一匾书有“急公好义”字样,是民国前期大总统徐世昌为鄞江镇著名乡贤徐原样的题词,初悬挂于庙内。
它山庙东建“报安祠”一座,俗称“小庙”,实为从祠。祠分中、东、西三室。中室祀宋奉国节度使钱亿及元、明、清名宦20人,东室祀宋直秘阁知州魏岘及名宦,清乡贤九人,明佐理修堰献身王森等四人。如今小庙已被毁。
民国时期的包山庙会
它山庙有“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三个庙会。庙会历经宋、元、明、清、民国800余年。所集史料虽有文献、碑铭考证,更多的却是口碑资料。这里记述的庙会活动以民国时期为主。
庙会规格分大、中、小三个档次。“三月三”、“十月十”庙会以祭祀为主,兼及演戏敬神,“六月六”以群众性活动为主,与原“掏沙会”相对应。
“三月三”庙会会期2天,初二、初三演戏4台,初三日凌晨上供七牲于娘娘殿神像前;“六月六”庙会,是3个庙会中时间最长、会众最多、项目最全、范围最大的一个庙会。它山堰建成前,上游经常涨沙淤积,每年需掏沙清淤,乡民自愿掏沙集会,俗称“掏沙会”。后“掏沙会”废弃,改为“六月六”庙会。六月初适及稻花盛开,遂加祈境内丰收之意,又称“稻花会”,与掏沙会正好谐音。“六月六”庙会会期3天,初五日下午开始演戏弄会,初六日庙神出殿行会,初七日演安神戏。尤其在初六日出殿迎神行会,确是鄞西盛会;“十月十”庙会,会期2天,初九日下午开始演戏,此夜戏演至天亮,因时值深秋初冬,摊贩无处夜宿,以戏代被,俗称“被戏”。初十上午祭后乡民礼拜、看戏、赶市、闹闹盈盈。
旧时,城乡大型市集多与祀神庙会相连。鄞县各地庙会中的饮食、糖果,儿童玩具之类商业活动屡见不鲜。唯有它山庙会尚有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交易,形成庙会市集,是全县各个庙会所不及的。
三月三日庙会插秧在即,上市商品多为犁耙、锄头、粪桶、蓑衣、戴笠等。六月六日庙会,在早稻收获前,上市商品多为竹箩、篾簟、扫帚、畚斗、镰刀等。十月十日庙会,晚稻收割,天气转冷,农民山民多采办冬令商品衣着之类,交易兴旺。
庙会期间,鄞江之上“乌山船”挤江,章溪上竹排、 “小滩船”满溪,它山庙演戏,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当地店铺老板数月前即至宁波办货,城区商家、行贩涌至,贳房屋,租摊基,搭篷帐,临时设店摆摊。三教九流均赶集凑热闹,有算命测字、游方郎中、 “祝由科”(巫医)、拔火罐、卖膏药、变戏法、拔牙齿、吹糖孩、唱小热错卖梨膏糖、“打铜宝”(赌博)、强讨饭等等。会招市集,市助会势,会市两旺,成了它山庙会的一大特色。
由于它山庙四时香火不绝,继之各种会头也接踵而来。宁波府、绍兴府、台州府以及舟山、定海等地的士民百姓,蜂拥鄞江。遗德庙内,香烛求神,祈祷王县令显圣,保本地岁岁平安。它山庙庙会,已成为宁波府的第一大庙会盛市。
它山庙因筑它山堰而建,堰成立庙,庙祀筑堰造砌有功于民,尤感王元唪建堰恩德,建庙塑像四时祭祀。
它山庙
它山庙始称“十兄弟祠”,是为纪念修堰殉身的十兄弟建造的。王元暐退居后,塑像立于祠内,称“王公祠”。北宋时期建庙,南宋时,民间称为它山庙,现存庙宇为清末民初建造。
它山庙有庙宇三进,银安殿格局。头进门为庙门,门设三道,上有贴金横额一块,书有“它山遗德庙”字样,进门有戏台一亭;中进为大殿,殿中塑王元啤神像,神阁上方有匾两块。一书“远积禹德”,一书“它山名宦”,神像左首略后塑它山庙开庙庙祝悬慈,右首略塑朱天像,前有屏一块,标有“新安推官”字样;大殿有两厢房,西厢房有神船一只,塑红脸神像一尊,即为县丞童义;后进为娘娘殿,塑王县令和程氏夫人,门上一匾书有“急公好义”字样,是民国前期大总统徐世昌为鄞江镇著名乡贤徐原样的题词,初悬挂于庙内。
它山庙东建“报安祠”一座,俗称“小庙”,实为从祠。祠分中、东、西三室。中室祀宋奉国节度使钱亿及元、明、清名宦20人,东室祀宋直秘阁知州魏岘及名宦,清乡贤九人,明佐理修堰献身王森等四人。如今小庙已被毁。
民国时期的包山庙会
它山庙有“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三个庙会。庙会历经宋、元、明、清、民国800余年。所集史料虽有文献、碑铭考证,更多的却是口碑资料。这里记述的庙会活动以民国时期为主。
庙会规格分大、中、小三个档次。“三月三”、“十月十”庙会以祭祀为主,兼及演戏敬神,“六月六”以群众性活动为主,与原“掏沙会”相对应。
“三月三”庙会会期2天,初二、初三演戏4台,初三日凌晨上供七牲于娘娘殿神像前;“六月六”庙会,是3个庙会中时间最长、会众最多、项目最全、范围最大的一个庙会。它山堰建成前,上游经常涨沙淤积,每年需掏沙清淤,乡民自愿掏沙集会,俗称“掏沙会”。后“掏沙会”废弃,改为“六月六”庙会。六月初适及稻花盛开,遂加祈境内丰收之意,又称“稻花会”,与掏沙会正好谐音。“六月六”庙会会期3天,初五日下午开始演戏弄会,初六日庙神出殿行会,初七日演安神戏。尤其在初六日出殿迎神行会,确是鄞西盛会;“十月十”庙会,会期2天,初九日下午开始演戏,此夜戏演至天亮,因时值深秋初冬,摊贩无处夜宿,以戏代被,俗称“被戏”。初十上午祭后乡民礼拜、看戏、赶市、闹闹盈盈。
旧时,城乡大型市集多与祀神庙会相连。鄞县各地庙会中的饮食、糖果,儿童玩具之类商业活动屡见不鲜。唯有它山庙会尚有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交易,形成庙会市集,是全县各个庙会所不及的。
三月三日庙会插秧在即,上市商品多为犁耙、锄头、粪桶、蓑衣、戴笠等。六月六日庙会,在早稻收获前,上市商品多为竹箩、篾簟、扫帚、畚斗、镰刀等。十月十日庙会,晚稻收割,天气转冷,农民山民多采办冬令商品衣着之类,交易兴旺。
庙会期间,鄞江之上“乌山船”挤江,章溪上竹排、 “小滩船”满溪,它山庙演戏,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当地店铺老板数月前即至宁波办货,城区商家、行贩涌至,贳房屋,租摊基,搭篷帐,临时设店摆摊。三教九流均赶集凑热闹,有算命测字、游方郎中、 “祝由科”(巫医)、拔火罐、卖膏药、变戏法、拔牙齿、吹糖孩、唱小热错卖梨膏糖、“打铜宝”(赌博)、强讨饭等等。会招市集,市助会势,会市两旺,成了它山庙会的一大特色。
由于它山庙四时香火不绝,继之各种会头也接踵而来。宁波府、绍兴府、台州府以及舟山、定海等地的士民百姓,蜂拥鄞江。遗德庙内,香烛求神,祈祷王县令显圣,保本地岁岁平安。它山庙庙会,已成为宁波府的第一大庙会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