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作业的设计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z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新课标以来,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着大胆的尝试,层出不穷的教学形式令人耳目一新。而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忽视,要么不留作业,要么依靠课后的几道思考题来巩固学生的学习,这样,学生的视野得不到拓展,思维得不到训练。任教十几年来,我一直有个感受就是,有些题型都讲过,但到了考试时,学生总感到束手无策。这就是巩固训练没跟上,学生所学知识没消化。那么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嚼烂、嚼透,消化掉,教师如何布置作业最为关键。依据个人的体会、思考,谈一谈新课标下如何布置作业。
  
  一、学会积累
  
  知识就是积累,要想学好语文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储备,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1.课内积累
  除了一般常规的词语、成语、名句、古诗、文言文积累外,还要求学生在学完文质兼美的范文后,摘抄背诵文中好的或有启发性的句子或段落。
  2.课外积累
  可让学生准备3个笔记本。一本记录每堂的前5分钟演讲。找学生演讲有趣的、有益的小故事,其他人做概括的记录,花的时间不多,只要长期坚持,定收获不小。
  另一本为摘抄本。每天规定学生不少于30分钟的课外阅读,摘抄自己欣赏的文段,加以点评。教师可酌情推荐一些书籍,如中外名著、经典散文、诗歌、戏剧等,每周抽一节课或用自修课进行读书交流活动,由学生上台朗读交流,说说自己的点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生生互动,互相促进,共同积累。
  第三本是剪贴本。学生在阅读时,如遇到一些好的素材、资料,要注意搜集,如果允许的话,可把这些资料剪裁掉,粘贴在本子上,储备自己的“文库”。
  这样积累的方式,教师要正确的引导,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如成语接龙,背诵古诗、名句比赛等活动。总之,通過这些活动,养成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积累丰厚的文学文化素养,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二、与课文相关的延伸性作业
  
  1.课前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在学习每课之前,结合课文内容,到学校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搞好课前预习。如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情况,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课后延伸性作业
  学习了课文,理解了相关内容,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作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后,可以结合中华古诗文背诵活动,设计以下题目:自古以来,月亮在中国人的意象里就是一个美好团圆的象征,中国人尤其喜爱月亮,诗人对月亮更是情有独钟,请你利用身边的一些媒介查找一下,人们还常用哪些词来称呼月亮?注明作者、出处、原诗句,也可以辑录有关咏月的诗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阅读量。
  
  三、开阔性作业
  
  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完课后,留下大量的作业,形成了所谓的题海战术,这些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机械被动地接受,毫无创造可言,这严重地摧残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留作业要灵活,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张扬。
  1.在活动中,主动完成作业
  这类作业就是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学习语文,形成语文综合能力。如看新闻联播,写一周新闻评述;看《开心辞典》《智点千金》等扩展知识面;看《探索发现》激发求知欲;收集广告语,进行广告创意,设计广告语等;度假旅游,细心地观察生活,写游记等。这些都能提供宽松、和谐的气氛,学生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挥,又能增长才干。
  2.研究性作业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形式强调小组合作完成,但必须是人人参加。因此,教师要多加引导,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将其内化为自身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如我在讲授《说不尽的桥》时,将全班分成若干组,分别整理桥名的由来,有关桥之最,有关桥的故事、谚语,有关桥的古诗词等。各小组成员人人尽力,很快将成果汇报出来,加快了学习的进度,提高了效率。
  以上是我对语文作业形成的几点思考,但不管是哪种形式,都应立足于文本本身,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力求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精讲多练作文教学法,是指作文写前指导要少而精,多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与实践的一种作文训练方法。精讲多练的关键是边讲、边练,边练边讲,讲练结合,缩短指导——写作——讲评周期,要当堂作文当堂评,甚至现写现评,一堂多写多评,以说代写,以议代评。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精讲多练作文教学法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审题训练    审题是写作的前提,在大作文训练和考试中,很多学生因审题失误,失
期刊
一、 爱心———转变差生的首要一环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更是转变双差生的必要条件。爱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可以打开学生心灵深处的枷锁,渗透学生内心世界,以塑造美好的心灵。尤其是对成绩不好、纪律不好的学生。本来他们已被列为了“双差生”,我们作为老师更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挖苦他们;而应主动亲近他们,关心他们,帮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期刊
怎样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改变这种局面,使学生从讨厌文言文到喜欢文言文?从畏学文言文到爱学文言文呢?根据本人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经验,我认为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抓好文言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讲解文言文的社会功能,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     文言文在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儿女应该继承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语文教学是保持这种传承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
期刊
一谈到《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大家一定会想到刘备、诸葛亮、曹操等历史人物。书中,作者把刘备写成仁义、宽厚、忠义的理想君主;把诸葛亮写成贤能之人,智慧的化身,堪称“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把曹操写成奸诈、阴险、自私的人,堪称“一代奸雄”;把刘禅写成一位昏庸无能,白白断送刘备江山的第一罪人。但事实上,这些人物是否真的如罗贯中所写的那样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从总体线索看,罗贯中是根据“尊刘贬曹”这思路去写
期刊
一、 表演的意义    (1)激发语文兴趣  首先,我们的教学方式一直以课堂上的“讲———听———练”为基本模式,千篇一律,这种模式有利于老师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式学生获得的是现成的知识,失去的是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初中生正处于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年龄阶段。初中阶段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活动使他们在视觉、听觉和动觉等方面得到很快地发展。其自
期刊
一、用音乐创设教学情景    创设教学情景指的是创设与作品基调相吻合的课堂氛围。它是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极大地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以情传情”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造情”艺术修养,根据作品的特定内容要求,准确体味和把握作者(或人物)的特有情绪,并将这种特有情绪和想法及时传导给学生,
期刊
在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学史上,歌唱爱国主义一直是最为壮丽的一道风景。南宋时“赶走入侵之敌是志士仁人的理想壮志,收复失地是中原遗民的强烈愿望。”因此,抨击妥协投降,抗敌御侮,表现爱国主义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坛突出的主题。其中,英雄辛弃疾和女词人李清照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被合称为“济南二安”。清代著名学者王士祯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易安,幼安为济南二安,难乎为继。”  辛弃疾,
期刊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进行合作阅读、思维激发训练与培养,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坚持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师转变观念,营造初中语文课堂和谐的氛围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期刊
一、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诱发动因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寻求真理探究科学知识的内驱力。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灵活应用现代教育媒体为学生创乐学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投入到学习中去。灵活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期刊
教育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电教媒体,注意准确地把握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机会,对于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听觉形象,成为学生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掌握和发现自然规律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能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