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不会解答应用题,厌恶学习应用题。究其原因是不理解题意,不会联系相关条件进行分析和推理,找不出数量关系式。因此,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是教会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一、教学生学会审题
  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审题是基础,是应用题教学的重点。
  (一)从基本入手,进行词语解释
  审题过程中,学生首先遇到的是文字上的困难,应用题具有广泛的题材内容,用数学间的关系,并用名词术语表达数量之精练的文字写成,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一道应用题可能要比一篇语文课文难。因此,在审题教学中,必须重视词语教学,这是数学教学中的语文教学因素。
  (二)点的拓展,教给应用题的审题的方法
  简单地说,应用题审题的方法就是“一读,二划,三复述,四表示”。一读就是读题,初步感知题意。二划就是在题目上面划符号,找出重点词句,理出脉络,使题目简单明了。三复述就是复述题意,使题目变得详细,题意清晰。四表示就是画一张图表示题意,使题目变得一目了然。
  二、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训练
  (一)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小学生抽象思维水平低,善于具体思维,尤其在低年级,这一点更突出。要让他们根据条件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然后根据數量关系列式,防止养成猜算法,拼凑数字等不良习惯。教师要根据题意进行直观演示或画示意图,使学生理解题意再列式,教会学生联系条件分析题意的方法。
  (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理解应用题。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部分学生不理解单位“1”,不会找单位“1”,但在生活中说话时经常用到单位“1”。教师要运用生活中常用的话来让学生理解单位“1”就是标准量,并学会找单位“1”。
  (三)运用旧知识的迁移来理解新知识
  迁移法是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复习旧知识,自然过渡,引出新知识,学生感觉似复习,很容易掌握新知识。如通过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引出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学生根据已知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式,很容易列出方程,遂之掌握该类题的解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可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推导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的结论,从而掌握算术解法。
  三、掌握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后,能否顺利地解答应用题,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了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可以这样说,应用题教学成败的标志也在于此。
  (一)综合法
  综合法的解题思路是由已知条件出发转向问题的分析方法。其分析方法是: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再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所求出的数量这时就成为已知数量),又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题目的问题为止。
  (二)分析法
  分析法的解题思路是从应用题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中有的可能是已知的,有的是未知的,再把未知的条件做为中间问题,找出解这个中间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样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
  四、加强解题思维训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在应用题教学中要以指导思考方法为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小学应用题教学是学生理解加、减、乘、除法的意义上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大胆想象,从不同角度探索,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运用多种方法解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性解题思维能力,掌握不同的解题思路。
  总之,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在教学上应紧扣教学目标,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训练。最终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徐国坚
其他文献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小学英语RLPR教学模式指的是引起关注(Raise concern)、学习新知(Learn)或者链接(Link)、准备发表(Prepare)、发表(Report)四个教学环节。采取小诗、歌曲、游戏、思维导图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心理准备,引领他们步入学习状态,调动他们的学习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储备,为学习新知
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是语文教学中一对非常难处理的矛盾。常规教学中,上课前,我们反复强调教师要备好课,备充足,甚至是备详案,但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新课改理念,尊重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中会生成许多新问题。往往出现准备的课上不完,预设的流程因课堂中学生生成新的问题而偏离预设,使得教师为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常压缩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性;同时,又
语文出版社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重视识字写字教学,专设两个识字课单元,分别安排在教科书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其中,第一单元侧重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造字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识字,第五单元以韵文和儿歌为载体,侧重引导学生感悟汉字音形义的特点,发现汉字的结构规律,学习识字方法。为了使学生完成识字教学的目标,所以必须对识字教学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识字
在新课改下,很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地涌现出来,体验式阅读教学是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活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或者是语文阅读材料。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可以提升,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学生也可以从中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提升语文的综合水平。体验式阅读教学
近年来国家对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逐年有所上升,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教学设施日渐齐备,英语教学受到普遍重视。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手段依然陈旧,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不高。虽然逼出了少部分“高分”学生,然而,却是一些“不会说”英语的“高分低能儿”。如何改变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将《仁爱版英语》与创新性教学理念相结合,通过“会教”的老师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就《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