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对策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UGUO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 为实现党在十七大所提出的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宏伟蓝图,为丰富大学生创业理论、强化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对策,为大学生创业立法提供理论基础和可行性建议,设计出一个适合我国的,并进行系统法理逻辑论证的,融理论性、前瞻性、全面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于一体的促进大学生创业法律制度框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促进大学生创业法律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090-02
  
  一、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对策研究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大学生创业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许多学者从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视角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鲜有从法学角度来直接论述或专门研究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制度问题。中国知网CNKI数字图书馆至今唯一的一篇相关学术论文是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胡赪于2007年完成的《对大学生创业法律保障问题的思考》,该文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工作的立法现状,提出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应当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障创业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促使大学生创业向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学术期刊上的相关论文,或停留在大学生创业的权利、义务及其如何保障问题的微观层次上,如,孙强的《大学生权利保护与高校自主管理权的相关法律问题思考》(《龙岩学院学报》),朱巧芳的《大学生权利保障问题的思考》(《高教探索》);或停留在心理道德素质教育层次上,如安德智 , 赵民胜的《关于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几点思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李军红,蔡丹 , 王美艳的《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思考》(《经济师》),黄新华 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几点思考》(《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缺少从宏观上来研究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制度问题的文章。
  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注重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模式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主要的手段是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来实现大学生创业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如为了解决创业的压力,2004年9月,英国政府设立了英国大学生创业促进委员会,旨在促进英国高等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企业家资质培养,尤其是鼓励毕业生的自我创业。为扶持青年创业,英国政府提出了多种计划和基金。包括1983年英国王子基金在英国开展的青年创业计划,通过联合企业界和社会力量为青年创业提供咨询和资金、技术、网络支持。该计划平均每年帮助5000名英国青年创业,创业成功率在60%以上。成熟的风险投资和信贷体系也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资金瓶颈的制度帮助,如果需要到商业银行贷款却没有抵押品,凭借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也同样可能贷到款,使创业初期资金有限的大学生得解燃眉之急。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投资最发达的国家,有成熟的资本市场,不仅风险投资资金充足,而且信息服务行业发达,各种咨询服务机构更是一应俱全,因而增大了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实现的可行性。总括来看,国外的促进创业法规在立法宗旨上都是一致的,即旨在促进充分创业,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从大多数国家的实践看,创业促进立法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综合立法、专项立法、分散立法、混合立法四种。
  总之,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的系统,或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基本上还没有。国外许多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法律制度比较完善,其立法思想和具体法律制度值得我国借鉴,但是如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西为中用”,确立适合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制度,就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对策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研究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通过深入认识扩大就业规律和对我国近年来就业工作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宏伟蓝图。为实现之,要求我们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予以法律对策,这将为高校毕业生劳动权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这将既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创业问题的依法治理,又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2.研究价值:丰富大学生创业理论,强化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对策,为大学生创业立法提供理论基础和可行性建议。
  
  三、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对策研究的目标、内容
  
  1.研究目标:在现代法治社会,促进大学生创业,应当以民主、法治为导向。创业权应是劳动者的一项权利,而法律制度是一种长效的、稳定的人权保障机制。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关键是有法可依,法律制度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长效、稳定的保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是大学生创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出一个适合我国的,并进行系统法理逻辑论证的,融理论性、前瞻性、全面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于一体的促进大学生创业法律制度框架。
  2.研究内容:(1)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理论。有:①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②大学生群体及其创业的特殊性;③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状况分析;④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公正理论、劳动权理论、经济学理论、高等教育学理论;⑤促进大学生创业法律制度中主要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大学生创业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劳动权负有积极保障责任、促进大学生创业是政府的一种社会责任、促进大学生创业是高等学校的应有义(下转第92页)(上接第90页)务;⑥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法律体系之构建,包括促进创业的一般法、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行政法规和部委规章、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其他法律形式;⑦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法律制度设想(2)对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现有对策的考察与反思。传统的大学生创业问题“行政化”、“简单化”;以行政手段为主,而作为长效机制的法律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具体表现在:①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行政手段的作用很有限;②《大学生创业工作暂行规定》属于行政规章,法律效力低;③反创业歧视措施乏力;④大学生创业管理中缺少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程度低;⑤大学生创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3)以法律手段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性。以法律手段促进大学生创业是保护大学生创业权的需要;是应对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呈下降趋势的需要;是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大学生创业权利特别保护的需要;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建设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是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着眼鼓励劳动者积极创业的需要(4)我国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制度的构建借鉴国外促进大学生创业法律制度的情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我国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制度的构建要把握:①立法原则。我们要旗帜鲜明的坚持保护大学生创业权利原则;反创业歧视原则;公开原则;自主择业原则。②促进大学生创业法律制度中主要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它应包括:大学生创业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劳动权负有积极保障责任;促进大学生创业是政府的一种社会责任;促进大学生创业是高等学校的应有义务。③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法律体系之构建。它应涵盖促进创业的一般法;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行政法规和部委规章;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其他法律形式。④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法律制度设想。相应要建立反创业歧视法律制度、创业安定法律制度、对大学生创业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大学生创业的社会化服务法律制度;要完善执法机构、法律监督机制和法律救济途径。⑤配套法律制度建设。包括拓宽创业渠道、加强创业扶持的法律制度建设;关于改革高校管理体制,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招生和人才培养的宏观调控和指导的法律制度建设;其它配套法律制度建设。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战略管理必要性、高校文化及其对高校战略实施的影响的分析,提出高校应该在对现有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变革不合理的文化,发展适应高校发展战略的建设性的文化,以发挥高校文化对高校战略实施的促进作用,减少其阻碍作用,确保高校战略的成功实施。  关键词高校战略管理 高校文化 文化变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206-01    随着
摘要刑事和解是对我国传统的重刑主义和犯罪观的扬弃,突出当事人尤其是被害人的主体地位,在原有基础之上优化当事人的利益,重视刑罚的教育、感化、挽救功能的实现;和解过程的公开性不可或缺。  关键词和解 厌讼 和谐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264-02    刑事和解,简而言之,是对于传统刑法重视利用国家公权打击犯罪,重视社会秩序维护,轻视当事
摘要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制度是是中国检察制度发展中的一大特色。作为检察工作改革的新生事物,就目前状况而言,其相关配套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各基层检察院在操作过程中也没有统一规范的做法。为达到设置检察委员会(以下简称:检委会)专职委员的初衷,保障基层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职能的充分履行,检委会专职委员制度在实践中需进一步完善。本文拟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基层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工作机制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和特征,阐述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必要性,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较详细地论证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对于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旨在从理论层面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制度 创新型国家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8-157-02    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源于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
摘要随着“钉子户”们用各种方式,甚至过激的行为来维护其合法权利,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拆迁条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更关注如何保障被拆迁人的利益,本文拟从效力等级适用规则的角度出发,指出在面对与上位法冲突时,该条例适用应然的状态,再对比实然的适用结果,最后指出造成如此差距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法律冲突 效力等级 城市拆迁条例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每个国家都进行了战时宣传,但总体而言,由于战火的影响,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普遍不明显,甚至在某些国家出现停滞和倒退状态。然而,这一时期的美国以传播效果的研究为突破口,不仅在传播学研究上有巨大突破,并且在战时新闻宣传方面打出了漂亮的“攻坚战”。从历史上来看,对于美国,从经济到政治到文化(包括新闻传播事业),二战都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而对于中国,二战结束后中国的胜利虽然奠定了政治
摘要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效力低下,缺乏针对性,时代性和有效性。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偏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以期寻求一条符合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可行之道。  关键词高校德育 思想道德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要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讲话时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本文从德治与法治的哲学基础、历史渊源着手,积极探索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途径,构建德法并举的治国模式。  关建词德治法治德法并举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摘要在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法律万能”的论调悄然出现。这种论调无疑是不利于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的。本文借助社会学中功能分析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对法治本身和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剖析,以引导人们走出“法律万能”的误区。  关键词潜功能 反功能 功能接受者 功能替代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7-001-02    一、引言 
摘要由于职务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侦查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同于一般的刑事案件。本文从职务犯罪侦查监督机制的历史沿革以及我国职务犯罪侦查监督制约机制的现状等方面来入手分析,探求如何来健全职务犯罪侦查监督制约机制,以便能充分发挥监督机制应有的作用,保障检察院自侦案件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有效解决职务犯罪侦查的监督问题,离不开对职务犯罪侦查的分析,并通过二者的相互关系来论证职务犯罪侦查监督机制改革的