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学困生”,即学习有困难和思想有待进步的学生。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秀生。转化农村高中学困生是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困生,教师要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情感,要把爱心无私奉献给他们,并与他们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朋友关系,多关心、亲近他们,并用良好的师德影响他们,以精湛的艺术启发他们,让他们乐于接受教育。
一、农村高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家庭原因
多数家境困难的农村学生,他们有的是父母双亡,祖父母管教不严;有的是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种种原因造成他们贪玩、懒散、不好好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二)学生自身性格原因
部分学困生性格孤僻、内向、不善交往、胆小沉默、不合群。有的是单亲家庭,缺乏家庭温暖;有的是抱养的孩子,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他们大多数智力正常,主要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学习成绩差。
(三)社会原因
社会的不良风气,社会中的阴暗面,也是形成学困生的外部条件之一。大千世界,花花绿绿,游戏厅、网吧的大量出现,诱惑他们去过把瘾,如鸦片一样吞食他们,使他们不能自拨。这些来自社会的外部因素,使他们放纵享受,不求上进,脱离集体生活,厌学。
(四)教师因素
如果教师缺乏高尚的师德,缺乏献身教育事业的责任心、事业心,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简单、粗暴,不但不能使教育收到实效,而且会促使学困生走向更坏的一面。
二、农村高中学困生的转化途径
(一)努力架设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
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是以情感人,要与他们建立亲切的师生关系。尤其对于农村高中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比城市学生更需要教师用师爱去温暖。要转化学困生,必须建立起师生之情,形成“情感效应”,用师爱去创设“和谐共振”的最佳教育情景,经常带着理解、关心、热爱的心态与学困生交朋友,经常有意无意地对他们寄予良好的愿望,他们就会与你真心交谈,倾诉内心的秘密,从而有助于我们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转化他们。
例如,我班朱燕玲同学,她成绩较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从和她的几次谈话中,我了解到她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与奶奶住在一起,是典型的农村留守少年,她认为自己家境不好,智力不如人,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和同学。针对她的思想,我主动与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及时表扬、鼓励,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使她找回自尊心。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了。
(二)善于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
摸透学困生的个性特点,从他们身上挖掘闪光点,给予正确引导,坚持正面教育,这是转化学困生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必须耐心细心、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去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形成一种无形的师爱,以激励学困生,使他们勇气和信心大增。
农村学生大多朴素、勤奋,更有不少学生因家庭原因早早当家,思想较成熟,其中不乏一些学困生。于是,我有针对性地找他们谈心,对他们进行鼓励。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还任命一人为生活委员。这样,学困生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信任,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作业能按时完成,成绩也有很大进步。
(三)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
学困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与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学困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学困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教师在教育和转化学困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困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运用集体的力量影响他们。具体可在班级中开展以下活动:
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
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学困生同桌,提醒、督促学困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学雷锋做好事等,使学困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舞台。
3.争当“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的活动,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开展活动,使学困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与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四)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孩子自身的因素,常常施压,一味追求孩子考出高分,久而久之造成孩子畏学,进而出现一系列的不良行为习惯。农村中也存在另一种现象,就是家长由于种种原因疏于对自家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体现并不充分。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有效转化学困生,建立学生转化跟踪制,我积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支持,将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和进步都载入跟踪档案中。
例如我班彭何健同学,他父母整天在外忙于生计,对他的学习和生活疏于管理,导致他成为学困生。了解情况之后,我主动与其父母联系,要求他们经常给儿子打电话,关心他的衣食起居和学习情况。经过半年时间,他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学习兴趣也大增。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是促使他转变的重要原因。
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农村高中学困生有其特殊性,教师要善于采取合适的方式和手段对其转化教育,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用“爱”去温暖学困生的心灵应是教师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困生在学法上要加以指导,思想上要进行教育和培养,使学困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真正提高农村高中的教育质量。
一、农村高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家庭原因
多数家境困难的农村学生,他们有的是父母双亡,祖父母管教不严;有的是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种种原因造成他们贪玩、懒散、不好好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二)学生自身性格原因
部分学困生性格孤僻、内向、不善交往、胆小沉默、不合群。有的是单亲家庭,缺乏家庭温暖;有的是抱养的孩子,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他们大多数智力正常,主要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学习成绩差。
(三)社会原因
社会的不良风气,社会中的阴暗面,也是形成学困生的外部条件之一。大千世界,花花绿绿,游戏厅、网吧的大量出现,诱惑他们去过把瘾,如鸦片一样吞食他们,使他们不能自拨。这些来自社会的外部因素,使他们放纵享受,不求上进,脱离集体生活,厌学。
(四)教师因素
如果教师缺乏高尚的师德,缺乏献身教育事业的责任心、事业心,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简单、粗暴,不但不能使教育收到实效,而且会促使学困生走向更坏的一面。
二、农村高中学困生的转化途径
(一)努力架设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
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是以情感人,要与他们建立亲切的师生关系。尤其对于农村高中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比城市学生更需要教师用师爱去温暖。要转化学困生,必须建立起师生之情,形成“情感效应”,用师爱去创设“和谐共振”的最佳教育情景,经常带着理解、关心、热爱的心态与学困生交朋友,经常有意无意地对他们寄予良好的愿望,他们就会与你真心交谈,倾诉内心的秘密,从而有助于我们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转化他们。
例如,我班朱燕玲同学,她成绩较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从和她的几次谈话中,我了解到她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与奶奶住在一起,是典型的农村留守少年,她认为自己家境不好,智力不如人,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和同学。针对她的思想,我主动与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及时表扬、鼓励,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使她找回自尊心。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了。
(二)善于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
摸透学困生的个性特点,从他们身上挖掘闪光点,给予正确引导,坚持正面教育,这是转化学困生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必须耐心细心、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去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形成一种无形的师爱,以激励学困生,使他们勇气和信心大增。
农村学生大多朴素、勤奋,更有不少学生因家庭原因早早当家,思想较成熟,其中不乏一些学困生。于是,我有针对性地找他们谈心,对他们进行鼓励。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还任命一人为生活委员。这样,学困生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信任,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作业能按时完成,成绩也有很大进步。
(三)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
学困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与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学困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学困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教师在教育和转化学困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困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运用集体的力量影响他们。具体可在班级中开展以下活动:
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
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学困生同桌,提醒、督促学困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学雷锋做好事等,使学困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舞台。
3.争当“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的活动,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开展活动,使学困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与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四)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孩子自身的因素,常常施压,一味追求孩子考出高分,久而久之造成孩子畏学,进而出现一系列的不良行为习惯。农村中也存在另一种现象,就是家长由于种种原因疏于对自家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体现并不充分。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有效转化学困生,建立学生转化跟踪制,我积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支持,将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和进步都载入跟踪档案中。
例如我班彭何健同学,他父母整天在外忙于生计,对他的学习和生活疏于管理,导致他成为学困生。了解情况之后,我主动与其父母联系,要求他们经常给儿子打电话,关心他的衣食起居和学习情况。经过半年时间,他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学习兴趣也大增。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是促使他转变的重要原因。
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农村高中学困生有其特殊性,教师要善于采取合适的方式和手段对其转化教育,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用“爱”去温暖学困生的心灵应是教师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困生在学法上要加以指导,思想上要进行教育和培养,使学困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真正提高农村高中的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