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最怕上语文课,特别是在老师教完生字,解释生词之后,老师就会给我们留一阵时间,让我们看书,要求通过看书,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将课文分层)。十几分钟后,老师就开始提问。
在我的记忆中,在我的小学和中学的所有语文课里,给课文划分层次,我没有分出来过一次,好像也没有听到哪个同学分对过。我深恨自己脑子笨,一堂语文课下来,我不知道听懂了没有,不知道学会了些什么。
到了大学,同宿舍的同学聊起语文课的经历,竟是同样的遭遇。
当教师后,我有幸做了一回语文教师,当时的语文教学,只用教材和教参(这是当时唯一的教学参考书,32开大小,淡黄色封面)两本书。当我翻开教学参考书时,每课的编排都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然后是把课文划分成若干个部分,按部分讲述课文内容,每个部分的起止都写得很清楚,再下来是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
小学和中学时代的那一幕幕情景又在眼前出现了,可是这次我得较一回真,测量一下我的智力,看看凭自己的努力,到底能不能完成对课文的分层。于是,我把课文反反复复地读,结果,真的分出来了,段落大意也概括得与教学参考书上的差不多。
这时我想:我读了这么长时间,才把课文分成了几大部分,那学生要读多久,才能把课文分成那几部分呢?我做了一个测量,我读现代文小说,一分钟能读200字左右;读现代散文,一分钟能读160字左右;一篇3000字左右的课文,学生读一遍,差不多就得一节课。
原来,读完一遍课文居然需要这么长时间啊,更何况只读一遍是很难将课文分出层次的。教师分得那么准确,十有八九是照着教学参考书念的,若叫他(她)不看教学参考书,把课文分出层次,可能也要花很多时间。正是教师没有花这些时间,才导致了“学生学不会,教师不会教”。
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是从小到大,从具体到抽象的,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先从字词句开始,然后到自然段。逐自然段的教学完成之后,才能到“篇”的教学,这一过程体现着由具体到抽象的提升。要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必然是在对全文整体理解和熟知的条件下,进行抽象概括才会实现,这是对课文整体理解的表现。所以,把课文分成若干个部分的教学,应该放在对课文逐字逐句、逐自然段的教学之后。学生只要深透地理解了字词句和自然段,文章的主题和层次往往就会不言而喻(教师不教,学生都理解了)。
这种理论上的解释,古今中外历代先贤早有定论,但是在理解和运用上,没有一段心路,很难达到理解深刻,很难得以脱俗。
语文教学方法研究,五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本人追着教研之风跑了二十多年,尝试了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但是所有的教法都只能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层出不穷,方法多得不可计数,追逐这些“新方法”久了,疲劳之余,进行一番抽象归纳,最后,仿佛从门缝里窥见了语文教学的一斑:教师不要一开始就看教学参考书,要像学生一样,反复地读教材,直到读懂学会,然后想想自己是怎么学的,就按照自己学习的过程去教学生。这时,你的教法就是最好的教法,因为它是最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法。
本栏责任编辑罗峰
在我的记忆中,在我的小学和中学的所有语文课里,给课文划分层次,我没有分出来过一次,好像也没有听到哪个同学分对过。我深恨自己脑子笨,一堂语文课下来,我不知道听懂了没有,不知道学会了些什么。
到了大学,同宿舍的同学聊起语文课的经历,竟是同样的遭遇。
当教师后,我有幸做了一回语文教师,当时的语文教学,只用教材和教参(这是当时唯一的教学参考书,32开大小,淡黄色封面)两本书。当我翻开教学参考书时,每课的编排都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然后是把课文划分成若干个部分,按部分讲述课文内容,每个部分的起止都写得很清楚,再下来是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
小学和中学时代的那一幕幕情景又在眼前出现了,可是这次我得较一回真,测量一下我的智力,看看凭自己的努力,到底能不能完成对课文的分层。于是,我把课文反反复复地读,结果,真的分出来了,段落大意也概括得与教学参考书上的差不多。
这时我想:我读了这么长时间,才把课文分成了几大部分,那学生要读多久,才能把课文分成那几部分呢?我做了一个测量,我读现代文小说,一分钟能读200字左右;读现代散文,一分钟能读160字左右;一篇3000字左右的课文,学生读一遍,差不多就得一节课。
原来,读完一遍课文居然需要这么长时间啊,更何况只读一遍是很难将课文分出层次的。教师分得那么准确,十有八九是照着教学参考书念的,若叫他(她)不看教学参考书,把课文分出层次,可能也要花很多时间。正是教师没有花这些时间,才导致了“学生学不会,教师不会教”。
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是从小到大,从具体到抽象的,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先从字词句开始,然后到自然段。逐自然段的教学完成之后,才能到“篇”的教学,这一过程体现着由具体到抽象的提升。要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必然是在对全文整体理解和熟知的条件下,进行抽象概括才会实现,这是对课文整体理解的表现。所以,把课文分成若干个部分的教学,应该放在对课文逐字逐句、逐自然段的教学之后。学生只要深透地理解了字词句和自然段,文章的主题和层次往往就会不言而喻(教师不教,学生都理解了)。
这种理论上的解释,古今中外历代先贤早有定论,但是在理解和运用上,没有一段心路,很难达到理解深刻,很难得以脱俗。
语文教学方法研究,五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本人追着教研之风跑了二十多年,尝试了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但是所有的教法都只能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层出不穷,方法多得不可计数,追逐这些“新方法”久了,疲劳之余,进行一番抽象归纳,最后,仿佛从门缝里窥见了语文教学的一斑:教师不要一开始就看教学参考书,要像学生一样,反复地读教材,直到读懂学会,然后想想自己是怎么学的,就按照自己学习的过程去教学生。这时,你的教法就是最好的教法,因为它是最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法。
本栏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