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在一本书里看过这样的一句话:“大多数人其实不会听,他们只是在等轮到他们说话的时候”,想想确是真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借助语言来交流思想、吸收经验。在读写听说四种语言活动中,听是最基本的语言活动,据教育心理学家观察,在人们一般语言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瞧,人们有近一半的时间都在听。新课标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定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而合作交流是离不开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的。美国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同样在数学教学中,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学生学习数学也是起重要作用的。可以说倾听是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功。倾听能力的培养,是把感受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那么,在数学课堂上要如何培养孩子倾听习惯呢?
一、 锤炼课堂语言,吸引学生倾听
1.精心设计导入,吸引倾听
我觉得一节课中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是展示教学艺术的“窗口”,应如磁石一般吸引学生,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趣味横生,悬念于怀,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从一开始就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倾听的学习状态。
如三年级《数学广角》一课教学时,播放生日歌,在音乐声中导入“今天是聪聪的生日,他邀请大家去参加他的生日会,你愿意去吗?”(出示主题图)“明明可犯愁了,该穿什么衣服去呢?你希望明明穿什么衣服去?”“根据他衣橱里的衣服,你能帮他提供几种方案吗?”这种趣味性的谈话,激发学生在情境中认真倾听的兴奋点。
2.适时穿插故事,吸引倾听
老师们一定有同感,故事对孩子有着持久不变的吸引力,那时的倾听无需要求,自然而然。如在教学优因数学教程的《历法与对应》一单元时,从阳历、阴历的制定,到其各自闰年、大小月的规定,每节课几乎都是由故事贯穿起来的,孩子们全神贯注,当堂就能叙述其由来,再配以儿歌,对闰年的判断、时间的计算等知识掌握得都相当好。真是“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练习中其实也有很多常识或一些小知识,做题间隙也可补充一些小故事,既缓解了练习的乏味,又长了见识。
二、巧妙适时安排,引导学生倾听
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课堂都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教学更显精彩。但在实际课堂中,我经常碰到这样的困惑,如:在用拼排法教学5×5时,拼排乘5的方法是“双进半,一挪上”,因为有了两节课的基础,我抛出例题5×5,由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顿时,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中的学困生则心不在焉地做自己的事;有的小组意见不一致,成“吵架”之势。讨论之后,反馈交流自己的意见,学生纷纷举起小手一个劲叫:“我!我!我!”待老师叫了一个同学,另外的同学则唉声叹气,在叹气声中,指名的同学开始发言:“我是把2进一,2进一,一挪上……”“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没等这同学说完,另一个学生在下面大声叫嚷着。“我也有不同意见,可以用4进2,一挪上竖式……”另外的学生也叫了起来,经这几个同学一闹,下面学生把各自的方法纷纷说开了,整个教室乱哄哄一片。
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背后更多的是随意和低效。交流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而缺少倾听的过程,使交流效果大打折扣。其实活跃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只有表达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倾听。倾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有效的倾听能帮助我们博采众长。所以,上述的案例中,老师只要在第二个学生说有不同意见时,适时问:“谁能把刚才的方法再说以便?”就及时提醒了学生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
于是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法则等编成选择题。如:“时、分、秒”教学中,出示“跑50米用20( ),蒸饭用25(),大约每天睡9()……”从一组题从中分辨用哪个时间单位合适。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辨别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由于是教师口述题意,全班学生用手势选择。这就被迫使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听才能正确的反映,无形中加强了学生倾听的能力。
另外在教学中,我常利用口答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填空、选择、计算、对口令等形式,这样既改变了单调的练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兴趣,而突击点名,使每个孩子都非常认真地倾听,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听力。
学生拥有倾听的好习惯,不仅会使我们的课上得精彩,而且这种习惯也将会使学生受用终身。当然,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从今天起,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从倾听起,让我们的耳朵先幸福起来。
一、 锤炼课堂语言,吸引学生倾听
1.精心设计导入,吸引倾听
我觉得一节课中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是展示教学艺术的“窗口”,应如磁石一般吸引学生,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趣味横生,悬念于怀,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从一开始就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倾听的学习状态。
如三年级《数学广角》一课教学时,播放生日歌,在音乐声中导入“今天是聪聪的生日,他邀请大家去参加他的生日会,你愿意去吗?”(出示主题图)“明明可犯愁了,该穿什么衣服去呢?你希望明明穿什么衣服去?”“根据他衣橱里的衣服,你能帮他提供几种方案吗?”这种趣味性的谈话,激发学生在情境中认真倾听的兴奋点。
2.适时穿插故事,吸引倾听
老师们一定有同感,故事对孩子有着持久不变的吸引力,那时的倾听无需要求,自然而然。如在教学优因数学教程的《历法与对应》一单元时,从阳历、阴历的制定,到其各自闰年、大小月的规定,每节课几乎都是由故事贯穿起来的,孩子们全神贯注,当堂就能叙述其由来,再配以儿歌,对闰年的判断、时间的计算等知识掌握得都相当好。真是“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练习中其实也有很多常识或一些小知识,做题间隙也可补充一些小故事,既缓解了练习的乏味,又长了见识。
二、巧妙适时安排,引导学生倾听
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课堂都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教学更显精彩。但在实际课堂中,我经常碰到这样的困惑,如:在用拼排法教学5×5时,拼排乘5的方法是“双进半,一挪上”,因为有了两节课的基础,我抛出例题5×5,由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顿时,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中的学困生则心不在焉地做自己的事;有的小组意见不一致,成“吵架”之势。讨论之后,反馈交流自己的意见,学生纷纷举起小手一个劲叫:“我!我!我!”待老师叫了一个同学,另外的同学则唉声叹气,在叹气声中,指名的同学开始发言:“我是把2进一,2进一,一挪上……”“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没等这同学说完,另一个学生在下面大声叫嚷着。“我也有不同意见,可以用4进2,一挪上竖式……”另外的学生也叫了起来,经这几个同学一闹,下面学生把各自的方法纷纷说开了,整个教室乱哄哄一片。
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背后更多的是随意和低效。交流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而缺少倾听的过程,使交流效果大打折扣。其实活跃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只有表达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倾听。倾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有效的倾听能帮助我们博采众长。所以,上述的案例中,老师只要在第二个学生说有不同意见时,适时问:“谁能把刚才的方法再说以便?”就及时提醒了学生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
于是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法则等编成选择题。如:“时、分、秒”教学中,出示“跑50米用20( ),蒸饭用25(),大约每天睡9()……”从一组题从中分辨用哪个时间单位合适。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辨别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由于是教师口述题意,全班学生用手势选择。这就被迫使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听才能正确的反映,无形中加强了学生倾听的能力。
另外在教学中,我常利用口答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填空、选择、计算、对口令等形式,这样既改变了单调的练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兴趣,而突击点名,使每个孩子都非常认真地倾听,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听力。
学生拥有倾听的好习惯,不仅会使我们的课上得精彩,而且这种习惯也将会使学生受用终身。当然,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从今天起,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从倾听起,让我们的耳朵先幸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