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卑是当代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本文论述了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定义、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自卑心理;心理学;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196 -01
自卑心理在当今社会严重威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时期是人们展示自我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发展自我个性和价值的重要。因此,大学生的种种自卑会对他们在人际交往、潜能开发、自我认知中产生不良的影响。目前我们针对大学生自卑心理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而且刻不容缓,首先我们必须面对自身缺陷、其次我们要实现自我认知、再次我们要主动与人交往,正确分析自卑利弊、正确评价自我、心理补偿等措施。
从我们国家80年代中期大学教育步入正轨以来,我国大学生中有近23%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而这一数据还在上升中,近几年高达30%并且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是心理疾病发生的高发人群,而自卑心理又是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问题,严重的自卑心理不但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效率,更有甚者是危及其健康和安全。这些数据也隐射出现在大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良案例。例如:“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投毒案例”等一系列针对家庭优越感和自卑感产生的矛盾问题。反映出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在逐步的扭曲。从而导致心理的极度不平衡。
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人性格上的一种缺失的表现。常常被人隐藏起来。长期的自卑会让人导致抑郁压抑,从而使自己瞧不起自己,是一种消极不健康的心理。例如对外貌的自卑矮小、过胖、五官不正、身体有残疾等缺陷。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常常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做出过低的评价,处处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并且悲观失望。如2002年的清华大学学生刘哲用硫酸泼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等。这些事实一再证明,心理健康已经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也对现在的大学教育敲响了警钟。所以我们作为老师要找到这些自卑心理存在的大学生,和他们积极沟通,谈谈自己的深切感受,努力使他们的心理发生一些改变。
首先,我们要发现这类的人群,他们处于自卑心理下的大学生往往在以下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大学生进入学校时,很难寻找到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那种优越感。使得自我产生困惑和迷茫,在这种情况下,一直在高中阶段优异光环下的诸多弱项因素突然暴露出来。再例如有些同学生理个性缺陷、能力方面、家庭背景方面的非优越性。也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如有的同学在学校活动时,明明不擅长,或者说本身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是对该活动不感兴趣,甚至是鄙视的态度来掩饰。对成绩好的同学,明明知道自己不如别人,但是却用看不起对方的态度来挖苦对方。这种表现既是对当前现实世界自我的不满意、不认同,同时也表现出自身没有能力和缺乏改观现实自我的无奈。这自卑心理的学生很长一部分时间都比较多疑。怀疑自己不够优秀,怀疑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的看法等。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善于发现这类人群。
其次,我们要引导这些学生改善这种自卑的心理、结合学校建立心理咨询点,开展丰富课余活动,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为此我们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心理咨询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审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那还得我们老师共同努力从德育教育出发。老师是德育工作者,有义务要做好学生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应当把心理有缺失的学生当做正常的人,不能对他们有任何不满意和歧视。要和他们有效的沟通。耐心交流。例如和他们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也是从农村出来,不要在意他人眼光做好自己”等,交谈时不要产生居高临下的畏惧感,使学生把自己的不足化为动力,这才是我们德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
大学教育,不仅仅培养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来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能让这样消极的心理影响我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总之,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要把这些缺陷缺点化为动力。大学校园以培养适应社会能力的人才为最终目的。只有把德育教学结合起来,一面以文化知识,一面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使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以提高,满足大学生社会化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汪子珺《对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探讨》《魅力中国》,2009(28)
[2]杨瑞杰《浅议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治》《东方文化周刊》,2014(18)
[3]周全《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问题探析》《科教文汇旬刊》,2009(1):102-103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自卑心理;心理学;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196 -01
自卑心理在当今社会严重威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时期是人们展示自我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发展自我个性和价值的重要。因此,大学生的种种自卑会对他们在人际交往、潜能开发、自我认知中产生不良的影响。目前我们针对大学生自卑心理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而且刻不容缓,首先我们必须面对自身缺陷、其次我们要实现自我认知、再次我们要主动与人交往,正确分析自卑利弊、正确评价自我、心理补偿等措施。
从我们国家80年代中期大学教育步入正轨以来,我国大学生中有近23%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而这一数据还在上升中,近几年高达30%并且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是心理疾病发生的高发人群,而自卑心理又是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问题,严重的自卑心理不但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效率,更有甚者是危及其健康和安全。这些数据也隐射出现在大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良案例。例如:“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投毒案例”等一系列针对家庭优越感和自卑感产生的矛盾问题。反映出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在逐步的扭曲。从而导致心理的极度不平衡。
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人性格上的一种缺失的表现。常常被人隐藏起来。长期的自卑会让人导致抑郁压抑,从而使自己瞧不起自己,是一种消极不健康的心理。例如对外貌的自卑矮小、过胖、五官不正、身体有残疾等缺陷。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常常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做出过低的评价,处处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并且悲观失望。如2002年的清华大学学生刘哲用硫酸泼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等。这些事实一再证明,心理健康已经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也对现在的大学教育敲响了警钟。所以我们作为老师要找到这些自卑心理存在的大学生,和他们积极沟通,谈谈自己的深切感受,努力使他们的心理发生一些改变。
首先,我们要发现这类的人群,他们处于自卑心理下的大学生往往在以下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大学生进入学校时,很难寻找到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那种优越感。使得自我产生困惑和迷茫,在这种情况下,一直在高中阶段优异光环下的诸多弱项因素突然暴露出来。再例如有些同学生理个性缺陷、能力方面、家庭背景方面的非优越性。也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如有的同学在学校活动时,明明不擅长,或者说本身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是对该活动不感兴趣,甚至是鄙视的态度来掩饰。对成绩好的同学,明明知道自己不如别人,但是却用看不起对方的态度来挖苦对方。这种表现既是对当前现实世界自我的不满意、不认同,同时也表现出自身没有能力和缺乏改观现实自我的无奈。这自卑心理的学生很长一部分时间都比较多疑。怀疑自己不够优秀,怀疑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的看法等。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善于发现这类人群。
其次,我们要引导这些学生改善这种自卑的心理、结合学校建立心理咨询点,开展丰富课余活动,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为此我们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心理咨询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审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那还得我们老师共同努力从德育教育出发。老师是德育工作者,有义务要做好学生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应当把心理有缺失的学生当做正常的人,不能对他们有任何不满意和歧视。要和他们有效的沟通。耐心交流。例如和他们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也是从农村出来,不要在意他人眼光做好自己”等,交谈时不要产生居高临下的畏惧感,使学生把自己的不足化为动力,这才是我们德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
大学教育,不仅仅培养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来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能让这样消极的心理影响我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总之,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要把这些缺陷缺点化为动力。大学校园以培养适应社会能力的人才为最终目的。只有把德育教学结合起来,一面以文化知识,一面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使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以提高,满足大学生社会化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汪子珺《对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探讨》《魅力中国》,2009(28)
[2]杨瑞杰《浅议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治》《东方文化周刊》,2014(18)
[3]周全《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问题探析》《科教文汇旬刊》,2009(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