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文化是当今社会文化中特具传播力、渗透力、感染力的组成部分,标榜着时代文化的特殊形式。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依赖于网络社区的构建。研究基于网络社区的信息素养教育平台这一问题,旨在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以构建高校校园和谐网络文化来促进社会和谐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信息素养 网络社区 网络文化 教育平台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198-02在当今社会文化的构成中,网络文化作为高科技的衍生物,汇集了人类方方面面的信息和成果,再以其所特有的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多元性在网民乃至整个社会文化中极具传播力、渗透力、感染力的发挥着作用,这种作用甚至于不受国界和传统文化习惯的束缚。网络文化在给人类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具有“双刃剑”性质,这一特性已为国际社会所认同,世界各国都在从适应主流文化需要和构建好本土文化的角度,采取各种措施予以规范,以求取其正面效应,规避其负面效应。探讨基于网络社区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课题的蕴义也正在于求取网络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正面效应。
一、国际国内社会对于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
从国际社会看,普遍重视网络文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包括:制定有关规范网络文化建设的法律法规,将网络文化置于国家的法制建设和法律管理的框架下;加强对网络文化的学术研究活动,掌握利用好网络文化的规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即国家层、组织层和子单位层,探悉影响信息技术的成功执行与使用的相关因素。从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看,包含于三大主题的有关内容,分别为强调文化对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对文化的影响以及网络文化的自身特点和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互联网技术在我国一直显现着快速发展和普及的态势,网络文化包围和影响着越来越多的网民,并通过国家各级行政单位和企业办公网络化、自动化的途径进入到对整个社会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实事求是地说,网络文化已经在我国文化中扮演起耳濡目染的常规化发生教育和熏陶作用的重要角色,这一取向已经引起了我国社会的高度关注。首先,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对于网络文化一直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规范和引导。党中央鲜明地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亦鲜明地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我国学者也开始致力于对网络文化的研究,从研究趋向看,比较集中于网络文化安全的概念、保障、防范、网络文化包含的内容和技术层面,尚没有将网络文化本身的建设、提高网络文化主体素养和信息安全意识,以及网络文化安全管理相融合等方面建立一体化解决方案性联系起来。所以,出现了学者们对于网路文化的研究越来越丰富,特别是关于网络文化现象的描述、网络文化群体文化的类别研究等方面成果颇多,比如网络青少年文化、社区文化等,但却少有从网络素养教育层面研究网络文化。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曾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依据这一理论来认识当今的网络文化,就不应该小视与这一文化形式将会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发生的影响。必须求取网络文化的正面响应,将网络文化作为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平台来重视、来打造,大力建设突出民族性、彰显时代性、展示民族性、注重服务性的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推进公民进行网络文化素养教育,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以高校网络文化社区的构建提高高校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在网络文化中的作用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信息素养”,认为它是“利用大量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将“信息素养”定义为“能够感知信息的需求,有能力获取、评价、有效利用所需信息,并具备学习的能力”。
事实上,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人类社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这种素养与汲取和利用网络文化处于正比关系。有怎样质量的信息素养,就会有怎样的欣赏和接纳网络文化的品位。再具体些说,信息素养既包括价值观方面的内涵,还包括技术层面的内涵。从价值观方面的内涵看,一个人持有何种价值观就决定了他们对于事物抱有怎样的看法和采取何种行为。若一个人的价值观是金钱至上,则他会以金钱作为标准来衡量周围一切事物的价值;若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则他的行为会处处体现出助人和奉献。价值观对于个体来说至关重要,它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品质和行为,并决定了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如果在利用网络文化的过程中,网民的价值观是符合进步文化的,自然会有区分网络文化中“良莠”信息的能力,否则,出于个人喜好的习惯观念和“人云亦云”的盲从判断,则可能会出现汲取和认同不良信息的问题,从技术角度看,这种素养是一种工具性的能力,不具备相应的技术素养,则利用网络文化的效率将打折扣。所以,一个人利用网络文化的信息素养包含着价值观和技术两个方面的构成。
(二)网络文化的多维建构
建构网络文化,应当多维度地推进,至少涉及三个维度:“纯文化”的事业维度、网络经济的产业维度和网络政治的执政方式维度。在纯文化维度上,建构网络文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实现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在网络经济维度上,建构网络文化产业体系,切实保障公民的网络文化产品与服务消费权;在网络政治维度上,建构网络执政文化体系,为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从高校来说,网络文化的多维构建旨在加强学校网络的过滤和净化功能。大学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校园网络的建设和完善,通过建立校园防火墙,安装网络信息净化器等措施,对学校网络进行净化,过滤和消除色情暴力信息,监控不良信息的渗透和网络黑客的攻击破坏,在教育过程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大学生道德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三)打造基于网络社区的网络素养教育平台
打造基于网络社区的网络素养教育平台具体措施:一,建立并明确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管的网络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二,建立各级社区教育网上办公一站式服务系统;三,建立详细具体的网络社区教育服务菜单;四,组建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服务意识强、专兼职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队伍,包括管理人员、施教人员、社会各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服务队伍;五,建立社区教育绩效评估机制。
【参考文献】
[1]郭秀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成因与引导策略[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2]李则宣,黄任之.白领警惕:信息焦虑综合征[J].大众,2008(08).
[3]魏潾.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04).
[关键词]信息素养 网络社区 网络文化 教育平台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198-02在当今社会文化的构成中,网络文化作为高科技的衍生物,汇集了人类方方面面的信息和成果,再以其所特有的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多元性在网民乃至整个社会文化中极具传播力、渗透力、感染力的发挥着作用,这种作用甚至于不受国界和传统文化习惯的束缚。网络文化在给人类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具有“双刃剑”性质,这一特性已为国际社会所认同,世界各国都在从适应主流文化需要和构建好本土文化的角度,采取各种措施予以规范,以求取其正面效应,规避其负面效应。探讨基于网络社区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课题的蕴义也正在于求取网络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正面效应。
一、国际国内社会对于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
从国际社会看,普遍重视网络文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包括:制定有关规范网络文化建设的法律法规,将网络文化置于国家的法制建设和法律管理的框架下;加强对网络文化的学术研究活动,掌握利用好网络文化的规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即国家层、组织层和子单位层,探悉影响信息技术的成功执行与使用的相关因素。从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看,包含于三大主题的有关内容,分别为强调文化对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对文化的影响以及网络文化的自身特点和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互联网技术在我国一直显现着快速发展和普及的态势,网络文化包围和影响着越来越多的网民,并通过国家各级行政单位和企业办公网络化、自动化的途径进入到对整个社会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实事求是地说,网络文化已经在我国文化中扮演起耳濡目染的常规化发生教育和熏陶作用的重要角色,这一取向已经引起了我国社会的高度关注。首先,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对于网络文化一直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规范和引导。党中央鲜明地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亦鲜明地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我国学者也开始致力于对网络文化的研究,从研究趋向看,比较集中于网络文化安全的概念、保障、防范、网络文化包含的内容和技术层面,尚没有将网络文化本身的建设、提高网络文化主体素养和信息安全意识,以及网络文化安全管理相融合等方面建立一体化解决方案性联系起来。所以,出现了学者们对于网路文化的研究越来越丰富,特别是关于网络文化现象的描述、网络文化群体文化的类别研究等方面成果颇多,比如网络青少年文化、社区文化等,但却少有从网络素养教育层面研究网络文化。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曾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依据这一理论来认识当今的网络文化,就不应该小视与这一文化形式将会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发生的影响。必须求取网络文化的正面响应,将网络文化作为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平台来重视、来打造,大力建设突出民族性、彰显时代性、展示民族性、注重服务性的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推进公民进行网络文化素养教育,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以高校网络文化社区的构建提高高校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在网络文化中的作用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信息素养”,认为它是“利用大量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将“信息素养”定义为“能够感知信息的需求,有能力获取、评价、有效利用所需信息,并具备学习的能力”。
事实上,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人类社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这种素养与汲取和利用网络文化处于正比关系。有怎样质量的信息素养,就会有怎样的欣赏和接纳网络文化的品位。再具体些说,信息素养既包括价值观方面的内涵,还包括技术层面的内涵。从价值观方面的内涵看,一个人持有何种价值观就决定了他们对于事物抱有怎样的看法和采取何种行为。若一个人的价值观是金钱至上,则他会以金钱作为标准来衡量周围一切事物的价值;若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则他的行为会处处体现出助人和奉献。价值观对于个体来说至关重要,它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品质和行为,并决定了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如果在利用网络文化的过程中,网民的价值观是符合进步文化的,自然会有区分网络文化中“良莠”信息的能力,否则,出于个人喜好的习惯观念和“人云亦云”的盲从判断,则可能会出现汲取和认同不良信息的问题,从技术角度看,这种素养是一种工具性的能力,不具备相应的技术素养,则利用网络文化的效率将打折扣。所以,一个人利用网络文化的信息素养包含着价值观和技术两个方面的构成。
(二)网络文化的多维建构
建构网络文化,应当多维度地推进,至少涉及三个维度:“纯文化”的事业维度、网络经济的产业维度和网络政治的执政方式维度。在纯文化维度上,建构网络文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实现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在网络经济维度上,建构网络文化产业体系,切实保障公民的网络文化产品与服务消费权;在网络政治维度上,建构网络执政文化体系,为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从高校来说,网络文化的多维构建旨在加强学校网络的过滤和净化功能。大学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校园网络的建设和完善,通过建立校园防火墙,安装网络信息净化器等措施,对学校网络进行净化,过滤和消除色情暴力信息,监控不良信息的渗透和网络黑客的攻击破坏,在教育过程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大学生道德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三)打造基于网络社区的网络素养教育平台
打造基于网络社区的网络素养教育平台具体措施:一,建立并明确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管的网络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二,建立各级社区教育网上办公一站式服务系统;三,建立详细具体的网络社区教育服务菜单;四,组建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服务意识强、专兼职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队伍,包括管理人员、施教人员、社会各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服务队伍;五,建立社区教育绩效评估机制。
【参考文献】
[1]郭秀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成因与引导策略[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2]李则宣,黄任之.白领警惕:信息焦虑综合征[J].大众,2008(08).
[3]魏潾.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