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6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该教的教不透,不该教的教得又太多。一堂课中,教学形式华而不实,“花团锦簇”的表面现象,似乎将学生带到了云端,使学生飘飘然而实无所得。那么,怎样让学生踏踏实实地“贴在地面步行”呢?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我做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学方法;扣重点;问题转化;融会贯通
  维特根斯坦曾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读到这句诗时,不禁引起了我对语文教学的思考。“贴在地面上步行”,不正像语文教学那样,让学生踏踏实实有所得吗?但是,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该教的教不透,不该教的教得又太多。一堂课中,教学形式华而不实,“花团锦簇”的表面现象,似乎将学生带到了云端,使学生飘飘然而实无所得。结合教学实践,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 精练之中,扎扎实实求表达
  自“新课标”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之后,由于理解上偏差和认识上的片面,知识与能力被渐渐淡化,“情感”却被悄悄地提升到了语文教学的第一目标,一时之间,矫揉造作的所谓个性化朗读此起彼伏,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斥着整个课堂。以《北大荒的秋天》为例:
  《北大荒的秋天》关于描写天空流云的语言是十分优美的。一句“……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教师只是以一个“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把你想象的画面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来指导学生朗读感悟。然而,学生除了学会了朗读和想象感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
  而经验丰富的教师,则简单地出示了如下填空,步步为营:
  这些流云,就像是锦缎。(图片欣赏锦缎)
  这些流云,就像是()的锦缎。(抓颜色)
  这些流云,就是像是(谁)的五彩斑斓的锦缎。(谈美感)
  这些流云,就像是美丽的仙女(怎样)五彩斑斓的锦缎。(说变化)
  这样的赏析与品味,相比较之下,不失美也不失真。然而,学生却能清晰地从这样的训练中了解如何将语句写具体的过程,这也为以后的语言表达打下了无形的基础。
  语言是一种技能,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我们必须承认,本事是训练出来的,绝非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只有在每节课的精练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才可能得到切实的提高。朗读和默读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等也是如此,在有限的教學时间内是必须通过训练才可较好形成的。
  二、 引导之中,踏踏实实学方法
  《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道解惑也”。但是部分教师对传道授业解惑之法仍存忧虑,仍被传统教育束缚,负责的教师每天将大量的语文知识硬塞给学生,反复地默写背诵查漏补缺,殊不知,学生在这种高压下,即使成绩有所上升,也往往是“高分低能”。因此,教师必须明确“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我曾看到过赵景瑞教师执教的作文课,教学过程中他循循善诱,拨亮学生盲点,他那朴实的、看似和教学内容关系并不密切的教授,正是给我们的最好启发。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白纸,让学生真正掌握“观察”的方法:多器官、多角度,共同配合。
  尽管一节作文课中,赵老师花了不少时间在与作文内容无关的指导上,但是他踏踏实实教方法,透彻而深刻。相比之下,我们经常要求孩子认真观察,有多少老师这样细致地教授学生观察的方法?学生的能力并不会在无数次模糊的练习中得到提高,只有教师耐心地指导、引导、总结规律,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用。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学生布置任务,提出每一点要求之前,只有教师都将方法讲透,让学习的方法在学生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灵活运用。
  三、 简约之中,平平淡淡扣重点
  教学内容简约而真切。不难发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存在着“求多、求全、求深”的现象,而诸多的教学内容又没有很好地加以整合,让学生无从入手,更无从掌握。
  在一篇课文的解读中,教师恨不得一节课有80分钟,一会儿训练把一句话写具体,一会儿又分段、概括段意,一会儿归纳主要内容,一会儿又概括中心思想。四十分钟,教师、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课文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方面都问到了,而且还要把教师自己钻研出的东西给学生。但是,结果呢?结果是下课铃响,学生如梦初醒。
  关于教学要有重点,全国语文教学专家于漪老师曾说:“教学要切实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紧扣教学目标,减头绪,削枝强干,使得课眉目清秀,学生看得清楚,容易理解,容易心领神会。”只有这样,课堂的教学内容才可能简约而真切,教师教得轻松而灵活,学生学得轻松而扎实。
  四、 预设之外,转化问题助理解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指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因此,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错误,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对比加深,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老师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堂上学生的错误资源,使学生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从错误走向正确,从困惑走向明朗,教学效果会很理想。
  我曾在教授《大禹治水》这课时,在讲到用列数字的方法来突出大禹先人后己的品质时,当看着学生闪亮的目光,我自认为这一部分引导得是比较到位的,学生的体会是深刻的。但是就有这样一个学生,始终低着头,不知在书本上写着什么。仔细看,只见这孩子在课文中小孩子的插图旁,写了“爸爸”两个字。如果平时,我们肯定以不遵守课堂纪律而责备学生了。然而,这一行为却突然让我灵机一动,顺势启发孩子想象: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妻儿又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孩子们突然来了兴致,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最后教师小结:是啊,大禹离家治水13年,难道他不知道妻儿对他的思念吗?然而,他会想些什么呢?……这一节课,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言语,丰富了课文的内容,给课文中的人物注入了灵魂,大禹的形象立刻在学生的心中变得立体而高大。   五、 课文之外,融会贯通巧利用
  一节课,我们能学到什么?仅仅是一篇课文吗?将这篇课文讲通透,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吗?任何事物都离不开必要的量的积累。它应该是有系统的,有结构的。无序堆积的石块,只能是一堆石头,除了充实空间之外,没有任何实质的功用。它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其他材料组合起来,才能成为高墙、大道或房屋。语文教育中信息叠加性操作,占据的是宝贵的时间,搅乱的是受教育者的思维。尤其是这种“叠加”是“随处”可见的,这就更加大了它对语文教育的危害,且体现出这种现象的普遍化。因此,我們要挖掘课文之间的联系,实现不同的课文巧妙地融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听过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执教的《徐悲鸿励志学画》,在分析到外国学生傲慢的言行和后来对徐悲鸿敬佩的言行后,随即出示了《梅兰芳学艺》的片段。指导学生通过神态、语言等来将师傅的表现写具体。课文不仅仅是范例,更成了难得的练笔契机。这样的资源,相比较课外的练习来说,不是更能让学生接受,更宝贵吗?
  因此,平时我们不但要深入钻研每一篇教材,也要系统地、宏观地去整合教材,为己所用。
  六、 课堂之外,生活无处不语文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学习语文,在生活的大舞台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突破课堂四十分钟的局限。语文课堂教学在力求学好教材的基础上,还应该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土地上。从生活中取材,让生活中的细节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如赵景瑞指导习作时,以自己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高,作为小小的切入点,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语言,将这个“高”表现出来。
  赵老师让学生对比各种参照物,最后得出结论,通过比较观察,“高”的特点就能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
  赵老师就是这样在教与学的田地里,运用手到擒来的活生生的资源,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比较表达的技巧。生活的资源数不胜数,关键就是看教师有没有这样阔达的大语文观,有没有这样的勇气,走出课堂、教科书的藩篱,让学生接触无处不在的语文。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语文教师真应该到老理中寻找更为本身、本色的东西。愿以孜孜以求的心态,让学生“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参考文献:
  [1](美)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 要:结合本次期末试卷特点及未来的全省統一命题的大形式要求,我觉得在今后的概念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重视揭示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  关键词:本质;形成过程;概念课  概念课是初中数学最基础的课型,是落实概念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最直接的课堂教学方式。近几年的厦门中考题型越来越灵活
摘 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数学课题学习被纳入我国中学课程教学。在新教材的实验和推广中,以“课题学习”为载体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去研究教材、整合知识,有创造性地教学,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  笔者设计的《课题学习 最短路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中物理《静电场》一章需要学习的内容,接着讲述了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将公式演示和例题讲解作为主导,减少题海战术的运用等诸多观点。最后针对高中物理静电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指导。其中强调了公式推导、实验以及重难点和考点归纳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物理;静电场;教学问题;建议  高中物理《静电场》的学习是高中整个物理学习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板块,在这一章
摘要:随着生涯规划成为当前大家需要面临与思索的问题,生涯规划也愈发被重视。社会中各类生涯规划的咨询机构和培训课程愈发被人们所热衷,生涯规划教育也变成了当前学校在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的重要走向。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分析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是中职生成为职场的弱势群体,其生涯规划更加应当给予引导。由于当前对于中职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分析十分稀少,开始较晚,与高职和高校对比,在专业人员的
摘 要:情感因素是影响英语教学的重要因素,在处理英语情感课堂时,要想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协同发展的目标,教师可从跨文化交际、翻转教学策略、德育渗透、问题探究式教学、课堂互动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情感课堂;问题探究;情境设置;德育渗透  2015年11月底,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我作为高中教师代表上了一节现场观摩课,课题为模块十一第三单元Proj
摘 要:朝鲜族中学承载着传承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在历史教学中,应以教材为核心扩展教学内容;编写传承朝鲜族历史文化的校本教材;开展历史活动课;以历史学科为依托,整合多学科课程资源传承民族文化。  关键词:朝鲜族;民族文化;历史学科教学  中华民族文化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各个民族在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又有着独具特色的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
摘 要:压强和浮力的综合题目是初中力学最难的一种题型,它常常让学生望而却步,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发现,解答此类难题时利用“受力分析”的方法往往比常规的套用公式计算更为简单。本文就借助一个中考題和大家分享“受力分析”方法在解题中的妙处。  关键词:受力分析;浮力;压强
摘 要: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伴随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崛起,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手机在给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高校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干扰和影响。要消除干扰和影响,就必须加强大学生自我修炼及约束,转变教师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处理机制,家长正确引导、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从而破除手机对高校课堂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手机;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大学生 
摘 要:作文教学中,孩子在写作中说假话,虚拟故事,短时间内看来好像并没有任何危害。因为假话的作文中心鲜明,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高分。但它的负作用很快就会彰显出来。那就是他们很快就感觉到拿起笔来时无话可说,所以就越来越不喜欢写作。  关键词:积累素材;引导阅读;释放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放眼当今的学生作文,我们很难再看到
摘 要:基于校级课改立项的实践与成果,借助网络环境中所提供的优质网络资源,根据日语课程特点,结合建构主义理论,采用PBL的教学方法,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基于PBL的课堂模式,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实践检验。  关键词:网络环境;PBL;高校日语提升策略  一、 《高级日语》课堂模式构建  基于校级课改立项《网络环境下基于PBL的高校日语专业课堂有效性提升模式及实证研究》的实践与成果,根据日语课程特点,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