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罗曼·罗兰
水彩画始于欧洲,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是一门古老的艺术画种。它具有清晰、明快、绚丽、高雅的艺术特色。早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已出现。18-19世纪的英国更是以精美的水彩艺术享誉世界。
20世纪初,当时我国的李叔同、李铁夫等画家为水彩画做了传播和拓展;二三十年代符罗飞、关广志、倪贻德及林风眠等前辈都曾创作过许多水彩画作品,为推动中国水彩画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兴旺,势态可佳,是艺术、学术活动力最强的画种之一。全国从事水彩画的画家数量十分可观,而潘长臻教授便是个中翘楚,造诣深厚,其作品风格鲜明,用色灵动,深受业界内外好评。
潘长臻祖籍江苏宿迁,1932年生于上海。1955年毕业于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后留校读研究生先后在浙江美术学院附中、浙江美院版画系、工艺系任绘画基础课教学。历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长,中国水彩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协第一届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先后在美国、法国、苏联、日本、韩国、印尼、扎伊尔、泰国、新加坡、南美、非洲诸国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展出。获得美国国际研究会和国内外各种奖十余种。获法国巴黎艺术家资格证书。曾到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进修访问。出版过《色彩艺术》、《水彩画》、《水粉画艺术》、《素描教学》等多种著作,有的已制成电视教学片在中央教育电视台和东南亚地区播放。
潘长臻教授曾先后师从倪贻德、关良、苏天赐、金冶等前辈西画家,也曾受教于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等国画大师。潘长臻教授最早的关于创作方面的道理,是听金冶先生在乔司的一个庙里戏台上讲的,跟苏天赐老师两个人轮流讲,金冶先生讲了构图法则,三角形构图等。当时,潘长臻先生担任班长,接触他较多,于是印象颇为深刻。那个时候尚不懂创作,金冶先生便耐心教授。1950年4-5月间,年轻的潘长臻画了一张创作,初试啼声,就在学校里得了一个银奖——银星奖。
前辈们的谆谆教诲,良好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让潘长臻的艺术血管里同时流淌着东、西艺术的“血液”,这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岁月绵长,长期习惯于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大众,在“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下,也逐渐开始接纳、磨合西洋文化,当然,西画亦悄然入驻华夏大地,而水彩画则是在中国普及得最早、最为广泛的西洋画种。这和水彩画在用笔、用水方面和中国传统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无关联。
接受和掌握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要把舶来文化融入传统文化,使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则并非朝夕之功。一直以来,潘长臻教授致力于此,投入了不少心血。
他的作品以西画为主,但随处可见东方艺术的痕迹。油画的光影、色彩,水彩画的顺畅、明快,以至中国画的神韵,版画的简明,都在他的画作中得到体现。画种上的沟通和技法上的互融,使他的作品都突现了“情” 、“ 意”二字。
孔子把文人分为两种人格类型,即智者和仁者。“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天下至清至纯之物,从老子的“见素抱朴”到佛陀的“澹泊宁静”,所言俱是水的灵性和境界。潘长臻教授属于前者,更属于后者。他以水彩画为载体,以水抒情,典雅豪放并存,中西相通,极为成功地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一方独特领域,也因此形成了其独有的绘画特点。
潘长臻教授的作品充满了艺术感染力,见画如见人,凝视他的作品,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震撼,这种震撼不仅仅来自画的本身,而是透过画作所能感应到的画者的性灵。纵观潘长臻教授的作品,我们可以看见历史、文化、哲学的完美统一,虽其主要受教于西洋画基础,内在却蕴含着更为丰富的东方文化中所特有的的恬静雅淡的意境。他把中国画的用笔、崇简、重意和西画的用色、重面等现代化技法相融合,得到了一种全新的创作手法。在《天目春深》,《晨雾》,《海港》,《山雨欲来》,《边境集市》等作品中,我们能探视到潘长臻教授平素的学识和修养以及深厚的绘画底蕴。他用手中的这一方画笔,以水为媒介,使色彩自然灵动,浓淡相宜,有了丰富的层次感,使观者犹如亲临其境,与画者奏响心灵共鸣。
东西方文化的撞击和碰触,在潘长臻教授的画中得到了有机结合。纵观他的作品,或粗或细,或繁或简,无论是浓笔是淡绘,都有一种“情”和“意”深深渗透其中。他用特有的灵敏感触,捕捉了水和彩之间的瞬间变化,从而绘画出更具生命力和张力的线条。他的作品已不是单纯的技巧展示或是某个生活片段的回放,而是有力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和真实想法,是画家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的体现。写实或写意,粗犷或细致,都是画家在表现对象时运用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给观众美的享受和留下深刻的印象。潘长臻教授时而漫不经意的洒泼,随心所欲的流动,遒劲豪放的笔力,用其鲜明的风格,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一次次打动了观者的心。
庄子在《天道》篇中云:“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水静可鉴万物,潘长臻教授有豁达、开朗的心胸,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他不仅是位卓有成就的画家,也是杰出的美术活动组织者。在他的倡导下,在杭州举办了多届全国水彩画展,影响深远。相信以潘长臻教授几十年在水彩艺术上潜心努力经营所获取的造诣,定会有更多更精彩更优秀的作品问世,并对中国水彩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罗曼·罗兰
水彩画始于欧洲,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是一门古老的艺术画种。它具有清晰、明快、绚丽、高雅的艺术特色。早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已出现。18-19世纪的英国更是以精美的水彩艺术享誉世界。
20世纪初,当时我国的李叔同、李铁夫等画家为水彩画做了传播和拓展;二三十年代符罗飞、关广志、倪贻德及林风眠等前辈都曾创作过许多水彩画作品,为推动中国水彩画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兴旺,势态可佳,是艺术、学术活动力最强的画种之一。全国从事水彩画的画家数量十分可观,而潘长臻教授便是个中翘楚,造诣深厚,其作品风格鲜明,用色灵动,深受业界内外好评。
潘长臻祖籍江苏宿迁,1932年生于上海。1955年毕业于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后留校读研究生先后在浙江美术学院附中、浙江美院版画系、工艺系任绘画基础课教学。历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长,中国水彩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协第一届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先后在美国、法国、苏联、日本、韩国、印尼、扎伊尔、泰国、新加坡、南美、非洲诸国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展出。获得美国国际研究会和国内外各种奖十余种。获法国巴黎艺术家资格证书。曾到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进修访问。出版过《色彩艺术》、《水彩画》、《水粉画艺术》、《素描教学》等多种著作,有的已制成电视教学片在中央教育电视台和东南亚地区播放。
潘长臻教授曾先后师从倪贻德、关良、苏天赐、金冶等前辈西画家,也曾受教于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等国画大师。潘长臻教授最早的关于创作方面的道理,是听金冶先生在乔司的一个庙里戏台上讲的,跟苏天赐老师两个人轮流讲,金冶先生讲了构图法则,三角形构图等。当时,潘长臻先生担任班长,接触他较多,于是印象颇为深刻。那个时候尚不懂创作,金冶先生便耐心教授。1950年4-5月间,年轻的潘长臻画了一张创作,初试啼声,就在学校里得了一个银奖——银星奖。
前辈们的谆谆教诲,良好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让潘长臻的艺术血管里同时流淌着东、西艺术的“血液”,这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岁月绵长,长期习惯于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大众,在“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下,也逐渐开始接纳、磨合西洋文化,当然,西画亦悄然入驻华夏大地,而水彩画则是在中国普及得最早、最为广泛的西洋画种。这和水彩画在用笔、用水方面和中国传统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无关联。
接受和掌握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要把舶来文化融入传统文化,使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则并非朝夕之功。一直以来,潘长臻教授致力于此,投入了不少心血。
他的作品以西画为主,但随处可见东方艺术的痕迹。油画的光影、色彩,水彩画的顺畅、明快,以至中国画的神韵,版画的简明,都在他的画作中得到体现。画种上的沟通和技法上的互融,使他的作品都突现了“情” 、“ 意”二字。
孔子把文人分为两种人格类型,即智者和仁者。“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天下至清至纯之物,从老子的“见素抱朴”到佛陀的“澹泊宁静”,所言俱是水的灵性和境界。潘长臻教授属于前者,更属于后者。他以水彩画为载体,以水抒情,典雅豪放并存,中西相通,极为成功地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一方独特领域,也因此形成了其独有的绘画特点。
潘长臻教授的作品充满了艺术感染力,见画如见人,凝视他的作品,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震撼,这种震撼不仅仅来自画的本身,而是透过画作所能感应到的画者的性灵。纵观潘长臻教授的作品,我们可以看见历史、文化、哲学的完美统一,虽其主要受教于西洋画基础,内在却蕴含着更为丰富的东方文化中所特有的的恬静雅淡的意境。他把中国画的用笔、崇简、重意和西画的用色、重面等现代化技法相融合,得到了一种全新的创作手法。在《天目春深》,《晨雾》,《海港》,《山雨欲来》,《边境集市》等作品中,我们能探视到潘长臻教授平素的学识和修养以及深厚的绘画底蕴。他用手中的这一方画笔,以水为媒介,使色彩自然灵动,浓淡相宜,有了丰富的层次感,使观者犹如亲临其境,与画者奏响心灵共鸣。
东西方文化的撞击和碰触,在潘长臻教授的画中得到了有机结合。纵观他的作品,或粗或细,或繁或简,无论是浓笔是淡绘,都有一种“情”和“意”深深渗透其中。他用特有的灵敏感触,捕捉了水和彩之间的瞬间变化,从而绘画出更具生命力和张力的线条。他的作品已不是单纯的技巧展示或是某个生活片段的回放,而是有力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和真实想法,是画家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的体现。写实或写意,粗犷或细致,都是画家在表现对象时运用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给观众美的享受和留下深刻的印象。潘长臻教授时而漫不经意的洒泼,随心所欲的流动,遒劲豪放的笔力,用其鲜明的风格,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一次次打动了观者的心。
庄子在《天道》篇中云:“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水静可鉴万物,潘长臻教授有豁达、开朗的心胸,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他不仅是位卓有成就的画家,也是杰出的美术活动组织者。在他的倡导下,在杭州举办了多届全国水彩画展,影响深远。相信以潘长臻教授几十年在水彩艺术上潜心努力经营所获取的造诣,定会有更多更精彩更优秀的作品问世,并对中国水彩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